搜索
秦岭的头像

秦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24
分享

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乡愁是对故土的情愁和思念,是一抹悬挂于心间的记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愁怀,是一丝铭刻于骨髓的牵挂和怀想。杜甫说,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这种心境,或许你我都曾经历。人生无论走多远,总是超脱不了对乡愁的念想。就像风筝无论放飞多高,回到原地才觉得踏实。

我所讲的这个地方,她不是我的故乡。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在中国西南,贵州遵义播州区的花茂。这个南北长仅三公里,东西宽一公里,面积二十一平方公里的小小村落,因为两代伟人的眷顾,红遍大江南北。1935年3月,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之时,在二渡、三渡之前召开的苟坝会议,正式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这里铸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和里程碑;八十年后的2015年6月,在中国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到群山怀抱下的花茂,青瓦白墙,雕花木梁,村庄错落有致,掩映于绿色田野,百姓幸福安康,处处散发出浓浓的乡愁味道和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气息,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花茂和苟坝村比邻,一依带水,山清水秀,民风敦厚,乡风淳朴。花茂三面环山:东望石牛山,西连崖头山,北倚马鬃岭,三座小山海拔均在一千三百米以上。马鬃岭,耸立于苟坝会议会址左側。《遵义府志》载:“马鬃岭,在遵义城西百里,水分南北,路通仁怀,亦‘郡龙’过处”。可见处于马鬃岭山下的苟坝和花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遵义通往仁怀、赤水,至四川泸州的必经之路,从当年红军选择经过这里,并在这里召开具有生死攸关决定意义的会议就可见一斑。白腊河发源于马鬃岭山脚,一路潺潺流过水口寺,流经苟坝、花茂、土坝、枫元,流向白腊坎,流入底水河汇入乌江。水如明镜,清澈见底。溪边草竹繁茂,垂杨碧柳,花木斗艳,绿树成荫,雀鸟欢歌。一幅幅怡然自得,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百姓安居乐业的图景展现在眼前,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真正确立毛主席革命生涯领导地位和指挥地位的历史起点,敢于担当,坚持真理的长征精神在这里初步形成。绿水青山,醉美田园生态文化,灿烂悠久、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苟坝和花茂两个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让百姓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依托苟坝会议的影响,与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相连的长征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乡愁花茂,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和极大关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为苟坝和花茂的群众送来暖暖的乡愁,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花茂人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个阳光璀璨的日子,忘不了那充满爱意的欢声笑语,忘不了一句句深切的问候。

时光追溯到三年前的夏天。

2015年6月16日,阳光明媚,花繁叶茂。

花茂村群众兴高采烈,翘首以盼。下午四时许,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这乡愁浓浓的土壤,走进革命老区,亲切看望他夙夜牵挂的贫困群众。总书记走在乡愁小道,走在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家里,在农家小院里和群众亲切交谈,笑语欢声,山水同乐。

习总书记牵挂老区人民,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来到花茂村,为贫困群众送来党中央的温暖。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三年来,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打造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农旅一体,产业生态融合,人与自然融合,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过上富裕日子。全村一千三百四十五户,八百七十户贫困户破旧房焕然一新,一幢幢崭新的黔北民居分布于村村寨寨,通村油路四通八达。村民们早已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六千多元。这个曾经“出行难、看病难、饮水难、增收难”的四难村,如今到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找得到乡愁。

深秋的早晨,我们迎着和煦的朝阳来到花茂。四处田畴,稻谷飘香,瓜果遍地,欣欣向荣。村民王强的红色农家小院,生意火爆,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洋溢着甜蜜的笑意。

强,这个昔日的穷人,二十多年前生计所迫外出广东、贵阳打工,历尽艰辛,找了些小钱。而今回乡创办“红色之家”农家乐,生活从此发生巨变。总书记走进他家,在他家院子里与村民拉家常、促膝谈心,畅谈脱贫致富之道。红色之家红遍全国。

强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总书记日理万机,那么繁忙,会来到我的家里,让我好激动、好幸福!在总书记离开几天后,我都还沉沁在幸福里。现在,我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几百游客光顾,平均每天有一千多人参观考察,忙都忙不过来。我家每天的收入都有几千元,还解决了十多个人就业。这都是总书记的关怀,党的政策好!”

提起三年前的那天,王强异常兴奋。“总书记是下午四点过来我家的。”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总书记在他家的每一个细节。总书记到后,进屋看了厨房、餐厅、客厅,问这问那,问得很细。刚在院坝坐下,第一句话就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党员?”王强激动地说:“是!”总书记高兴地笑着说:“好好好!党员带头嘛!”总书记在他家坐了五十多分钟,和他们一家人亲切交谈,平易近人。总书记说:“这是我第三次来遵义,特别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贫困农民的生活。这次来贵州调研,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

总书记接着又向大家了解扶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语重心长,和蔼可亲。大家争抢着发言,场面很热闹,氛围很融洽,村民们一点也不拘谨。总书记在快要离开时对陪同的领导和群众说:“群众拥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强说,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领袖,还牵挂着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走到我的家里,让我想都不敢想,这可是千年等一回的幸福事情啊,叫我一辈子都难忘。

沿着乡愁小道漫步走过,迎面微风吹拂。一座座崭新的黔北民居映入眼帘,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优雅别致,独具特色。

村支部书记、十九大代表潘克刚说,三年过去了,花茂今非昔比,都是中央的扶贫政策和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花茂村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土地流转,建立了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成立了专业农业合作社,致力于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开办了四十多家乡村旅馆、十多家农家乐,农民收入翻了番。

潘克刚愉快地回忆起十九大召开期间,给总书记汇报花茂村变化的情景,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总书记很关心花茂的旅游发展。他说,乡村旅游要持续发展,注意饱和度,不能家家户户都开农家乐,家家开就要亏。土陶工艺是纯手工的,这很好,越土越好,但也要从工艺方面去提升品质,争取市场......总书记说完又问潘克刚,农民的生活怎样?那几名留守儿童的父回来没有?潘克刚都一一作答。潘克刚受花茂群众所托,给总书记送去了群众自拍的一张花茂最近的照片,总书记高兴地看着照片,亲切说道:真是风景如画,好漂亮啊!

总书记的关怀,让花茂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花茂人时刻铭记于心,感恩于心,唱着新时代赞歌步入小康大道。如今,花茂村群众思想境界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他们向往远方,向往更加富足的美好生活。

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因与中国革命有缘,与新中国两代伟人有缘,过上了百姓富、生态美、乡风和谐的美好生活。我们得感恩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于两代英明领袖的光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