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红,女,笔名卡莎,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的头像

袁红,女,笔名卡莎,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16
分享

行走书法的唐昌虎先生

 在成都新华公园附近的一幢旧楼的一套房子里,我和唐昌虎先生侃侃而谈。

 一、成为好同事

    初识唐昌虎先生,是在一副大自然的韵美剪影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插队落户在唐先生夫人的生产队。有一天,一对才子佳人带着两岁的女儿,回女方娘家看望年迈的母亲。阳光中,英俊的唐先生携带着家眷,浅吟着诗词,潇洒地迈步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一副唯美的图画勾勒出和谐、幸福一家人的剪影。

    再识唐先生,则是两年半之后了。在四川省大竹县石河乡的校园里,身兼教师、教务员的唐先生,课余时抱着未满周岁的儿子为学校忙这忙那。因为同在一学校参与教育教学,不久,我们成为好同事。

    再后来,唐先生由于个人综合素质好等原因,多次被上级部门和同事们看好,虽然唐先生谢绝多次,但还是被上级委以重任,由教师、教务主任干到大竹县石河区区中学校长。

    无论唐先生身居何职,他总是善良淳朴,勤奋工作,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发展学校。

 二、唐先生书法的修养和成就

    最值得让人钦佩的是,唐先生一直对书法的刻苦钻研、潜心修养和涓涓习得。

    点滴余暇中,唐先生总是保持着对书法的痴迷。五十余年里,他学习研究了历代国内外数百名书法家的作品和心得,揣摩了书法大家的书法心理和笔画力道神韵,汲取了前辈书法家留下的精神与精华,钻研了书法中文化底蕴和真谛。他的刻苦精神众人皆知。会场上,他的手指在比划写字;路途中,心随手写,并思考着笔划的走向和韵味;坐在办公室桌子边,用笔、手指、扫帚的枝条、可用来写字的一切东西在习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先生的书法频频获奖: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草书作品荣获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以及“黄河魂”书法大展(由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等多项全国性书法展事。书法作品先后被井冈山博物馆、陈毅博物馆、萧红故居等诸多文博机构以及私人收藏;书学论文入选《全国第三届书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及多种专业书法刊物。

    他自己也出版了两本《唐昌虎书法选》。

    他还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退休了,卸掉了工作的重任,唐先生过上了盼望多年“浪迹天涯,以写字画为生”的生活。70余岁的唐先生居住在成都一套小又旧房子里,倚墙而立的两大柜子书卷伴着他度过日日夜夜,一张很大的工作台,激起他把历年来对书法的眷恋、对书写的兴趣发挥地淋漓尽致。

 三、学习研究书法的历程

    唐先生的书法是在学习历代书法大家书法的整合而得。

    他最初临摹了赵孟颊的细字谨楷,复写了柳公权、颜真卿的“颜筋柳骨”。他从柳公权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以骨力劲健见长的柳体中学到了书写的骨气;从颜真卿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中习得到书写的筋力。唐先生临摹了学习了王铎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的长行草;临摹了研究了祝允明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的尺牍;临摹了品读了张旭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的草书。上世纪九十年代,唐先生欣赏了日本的井上有一先生挥运巨笔,墨迹飞溅,摸爬滚打,旁若无人,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的书法;还临摹了研究了日本高僧良宽等高僧的作品。然后,唐先生学习并读懂了怀素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的小草;读懂了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行书。

四、唐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

    唐昌虎的草书,以数十年临池之努力,于书法艺术已深入堂奥,如今以纵横笔意挥写草书,流露出的是个性的真趣,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理趣,从中可以窥测到他超脱淡泊的心理状态。以草隶体,化恣肆与简约,凝情采于蕴藉,最得《平复帖》之神韵。偶作长卷,略伸散狂笔意,便见神采斑斓。书法家创作的冲动或情绪的涌动通过富于韵律的点线和独特的结字方式得到了转化。他的草书有着空诸一切的胆量与气韵。唐昌虎的草书是有个性的。个性是一种灵魂的有效的表现方式。只有精神的丰富性,才能产生新的个性——他的书艺中集中体现了一种逸品精神。换言之,在当今书坛上,唐昌虎是一位隐士,他所面对的是自己的草书世界,一个他自己在里面可以欢乐、可以忧愁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昌虎走的是一种“向内之路”,向内之路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如果说,生命情调中的“逸”是一种生命之沉醉、生命之肯定、生命之祝福,那么,最高艺术表现同样也是生命之沉醉、生命之肯定、生命之祝福!唐昌虎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在他释智遗形、忘怀天地的挥洒瞬间,表达了他生命的沉醉之感与肯定之感。

 五、唐先生的书法观

    唐先生大致把书法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书写型。大量的书写,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书写。从远古的甲骨文、钟鼎铭文、经文、应用文书、碑碣到馆阁文书中的优秀者。二是碑帖型。这种类型是在书体和字体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于是产生了法则,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种书写叫书法,就是重之于《法》,大家在书写时遵守这个约定,按照这个标准。三是明清后的意象型。注重求势和取态,至今不衰,甚至逾越本体,不伦不类。四是心相型。书写时注意笔画的抽象表达,不刻意法度和态势的表现,笔随心灵感受而行。

    唐先生认为:当认识是书写型时,思维在学术上,五千年的书写历程就说明书理的思考和日积月累的艰辛。如果是碑帖型,它始终依据的是出于何家何派,由一个崇高的目标,归于庙堂而膜拜,这就是技艺。当进入意象型时,已是艺术的泛化,有时甚至不问臧否,否定自我,只是一种意识的表达。而书写是心相的时候,是人本质的表现和揭示,没有利益和虚名的追求,说好也好,说歹也好,自己就是自己。

    唐先生侃侃而谈:这四种类型谁高明,谁不高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是随着书家的年龄、学养、社会阅历、艺术感受而变化。有的人一辈子不变,有的人时刻都在变。据说王羲之也写不好第二本《兰亭序》,可能是他再也找不到当时书写的心境。李叔同是写心相的,应该所感不同,所书也不同,但他后期的字也不变,静若处子,说明他心如止水。无论哪种类型,变化的根本是自我的认识和反身,是艺术的需要,趋同者,也有此欣赏的共鸣。所以我不赞成趋于一律,书法一定要认识自我。

六、甘为人梯

    成都市、达州市、大竹县有不少的年轻人、也有一些和唐先生同龄的朋友喜欢书法。当有人讨教时,唐先生总是很真诚地和这些书法爱好者一起学习研讨。他们讨论书法时,唐先生在落笔的方法、笔画的虚实、远近的层次、墨色的渲染、笔力的走向、书法中的韵律、书写中的骨气等方面对朋友们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在书法上的进步,像兄长一样的帮助他们的在书法上成长。迄今为止,在书法方面受到唐先生指教、帮助和提携的朋友大约有几百人。

    唐昌虎先生指导过的朋友们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展览中频频获奖,并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也有朋友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等。在这些成绩中,唐先生功不可没。

    唐昌虎先生待人很真诚,对待朋友,他总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墨宝对朋友进行帮助。豪爽、大方、热情、诚挚是他的性格;大气、幽默、乐意助人是他具有的像磁铁般的吸人魅力。

    

    唐昌虎先生虽然在书法中有独到的见解、观点和成就,但在对待荣誉和名气方面却很低调。当我在成都去看望他的时候,我说,我打算写他,写好后争取发表。他对我说:“一生平常,何求虚名,应迹而生,不适可死,不用苟且,草木一生。”  

    他对人生态度的看法是“人生真的简单如水。”  

    这就是行走在中国书法中、孜孜追寻卓越书法境界、高尚而平凡的唐昌虎先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