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郎仡佬的头像

夜郎仡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8
分享

老碾坊印象

 

 凡是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要吃米必须把谷子背到碾坊里去碾。这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所经历的事。现在农村孩子都只知道所吃的米要经过机却对碾坊碾米没有什么概念,十分的生疏。

那个年代,每个村庄附近的小河边都建有碾坊。三五里路随处可见。碾坊的出现,证明那里就有人家。碾坊的声响,证明人们有了生活。在山沟河畔,碾坊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一座座生活的丰碑。

远望碾坊,如翘首喷水的龙头,长长的水沟犹如龙身,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金光,水车溅起水花,好似龙口喷水。碾坊占地约三十平方米,房子一般是五架木房,四周用横板装着,或有用泥巴筑墙,屋顶用青瓦或茅草盖着。日久天长,经历风霜雨雪,碾坊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哼着不变的曲调,在那里守候着。

碾坊上方要有充足的水源,或有能蓄水的池塘,连接水源或池塘的是一条长长的水沟。在接近碾坊约十米处,设一个闸阀,可随时开水关水。水沟进入碾坊边,要安三四米长的斜斜的水槽。水沟的水进入水槽后直冲水车,使水车不停的急速转动。水车的中轴从暗道通向碾坊屋中央中轴的另一头安上有木齿,水车转动,无疑中轴要转动,木齿自然跟着转动。碾坊中央地下有一个约直径1米的圆洞中间有一根竖立的圆柱,洞下方也安上相应的木齿,与水车上的木齿齿齿相卡。这样,水车的木齿竖立转动,就能带动圆木上的木齿平行转动。露出地面的圆木约1米处安上一根长约2米的木棒,木棒的另一头安上碾磙,碾磙是一个大圆盘,直径约1.5米。碾磙放在碾槽里,碾槽是一个圆形石槽。碾磙转动的原理就跟机械钟表的转动一样。碾坊的构造,说起复杂,其实简单。

谷子均匀地倒在碾槽里,然后去打开水闸,水猛力往前冲,水车地转动起来,碾坊里的碾磙也开始转动起来。这时间,哗啦哗啦的水溅声,咕噜咕噜的水车声,嘎吱嘎吱的木齿声,叮当叮当的碾磙声,汇聚成生活的乐章,宁静的山沟增添了几分生气。

碾坊碾米,收前闲,收后忙。那个年代,各户人家,收成微薄,粮食空虚。在三五月间,所剩无几,碾米的人家就寥寥无几了,碾坊的声音隔三差五能听到一回。八月过后,各家有了新谷,都兴冲冲地背谷子到碾坊碾米来尝新。这个时候,碾坊开始繁忙起来。白日夜晚地响动,日复一日地忙碌。就这样,一直要到第二年的二三月才得休停。

一槽谷子大约有120斤,水满车急,只需碾一个多钟头。若水缺车慢,则要碾两三个钟头。四处背来碾米,不免有些拥挤。一般要按先来后到的次序。但多数也是同性或亲戚,至少也有些沾亲带故的,有时也要打破先来后到的规矩,推让别人先碾,照顾家中有特殊事先碾。

人们背谷子来,背糠米去,都要在碾坊等候一些时候。几多时间没有见面的人们在碾坊碰头,不免有些亲热,相互寒暄着,比比谁家的谷子精满,碾来的大米漂色;问问当年的收成如何,家中老人身体怎样,小孩子读书情况等等,在这没有外人的小天地里,尽情畅谈,达到无话不说境地。

也有一直等候将谷子碾好才走的人,一是自己看着碾,给槽里谷子多翻几次,这样碾出的米要熟些,均匀些。二是怕碾坊的主人背地偷自家的谷子或米。那个年代,大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精贵,作贼防贼再说难免。碾坊主人背地偷米的是也有,守着碾米的人也有。那时碾一背谷子,若被碾坊的主人偷了四、五斤大米,感到十分的痛惜。多数碾米的人都多加小心,有的虽然不守着碾,但是背回去也要复秤,称一下看到底折了几斤,若折到七、八斤,说明碾坊主人一定偷了米嫌疑。也有大而滑之的人,不计较自家的谷米折不折秤。

碾坊确实是个好行道,民国时期,用卡子收取报酬,据说碾四槽米,碾坊主人要用卡子卡住其中一截糠米,大约整个碾槽的十二分之一,有十来斤糠米。过去就有“安田百亩,不如一座碾坊”的说法。解放后碾一槽米,主人收取报酬一元左右,一天碾米收入几元、十几元,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那时,人人都知道生财之道,但是修座碾坊也不是人们力所能及的事。

改革开放以后,机器加工不断进入农村,进入家庭。给人们碾米带来了方便简捷,碾米机逐渐取缔碾槽碾米。那清水河边的碾坊渐渐地无人问津了。

    如今,虽然现代化的打米厂取代了老碾坊,可是老碾坊的印象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