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4/10
分享

墨子节葬主张的现实意义

节葬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作《节葬》共有上中下三篇,可惜上中两篇都已经散失,只流传下来了下篇。而仅仅是这么一篇留有残缺、留有遗憾的文章,就已经体现了墨子节用节葬的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而且一直、尤其是当下,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该继续得到推崇、推广和推进,充分发挥出它的强有力的现实作用。

《节葬下》说道: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袓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於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仁者将兴之天下,谁贾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

接着讲述道: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何以知其然也?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故子墨子言曰:“然则姑尝稽之,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者言,以为事乎国家。”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挟而埋之,满意。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处丧之法将柰何哉?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处倚庐,寝苫枕块,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使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之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

节葬也是墨子节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墨子把节葬单独提出来阐述,是为了批判儒家的“厚葬久丧”制度。儒家主张的厚葬久丧,就是人死后要“重为棺椁、多置衣物、哭孝三年”,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办丧事,从而妨碍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厚葬久丧有许多“繁文缛节”的规定,比如棺材的材料、重量和厚度、埋葬的深度、陪葬的衣服物品的档次、守孝的时间长短、守孝时具体的规定等等。这些“繁文缛节”都是在搞形式主义,说白了就是做给活人看的,按现在的一句俗话讲,就是“活着不孝死了孝”。因此墨子认为儒家的这一主张是毫无实际用途的、不合时宜的,必须革除,实物薄葬短丧。丧事完成后,人们要尽快从悲痛的心情中恢复过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劳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应该在亲人健在的时候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亲人去世后,在葬礼上表达哀思,即《墨子•修身》中说的:“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从我们武都民间的殡葬和祭祖情况来看,墨子在两千多年以前所深刻批判、主张扬弃、割除的诸多弊端,譬如繁文缛节、铺张浪费、大宴宾客、耗费精力、喧嚣扰民、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民间谚语说道:“死人不吃饭,家当去一半”,就是厚礼土葬给老百姓造成不堪重负最真实的写照。明朝宪宗皇帝废除了人殉制度;民国以后不再陪葬金银玉器等贵重物品;新中国建立以后,移风易俗,实行殡葬改革,出现了火葬、开追悼会、清明节祭祀献花、仪式程序从简等良好风尚。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出现了死灰复燃、相互攀比、大肆铺张、恪守土葬的逆流浪潮。

概括地讲,弘扬墨子节葬思想,推动殡葬祭祖改革,要以实际行动落到实处,需要下功夫做好以下几点:

真正做到火葬,切实节约土地。土葬是汉族数千年来长期坚持的主要殡葬形式,一直有“亡人奔土如奔金”、“入土为安”的说法。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已经达到十四亿之众,是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加之工业化、城市化、园林化的不断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保底十八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始终面临着被突破的危险。因而,在四川、山东等人口大省,在全国的一二线大城市,都实行了严格的火葬制度。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在武都灰崖子以上、黄家坝以下212国道边建设了火葬殡仪馆,为在武都推行火葬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由于观念的落后,传统殡葬意识的顽固,加之埋葬和存放骨灰盒的公墓场地项目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收效不大,难尽人意。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顽固问题,政府大力提倡,部门切实运作,领导党员垂范,职工积极响应,签约火葬保证,落实奖惩制度,逐步扩大民间,形成全民共识,全面移风易俗。

真正做到节葬,倡导殡葬从简。一是推行追悼会制度,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逐步推广到民间,形成良好的丧葬仪式。二是推行节葬制度,反对铺张浪费,禁止大吃大喝,不办道场,不放鞭炮,不搞娱乐活动,以简便可行的敬香三柱,三鞠躬告别亡人,用香烟一盒、清茶一杯待客。三是逐步禁止棺木制作与上市,大力提倡使用骨灰盒,改变传统的厚木豪服入殓方式。四是改革孝服,提倡素衣,佩戴黑袖章或白纸花。

改变祭祖方式,提倡敬献鲜花。一般来说,民间每年大约有四次祭祖活动,即周年祭祀,清明祭祀,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春节请亡人回家过年。传统做法是烧纸、供奉、焚香、燃蜡、放炮等,既污染环境,造成山火危险,又形成喧嚣,打扰民居。应该大力提倡上坟敬献鲜花,做到安静祭祀,洁净祭祀,肃穆祭祀,简单祭祀。

摈弃风水意识,取缔阴阳职业。风水意识和阴阳职业是孪生关系,相辅相成,都是基于传统文化中不正确的“三观”认知而形成的,根深蒂固,是传统丧葬文化的负面糟粕,应当积极予以根除。由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成了固有的风俗习惯,革故鼎新非常不容易。新中国建立以后,曾经有所改进,但积重难返,还需要从头做起,甚至不惜矫枉过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的逐步建立,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相信这个问题最终是会得到圆满解决的。

总之,要真正做到节葬,移风易俗,形成新时代全新的丧葬观念、丧葬方式、丧葬氛围,丧葬风俗,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文化层面上来讲,要将墨子优秀的节葬思想传承推广,需要墨家学人付出极大的艰苦努力,要将传统的墨家思想观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官方和民间大力举办讲学讲座、舆论宣传等活动,首先从意识形态着手,创造强大良好的思想、文化、舆论环境氛围,为移风易俗、落实节葬、创新制度、革故鼎新,打好基础,统一民众思想,形成广泛共识,促进观念转变。尤其是作为墨家思想文化传承弘扬的学人,要从我做起,先己后人,身体力行,敢为天下先,做一个墨子节葬思想主张的践行者、垂范者、布道者,甚至是献身者,义不容辞,舍我其谁!

节用节葬是墨子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也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墨子和墨家的信徒们始终过着自苦利人的清贫生活,墨者平时的生活是非常节俭的,包括墨子在内,每天都是要从事生产劳动,食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不是因为墨家没有钱财,墨子的许多弟子都在各诸侯国做官。墨家规定在外做官的弟子必须推行墨家的思想主张,并且要将一部分俸禄交出来,做为推广墨家思想文化的活动经费。墨子的弟子耕柱子在楚国为官,一次就交给墨子十镒黄金,而墨子把这些钱财都平均分配给了贫穷的墨家弟子,以供他们生产生活、学习传道之需,使得其门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切实有效的物质经费保障,而不尚空谈,将其思想主张落到实处,惠及于民。

墨子的节葬主张,反映、体现了墨家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生死观,在伦理道德上倡导对活着的老人尽孝道、尽义务,给予充分的关爱关怀和物质保障,着眼于生,注重于生,看淡于死,了然于死。以此达到节约民力、节约费用的目的,使活着的人不为死去的人所累,所苦,耗费不必要的财力和精力,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与“亚圣”孟子的民本思想,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与当今的以人为本,都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以民生之苦为己苦,以民生之福为己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者长已矣,生者更重要;生者的健康、快乐、幸福,正是死者的遗愿,也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和回报。

墨子的不朽不仅在于他所提出的思想主张切实可行,更在于墨子能够真正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去实践,追求低碳低消费的生活方式,利国利人,惠及民生。比起“孔圣人”只会“子曰”,只重视个人修养、居高临下的空泛说教、很难为民造福、没有实际功用的弊病来讲,墨子的确十分伟大!我们应该牢固地树立起信心,树立起信念,充分认识到,能够成为墨门学人,传承发展墨家思想文化,用于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当今知识分子的无上荣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