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东明的头像

陈东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3/04
分享

增江河底的黄腊石


引言:欧初是广东一位老游击战士,解放后曾是广州市委书记,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收藏家。他于2017年10月3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本文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一段欧初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增在增江河畔战斗过的故事。

玩赏石类中数黄腊石最受人们喜爱。它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它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是中华瑰宝,是各界人士的收藏热点。

黄腊石又名龙王玉,我国已发现黄蜡石资源的省份众多,而岭南一带是我国有历史记载最早赏玩黄蜡石的地区。

黄腊石的生成是石英岩矿物因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的双重催化,变质形成黄蜡石。该石经深埋地下或经河水长期冲刷滚动摩擦而使岩石中的金属硫化物发生解离氧化,其结构更紧密透亮,韧性更强。

广州市的增城区境内有条著名的增江河,在这个区域、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在为民族解放事业中的战斗中,曾经为党建立隐蔽战线而开展工作当中的英雄人物、一些动人故事,一度如同深沉增江河底的黄腊石,寂静无音。半个多世纪过去,许多事情已经湮没,但当人们一旦挖掘出来,却充满光泽,充满坚硬,十分宝贵,令人喜爱和难忘。

1945815,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年(包括日军侵占东三省)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接着国共举行和谈,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解放区。

北撤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人数与美军及国民党方面的三方谈判,全面工作由中共代表方方负责,东江纵队领导具体组织实施。而组织落实隐蔽战线方面的秘密工作,为了不让国际社会误解,没有建立固定的机构,由中央派遣驻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谢鹤筹和欧初分任内地为正、副特派员主持工作。

谢鹤筹在向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纵队的领导同志传达中央的指示时说:隐蔽战线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做好信息传送工作,掌握好国民党广东部队的运动情况,确保北撤队员的安全;二是调查每个北撤队员的情况,对于已暴露身份的东纵核心队员要坚决让其北撤,对于未暴露身份的东纵队员要妥善处理好隐藏的工作;三是负责掩藏好东纵部队北撤时留下的军用物资,以备万一撤退失败时,可以东山再起。

目标明确,任务艰巨。

谢鹤筹到广州,主要协助方方工作和负责组织江南(东江南岸)游击队撤退,而欧初则负责江北(东江北岸)增城山区方面的撤退工作。

1946年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北撤的指挥部设在增城的山区——正果。谢鹤筹和欧初两人经过审慎的考察之后,确定指挥部的直接联络人由增城原铁石抗日中队指导员王彪担任。

那年的王彪(原名王奕屏)时年32岁,是增城县正果竹林村人,他身材长得高大、强壮,机智勇敢。当接到组织对他委托的重任时,心里十分高兴。于是转换角色,以在家乡主理家族的生意的有利条件为名,投入到隐蔽战线的工作中去。

竹林村在正果墟的旁边。当时的金牛都主要居住着本地人、客家人和畲族人。正果墟是金牛都的中心,主要是由客家人和本地人管理。在金牛都,客家人王氏是人口最多的宗族,而且在各条通往山区到增城县城的河流、要塞都有王氏的客家村落。竹林村的公尝财产(宗族共有的资产)设在正果墟一家商行,专门从事香港、广州与粤北山区的贸易生意,而王彪就是利用家族的资源优势为党的秘密战线开展工作。

1946年的初夏,时年25岁的欧初化装成老板,头发打上些蜡,油光锃亮,眼戴着一付墨镜,身穿穿着 绫罗绸缎,带领七名伙计以押运港货的名义从香港坐船到了东莞码头。增城这边,王彪则以正果商号接货的理由,来到码头接到了欧初等一行人。

欧初,祖籍中山,出生广州,毕业于广州名校广雅中学。他一副书生模样,喜欢写诗,是一位书画家和收藏家,但现实生活中,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磨练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曾一度渴望脱下征衣当记者的欧初接受组织的安排,被中央从香港委派到广东坚持武装自卫,组建东纵北撤的隐蔽战线工作,担任江北(东江北岸)副特派员。

当时来到增城的欧初并不熟悉增城的山区情况,便由王彪带领,穿过博罗再转入正果墟到了信义杂货店。

欧初与他的伙计带来大担小担的货物,既有港币、手枪,又有电台。王彪感到责任重大,便马上叫自己的兄弟先将货物用木柴、坛罐等伪装好,等到店铺打徉后再悄悄地运入竹林村。交待好货物存放好后,王彪便带欧初等人到了正果墟的饭店吃饭。

战后的正果墟一派兴旺,人气很旺,饭店设在正果墟的中心。饭店老板一见相熟的王彪到来,便热情地让他转入后院的单间就餐。

王彪与欧初等人吃完饭,天已黑了下来。这时,老板与王彪耳语了几句。王彪便带欧初先回杂货店。

信义杂货店设在正果墟的河边,是一间两层建筑的临街商铺。王彪领着欧初一行人到了二楼,安顿好住宿后,就悄悄地领着欧初从后门到了增江河边。这时,一艘小艇已在等候。王彪和欧初登上小艇,在小艇上商量今后工作的计划。

欧初小声地问王彪:“现时你有没有暴露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

抗战胜利后,我都是在家中管理祖业的生意,没有暴露。” 王彪作了肯定的回答。

欧初听后连声说“这很好,这样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十分有利。

王彪继续说:“不过,你们这次从香港过来,好像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看来,你们要留下来的话,明天先包一艘小艇声言到东莞,然后在经过的东汾村下船,走山路再到白面石村会合。转一个圈再返回所去的目的地,迷惑敌人。运输船和联系人的事情由我来处理。你们都是讲白话(广州话),建议在船上可以高谈阔,走山路时就不要说话了。”

欧初沉默了一下,点头同意。两人乘着月色返回到信义杂货店。

第二天,王彪打开店门,叫了自己的兄弟帮助欧初等人收拾行李,然后大摇大摆地将行李挑到正果码头的船上。王彪倍伴着欧初穿街过巷,来到正果码头,然后揖手告别。

欧初一行人登上小艇后,由于是顺风顺水,很快就到了东汾村的码头。

码头旁边的大树下一位中年农民汉子己在等候。双方对上了联络暗号后,大家便一言不发,跟随中年汉子穿过树林进入村庄。而小艇则放下风雨蓬,继续朝东莞方向进发。中年汉子领欧初等人进屋后,便翻出了一堆粗布衣服,叫大家换上,将他们原来身着的丝绸服包裹起来,再戴上竹笠,就好像帮耕的青年农民队伍,然后踏上了向白面石村进发的道路。

王彪送别了欧初之后,在墟里雇了一轮鸡公车,声言是要给白面石村的杂货店送煤油、香皂等货物。货物从杂货店搬上车后,他便大摇大摆地经过正果墟,一出了正果墟,便转入竹林村,将欧初带来并伪装好的物资装上车,再向白面石村进发。

傍晚时分,王彪在白面石村的村口杂货店与欧初等人顺利会合后,大家马不停蹄,乘着夜色向白面石的后山进发。

白面石的后山是一处与群峰叠翠、沟壑纵横的峻岭之中,王彪找到一间守林人居住的草屋,这时大家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战争年代及长期开展地下工作,给欧初养成了每到一地都高度警觉的习惯,他踱步走出草屋,仔细观察着附近的山林地形。为保卫首长的安全,王彪马上跟随出去。

王彪向欧初介绍情况说:“白面石原是中共增城县委旧址,这里的村民和我很好。村子里有两户地主,分属王氏两房人的族长。他们都是开明人土。其中王雁门是一位爱国人士,曾在1938年为国民党军抗日牺牲的将士建造坟墓。但他俩对国共的问题一直是秉持中立的态度。原来中共增城县委在这里领导抗战,都从没有出现过问题。可见他们对共产党也很友好的。但我的意见还是坚持不要让他俩知道共产党太多的事为好。”

欧初转头问王彪:“那么,我们今后的生活应当怎样安排?我们可能要住一年,或者是几年的。”

王彪坚毅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会计划好你们的一切生活,确保你们的安全。”欧初微笑地点点头,便返回到茅草屋。

王彪一直在门外思考问题和规划首长的生活问题,并担当警卫工作,当北斗星辰转向西面的时候才步入茅草屋。他一进屋,马上被周围的布置惊呆了。只见军用电台己经架起,发出轻微“嘀、嘀声。欧初正凝神聚精地在桌上用铅笔指点着地图,偶尔与身边的秘书轻声交流,秘书则在认真记录。坐在门边的两位警卫员,一见到王彪入门,即时站立起来,用手挡住王彪。王彪马上退出了茅草屋。

过了很久,警卫员才出来叫王彪入屋。

王彪入屋后,欧初叫警卫员倒了一杯开水给王彪,然后对王彪说:“这次到正果,我们己向党中央汇报了。上级己经批准了我们设立的工作机构。现在,你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将鸡毛信送出去,再将各地转来他们的信送过来。我们的生活问题,你就想方设法处理好,这个任务十分重大!

王彪挺起胸膛说:“请首长放心!”

随后,欧初又热情地询问了王彪的家庭情况以及经济状况。最后,叮嘱王彪要关心好自己以及各站点部属的生活。见天还未亮,欧初便叫秘书将带来的港币和十几份鸡毛信全部交给王彪,指示他:“你明天要将这些信件安全、迅速发出

稍作休息的王彪连夜下山到了白面石的杂货店住宿。次日一早,他与推鸡公车的工人返回正果墟,马上派人将鸡毛信送到各个联络点。很快,分散在广东各地的东纵各支队均接到了北撤的正式命令和北撤的具体政策要求。按照中共香港华南分局的指示,未暴露身份的东纵队员可以复员还乡,然后由地下党组织领导;所有支队的经费和武装统一移交欧初管理;各支队要控制好北撤的人数,要求北撤队员总量是控制在三千人左右。但在后来北撤的实际人数是2400人,均为排以上职务的干部。

一万多人的东江纵队,仅撤了五分之一。留下的一部份复员,一部分到粤北打游击,继续在当地坚持战斗。

再说各支队接到命令后,马上调查人数,收拾好物资,然后通过联络点向欧初汇报。

这段时间,王彪频繁地往来于正果墟与白面石之间,既为中央特派机构解决生活问题,又要安置好各支队分批运送过来的物资。由于物资过多,王彪向欧初建议,应该做好分散存放工作。欧初听后,立即指示王彪全权处理物资的存放工作。

王彪接受任务后,便将武器存放到罗浮山酥醪观一带的山中,其他军用物资部分存放到白面石,部分存放到亮声村,收到的现金统一藏在竹林村。

存放物资工作部署完成后,按照军调处统一的时间,分散的东纵北撤队员必须在1946年6月29日前到宝安鲨鱼涌登记。这期间,驻在珠三角的东纵部队很快便抵达了目的地,而驻在江北的东纵部队却遇到了国民党部队的不断骚扰。

为了挫败国民党军队消灭东纵北撤人员的阴谋,王彪及时将江北的国民党部队调动情况收集后,向欧初作了详细汇报。欧初经过再三核实和思考后随即向中共华南分局汇报。中共华南分局马上指示,江北北撤部队先在永汉山区秘密集中,等军调处人员到永汉后再集结出现。

按照中共华南分局的部署,王彪受命前往龙门永汉地区与当地的地下党员和堡垒户进行了分工,秘密接待好北撤队员的日常生活。随着北部山区东纵北撤队员陆续到齐后,欧初便向中共华南分局汇报了整个状况。华南分局根据欧初的情报,指示军调处中共代表杨康华建议军调处人员到永汉接收北撤队员。美方代表纳尔逊见本国军舰仍未开到大鹏湾,同意了中共代表的意见。

军调处人员抵达永汉后,一千多名东纵北撤队员迅速集齐。正在附近搜查东纵北撤队员的国民党131师,马上组成包围圈,向东纵北撤队员靠近。杨康华接到当地通讯员的情报后,便要求国民党代表出面调停。国民党代表黎国焘迫于无奈,派出秘书与国民党部队商谈。迫于中外舆论压力,国民党131师也停止了行动。同时杨康华带领东纵北撤队员做好准备战斗的工作。

另一方面,王彪根据欧初的指示,迅速将增城籍未北撤的东纵队员集中到了酥醪观一带的山中,随时准备携带武器下山参加战斗。

6月29日,来自四面八方北撤的东纵队员在大鹏湾的鲨鱼涌集中,然后登上美国的几艘军舰北撤山东烟台。于是,二千多东江儿女便唱响了别离故乡的离别曲。经过近一周的海上颠簸,,终于到达山东烟台的解放区,加入山东野战军序列,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这年的6月底,东纵北撤队员到达烟台解放区与山东野战军胜利会师后,斗争形势有了新的变化。

由于东纵主力北撤,留下的武装部队力量较为薄弱,国民党对中共党员及留下的武装人员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和迫害。同年9月,中共华南分局指示欧初:命令欧初及其领导机关立即撤回香港;并临时任命黄柏、杨添两人负责江北地区的工作。

根据分局的指示,欧初副特派员在离开江北之前对留下坚持斗争的同志作出了新的部署:有条件的,能找到公开职业作掩护的留下来,迅速转入秘密工作;不能转入秘密工作可以去香港的,到香港另行分配工作;不能转入秘密工作又不能在香港安排工作的,可以投亲靠友,由部队发给经费转移到其他地方,有些同志回家安全的可复员回家。

对于王彪,欧初有特别的指示,他当面指示王彪:“由于斗争形势的恶化,你有可能已经暴露身份,你必须迅速离开增城隐蔽起来,等待组织指示后再重新归队

王彪马上回答“听从首长指示,我会迅速安排好这里的工作,然后马上离开。”

按照欧初的指示,王彪只身前往广州城,在牙膏厂找了一份工作来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而欧初按照中央指示将领导机关撤回香港后,他担任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农村工作委员会武装小组负责人一段时间后,次年,组织安排他再次返回内地,担任粤桂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中共粤桂边区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粤桂边区人民武装东征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粤中临时区党委常委、中共粤中军分委第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务。

欧初的一生,解放前带领队伍在南粤大地纵横驰骋,故事生动。解放后,则主要在广州市从政。

再说中共东纵北撤秘密战线机构解散仅3天,被留下来继续工作秘密战线的领导人之一——杨添,由于叛徒的告密,在白面石村被国民党部队抓获并被杀害,并损失了东纵北撤时留下来的部分物资和资金。

1947春,中共广东省委派钟育民从香港到增城,重新组建新的东江纵队。这时王彪也接到组织的命令,从广州返回增城归队,出任东江纵队保卫部主任。他从秘密战线转到公开的武装部队,与敌人进行着机智的周旋和顽强的战斗。

这时的增江河畔,有一支中共领导的武装队伍,叫派潭武工队,对外也称“飞鹰队”,是东江纵队下属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存在,只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发展壮大很快。武工队的队长叫宋岳,他领导的武工队让国民党的部队吃了不少苦头,威震敌胆。

不久,王彪与他的战友们就再次与他的前领导,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欧初胜利会师,迎来了三年前北撤的南归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增江河源远流长,江水在不停淌流,生生不息。

增江河水由于水资源丰富,滋育两岸的农作物及各种植物生长得格外茂盛。

增城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及隐蔽战线工作的同志如同增江河底的黄腊石,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刷,更具光泽亮丽和更加坚强。

王彪及其家族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他的家族在增城正果竹林村当地是一个名门望族。

清末期间,竹林村的同盟会员王弼宸(王彪的叔公)会同龙门县的王慎堂组建了一支反清民团,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的第五天便一举推翻了增城的清朝统治,建立了广东第一个国民革命政权。

1938年,在广州读书的邻村宗亲兄弟王新民返乡后,到竹林村与王彪商量成立中共党支部的事宜。

王新民郑重地对王彪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你愿意加入吗?”

王彪也表情严肃地说:“我早就知道有这个组织,我十分渴望加入。”与此同时,王彪还向王新民介绍说:“村中还有几个男女青年也一直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以吸收他(她)们吗?”

王新民听到后心里十分高兴地说:“党组织的大门一直在为广大热心青年打开,只要条件符合,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王新民后来到广州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后,中共广东省委十分重视,于翌年的春天,派出党代表郭大同到竹林村组建中共增城县委。

郭大同在竹林村居住了20多天,王彪通过生意往来获悉了增城国民党政府已经掌握了一些中共的情况,便建议郭大同转移到同宗兄弟白面石村中开展工作,并在这村建立了中共增城县委。

这时的王彪,在村中是个“白皮红心”的人。他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建立民众抗日自卫队的要求,动用竹林村的公尝金(宗族的集体资产)购买了三枝步枪,加上一些大刀长矛,人员几十人,成立了竹林村抗日自卫队,自任队长,接受国民政府军的训练。由于王彪为人仗义豪爽,深得国民政府军政人员的信任,从而获取了大量的国民党情报,为中共增城县委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1940年皖南事变后,广东国民党部队开始对中共东纵抗日部队进行清洗,不少暴露了身份的东纵部队指战员以及共产党员都遭到杀害。王彪由于没有暴露身份,每当收到国民党的情报后马上报告增城县委,并亲自通知在正果居住的中共党员撤离。王新民当时在正果东山中学当教师,接到王彪的情报后,先行带着其他党员撤走。这期间,中共增城县委也被迫撤到了派潭山区隐藏起来。

1941年,已经是中共正果区组织委员的王彪利用经营家族生意的身份,往来于香港及广州,为中共增城县委及东纵抗日部队提供物资和情报的支援。

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阶段,中共华南分局派钟育民组建了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王彪被任命为铁石抗日中队指导员,负责正果麻榨等地的对日伪袭击,并负责保障东纵部队的物资供给和与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联系安全。这时,东江纵队已经发展到近万人,并在敌占区永和一带山区成立了中共抗日增城县联合政府,开展对日本侵略军的正面战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时,东江纵队、包括铁石抗日中队、增城的武工队一起联合起来,率先包围增城县城日军指挥部,那里驻有日军一个中队,顽抗的日军仗着武器好拒不缴械,双方进行着激烈的交战,由于游击队缺重武器,一时难以攻下。附近闻讯的国军也投入了参战。

参战时,双方部队的指战员你望我,我望你,显得有些激动和意外。这时,东江纵队第三支队长阮海天对前来参战的国军朱营长说:“十分欢迎你们前来参战,让我们并肩一起将他们赶回老家去!”

朱营长回应说:“兄弟,我会加把力,将这班契弟全部打死!”一阵猛烈的掷弹筒向着日军阵地爆炸后,接着他向部队呼喊:“弟兄——冲!”

阮海天支队长也将驳壳枪一挥,同志们——冲!共产党员——冲!

这时的铁石抗日中队指导员王彪、武工队长宋岳,分别带领全体队员冲进县城内,经过激烈的战斗,与国军一起,终于消灭了这些拒不投降的日军。这一壮观战斗场面,在社会上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

增江河水日夜长流,奔腾不息,注入浩的南海。

埋藏在增江河底的黄蜡石,经过河水的冲刷,其色泽更鲜艳,更坚硬更亮丽。

岁月悠悠,华夏儿女以黄蜡石为载体,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文明。

全国解放后,王彪任中共增城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增城武工队队长宋岳先后被委任为增城县派潭、福和、中新、正果区(镇)区委书记,后提升为县委副书记。

解放后,欧初任过多种职务,后来当过广州市委书记,期间他也多次回来增城看看,看看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看看这条他曾经乘船而过的增江河,看望与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和下属,并与当地政府领导商讨生产发展大计。

在增城,每当欧初看到那条宽阔的增江河,看到流淌不息的江水时,他就陷入了沉思。

 每当看到首长这时的情景,年轻时曾经做过生意见多识广的王彪,在揣摸首长的心思:知道首长想起了江中的黄腊石。因为他知道首长是个文武双全的人,除了善于军事谋略外,他还喜欢文学、善于写诗,喜爱字画与收藏,他知道“黄腊石”在首长心中的份量。那些为民族解放时为国捐区的对敌斗争而牺牲的指战员和秘密战线的烈士,他们的事迹就像增江河底的“黄腊石”一样,当中许多逝去后一直默默无闻。但他们在沉睡的河底中时间变得越长,经过河水的冲刷后变得越发光亮,越发坚硬,成为民族的精神魂宝。

 蓦然回首,岁月如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