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毅的头像

李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5
分享

画竹

 我喜爱竹,尤爱画竹。
 清早,我到楼下去,到楼下花园里去观赏那片竹子。
 这竹子青青的,是北方庭院里常生长的一种。竹子竿挺细,不粗,叶子挺稠密,阳光洒在叶子上,在风的吹拂下,地上呈现出斑驳的光点。我看到园里树下有一层黄叶,还有萎缩的枯草。这园里就数这竹子青绿青绿的,充满着生机。
 我用手机急忙拍下这片竹子,拍下和竹子相依的那块大青石头。我在心里打着画稿,在心里想着题画的句子。忽儿,我的前方传来一阵音乐声,我循声望去,一瞧,是画友陆小石,他手拿着收音机,慢慢走着。
 我与小石是多年的画友,他画竹,我也画竹。他画的竹子的竿粗壮,我画的竹子的竿细瘦。
 一年,我与小石到山上写生。他头戴大草帽,肩上背着大包,手里提着老式相机,包里装着一瓶老白干,一小袋五香花生米。我背着画夹,提兜里装着一壶水、三根黄瓜、两个西红柿。走过崎岖的山道,越过潺湲流淌的溪流,我们来到山中那片竹林。翠竹下长着一簇簇野花儿,那花儿有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花瓣含着朝露,随风抖动,散发出芳香。竹林的东边是一片桃园,桃花绽放,满地的红点,花香浓烈,随山泉从东往北而飘散,香气冲进我的口腔,我猛地一吸顿感浑身香馥。
 我展开画夹,扶石而写,一片竹、一溪流、一小桥,一丛花树,点几只飞翔的鸟儿,一幅《春意图》便完成了。
 小石走进竹林、桃树林,用相机拍坠满花的枝子,拍竹林地上盛开的野花儿。拍累了,他就跨过竹林走到一块沙地间,坐在沙地里一块大滑石上,仰观山泉飞泻,静望竹影颤动。
 他从包里拿出酒瓶,美美地饮几口老白干,边饮边诵“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的诗句。
 半瓶酒下肚,他一跃而起,从包里拽出自制的木锥,“唉,嗨呀,嗨呀”,弓着腰,手握木锥在沙地上写“个”、写“介”、写“分”,等身上出汗了,他猛地转身,打上几套拳脚。接着,“唉,嗨呀,嗨呀”,弯着腰,一手扶地,一手握着木锥在沙地上画水波浪线、画“S”,等胳膊、腿肚子酸疼了,他歇息片刻,便忽地一起,走到包前,摸起酒瓶喝几口,就从口袋里掏出几粒花生米,扔到口里,“呱叽,呱叽呱叽”使劲嚼着,一会儿,他忽地一跳,两手撑地,练起倒立来。
 练完后,他把瓶里的酒喝光,轻轻走步,又忽地跑起来,跑过沙地,来到山泉间,从口袋里掏出瓶子,灌上泉水,然后就提着一瓶水,慢悠悠地来到我面前。“我看看你的画夹。”他打开画夹一瞧,摇头晃膀,“画不行,不行,俗气俗气太俗气。”我望着他豪气的样子,会心地笑了。
 小石热书画、热武术,爱戏曲、爱唱歌,喜欢交友。一年,他到省城参加画展,结识了画家宋先生。两个月后,宋先生驱车前来写生。
 宋先生上穿大红褂子,下穿米黄色的大肥裤子,腰里系着一条宽宽的皮带,皮带上挂着一对小葫芦。小石陪宋先生到山上写生,宋先生被山上的景观所吸引,一连三天,他写了厚厚的两本画稿。
 中午,小石约我和小柱与宋先生在他家相聚。小石向我和小柱介绍,宋画家长在书香门第,多才多艺,在大学里学的是舞美设计,尤擅画布景和版画。他创作的版画《竹舞》《竹影》在全国获金奖;他的国画作品多次参加拍卖会,他把拍卖的资金,买成书,赠送给山区里的孩子。
 小石家住的是老宅,宅子的院落在柴汶河南边,主房五间,正厅中间挂着一幅小石画的墨竹,东墙上挂着他写的对联“琴棋书画酷爱,春夏秋冬苦练。”院内东南角有一水沟,水沟的旁边有一小圆形水池,水池里长着荷花,香气扑面;水池的周边长着茂盛的竹子,竹的旁边摆着盆景和盆花。看到此景,宋先生大声吟道:“竹色水下绿,荷花镜里香。”
 我们坐着边喝茶边聊天,说陡峭崖上的竹,谈画竹的技法;说戏曲的种类,谈唱腔的特色。
   小石的夫人把炒好的四盘青菜,清炖的一大盆青鱼,端放在石桌上;又在桌上端放上一大盘烤地瓜、一大盘韭菜白菜馅热烙饼,还有两小碟特制的咸菜。小石从屋里拿出两瓶高度佳酿。宋先生看到这清淡清香的饭菜,喜悦地猛一起身从腰里掏出一个小葫芦,用右手轻轻地拔出红色的盖,露出圆圆的小口,院子里顿时飘着一股浓郁的醇香气。宋先生把手一挥,高声说,这是我用祖传秘方配制的烧酒,给各位倒一盅尝尝。我举盅一品,顿觉满口清爽绵柔、津香甘美。
 品完酒,我们就喝小石拿来的佳酿。几杯酒喝下,我就觉着酒量,脸发红。我看到小柱的脸微红,小石和宋先生的脸没变色。小石与宋先生碰着杯,边喝边窃窃私语。只见宋先生猛地一跳,迅速转身从大背兜里拿出一竹笛,小石忽地起身跑到屋里从箱子里拿出一把京胡、一把竹笙。随即,宋先生吹笛,小石吹笙,演奏起乐曲来。我听出来了,一首是《竹海听涛》的曲子,调子跌宕起伏、宽阔委婉;一首是《翠竹鸟鸣》的曲子,调子清脆嘹亮、高雅柔和。这是多么好听的曲子呀,多么美的调子啊,音韵里诉说竹的心曲。
 吹完乐曲,小石又拉起京胡来,宋先生便大声唱京剧里的戏词,一会儿唱老生的调儿,一会儿唱老旦的调儿,唱得好听,字正腔准,高亢豪放,遒劲有力。听罢,我与小柱拍手夸赞。
 饭后,喝了几杯茶,小石便在院子里的长条木桌上铺毡展纸。他和宋先生画起画来。宋先生在六尺宣纸上,写峭壁画瀑布飞泉,画青竹;小石在纸上画飞鸟;小柱在纸的右上方用行书体写上“泉映翠梢含玉露,山生高竿显劲节”的句子,这样一幅画就完成了。我看后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境,是一幅佳作。
 小石已搬到大城市里居住了。每年初冬,他开车回老家待几天,到山里看看竹子,买些小米、红枣、核桃,还有萝卜、大葱,带回城里的家。
 我好多年没见到小石了,没和他一起到山中写竹了。今见陆小石,才回想起以上这段事来。
 瞧着小石听收音机里乐曲而愉悦的样子,我笑着说,中午到我家喝几盅吧。他摇摇头说,中午我回城,有时间再聚吧。小石讲道,这些年,他经常到外地办个人画展,多幅竹子作品参加了拍卖会,他把拍卖的资金,都捐献给山区的孩子了。我对小石更加佩服和羡慕了。
 南方有一城,城外有一山名叫“青竹山”。一年,我和小柱驱车慕名去写生。
 时值夏初,天朗气清,到达山下已到中午。第二天早上,我与小柱背着画具登山。山路弯弯,因竹筑道。这是一座小山,没有深谷惊壑、险崖峭壁。山上,游人如织。
 我俩在山顶的一平阔处,摆好画夹,坐着写生。举目四望,满山满谷的青竹随风翻动,波浪飘荡。此时,若坐上一只小舟,在竹海里畅游,在浪花的尖顶上飞驰,那真是飘飘欲仙了。江水绕山而行,江面广阔,船只徐来。山顶部的竹子各具形态,与云雾相映伸展于山壁间,凝聚着生机之气。山泉从高而下,打湿了山石,打湿了竹叶。
 写完生,回到住处,已皓月当空。饭后,我与小柱踩着卵石在小道上散步。小道旁有三块大圆石,石头的南边有一八角亭,亭子的周围长着排排竹子,竹竿粗壮,节节昂扬蓬勃向上。竹与月、月与灯的交辉,透过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叶子,在地上洒下一片碎光。山石亭台、小桥栏栅、曲径回廊满浴着银光。在这里,我俩相识了画家墨升先生。他也是到山中写生的。他站在亭里观竹,大声吟道:“月下一溪水,轻风三径竹。”
 在墨升先生的住处,我见到了他的画作。《雪竹》以雪为背景,近景带有积雪的竹、石以实写出,远景的山以虚写出,竹枝上站有两只小雀,俯颈低语,竹下雪地亦有小雀昂首对唱,画面生机盎然,具有奔放自如、气势豪迈、浑厚雅俊的特色。此作表现了竹子铁骨铮铮斗风雪、严寒不凋的品格。《月竹》以弯弯流淌的小河为衬托,圆圆的一轮明月下,一丛丛竹子掩映着河畔,青竹高低交叉相错,竹竿挺拔直立,笔墨疏放,色彩清妍,心随意转,气韵生动。
 我说墨老师你画的竹子真好看,我怎么就画不出来。他不言语,不看我,只一个劲地喝茶。小柱拿着墨升先生的画集走过来,让我看。画集里有墨升先生写的札记:余在大学教书三十载,从事美学研究二十年。登高山峻岭,观览胜景,写青绿山水;竹子坚韧挺拔、苍劲顽强、俊秀洒脱,余爱竹,尤喜画青竹。“触入目而运于心”,从景入目,从情入手,从写入意,从心入画。
 墨升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他把拍卖的资金,捐给家乡困难的孩子。
 走出墨升先生的住处,我与小柱踏着月光在竹丛里前行。路两旁排排青竹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秀丽,竹子的叶子如洗过一般,微风过去,叶子相互颤动,仿佛是在齐奏月光曲。我观望着竹子,观望着明月,忽儿,我便想起故乡楼下那片片竹来。此时,我想,回到家,我就画竹,题上“故里翠竹他乡月”的句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