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宝山的头像

刘宝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09
分享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进了七月,天气一天天燥热,花的注意力也转向了清凉的水面,那儿是荷花和睡莲的世界。

    人称“晒不死的茉莉,” 天越是燥热难当,茉莉花开越是浓密,花香越是馥郁。如果说荷花睡莲是夏花里的水中翘楚,茉莉花才是夏花里的陆上主宰。

    种养的茉莉花开了,密匝匝的白花在葱绿的枝叶间如同南方的雪在青枝绿叶间积攒。

    初识茉莉花,是从江苏民歌《茉莉花》开始的。

    教唱歌的老师很年轻,她不是专职的音乐老师。那时我还在偏僻的里下河水乡的小学,老师都是全才,她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算术老师,也是音乐老师。

    她把歌词连同简谱写在黑板上,简谱不教的。她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当唱到“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时,我觉得老师也很白很美。

    歌会唱了,却不知茉莉花到底为何物。

    再识茉莉花,已经是在城里落户了的时候,在一间花店里看见了白如雪香如馨的一盆,绿叶丛中,星星点点的白花,香气浓郁。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陡然想起了这么一句,此花莫不就是茉莉花?

    花店老板的答案是肯定的,从此我才认识久违的茉莉。

    有点失望,不似想象中那么美丽,花大不如栀子花,花香不如白兰花。

    我开始纳闷,即便如此,不知道为什么一曲《茉莉花》会蜚声海内外?我寻寻觅觅。

    野史相传,大清末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万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各国都升国旗奏国歌,唯有大清帝国,在黄龙旗升起时四下鸦雀无声,看台上旋即响起了西方人的阵阵嘲笑,堂堂大清国居然连国歌都没有!

    一名七旬老人,步履蹒跚地走下看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用他嘶哑的噪音,用他所能发出的最大音量,高唱了一曲民间小调《茉莉花》。运动场上瞬间归于沉寂,一曲唱罢,全场起立,如雷的掌声送给了这位以自己的方式捍卫国家尊严的老人。

    野史真假不得而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演奏的第一首歌曲居然也是《茉莉花》,两厢联系,遐想的空间猛然提升,这该是一雪前耻的慷慨悲歌。

    如果野史是真,现在流行的《茉莉花》,也不全是当年李中堂歌唱的那曲。

    1942年,新四军文艺战士在江苏六合的金牛山附近采集到流传在的民间小调《鲜花调》,以其中的茉莉花为题材加工整理成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此唱遍大江南北。

    可以想象,在那抗战烽火连天的日子里,曲调缠绵动听,歌词简朴而寓意深远的《茉莉花》该给奋力抗争中的国民无数的激励。

     说《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并不十分准确,《鲜花调》流行在江淮一带,称之为江淮民歌最为合适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世间的花卉,还有哪一种能够有如此绚丽的幕后故事?

    茉莉花,本为古印度天竺原产,茉莉一词即为梵语音译,在它千里迢迢来到中华大地时,可曾预料到,它的名字会从中华大地传遍海内海外,就如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却发展于中华一般。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水土之异致结果不同。

    于是我种养了一盆,十几年,花株一年年长大,花开也越发繁茂。

    在那茉莉盛开的时节,我总会在花间流连,想起在简陋的教室里教唱的美丽老师;想起不辨真伪的野史传说,李中堂的慷慨悲歌;想起了新四军文艺战士背着简单的乐器在江淮大地上的传唱;想起香港回归时代表着一雪前耻的那曲《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