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华的头像

艾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5
分享

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算来最是个浪漫多情的了。有皎月映照,有桂香萦绕。而圆月里那颗永伐不倒的桂树,注定了中秋的月亮是无与伦比的。那轮白玉盘,在这一夜,成为华厦儿女心中共同的一轮皎洁。

而在中秋节前后,又恰是桂花开时节。

桂花开在八月,是一种雍容华贵。她从李清照委婉多情的词里款款走进八月天,“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春秋”,刹那芳华,成就桂花最完美的绽放。而那“暗淡体黄情迹远”的桂,开得婉约而恬淡,在风清云淡的八月,留一种悠长而绵延的香。历来被人吟咏、歌颂,桂不朽,词不朽,人不朽。

桂花映月圆,圆月有桂树。桂与月,难分难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举杯对空遥问月,千古一腔心事都付月。月寄托着人类一切所有美好的愿望,对月喃喃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任何时候的月,都没有在中秋节这天圆,这么美,这么的让人思念。

中秋夜最美的,莫过于一家人在月下团聚,到了这一天,无论你有多忙,人有多远,都要赶回家中,过“中秋节”,这是人们寄意于“月圆人团圆”的美好。

小时,我们当然是最爱过中秋的。中秋节的前两天,外公就拄着拐杖,来我们家,接我们去过节,那时又没有手机、电话之类的通讯,有什么事全凭口信。那时,已近70高龄的外公来我们家,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常常把外公送出去好远了还舍不得回家。

中秋节这一天,母亲早早地给我们梳洗打扮,到几十里路外的外公家过“中秋”。山路弯弯,我们几姐妹一个个欢呼雀跃,走得腰酸腿疼也不觉得累。路上,能遇到来来去去回家过节的人,尽管大都不认识,但彼此还是要打声招呼“回家过节么?”“嗯,回家,回家。”山风忽忽,草木摇摇,一派欢喜之态。翻过数不清的山坳,远远地,外婆倚在自家木桥上,手搭额头,眯眼望着我们,生怕我们几姐妹们中漏掉了谁。

吃完晚饭,一大家人坐在场坝中间,我们大口吃着石榴、月饼,然后听着大人们讲故事。最爱听的,就是外公讲在中秋夜里要 “守天门”,那些神奇在外公捋着的胡须里娓娓道来,“开天门”,是说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的各路神仙要打开天门,看看人间有没有什么心愿,或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人们若守到天门开了,就马上要给神说,自己想要什么,想办什么事,神仙会替人们达到这些心愿和事,不管要什么神仙都会满足你。只是开天门时声音很大、时间很短,一般人还反应不过来天门就关了。

外公端坐在太师椅上,手抚长寿须,呷一口茶,慢慢悠悠地给我们开始“摆经”:往常(从前)啊,有一位老婆婆,家里很穷,没吃的,她很饿,想找点吃的,于是,她就等八月十五晚上开天门,等到半夜,忽听到天上“轰隆”的一声,老婆婆一抬头,只见满天的花花绿绿,老婆婆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就指着自己的嘴给神仙比划着,意思是说她想要点吃的。第二天醒来,却长了一嘴白胡子,原来神仙会错意了,以为她想长胡子。

外公讲故事时,我们就坐在场坝里,明月朗朗,整个村庄罩在月色里,桂花在夜色里静静绽放,朦胧而幽香。远处腾起夜雾来,薄薄的、轻轻的,如纱似烟,一天的碎星子。

这是我记忆中乡村的夜晚,它珍藏在我的脑海深处,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至今我自己都不明白,我对乡村夜晚为何那般钟爱,超过任何一切场景,那么温馨。

意犹未尽的我们总是缠着外公讲故事,一个又一个,外公拗不过我们,又只好给我们讲着:从前有个人,守天门守到半夜了天门还未开,便想,趁天门还未开,去弄点棕来打双草鞋穿。于是他就去偷别人的棕,正爬到棕树的半中腰,听到一声巨响,抬头一看,天上红的绿的到处飘,他以为是他做了错事,天神要惩罚他,吓得从棕树上掉下来,摔晕死过去了,醒来时,天门早开过了,什么都没得到。外公讲完故事,起身又去忙别的事了。

这些神话把我们惊奇得不得了。心下里暗暗替那老婆婆不值,都守到“开天门”了,怎么会说不出话来了呢,太可惜了。便也想等开天门,那时很没出息地,也就想要神仙给点好吃的,可又怕像那位老婆婆一样,被神仙会错意了,长一脸胡子,那多怕人啊。不守吧,但“天门”里有那么多好的东西,对我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便决定,搬条长板凳,睡着守,开天门时不是声音很大吗,肯定能被惊醒过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默默地背一千遍,记下来,只待“天门”一开,就喊出来。往往都是一觉醒来,却早已被大人抱回了床上,天已大亮。到底是心有不甘,还要不依不饶地问大人“昨晚上开天门了没?”一直都未曾守到“开天门”,小小的心里很有些遗憾。真想看看“天门”里有些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守天门”成了童年里最大的一个梦想。

当然,“摸秋”才是中秋节的重头戏, “摸秋”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也是最大的乐趣,几时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瓜果,那一定要惦记着,等八月十五来“摸”回去。我们心急火燎地吃完晚饭,几个小伙伴就偷偷摸摸地来到田里,把早就看好了的花生、板栗、石榴等一咕脑地装里背篓。不过,有“摸秋”就有“守秋”,稍微好一点,价值高一点的东西,人家就要“守”,我们去“摸秋”时,大人看到我们只拿点瓜果蔬菜啥的,也就不大在意,佯装撒一把土沫子。不过,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人家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想趁机“摸”回去,比如要拿别人家的犁头,挖锄等,还有更过份的,去偷人家刚收回去的新鲜的谷子、黄豆,这样的行为,就另当别论了。

而关于月亮,民间有一种传说,就是不能用手指着月亮,因为那是对月亮的不尊敬。如果用手指了月亮,就要连忙转指到其他东西上,比如南瓜、树木、花草等,意指是这个东西指了月亮。如果指了月亮而不指别的东西,半夜里就要被月亮婆婆划破耳朵。

在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我们当然是不相信的,于是就背着大人偷偷地指一下月亮,然后就用手紧紧地捂着耳朵,连睡觉时都捂着,第二天早上一醒来,马上要摸摸自己的耳朵还在不在,生怕被月亮划了耳朵。这些传说,伴着我们生动的童年,幻化为成长中绚烂的风景。而中秋的月亮,也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向往与美好的憧憬。

匆匆数年,随着外公外婆的去逝,长大后的我们不再去外公外婆家过“中秋”。外公去逝的那年,我正漂泊在外,没能送外公最后一程,也是此生遗憾。

我们家的那棵桂树还在,年年花开,而我,已记不清错过了多少桂香与月圆的日子。年少无忧的岁月一去不返,剩下的只有被时间打磨的沧桑和疲倦。想起当年,父亲健在时,无论过什么节日,都要给我们几姐妹打电话,“接”我们回家过节。如今,母亲已至古稀,她的儿女们各各成家,忙这忙那。当年的外公外婆,是怎样思念着他的儿女归家;如今的母亲,就有多少个月圆的日子,站在村头,也盼儿回家。而多年以后,满头华发的我将继承着他们对下一代的思念。

那条通往外公家的路,应是荒草凄凄了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