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杨的头像

柳杨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6/03
分享

徜徉文字山水 沐浴心灵氧吧

  ——徐战云先生大作《那边风景》序言

柳 杨

去年春日,战云先生告知要出版自己的旅游大作《那边风景》,并将电子稿发我赏读。一番徜徉,几多神交,宛如跟着先生浏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般。在先生的笔下,跟随着飘逸灵动的文字,心情愈发空灵澄澈,飞升遨游起来。

前几天,又是杨柳拂面的日子,先生再度把《那边风景》的修改稿发我,并告知大作要近期出版发行,并邀我作序。既然先生如此看重提携,只得应允。

在我们河南省济源市文学界,战云先生品端学广,尽人皆知;他对文学情有独钟,以烹文煮字为乐事;先生的大半生,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著述颇丰,影响甚大,堪称我市的文化名流,是大家公认的党史专家、文学大家!

战云先生退休前曾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由他领衔精心创作编纂的著述多达数十部。先生的大作多有拜读,文笔了得;因文识人,仰慕多时!

拜读佳作之后,更得知战云先生的足迹早已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到一地,他都会观景索文,写下一篇篇空灵婉约的山水佳章,人文底蕴厚重的文史名篇,无不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今天,能够有幸提起拙笔,为先生的大作作序,甚感荣幸!

其实,我和战云先生神交已久。正面接触却是得益于前两年市史志办组织的苏州学习之旅。两人都有和善优良的品行,钟爱文学的情怀,乐游山水的雅趣,让我们常有不谋而合的举动,一见如故的情愫。

“君子之交淡如水”。文友一旦建立起这样的友谊,就会产生多日不见常思念、面悟之后心神通之感。于是,友情日增,交情甚笃。

话题的落脚点还是回到先生的这本大作上吧。

跟着战云先生的步履,云游咀嚼《那边风景》,从中感受到生活在他心中的律动,深化了我对先生及其这本书的认识。

一是作者精雕细琢文章之标题,精心布局文章之架构,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山水佳章精心梳妆打扮,自然会赢得读者的满堂彩。

有道是:“好题半篇文。”本书共用了“十月迷城、寻梦鄂西北、云南纪行、京都旧事、秋高风走晋蒙、云贵高原山水情、玉川之恋、红色之旅、阳春的思绪、风雨皖浙苏、痴情隆冬时、金秋京秦行、三秦行吟、大东北放歌、江南揽胜、南风记、聊城之印象、心语八章”等十八个篇章,近四百页的百余篇精品力作,向广大读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徜徉于祖国名山大川、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的独特心灵感悟,走访名人、名家、名校的人文情怀。从篇章的总标题再到单篇的单个标题,个个千锤百炼,匠心独运;颇费神思,制作精良;常常让人有过目难忘之感,实为可敬可佩之举!

正如作者所言:“天已晴好,我将背起行囊,去访客,去远游。细观山水风雨,看一场花事未满的时光,感怀这不辜负如斯美景的一生。”从作者快意的文字山水中,我们得知人生其实可以活得更潇洒自如一些,更诗意浪漫一些。何必为名缰利锁所劳累?何必为俗务琐事所羁绊呢?

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我敢说,读过这本书,你会放下疲惫的身心重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迈出家之小天地,拥抱世界百花园。用你愉悦的身心,去亲吻蓝天白云的广阔无垠;用你诗意的笔触,去描摹展现明山秀水的那份怡情随性。生命本无多,韶华易飞逝。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脚步轻盈地走起来,用身心去感受生活的那份独特美好,去感悟生命的那份独有精彩,岂不快哉乐哉美哉?

二是作者文笔恣意挥洒,写尽山水人文之妙趣。“看景不如听景”,徜徉于作者的文字山水之中,常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醉心山水之妙。

在《武林斗茶》行文中间,作者如此描摹斗茶的火爆场景:

老秋的一场雨刚过,绷扯在天地间的阴霾被一扫而光。天很蓝,很高,两三朵柔软的白云舒展着慵懒的腰肢。“武林斗茶”的欢跃场景,给萧瑟的秋日抹上了一笔活力。

……对于斗茶场景的惊讶和迷醉,我一时无法形容。从杯中的一盏清流到耳边的一缕细竹,从空气中萦绕的悠长茶香到每个选手脸上的一抹微笑,亲切自然,唯美养眼。……

虽然我辈不谙茶事茶道,但通过作者妙趣横生、诗意浪漫的生动笔触,让读者领略了斗茶秀场上的个中妙趣,品味了茶中蕴含的雅兴韵致。

在《秭归探秘》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

地处长江三峡的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千百年来,秭归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屈原文化,纪念屈原的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峡江文化。

长江峡江号子,唱出了纤夫船工的辛酸苦难,唱出了峡江人的激情豪迈,也唱出了长江三峡的独特风情。我对于秭归,是有着很长期的向往的。因为秭归,有了伟人屈原,还有美人昭君。……

这些优美可人的文字,我们还可以在《京杭大运河》《隆中释疑》《武当山感怀》《向神农架出发》《作客天津大学》等篇章中领略。

三是作者善于与山水对话碰撞,闪烁着璀璨地诗意火花,彰显着未了的家国情怀。

作者笔下的每一篇散文佳作,也常醉心于与大自然的交流对话。这样的佳句妙章陶情怡性,美不胜收,俯拾皆是。

在《十月迷城》的开篇,作者写道:

甲午马年的十月,正是金桂飘香的季节,我出差去了杭州。

四季依然轮回,时光已见薄凉。还没有到清秋冷落的时候,山水依然明丽,天空是如镜的蓝,或许,期待已久的斑斓,会自此拉开序幕。……

在描写鱼米水乡的《江南之美》时,作者采用引用、描写等多种修辞手法,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极具诱惑力。开篇初起,作者写道:

江南之美,古来皆赞。唐代白居易曾有词《忆江南》写出江南水乡绚丽迷人的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咏江南,是因为他曾在江南当过地方官,已把江南作故乡,故用“忆”字来表达怀念。而同一时期的韦庄赞江南,只是作为一个游人的认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那边风景,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从河姆渡到吴越争霸,从东晋的士族南迁到大运河的开凿,江南逐渐成为了富足安闲的生活象征,成为了清风雅韵的文化象征,无数文人士大夫为之倾倒、迷惑并进而融化,中国文化因有江南而变得空灵秀美而富有情韵。

这本书的点点滴滴,像是落在字里行间的雨,氤氲了地域的界限,听得见岁月的回响。作者的笔路活泼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什么,都不回避流露自己的个性,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所持的真实态度。一句话,作者呼吸着风雨山水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一颦一笑,然后把它们精细的描绘出来,成为一幅幅生机灌注、情趣盎然的风俗画。其纯净、坦诚、自然、朴实以及与这些特质揉合在一起的与世无争的安谧与宁静,让人想起那默默耕耘的农夫和潜心艺术的大师画家。

总之,徜徉于战云先生营造的文字山水,沐浴着作者笔下的心灵氧吧,中看,中品,咀嚼回味,好不惬意!

《那边风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山水佳作,旅游美篇。徜徉其中,醉心秀丽风光,常常忘却时间;留恋山水,品读人文,忘了置身何处!

由于时间仓促,篇幅所限,只能是走马观花,就文章的一鳞半爪谈一点初浅的感受。更多的妙趣和雅韵,还是请读者们捧起这本山水佳作,去反刍领略吧!

是为序。

2019年4月26日于洛阳牡丹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