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春玲的头像

李春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8
分享

“喜蛛应巧”七夕节

因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所以,农村老家的“七夕节”是热闹而隆重的。经年流转,八岁时“喜蛛应巧”的温馨,仍在记忆里飘香。

初六傍晚的时候,奶奶就领着我和两个姐姐摘一些大红花瓣的指甲花(金凤花)和盐一块放在蒜臼子里,将之细细捣碎,睡觉前,用火柴杆挑起来一点点均匀地涂抹在指甲盖上,然后用蓖麻叶包起来,用线紧紧缠住,等一夜醒来,指甲就变成红红的蔻丹色了。

七夕节早上五点起床的时候,满院子“巧果”的香甜味道充斥着味蕾,奶奶和娘正忙活着烙巧果呢。烙巧果是要用模子的,模子一般都是成套的,有四喜来财的,有六六顺的,有十全十美的,有年年好运的。奶奶说俺家这套苹果木的“年年好运”模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由大龙灵猴鲤鱼金鸡肥猪牡丹花和福禄寿喜巧丰六个字组成。“巧果”的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盐和小麦麸子。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热水里化开,加入面粉和少许盐,活好的面醒发三十分钟左右,揪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捏薄,包上用油拌好了的麸子,然后放入模子中轻轻按压,等面团完全嵌入模子后,将模子反扣,用力一磕,成型的面食就会自然地落到面板上,然后放到鏊子上小火慢慢烙熟就行了。

“喜蛛应巧”是“七夕节”的重头戏。初七六点左右,父亲就领着我们去田间地头捉“喜蛛”。所谓“喜蛛”,其实是一种米粒大的小蜘蛛,夏秋之交,在一些花草树木上,常能见到。我们把捉来的“喜蛛”小心翼翼地放在装满香瓜、甜瓜、巧果、花生、酥糖、红枣、莲蓬、白藕和指甲花的盆子里,让他们在上面结网,网越密越好。父亲说,蜘蛛又被称为“喜子”,是喜庆、财富的好兆头。

七点左右,戴上奶奶给我们用红线打了七个结的平安绳后,父亲就领着我们把各自喜欢的书拿出来晒上。父亲告诉我们,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要想考上大学,就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一举夺魁”。哥哥姐姐们总是虔诚的一边晒课本一边祈祷,唯有我调皮捣蛋,趁着父亲不注意,偷偷地把“小人书”藏到课本里一起晒。

傍晚,父亲点着驱蚊的艾草后,“七夕节”在热闹的“摸巧”中正式拉开序幕。父亲用手捂着我们的眼,让我们去放巧果的篮子里摸,一人只能摸一个,据说摸到大龙的最好,大龙是“果食将军”。我总是猴急的抢着第一个去摸,睁开眼一看,是个禄字的,摸到大龙的是大哥,摸到福字的是二哥,大姐和二姐竟然都摸到了“巧字”。

热闹的“摸巧”结束后,就开始“乞巧”了。娘把早就准备好的针线分给我们,随着父亲的一声开始,我们兄妹五个迅速地穿针引线,谁穿的针多,就意味着谁最巧。这个项目,大姐总是拔得头筹。

“穿针乞巧”以后,奶奶就把结满“喜蛛”网的果盆端出来,边分东西边说:吃吧吃吧,蜘蛛吊,财神到,“蜘蛛应巧”,年年有福,年年有巧。

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瓜果,一边听父亲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据说,半夜时分,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听到“牛郎织女”鹊桥会时说的悄悄话。而我,等不到半夜,就在娘的怀里睡着了。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父兄文章妙,乞我姊妹心手巧,乞我全家福禄到”。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家乡“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也充分表达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