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新立的头像

王新立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4/01
分享

梁祝镇的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中,梁山伯祝英台化蝶殉情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在哪里呢? 2007719,随着河南省民政厅的一纸批文,河南省汝南县马乡镇正式更名为梁祝镇。自此,梁祝故事随着梁祝镇的诞生一同走向了全国,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的生活。而马乡镇这个称谓则像一个孩子的乳名,永远珍藏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回望历史上的梁祝镇,它的变迁史上充满了风雨。据史书记载,梁祝镇在北魏时为平阳郡治所,又名平阳城。其时,城内街巷井然有序,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乃为豫南繁华之重镇。元代以降,因过往客商多在平阳城歇脚喂马,平阳城易名为马香城,后因“香”、“乡”同音,到了明朝,马香城又曰马乡集,清同治年间改名长安寨。说起马乡集易名长安寨的缘由,不能不提起诞生于此的历史名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名武状元赵云鹏,此人“身躯魁伟,弓马娴熟,臂力过人,道光已亥中武举……廷试钦典状元及弟”。赵云鹏衣锦还乡后,大兴土木,修建状元府。当时的状元府,位于长安寨南端,府门座东朝西,两侧各有五尺多高的石狮把门,府门正中悬挂三块大清皇帝亲笔题赐的金字巨匾,分别是:“军门帅府,状元及弟,探花及弟”。其舅父安体道为保帅府安全,领头在马乡集周围开挖壕沟,筑建城门,并将马乡镇改名长安寨。到了清末,长安寨又改称马乡镇。

岁月流逝,马乡镇上那条古老的青石街巷,像一位龙钟的老人无言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月的双日子,四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带着自家多余或急待出售的农副产品,或车推,或肩扛,不约而同地汇集到这条青石街上进行交易。一时间,牛羊的哞哞咩咩声,鸡鸭的咕咕嘎嘎声,还有那高一声低一声富有浓厚中原风味的讨价还价声,霎时间汇成一曲独具特色的乡间音乐,弥漫在整个小街。更有那衣着鲜艳而不失质朴的姑娘媳妇们,或勾肩搭背,或推推搡搡,叽叽喳喳的像一群花喜鹊一样,轻盈地汇聚到这条小街上。她们一会儿走进街右边的百货商品瞧一瞧,一会儿挤进街左边的布匹商店里看一看,由着自己的心意买上一盒香脂,两枚发卡,要么,再扯上几尺花布……虽然花钱不多,但却寄予了心中的希望与憧憬。

白天的小街熙熙攘攘,到了夜晚更是无法寂寞,由于小街两侧分布着供销社、粮所、学校等国家或集体单位,流动人口较多,于是,那些握着祖传秘方的老马乡人便因时而动了,每当夜幕降临时,他们一手提着矿石灯或马灯,一手提着油腻的竹篮,沿街吆喝着:新出锅的狗肉哟……卤豆腐卤肉,快来尝哟……听见那悠长而熟悉吆喝声,街道两侧的居民和单位的工作人员似乎闻到了狗肉的浓香,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围到卤肉摊前掏上三角或五角钱,便能美美地品尝一顿地道的马乡风味。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马乡镇的乡亲们和主政一方的决策者们,渐渐感觉到这条青石街变窄了变短了。于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一场以填坑扩街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建设轰轰烈烈的展开了。那是一个炎炎的夏季,全乡日出劳力万余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硬是把镇西一条五米多深的壕沟填成平地。然后,再划线征地,兴建了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并辟出了商业区、办公区、文化活动区。在十几年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马乡镇党委政府人事更迭,但是,不管是谁主政,他们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千方百计把马乡镇建设得更加现代,更加靓丽。现在,当你悠然漫步在马乡镇那条东西或南北大街上,与淳朴的乡民们谈起马乡镇的建设成就时,他们会扳着指头向你道出一个个建设者的名字,尽管这些人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离任,但是,他们为马乡镇建设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马乡镇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更加令家乡人引以自豪的是,马乡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祝传说”的发源地。说起这个荣誉,我就想起自己刚刚记事的时候,经常听那些妇女老太太们一边忙着家务,一边轻声哼着“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的歌谣,那时候,对这句简短歌谣背后所衍生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爱情故事我还懵里懵懂。待我初谙人事时,我才明白,梁祝故事竟然能与西方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而这个凄美故事就诞生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梁祝故事遗存遗址:山伯墓、英台墓、一步三孔桥、泪眼井、白衣阁、京汉古道等。这些遗存遗址就像一张张历史名片,以天然的说服力无声地向世人展现着梁祝故事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有力的推介载体,梁祝故里马乡镇连同流传悠久的梁祝故事,一直像一个头顶碎花手巾,身穿手缝家织棉布小袄的俏丽村姑“藏在深闺人未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河南著名作家、当代民俗研究家康健悄然来到了马乡。当时的康健虽然有着令人尊敬的官衔,但他却不势声张,一身布衣打扮,提着一个帆布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马乡镇的僻街背巷,热情的找当地的老翁老妪促膝攀谈。循着“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这句古老的歌谣,康健将梁祝传说的源头直接追溯东晋时代的史学家干宝身上。他知道,出生于河南新蔡县的干宝所写的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里,就有“韩妻裙化蝶”的故事,其生活原型就来自于发生在马乡镇的梁祝传说,因为干宝的家乡新蔡距马乡镇仅仅百余里,同属汝南郡。正因为如此,梁祝故事的创作者干宝倍受家乡文化积淀和风土人物、风物传说的熏陶,于是就有了类似 “韩妻裙化蝶”的扑坟、化蝶的情节添加,于是梁祝故事就诞生了。

 在探询过程中,康健还吸收了钱南扬、顾颉刚、冯沅君、黄朴等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梁祝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物候特征、遗址遗存逐一进行了考证,由此得出合乎史实,不违常情的结论:马乡镇及周围乡镇几十里属丘陵地带,高洼不平,古称九岗十八洼,秫秫(高粱)、芝麻、棉花、打瓜等梁祝戏文里出现的植物,自古就在这里广泛种植。这种独有的地理环境,是诞生梁祝故事的摇篮。梁祝双墓里出土的大量晋砖、祝英台墓出土的金碗、陶器等也佐证了这里是梁祝故事的原生地。

 就这样,一个被世人争论不休的千年谜底终于被康健解开了。于是,一篇数万言的学术报告《千古绝唱出中原》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作为马乡人,谁也不会想到,位于青石小街北端的那两座高大的坟墓,竞埋葬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时间,对梁祝故里的保护、开发、宣传,便被提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议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汝南县加大宣传力度,创作了大型民间故事剧《梁祝情》并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马乡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梁祝故里采风》,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时间播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在汝南县举办了隆重的“梁祝”邮票首发式,将梁祝故事凝化在方寸之间传播世界;2005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汝南县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同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存在马乡镇周围的梁山伯祝英台生活、求学、殉情时所遍及的的红罗山书院、草桥、梁山伯故里、祝英台故里、梁祝墓、一步三孔桥、泪眼井、白衣阁、京汉古道等遗址……,也竞相成为国内游客心辄向往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众多痴男怨女盟誓爱情的地方。

如今的梁祝镇,已随着悠扬的梁祝小提琴协调曲,化身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梁祝文化之乡”。面对着这一切,我感动,我期待,我相信,经过时光风雨的冲刷与洗礼,梁祝镇必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