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福恒的头像

宋福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15
分享

宋继祖老师

一九七三年秋季开学,我通过推荐选拔进入天成中学读高中。这是一所地区学校,从后营、七号、十九号及本公社招生。学校座落在古镇天成北面,背靠呼阳公里。诺大的校院,黄土板墙围就。从西南角开门,中间一条土马路,道旁白杨挺拔,枝繁叶茂。路西三排砖木结构的房子是教室,东面高大的一幢是礼堂,能容纳千余人。学校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文艺汇演、表彰大会等。礼堂东边是操场,每天清晨,全校九个班千余人齐集这里,在体育老师夏衍林的指导下上早操。大家以班为单位进行队列训练,步伐整齐、号令雄壮,是古镇的一道风景线。礼堂后面是总务室、食堂,前面两排是住宿的地方。我住在礼堂前一排中间的宿舍里,一盘大土炕十个同学,张瑞是室长。

高二开学报名时,我和张瑞、丁曰恒走进马路西边前排东把边的办公室,见一个干瘦发黑的小老头坐在桌边。桌面上放着的烟灰盘里满是嘴唇含湿的烟蒂,小老头正抬高右手,用被烟熏黄的中指食指挟着纸烟猛吸。一口烟随着喉头滚动“咕噜噜”咽进肚里,淡淡的烟缕慢慢地从两鼻孔爬出来。别人抽烟满屋云雾,而他吸烟室内基本嗅不到烟味。我觉得好奇,停下步暗自思忖,丁曰恒早已窜到桌前,大声说:“宋老师好!这个学期您教我们?”小老头忙站起来,头还没上丁曰恒肩膀。他眨巴着明亮的大眼晴,踮起脚尖拍拍丁曰恒的背,朗声说道:“好小子,长这么高了。你们原来的班主任王德亮调回麦胡图中学,学校让我接替他,做你们的班主任并代语文课。”说罢坐回原位,又狠狠吸了一口烟,手指间烟头闪着的火星烤燋卷烟的纸灸着皮肉,他自觉疼痛,猛然抬手捏了摁到烟灰盘中。精神大振,坐直身子打开报道册,开始登记。

我们几个相跟着走出办公室,张瑞问丁日恒,“你是怎么认识宋老师的?”丁曰恒说:“宋继祖老师可有来头了。凉城中学的元老,文革后期下放到我村劳改,就住我的西屋。”我说:“这下你可有老相识了。”丁日恒说:“老相识也没用,读书靠自已吧!不过,这个宋老师文化程度不低。咱们跟他学语文,都有好处。”我说:“宋老师这么有学问,可他抽烟怪怪的。”丁曰恒哈哈大笑,“看见你刚才呆头呆脑,原来为这事动心。我告诉你,那是宋老师没钱,抽一支顶十支用。”张瑞接上话茬,“家有二斗糠,不当孩儿王。宋老师烟瘾那么大,吸得又是绿叶烟。那种劣质烟就是整根嚼了咽进肚里,也没劲。”丁日恒说:“你眼还挺尖的,怎看出是绿叶烟?”张瑞已跑到我们前面,他翻回身倒走着得意地说:“我就是个吸烟的,一嗅便知。”我们几个说笑着跨过土马路,走回寝室。把家打扫的一干二净,打开行李。下午到镇当街的老汉组买了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新的学期就这样开始了。



宋老师上语文课果然与众不同,他专拣不易懂的课上。当时使用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编教材,所选文章大都是《人民日报》刊登过的。诸如《一块石头打开哲学的大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孙玉国》、组诗《雷锋赞歌》……这些课他一一放过。并说,“一看便知,有什么讲头!”让我们课下自已阅读,他挑选了课本中的几篇古文,细致地讲起来。他先讲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那时太无知了,上高二都不知四大名著是什么。开课后,他先介绍作家吴承恩,又把整部书作了概述。并着重讲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等故事。当我们头脑中有了小说中的人物时,他水到渠成般引领我们进入课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中。

我们这班学生大都出身农民家庭,在那个年代没读过一本像样的小说,更别说文言文了。几乎白话的《西游记》,没有一个读懂的。他感到很无耐,只好边读边解释,并不时到讲台往黑板上写难懂的词句解释。他腿短,很难迈步上去。可腿脚麻利,飞身讲台下。倾斜身子尽边把左腿抬高,把脚放到讲台上。然后右脚尖点地,两臂向前伸,显出极努力的样子。如是几次,右脚才踏实,拉动身子上了讲台。踮起脚尖伸展右臂,粉笔过后一行秀气的字出现在黑板中央。他还不断告诫我们,读课文一定要骑住句子抠住字。几节课下来,好不容易弄懂原文,他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又带我们认识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等人物。当讲到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到高空,手搭凉篷四处张望,寻找师傅下落时,他一蹦竟跃上讲台,单脚点地呈猴状,右手握了卷成筒装的课本似金箍棒搭于肩上。左手伸展放到前额打起凉篷,两眼目光炯炯。随着身体的转动,在教室里扫视一周。他这一举动,孙悟空的形象一下子在我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读小说的困惑忽然烟消云散,原来随着小说情节展开再造形象如此简单。教室里猛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才收了架式。

在我的记忆中,高二语文课本只选了鲁迅先生的两篇杂文:《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及《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当讲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后,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让小老头精神振作。他站在讲台上大谈彻谈鲁迅杂文的力量,他说先生的文章篇篇如投枪匕首,直刺反动政府的心脏,击倒多少御用文人。最后不无婉惜地说:“感悟先生文章的精髓,应该读读他的小说才是。”我们大声说:“初中时我们读过鲁迅的《故乡》、《一件小事》,表面上也平淡,再深的意思感悟不出来。读《一件小事》只知道车夫撞倒老妪;读《故乡》杨二嫂的举动让人气愤、闺土的麻木让人怜悯……”大家吵吵嚷嚷,教室里人声鼎沸。他站在讲台上,连连摇头。左手握着黑板擦右手指拔动粉笔飞速旋转。当大家吵嚷声渐低时,他把转动的粉笔收起,抬起左手用黑板擦猛击讲台,声如洪钟。“明日学习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说罢跳下讲台,大步走出教室。我们大家愕然了。

他再一次登上讲台,把腋下挟的大大小小一叠书放到到讲台上,捏了粉笔在黑板上写了“鲁迅”两个遒劲的大字,便抑扬动挫地讲起来。他讲了鲁迅的生平,又铿锵有力地朗诵了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新军的主将,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讲到这里,他举起右手直指前方,充满希望的双目向手所指的方向望去。我们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个个抬头挺胸,指目前方。他因势利导引领我们进入鲁迅文学作品,他扬起右手把讲桌上的线装书举起,高声说:“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傍徨》《故事新编》。”又举起一本更旧的类似杂志的大书,跳下讲台,巡行一周。边走边讲,“大家看看,这就是《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作、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发表于此书。”然后,又跃身蹦上讲台,挥挥手说:“明天,抄写《狂人日记》!”

高大的黑板,宋老师踮起脚尖刚探到当黑板。他把小凳子放到讲台上,站上去抄。他飞飞洒洒,秀气的粉笔字爬满黑板。别看他经常挪动小凳子爬上爬下,我们坐在桌子上飞笔往本子上写也赶不上。小说太长了,我们整整抄了一个星期。课堂更精彩,他介绍写作背景引领我们进入狂人生活的年代;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把一个被封建礼教扭曲的狂人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明白了狂人之狂的社会根源。又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挖掘了狂人的典型意义。他的一举一动深深牵动着我们的注意力,当他以深沉厚重的声调呼出“救救孩子!”后,教室里寂静无声。我们沉浸于狂人的生活里,与他同戚戚共义愤。连宋老师啥时走下讲台离开教室还不知道。我一生经历了无数课堂,可宋老师的那节课令我心动,至今难忘。

讲完《狂人日记》后,宋老师却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学校认为他脱离课本讲教材外的内容是出风头,与当前大好的政治形势背道而驰,让他作出深刻的检查。他天天接受政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写检查彻夜不休息。可第二天仍精神矍铄地站在讲台上,一丝不苟地讲课。可每当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后,却立不住身子,摇摇幌幌向办公室走去。望着他瘦小的背影,我们都热泪盈眶。自现在想起,深为他的行为所感动。



那年六月初,校团委安排了庆祝七一活动事宜。其中有一项,各班准备节目,在七一下午汇演。

班里的文娱委员刘英积极筹备,她四处奔走,找回一本载有二人台小戏《扬鞭曲》的《内蒙古青年》。戏的情节大抵是这样的:村里农业学大寨运动轰轰烈烈,可投机倒把分子卜连万却偷偷带了糖菜进城跑黑市。他在村口搭错车,竟上了铁姑娘战斗队队长郑春英赶的大车。一路上在郑春英的教育下,卜连万大彻大悟,打消跑黑市赚钱的念头,随郑春英返村投身到战天斗地的运动中。刘英长得俊俏秀气,嗓音甜嫩。升入高中后就进入学校文艺宣传队,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历练,演啥像啥。不仅在学校,整个天成古镇也出了名。她演郑春英再合适不过,可在班里要找个搭挡就难了。宋继祖老师开了几次动愿会,刘英在班里摸底查寻,可两个星期过去也没结果。我从少喜欢看戏,在村里戏班子演过配角。可个性内向,来到学校从没张扬过。那时,集体荣誉感极强,在为班级争光的念头冲动下,我茅遂自荐,提出与刘英合作扮演卜连万。

自接了任务,我背台词、练声调、想人物、学扮相。一个星期后在班内排练,还算顺畅。刘英比较满意,并指出不少表演不到位的地方。对一些重要细节,我们俩讨论研究,反复练习。化学老师张培恩擅长音乐,他在唱腔及舞蹈方面作了具体指导,我一一记在心间。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照着镜子装模作样。同寝室的同学都像自已要登台似的忙碌起来:张瑞从家里拿来大鞭子,把鞭条染的黝黑,在竹鞭杆头扎了大红缨,鞭条上绾了两个红蝴蝶般的小红缨儿,甩起来“啪啪”作响;张吉喜亲手做了老汉胡须,铁夹子卡在鼻腔上,甩来甩去像真的一样;丁日享坐在床上说戏比划、头头是道,俨然小导演一般……宋老师也放宽限止,只要寝室内说戏,就是午夜也不再强调休息。两个星期不觉过去,我们到学校宣传队排练场进行试演,一举过关。

七一下午,天成中学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礼堂内坐满观众,既有师生、镇里的群众,又有天成乡和县教育局领导。前面几个班一愰而过,演什么节目我都没记清。我们的对手——高(5)班上场,才引起我的注意。一阵喜庆锣鼓后,笛声嘹亮、胡琴悠扬。赵文亮手持明晃晃的大刀腾空跃起,飞身上场。刀把上五尺多长的红绸子翻飞飘扬。伴着欢快的音乐出刀如闪电、挡砍刺劈招招出奇。舞台上只见白光红绫,不见人影,台下顿时掌声雷鸣。我在后台预场,紧握的拳头里攥了一把汗。看看旁边的刘英,她面带微笑、神情自若。

轮到我们出场了,刘英红袄青裤、黑黝黝的大辫甩后,很有李铁梅的风度。她瞥了我一眼,在幕后喝道,“得儿……驾——”抬手甩鞭,蝴蝶翻飞。“啪啪”声响,电影《青松岭》插曲骤起,刘英翩然登场。她双脚点地、迈步轻捷。飞身舞台、飘悠似鱼游;启唇放歌、音纯如莺吟。台下观众指目其身、满座寂然。当我肩扛麻袋压低声音口呼“二叔——”鬼鬼祟崇窜上场时,全场掌声四起。我一下来了精神,调动全身器官尽心唱白念演,把一个利欲熏心的小农卜连万表演的淋漓尽致。而刘英凭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入戏更自然。她扬鞭摧马驰车向前,面对邪恶正气凛然,塑造出一个顶天立地的铁姑娘队长形象。我俩配合默契,她唱腔圆润、有板有眼;我声调入弦、动作滑稽。整场戏驰张有度,浑然一体。在观众的合彩声中,刘英驾车我跨车辕旁随着电影《青松岭》插曲伴着串铃声在舞台上飘荡一圈下场。当音乐停下后,我才心跳不已、大汗淋漓。忙用手擦拭,却把画妆油彩抹乱,立即成为大花脸。刘英见状,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的演出很成功,赢得全校师生和各级领导好评。在七月中旬代表天成学区参加了天成乡举办的全乡文艺汇演,再次夺冠。宋老师高兴得手舞足蹈,在班里多次表扬我们。他还学我坐大车的模样,在讲台上转了几圈。脚板踩空,要不是前排坐着的邢金所手急眼快出手相扶,他将从讲台摔下,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高考没有恢复,大中专招生数量小,还需大队公社推荐。电影《决裂》就是当时选拔学生的真实写照,工农兵上大学靠得是一颗红心、手上的老茧。父母亲是文盲,只知道念书多识几个字,像村里的老先生逢年过节写写春联,大小事宴记个礼帐。他们盼着我早点毕业,回生产队谋个不用体力劳动的营生。家里添个挣工分的,光景宽余一些。因此,大家对学习文化知识看得很轻。每天除了上正课,把大量时间白白浪费掉。这种现象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推开寝室门摧我们起床。每天晨读大谈知识的重要,他说鲁迅“早”字的故事、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还说一九八零年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文化的专业人才,你们学成后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他苦口婆心的唠叨,我们从没当回事。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们急急跑回寝室,水都顾不得喝,六个人坐上炕围成圈打扑克。等查寝老师进来,大家马上钻进被窝假睡。熄灯后,又悄悄起来,点起蜡烛再打。丁曰恒从老汉组买回洋灯,把罩儿擦得明净,点起来满屋亮堂。为朋友三打三,其余四人摇旗呐喊,只打到东方显白,眼晴难睁才躺到被窝里休息。第二天任凭起床铃怎样响,也摧不醒来。宋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他虽体质差,睡眠不好,仍坚持到晚十二点才离开学校。他悄悄站到寝室外偷听或站到远处观望。如果发现有动静悄无声息地走进去,满脸怒容,喝令我们住手。当把我们威慑住后,马上变了脸。和言顺语地开叨教育,只说得舌干唇裂,我们大家低头称是时,他才如释重负般离开寝室。他不曾想,小个子张晋裕追随他一直走出校门,有时竟跟回他家,等他上炕睡了才返回来。得到可靠信息大家立马起来,再接着打扑克。

那是早春的一天,寝室里寒意仍浓。晚上熄灯铃响过,他脸色煞白身子哆嗦着走进寝室。看到我们都躺在被窝里,他扣紧中山装领囗的扣子,双手护着胸口走出寝室,径直向校门走去。张晋裕披了被子尾追其后,望着他走回家才回来报信。我们忙起来点着灯,披了被褥又开始打扑克。可刚搬起牌,不知他啥时站到炕上,伸手夺了洋灯就走。丁曰恒误认为是隔壁的金锁,急忙抓住宋老师的腿腕用力一拉,大声说:“这个小家伙,端灯来了!”这一揪宋老师摔倒在炕上,洋灯飞出手掌落到地上,打得粉碎。大家很生气,张吉喜拉下披着的褥子捂住宋老师的头,大声喊,“打狗小家伙!”大家一涌而上,拳脚落到宋老师瘦小的身骨上。可怜小老头胳膊腿儿乱动,发不出身音。丁日恒鼻子好,他嗅到烟味。摸摸挨打人的大兜儿,有烟盒,觉得出了大事。忙喝张吉喜松手,这时宋老师才从褥子里伸出头。他满脸涨红,喘着粗气,慢慢爬起来。我们自知闯了祸,一个个像从老雕翅膀下逃出的鸡子,睁大眼寻找藏身之处。宋老师环视我们一周,突然跪在炕上,老泪纵横,语调深沉,“孩子们,看看你们的父母受得啥罪?你们坐在教室里风不吹雨不洒,学点知识吧!有了文化干啥也不吃亏。救救你们了!”他撕心裂肺的呼感让我们猛醒。丁日恒一把收了扑克跳到地上,放到洒在地上的煤油滩上,划火点燃。寝室里顿时火起,烈焰映红墙壁。我们齐刷刷跪倒在宋老师前面,双眼盯着面前的小老头,觉得他霎时高大起来,就像文庙里孔圣人的塑像,双手合胸诲人不倦……

从此,大家再没打过扑克,上课倾心听讲,课余时间读报讨论、关注时事,晚自习温习功课。久而久之,我与书本结下情缘,更恋上各位老师的课堂:李士英老师讲函数思路敏捷条理清晰、张培恩老师讲化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刘世俊老师讲物理形象直观简明易学、肖英老师讲历史引经据典讲古论今、王海老师讲政治紧跟形势醍醐灌顶……



高二过后,村里成立初中学校。我中断学业做了民办教师,与宋老师连声招乎都没打就离开他。初为人师,浮躁气盛。一心想打造最好的课堂,尽心想教出优秀的学生。可腹中空空,连最基本的教学常规都搞不清楚。抓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别说拓展知识了。有时课堂失控,学生注意力分散,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几个星期过去,进行小测验,鸭子居多(小测试5分制,2字手写像简笔画鸭子)。看着这点可怜的分数,我心灰意冷。走在街上,看到父老乡亲投来信任的目光时,我悔恨得无地自容。

夜深人静,面对孤灯陷入沉思。我像在漆黑的夜里行走,昏昏然不知去向。猛然间眼前一亮,光华中影出宋老师双膝跪炕的形象,他那声撕力竭的呼叫又一次响在耳边。宋老师一个平凡的教师,微薄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烟瘾那么大,只抽九分钱一合的绿叶牌香烟。可他无愿无悔,尽心教书育人。在那知识贬值教师地位低下的年代从不懈怠。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呢?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呼喊的“有了文化干啥都不吃亏啊!”的话语响在耳边,我顿时悟出力量之泉。原来老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承人。我既没学到知识,又没掌握文化,怎能为师育人呢?从此,横下心拿起书本。星月作伴、孤灯为友。日积月累,进入大脑里的知识开始裂变,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课堂成了展示才华的最好场地、学生成了我获得知识的最大受益者。恢复高考后,我考入师范学校,在知识的火海中涅槃,铸就了纯真的师魂。再次投身教育事业,一干就是四十年。我在工作中亦如宋继祖老师,一切为了孩子!从没因为自已的私欲玷污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



与宋继祖老师一别四十二年,去年同学聚会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对于他的离世我心里很不安,四十多年的杳无影信实在有愧于老师!宋老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仍倾其全力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他的愿望早已实现,如今全班56名同学事业有成,大都退休后安度晚年。如若他在黄泉有知,必将为我们这些不桀的学生点赞。

宋继祖虽然是千千万万教师中普通一员,可他无私敬业的精神是伟大的。他的人格、良知成为我的精神力量,摧促我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奋力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