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福恒的头像

宋福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28
分享

春天,找食去

春天,去找食

每年清明节过后就到了晚春,北方的天气正式转暧。草木萌发、山青水绿,是踏青采风的好时光。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大人小孩都为填饱肚子而忙碌。每到这一季节,我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转村、上梁、入沟、爬山,在旷野里寻找食物。先挖根、后釆花、再摘叶、整天为找食而奔走。

蓄根植物通过秋的成熟、冬的贮藏,根系在土里养得粗粗胖胖的。是最好的吃食。

村子中向阳的墙角下、闲院里,辣麻麻成片成块。用抓子(一种刨土用的农具)刨几下,翻虚的土上白胖胖的根儿密密竖着。用手拽起捋捋皮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水淋淋辣茵茵,生津提神,比现在的麻辣汤好吃多了。

田野里的土埂上、荒地间,刚露出银灰色小叶的红根根随处是。几火柱(捅火用的铁棒)戳下去,小手指般粗的根儿裸露出来。伸手拨起用衣袖擦擦张嘴就吃,嫩脆易嚼、涩中带甜,是充饥的好食品。

坡地中或沟沿边,生长着叶黄绿呈长圆型、开浅紫花的“甜草苗”(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人们称药用“甘草”为“甜草苗”),根子皮褐质黄。刚挖出来搓去皮,放到嘴里细嚼,水淋甘甜。越嚼甜味越醇,抵得上现在的甘蔗苗。好吃的东西总是不易容得到,甜草苗找起来费时,挖起来费力。

春暖花开,我和小伙伴们扛了铁锹来到村西面的坡地里,拉网式展开搜寻。段干年心细眼尖,总会第一个发现甜草苗。大家围拢过去,看着那株刚从土里钻出来攒着红色小叶儿的幼苗,惊喜不已。段干年便介绍寻找经验:“进入地里先抬头瞭望,发现有的地方虚土处凸起或裂开,赶快走到那里站定,再低下头仔细寻找。刚出土的甜草苗叶儿土红色,混在土里很难识别,一定要细细过目。有时看花眼,还需蹲下或爬倒,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依着他说的方法,大家散开四处寻找,很快就找到了。

小伙伴们零星地分布在大西梁前坡地里,甩掉帽子、脱了袄、挥锹挖起来。几锹入土,找出主根。甜草苗的根有两种长势,即穿皮、扎深。遇到穿皮长的容易挖,离地面尺把半,两锹下去就是主根。顺着根子挖,在地里像蚯蚓钻土皮,一丈两丈是寻常的事。只是挖出的根子鼠标线般粗细,吃起来甜味不足。扎深的就不容易挖了,依着根子挖个直径三尺多的坑,一直往下挖,越挖得深根子越粗。大人们挖七八尺深,会挖出小孩子胳膊般的根。我人小,遇到扎深的半天时间最多挖三尺深,那也挖得大汗淋漓、浑身无力。眼看太阳落山,只好用锹铲断,提了那节状如鸡腿的甜草苗恋恋不舍地走回家。

有一年,在西沟沿找到一株甜草苗,并且是扎深的。看看沟深足有三丈多,苗儿还长在裂开缝的土崖上,我高兴得蹦了几个高高。忙从裂缝处插下铁锹把,用力撬去,可土崖只摇不落。用了全身力气,仍然如前。正当我急得满头大汗快要哭出声时,段干年跑来了。他把锹把儿也插入土崖裂缝中,两个人用足劲,齐声喊着“一——二”。一声轰响,崖头滚落沟底。铁锹脱手飞出,不知去向。我俩面朝天重重摔到沟沿边,两条腿横在空中,危险随着滚落的崖块坠入沟底。可心里只想着那根粗粗的甜草苗,没有一点怕意。忙翻身爬起来,望见沟底土块堆叠处丈数长小孩胳膊般粗的甜草苗根儿在尘土中摇动时,顺着沟的土壁溜下去,虽磨破衣服擦伤皮肤,也在所不惜。那可是得来不算费工夫,引得小伙伴眼馋了好多天。

甜草苗挖多了,洗干净。粗的切节、细的绾团,挂到屋檐下晒干。泡了水当茶喝,甘甜可口、解渴消火;用碾子压成面,和到谷秫或糜黍面中,做成窝窝头,味道甜香、易于下口,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又过清明,不由想起儿时找食的事来。我这一生就是在找食的劳动中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成家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从没向父母张过嘴伸过手。现在虽然退休仍不愿闲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养身又怡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