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18
分享

恋上花鼓戏

《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荆州花鼓戏是下里巴人栽种、绽放在湖乡沃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她花枝招展,浅吟低唱,伴着那橹帆飘摇的悠悠岁月,已走过了二百余年的历程。  

一去二三里,村村皆唱戏;人人都懂戏、个个会唱戏。我生长在荆州花鼓戏发源地的老沔阳,从小耳濡目染间,喜欢上了看戏。  

记得小时候,凡草台班子进村搭台唱戏,我逢场必到。夕阳西下,我从家里端来长板凳来到戏场,抢占戏台第一排中间位置,站在板凳上看戏。儿时的我,根本不懂戏曲的丰厚内涵,纯粹是把看戏当作一种好玩。戏开始了,台上有老爷、夫人、相公、小姐、丫鬟……他们在台上走来走去,念着、唱着,时而哭、时而闹,又是躬身、又是下跪,还有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我听不懂他们唱的些什么,可我很喜欢那热闹的锣鼓,演员们漂亮的化妆和华丽的戏服。  

那时,我调皮的出名,戏班子中,有的人认识我,我也认识几个演戏的。有一年的春节,村里唱三天三夜的大戏,头一天表演的是《安安送米》一出折子戏。也巧,扮演剧中“安安”的是我们村里的一位叫安安小姑娘,她母亲扮演剧中媳妇岳孝贞。安安的母亲是班子里工旦行的,尤其是演花旦,扮相十分惊艳。  

安安是她的母亲在舞台上生下的孩子。听老人说,十几年前,安安的母亲在台上正在演出《赶潘》,在剧中饰陈妙嫦。一阵锣鼓响后,陈妙嫦“赶”出场:“从天降下无情剑,斩断人间美姻缘”,才唱两句,她就一个踉跄,匍匐在戏台上。顿时,台上台下一片忙乱。演员们七手八脚的把她抱向后台,正张罗着送医院,只听她疼得连声大叫……又忽听得婴儿的哭啼,她!竟然生下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安安!安安,是与她母亲同台演出,饰《赶潘》中的“老艄公”起的名,意为“母安”、“子安”。  

安安读完小学后,就缠着母亲教她学唱戏。照理说,女儿学演戏,做母亲的应该去言传身教,讲述自己是怎么演戏的,可她母亲总是教她在练就一身唱、念、做戏曲的基本功时,如何去分析剧情,如何去塑造人物性格特征。耳熟能详的她,凭着悟性,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鼓女”。  

当安安在化妆时,我和一群伙伴来到搭起的简易化妆间,偷看安安画脸表眉,穿衣打扮。妆毕,安安坐在台上帷幕后的道具箱上,等着出场时,我们又绕到后台,趴在戏台的横杆上,盯着她发呆……当安安向我们投下微笑时,腮边那浅笑嫣然的酒窝,是那样的机灵可爱。  

岳孝贞:“安安,我们家里的人,历来不偷人家的东西。人穷要穷得有志气,我宁愿饿死,也不吃人家的米。”鸦有反哺意,羊有跪乳恩。当年,安安母女同台演出《安安送米》,母子相见,儿女情长,那激动感人的场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花鼓戏《安安送米》,宣扬的是人间孝道,令人酸楚!安安的孝顺懂事,也涤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教化着我长大如何去做人。  

当我发现自己能看得懂花鼓戏的时候,可时代却进入了一个特殊政治环境,剧团改演革命样板戏。爱花鼓戏,而看不到花鼓戏,心情犹如旱天的土路上,驶过的手扶拖拉机,扬起的一片尘土与喧嚣过后的一片宁静。“拨乱反正”后,被禁锢了十年的传统戏才得以恢复。荆州花鼓戏也进入到一个新的繁盛时期。  

后来,我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老乡亲!好在自己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也就没有离开那融入血液的荆州花鼓戏。身在异乡,若有人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会回答他:我从闻名遐迩的“戏码头”来!  

上下班的生活庸常,于是,我对花鼓戏的情愫就越来越浓烈。我从网上搜索有关花鼓戏的视频信息,收藏着,反复聆听着、观看着。那声声柔柔软软,清脆温和“哟喂哟”,那一曲一词的经典唱段,令我如痴如醉,有时也让我泪眼婆娑。  

“蔡鸣凤在大街思前想后,思家乡想父母珠泪双流。”我一遍遍地哼唱着,蓦地感到自己虽然有些俗气,但荆州花鼓戏的确是慰藉我思乡情,圆我思乡梦,连接我与家乡情感纽带的精神家园。我的日子,就在这绵长的唱腔里,像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漾起层层涟漪。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承楚文化之绪,它与汉剧、楚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如楚剧《送香茶》、《杀狗惊妻》、《白扇记》、《吴汉杀妻》、《庵堂认母》等传统戏,其相互移植改编,楚剧有,荆州花鼓戏也有。有些演员不仅会唱花鼓戏,也会唱汉剧、楚剧,汉剧团、楚剧团在我地也有多个。假如要问我对汉剧、楚剧、花鼓戏,究竟喜欢哪一个?我当然还是喜欢最早起源于沔阳的荆州花鼓戏。看花鼓戏会想到自己年轻时的往事,会有些怀念,也颇有感慨。  

一路风情一路戏。当年演《安安送米》的安安,如今被人们誉为德艺双馨的“老戏骨”,荆州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也成为荆州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在许多传统戏的表演中,她那委婉凄楚的唱腔,深沉浑厚,含蓄蕴藉。她的表演,庄重大气,做而不过。其唱其表,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哟喂哟、可当药。”观众对花鼓戏的这份热爱,既来源于“戏窝子”的历史传承,也与像安安这样一大批花鼓戏老艺术家不忘初心地坚守,密不可分。  

花鼓戏迷一家亲,演绎世间今古情。一年一度的荆州花鼓戏戏迷联谊会,已走过11个年头的风景。这些戏迷们来自各行各业,每次演出都是自备行头和道具。看起来,他们都很骄傲!总觉得他们有骄傲的资格!联谊会期间,花鼓戏名家登台表演,与戏迷们面对面交流,为戏迷指导唱腔和形体,其传承给民间培养了一大批热衷传统艺术的戏迷。在荆州花鼓戏的发展史上,留下一段美谈。  

我是戏迷联谊会的一名受益者,花鼓戏也成为我“老有所乐”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每届的戏迷联谊会,我都是参与者。这些年,凭借着对荆州花鼓戏的一生喜爱,写写此类文字,整理些老戏词、老图片,故对花鼓戏古往今来也初知一二,也自学过几句零碎唱词。但真正要上台去“过把瘾”,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联谊会上,观看戏迷们青春洋溢的面孔,朝气蓬勃的表演,真可谓:不吃饭也不觉得饿,不睡觉也不觉得困。宠辱偕忘,不亦说乎!  

恋上花鼓戏,我不知是因为小时候,花鼓戏在我生活中的渗透,还是今天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怀旧,总之,恋上便是一生。我静静欣赏、细细品味,也呼唤花鼓戏这朵艺术奇葩,在春天的泥土中,弥散出更醉人心脾的芬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