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思乡远梦的头像

思乡远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0
分享

红盖头

沔阳城有一处诸葛亮读书台,传说是诸葛亮读书的地方。  

据《沔阳州志》载: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沔阳名士(襄阳名士),诸葛亮与其女黄月英结婚前,曾在黄家读书三个多月。当时读书处是黄家后院的阁楼,当地人为纪念他,就在阁楼上建造了诸葛亮读书台。  

小时候,经常听乡老讲起诸葛亮与黄月英婚事的动人故事。  

黄承彦与诸葛亮曾有结交,他很欣赏诸葛亮的的才干。民间传说中认为黄月英是个丑女:头发黄、脸颊黑,还有几颗麻子,丑陋无比。  

黄月英听说诸葛亮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因倾慕于他,就托父亲主动向诸葛亮提亲。  

戏文云:天生一对,地设一双,织女配牛郎。就是说婚姻只有郎才女貌才般配。于是,故事也有了不同的情节,又说黄月英长得花容月貌,沉鱼落雁。是黄月英为了试探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故意叫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长得很丑。  

美也好,丑也罢,但黄月英聪明贤惠众所周知。她知识广博,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诸葛亮听了黄承彦媒妁,居然同意了这门婚事。并答应黄承彦立即迎娶她。  

在黄月英看来,这幸福着实是来得太突然了。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色的、用来遮面的编织物,她想再次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会不会毫不犹豫地来掀开。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那瞬间,诸葛亮的羞涩、激动、喜悦,溢于言表,这时黄月英才道出了实情。  

据传说,他俩婚后相亲相爱、生活幸福。《隆中对》后,诸葛亮随刘备出山,一直南征北战,贤惠的黄月英在家里操持家务,抚养儿女。黄月英有奇才,传说,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是在黄月英的帮助下发明的。  

“木牛流马,一腹四足;头入领中,舌着如腹。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足,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脚,覆者为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鞍,摄者为牛轴。这木牛流马的机关在舌头,舌头一扭,它就停,再将舌头复原它就走。”  

在老沔阳,新娘妆有顶红盖头的习俗,并一直沿袭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据说,这表示吉祥的红盖头的根据,传说就是出自于黄月英遮面所用的编织物。  

过去的婚姻,由说媒而订,未婚的男女,不能相互见面言谈,也不能亲手交付和接受礼品,否则即为“授受不亲”,只有进了洞房才能见第一面。嫁娶那天,新娘更不能抛头露面,要盖一条四五尺见方、描龙绣凤绸缎的红盖头。洞房花烛之时,新郎揭开红盖头,有男女之间一见钟情的,但也有“走马观花”的。  

关于“走马观花”成语,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有个小伙是个跛子,他想娶个美貌的妻子;有个塌鼻子姑娘,她也想嫁个英俊的丈夫。于是双方托媒来说成这门亲事。两头说好的媒人知道双方的缺陷,在分别介绍对方时,只说其优点,不说缺点。到了婚娶那天,男的骑马来迎亲,女的坐在花轿里,拿着一枝鲜花遮盖鼻子,装着赏花。结果呢,男的只注意观花没看女的鼻子,女的只注意马腿没注意人腿,双方都很是欣赏,觉得满意。  

洞房花烛时,才清楚一个走马、一个观花,其实是为了弥补不足的本质。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现如今已经进入“同居试婚”的爱情阶段。时代所衍生的“试婚”这一新名词,其实古有此矣,清代的公主婚姻中,在公主出嫁之前,由皇后亲自选出一名宫女充当“试婚格格”,随同嫁妆一起到驸马家,当晚由“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试婚”,翌日派专人禀报皇后试婚是否合格。  

“大红盖头揭下来,鲁迅静静地看了一眼从未见过的大他三岁的新娘,便和衣睡去。”《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悲剧,折射出包办婚姻、身不由己的残酷性。  

红盖头的由来,也有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亲、繁衍人类的远古传说。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绸缎蒙头代替了。  

红盖头习俗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了防止喜神纣王抢亲,有的说是纣王为了惩罚虐待皇叔文重的恶妻,有的说是桃花女为了在出嫁时躲避周公的陷害等等。总体而言,此俗是为了出嫁时趋吉避凶,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新郎拿秤竿挑开新娘的红盖头的习俗,取意“称心如意”。按照传统习俗,新郎需要手持秤杆挑盖头三次,分别是“左挑、右挑、中间挑”,第三次挑开,新娘方才露出真容,然后将红盖头抛于帐顶。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白头到老。  

红盖头习俗源远流长,构成了一道绚烂多彩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古典的婚礼仪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  

“武侯祠内话古今,读书台上思孔明;才女虽丑佐贤相,功盖三国励后人。”沔城诸葛亮读书台,是诸葛亮在沔阳的重要遗迹之—,那曾照亮过诸葛亮读书台的灯光,将照耀着当代万千莘莘学子的心灵之窗。但愿琅琅读书声从读书台上传来,留下今古传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