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山飞雪的头像

红山飞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28
分享

漫步明神道

【一】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跟随熙熙攘攘的游人,我漫步在明代十三陵那条长长的神道上。

季节已经进入了深秋,北京的天气依然是温暖的。只是树叶有的已经泛黄,在秋风里发出瑟瑟的啸声。关外此时已经很冷了,萧瑟的秋风将大部分的树叶打扫干净,让明净的天袒露得更加充分。只有那些不畏寒冷的树木,还将零星的叶片高举着,像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秋风里抖动。我们这些来自关外的人们,置身于这条长长的神道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大概才懂得明代的皇帝们,将自己陵寝选择在这里的原因。这里不但山川锦绣,而且是如此温暖。

这自然是我等这些凡夫俗子一点点肤浅的猜测,皇家选择陵寝之地,自然不会如此简单草率,在这方面,他们有着很完备的方法体系。他们的意识里历来有“视死如生”的理念,历代皇帝都将这“生”与“死”看得同样重要,都与千秋大业相联系。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朝代更迭,在辽阔的疆域里,有那么多的皇陵帝寝出现。

【二】

明十三陵是明代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在中国历代皇陵建筑中,是很有名的。来到北京,这里是不可不到之地。对于皇帝的各个陵墓,我并不大感兴趣,更不喜欢走进皇帝的墓穴里面,去看那些奢华的随葬品,看那些为防盗墓而设置的重重机关。甚至觉得那保存完好的棺椁里发出的陈腐气味,除了给人一些人生不过一场春梦的感觉之外,根本不会引发什么思古之幽情。倒是陵墓之外,阳光之下的神道,让人流连。行走在那些精雕细刻的石人石兽之间,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神道照耀在阳光之下,大自然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它的尽头是座座陵墓,但却少见了那种陵墓特有的阴森与恐怖。游人来来往往,神道两旁有石刻的人像与石刻的兽像相伴,高处的树叶在温暖的秋风里三三两两地飘落,前后有风格独特的牌坊、碑楼迎来送往,到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我读不懂皇帝们的心思,也无从揣测陵墓建造者们修建这样一条长长的神道的真正意图所在。翻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寻找出可以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条长长的神道,究竟有何作用呢?我想,绝不是供我们这些后人前来游览,观赏那些精美的石刻作品,发思古之幽情的。然而,世间的事往往是这样,所欲者,未必如你所愿。想千古不朽的,或许只是历史的一瞬;能够永恒的,只有那不废的山河,当然,应该还有这些建筑。无论是企图用来延续什么也好,彰显什么也罢,还是企图想去维护什么也好,万人之上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瞬,千古霸业也只不过是史书中薄薄的一页。你费尽心机制造出来的赫赫不朽,到头来成了鸦栖兔藏之地,好事之徒纷至沓来之所。后人览之,岂不感慨系之?

好在那些精美的艺术是可以传世的,人们无法记住那些雕刻了神道上那些石像生的能工巧匠,就像无法一一记住睡在十三陵里面那些皇帝的名讳,却不会影响人们对神道两侧那些精美作品的欣赏。

站在气势恢宏的神道上,将目光缓缓投射过去,越过两侧站立了不知几百年的雕像,那些同样古老的苍松翠柏,掠过神道左、右两座小山——龙山,虎山。最后,探寻的目光被庄严的陵墓接住了。难道那就是神的归宿吗?在神道上缓缓行走,一遍遍问自己,这是一条神道,谁才是神呢?是躺在陵寝里的人,还是曾经在神道上行走,或者是正在行走着的人们?神道两旁那些石刻的雕像,在这里庄严肃穆了几百年,不知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一直这样静默着,无嗔无怨。守护着这片皇天厚土,守护着这群坐落在荒郊野外的陵墓。难道它们是神吗?它们是这里的守护神啊。

【三】

人们已经全然没有了肃穆敬仰之心,在那条由石刻雕像守护的神道上漫步,感受着秋日温暖的阳光和秋叶飘飘的浪漫。在巍峨的石牌坊前面,一群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留念。这座完全由石头雕刻建筑而成的石牌坊,巍峨耸立,技艺精湛,是我国古代建筑里面独有的建筑形式。一方面显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高超的雕刻、建筑技巧,也是一种独特雕刻、建筑文化的丰碑。与其他陵墓里的建筑不同,在世俗的建筑里面,这种石刻牌坊也随处可见,一半神圣,一半烟火。也许,巍峨的石牌坊的这边,是人间烟火;那一边,就是不可冒犯的神圣吧。在世俗间,巍峨耸立的牌坊,是皇家的恩宠,代表着皇恩浩荡,代表着举世的荣耀。那高高耸立于皇帝陵墓间的牌坊呢?除了用来显示皇家的威严,陵墓的规模宏大之外,还有什么寓意呢?

四周的原野已经呈现出枯黄的色彩,深秋了。所有的农作物都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者果实累累,或者两手空空。那些树木,有的深沉地浓郁着,在庄严的陵墓前做沉重地思考;有的染黄了翻飞的叶片,与那辉煌的陵墓遥相呼应。大地一片萧索。秋风一阵阵袭来,树叶一齐索索作响,像是谁在翻动历史的书页。蹲踞在牌坊顶端的那只大鸟儿,被风吹翻了羽毛,踉跄了一下,“哇”地一声,拍打着宽大的翅膀,像一个飘忽的影子,隐入远处辉煌的陵墓群中。自然界里的万物,只知道循着自然的规律在行走。

来来往往的人们脚步匆匆,他们是想趁太阳未落山,进入到皇帝的墓穴里面去,看一看里面的究竟。看不见皇帝生前的醉生梦死,也想目睹皇帝死后所享受的尊崇。在荒野里站立了几百年的石刻人兽,却往往被游人所忽略。阳光下的东西往往少有神秘感,只有那些深藏于幽暗之中的,才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那祖孙二人,似乎是个例外。他们的步履仍旧那么从容,在神道上走走停停,在那一个个石刻的雕像面前,注目摩挲,神情专注。我也放缓了脚步,在他们不远处,与他们一样且走且停。小姑娘十几岁的样子,应该是一名中学生。短发,一张洋溢着青春光彩的俏脸,身着一件红色风衣。走在这条古老的神道上,像是从残垣断壁间生出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老者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看那神情态度,应该是一位饱学之士。老者娓娓而谈,孙女颔首聆听。老者有些苍老的声音在这有些幽静的神道上,清晰地传入我的耳畔。我暗暗惊讶于老者对石刻雕像的专业了解,从石刻的造型、雕刻的技法、选择石兽的种类以及那些或站立或蹲伏的含义,无不简洁精到。他指着石刻的狮子和獬豸说到:“狮子威武,能征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辩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用来象征守护陵墓的卫士。皇帝希望死后,也被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永享荣华富贵。”

孙女一边频频点头,一边打量着长长神道两旁那些石刻的雕像,疑惑似乎越发加重了。她轻声问道:“这么浩大的工程,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老者停下了脚步,沉思了片刻,抬起头。此刻太阳已经完全坠落到西山的山脊上,一缕阳光照射过来,打在老者眼镜的镜片上,现出一种炫目的光亮。老者的目光缓缓扫向暮色笼罩的山野和隐没于暮色里的陵墓群,没有说话。他牵着孙女的手,慢慢远去。

此刻,神道上游人逐渐稀少,暮色渐浓。那些石刻的雕像,被染上了一片橘红,有了几分柔和与温暖。神道越发增添了许多神秘。

那老者究竟会怎样回答他的孙女,我不得而知。我行走的步履却变得迟缓、沉重了。

【四】

自从人类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权力的追逐与迷恋。那些手握权柄的人,生前利用手中的权力,极尽奢华与挥霍。为了保证这样的奢华生活能够得以延续,历史上有那么多皇帝在位时就大兴土木,修筑豪华陵墓,企图百年之后,荣华依旧。暴虐如秦王嬴政如此,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即便是那些昏聩无能的皇帝,也不会忘记为自己百年之后修陵建墓。动辄历经数十年,靡费钱财无数,弄得国怨民沸也在所不惜,何者?“视死如生”的思想固然根深蒂固,权力的绝对集中,欲望的极度膨胀,恐怕是历朝历代举国修建陵墓不止的重要原因。权力绝对集中,就会导致权力绝对的被滥用,极度膨胀的欲望得不到遏制,就会贪得无厌,失去理智。纵观世界,那些大型的陵墓群,大都修建在亚洲地区,而更多的是集中在中国的土地上。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当我们漫步在这些陵墓中间的时候,我们会感叹古人的创造力,感叹中国墓葬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是,在我们的土地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陵墓呢?是我们的历史悠久,还是其他的什么?

古人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生”尚且为虚诞,那“死”岂不更加虚诞?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皇帝岂能不知?然而,历朝历代从未停止过对陵墓的建造,他们所欲何为?

也许他们真得割舍不下那曾经的花花世界,舍不得那一呼百诺的快乐时光,舍不得那三宫六院的温柔日子。所以,他们就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创造一个哪怕是虚幻的,能够供他们百年之后继续行乐的世界。在他们尚享受人间的烟火的时候就为身后的阴间大兴土木,而朝野一片唯唯诺诺。这个时候,世界就颠倒了。

【五】

岁月无情,将那些企图永享荣华富贵的人,变成了与世人无异的黄土一抔。岁月又如此多情,让那些掩映于群山荒野间的陵墓,成为不朽的建筑,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让荒山野岭不再寂寞。想来可笑,昔日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墓,变成了今日繁华热闹之所,游人如织,欢声笑语。这样的景象,绝非建造者最初的意愿。这就是天地间的公道,想不朽的,却被历史所湮没;作为陪衬的,成了永恒;挖空了心思,枉费了心思。

就像那些睡在陵寝里面的历代皇帝,就像那些守护在长长神道边上的静默石刻。

夕阳已经完全隐没于山的那边,神道上剩下几个疏离的身影。游览的人,匆匆地来,又匆匆离去。只剩下这些石刻的人与兽,在荒山野地里默默守护,几百年来未曾改变。也许它们见惯了生生死死,来来去去,见惯了熙熙攘攘,空空荡荡。倒是我们这些可以自由行走的人,对这些辉煌的建筑趋之若鹜,显得有些浅薄、可笑了。

我不知道这条幽长的神道通向的是否是极乐世界,也无法知道,那些皇帝们是否从这条神道走过,从此得道成仙。是否如他们所愿,在这些忠诚的卫士护卫下,依然享受着人间一样的荣华富贵。我知道现如今的人们,并不在意十三陵里面沉睡的是谁,是皇帝还是平民,人们所热衷的是埋葬了他们的这些建筑。想想岂不可悲。

【六】

可悲的难道仅仅是那些已经逝去的皇帝们吗?悠悠几千年,中国造就了多少帝王,也创造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陵墓,不知是我们的荣耀,还是我们的悲哀。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热衷于身后百年,将那么多人力物力耗费于荒郊野外,并且乐此不疲,代代相传,简直不可思议。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横尸荒野,座座辉煌的陵墓,制造了多少孤魂野鬼呢?也许,这神道两边的石刻雕像上,也依附了许多至今难以消散的冤魂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