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2/07
分享

年味浓郁今胜昔

走在春节的大街上,坐在酒会的朋友中,团聚在亲人的聊天里,有的人感叹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担忧许多让人怀念的传统年俗似乎正在逐步淡出,传统春节的仪式感一直在呈弱化之势,在有些地方,由于烟花爆竹被限放或禁放,也让人感觉春节少了许多热闹的氛围;我却认为,年味浓郁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现在的年味真是越来越浓了!

年味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小孩子的眼中,年味是绚丽的烟花、喜庆的鞭炮声、充满祝福的压岁钱;在游子的心中,年味是一张返乡的车票、是归家急切的步伐、是期待相聚的激动;在一个家庭中,年味是门上贴的大红春联、是父母做的可口饭菜、是人口平安的全家团圆。也有很多人说,年味是长辈坐在炕上晚辈们趴在地上叩头敬酒的的那份敬重,年味是大年三十到元宵夜的欢歌劲舞、锣鼓喧天,年味是扭秧歌跳狮子跑龙船的那份狂欢,年味是穿戴一新的人流、遍地如花的笑脸。“回家过年”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亲情相聚,万语千言,一家团圆,其乐无边,共享太平盛世的欢颜。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向老人谈论外面世界的精彩,老爸老妈总会向儿女们谈起当年,对比现在,年味是父亲的感慨,母亲的关爱;年味是那份孝心,那声问候,那顿丰盛的年夜饭,那段半醉时的心底语言。年味从腊月开始就埋伏在灶台上,选择大年初一这一天狂欢地蹦了出来,扑鼻的香气溢满了屋子,红色的对联张贴在各家门前,浓烈的乡情在家户间互祝新年快乐,大红灯笼高兴地荡着秋千,感受着热情暖心的问候,寄托着老老少少的美好祝愿,小孩子手中也欢天喜地拿到了包着红纸的压岁钱。

依我说,年味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文化,就是血液里流淌的心理感受与过年情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精神情感的大显露,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团圆,是实现中国梦的大表现。它主要不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它应该是一种喜乐气氛,是一种大众认可的文化氛围,是一种人人参与的文化活动。 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最大民俗就是过年。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还是守岁,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就是团圆、亲情、祥和,此中包含着无比强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年味的浓淡变化,不光在于物质的丰盈,还在于文化的丰富和心灵的感受。年味是一种仪式感,人们在归乡、团圆、庆贺的过程中,如同完成着一个个仪式,在参与中感受到喜悦与温暖。挂灯笼、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在这其中的年的味道,便是通过一个个琐碎的细节慢慢发酵而成。年味又是一种美好幸福的情感体验,过年时节,大多数人都体会到由友情、亲情的相聚所生成的情谊,感受到家人团聚、长幼相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团圆相聚、和睦喜庆的氛围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每年的春运之际,万千背井离乡为生活打拼的人争相购票启程,再拥堵的旅途,再曲折的道路,再漆黑的深夜,再肆虐的风雪,都挡不住游子回家的脚步,就是为了能在短短几天的假期里与亲人共享团聚时刻。最能营造春节氛围,也是最能体现春节元素的是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饺子是春节的主打曲、主题词,是春节这首抒情长诗的诗眼,饺子是春节吉祥物,因其形状像银元宝,民间便有了春节吃饺子有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寄托着人们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和对新的一年的虔诚祈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天翻地覆慨而慷,物质的极大丰富,思想的高度开放,与时俱进地带来了过年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年俗逐渐演变成了新的年俗,但根植其中的“年味”从来没有消散,年的情结依然如故,年味浓郁今胜昔,年的味道越来越加浓烈。

新的年俗姿态万千,多元内涵成为新年俗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最大魅力所在。相比一些旧年俗一成不变的面孔,新年俗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变得更加时尚,更为轻松,更为适合现代人的节奏和习惯,这不是与传统年俗简单地割裂,而是一种文化的有机延续和再造升华。

对于一些传统年俗的淡出,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传统年俗大多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源于物质匮乏时代的习俗,在市民社会、城市文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许多传统年俗变得“不合时宜”,逐渐被边缘化,应该说是难以避免之事。我们可以追念,但没必要过多惋惜乃至抱怨。

一些传统年俗的淡化,给新年俗的生长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使新年俗进行了更多地创造性发展。放眼全国,不少人春节选择去外地或者国外旅游,在旅途中寻找新“年味” 。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再是“菜肴越好越阔气、鞭炮越响越喜气”,而是流行绿色过节。有的地方春节举办运动会,全民健身迎新年。有的地方开展文艺贺春、花卉迎春、文展品春、新春游园等活动。一些年轻人把看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节日聚会方式,过年期间观影正在成为潮流。“反向春运”也开始兴起,农村老家的父母到城市和子女一起过春节,也有望成为一种别有意味的新年俗。

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都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庭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坚守,都值得珍视和尊重。丰富多彩乃幸福之本源,多元、自由和开放的新年俗,让红火、团圆的中国年更有魅力,让我们每个人的春节过得更有味道。

作为传承几千年的春节,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延续至今,物质的不断富足和仪式的变化绝不是让我们感觉年味变淡的原因,每到春节,家家户户还是有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和拜年问候的声音,在大街小巷还是有满目的红灯笼、红福字和喜庆的衣装。新年俗在保持了传统年俗“归乡、团圆、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拜年、庆贺”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从穿得暖到穿得好再到穿出品位;从玩得舒服到玩得开心再到玩得有档次;从物质上文化上的追求到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没有烟花爆竹的年耳朵清静,空气纯净,这一变化是观念的更新,公民素质的提升,也是进一步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

我要说,现在的年味不但没有淡化,而是与时俱进地改换了形式,彰显得更加浓烈了。

一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选择返乡过年。由于包括高铁、动车在内的铁路运力大幅提升,以及政府实施春节法定假日达到7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春运迁徙,回家过年。

二是春节期间使用短信、微信等形式拜年的人次激增。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新年俗,首推短信拜年,其次是借助网络、视听媒介的各种春节主题的联欢晚会,以及视听手段丰富的微信、微博、视频拜年。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构筑的信息快速通道,彻底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可以将信息在同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传播到每个角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解放了人的腿脚。借助新媒体表达情感,建立人际交往模式,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三是中国年已经开始走向全世界。现在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法定假日。过年被赋予了时代的色彩,各种新鲜潮流的、绚丽多彩的庆贺方式,与传统的节日民俗和谐相融,营造出浓浓的年环境、年氛围、年情结、年文化,显现出节庆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春节还是一个最能唤起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的节日,是全世界华人共享的最为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春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海内外华人的新春民俗活动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绝佳载体。许多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外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中国的新年。

过年,是乡愁的寄放,是亲情的汇聚,是友情的交流,是中华民族血管中永远流淌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年味,就是让传统文化、美德、文明在节日里传递。年味,就是一份亲情的交融,就是一份祥和气氛。它写在团圆的年夜饭里,贴在家门口的对联上,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祝福中。携手美德,携手文明,年味就会在人们的心里,越发浓厚,持久温馨。

“在家才有年味”,辛苦一年,更希望心在家休憩。也许家里的屋子不大,也许家里的饭菜并不如饭店丰盛可口,但只要和牵挂的亲人在一起,围绕桌前就能品尝到最浓的年味。

人们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外在的东西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快乐,放下一切,回到最初的地方,什么都不要改变,做回自己,用心去感受年味,年味依然是很香很浓。

亲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家庭是中国人最温暖的心灵归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春节其他仪式的文化内涵都在不同程度上淡化,可是,过年回家吃团圆饭的风俗始终不变,因为团圆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春节的核心。今天,人们守岁,一家人团坐在电视机前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也能让家人重温家庭亲情,将过年与团圆联系在一起,满足人们阖家团圆的愿望。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礼仪和民俗活动。拜年是辞旧迎新的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仪式,人们互相庆贺新年,共同分享新年的喜悦。同时大家也在借拜年交流思想,联络感情。

春节庙会除了保持传统文化内容外,有的还加进了时尚和现代的内容,如仿古表演、大型综合文艺演出、时装表演、现代游艺等,甚至开辟了相亲大会等等,但同样增加了热闹、多彩,并与现代生活衔接,体现出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过年的节点,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高峰期。在祭祀祖先、辞旧布新、迎福纳祥、祈求丰年的各种仪式上,孕育着团圆与和谐的核心理念与人文主题。春节民俗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如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走亲访友,馈赠礼品、压岁钱、逛庙会、赏花灯、观看舞狮舞龙、社火表演和欣赏文艺表演等传统习俗长盛不衰,是中国年俗文化的经典符号。过年的喜庆祥和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大街小巷,并将节日的热闹红火渲染得色彩缤纷,春意盎然。人们在庆贺和祭享的各种民俗活动中,展示、增强与更新着各种人伦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中国人才有感受不尽的年味和生活的美好意味。

年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精神价值。年文化里涉及的所有民俗事项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是中华民族对风俗、吉瑞、健康、团结、和谐、辟邪、顺利、圆满等等善良愿望的文化表达。年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是中华儿女血液中熔铸和凝集着的历史文化记忆的结晶。作为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全民都是年节文化的传承者。只要你心中充满了这种情怀与愿望,不管是酒店饭馆订餐聚会,还是围坐家里包团圆饺子或协作料理年夜饭;不管是开门放炮还是由于城市禁放与家人收看春晚或者一起喝酒聊天,你都会感觉到自己处于一年当中最为幸福和快乐的时刻,年的意味自然就不会褪色,年的喜庆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与满满的祝福,让浓浓的“年味”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以春节为代表的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五千年的文化印记和民族符号,是中国人藏在心灵深处的最大“乡愁”。文化是自信的基石。从坚韧博大的传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文化理想丰满、人情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力量,值得我们尊重光大、代代传承。让我们中国人的年味越来越创新、越来越浓郁吧!惟有如此,才能不负祖先、无愧子孙。

改革开放四十年,天翻地覆慨而慷,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年味浓郁今胜昔,这是新时代的进步,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日益提高,我们要让中国的年味更加芳香,飘遍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