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柳老松的头像

红柳老松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3/26
分享

“她”是怎么来的

“她”是怎么来的

近日读一篇文章,才知原来英语中的第三人称,男用“he”,女用“she”,而20世纪30年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他”却无男女之分,通用于男女及一切事物,因此“she”翻译成汉语,找不到对应的汉字,最初一般被译作“他女”或“那女的”,显得十分别扭;后来有人用“伊”来表示女性第三人称,比如鲁迅就经常使用“伊”字。

刘半农与大他三岁的夫人朱惠的结合,可谓一波三折。两个人恩爱有加,感情笃厚。在异国他乡,朱惠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又不辞劳苦地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刘半农深为感动。可是,面对深明大义贤惠的“她”,刘半农想用文字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指代称谓。

在深深的爱意中,刘半农考虑再三,反复琢磨。一次,他在写夫人朱惠与女儿刘小蕙的名字时得到启发,在“他”的基础上把偏旁改成“女”字旁,首创“她”字,用来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同时又创造了“它”作为非人第三人称。

刘半农把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妻子的爱恋之情融为一体,写下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并首次将“她”引入诗句。

诗中浓郁的爱恋之情,引起千百万读者的共鸣。1926年,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将此诗谱成曲,一时传唱大江南北,“她”字也随之迅速推广。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用着“她”这个字时,哪想到“她”是怎么来的?是否会想到那句流传至今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否会想起刘半农的名字,还有他和朱惠的唯美爱情?没有朱惠,便没有刘半农;没有刘半农,便不会有“她”。

2019.3.1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