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安闲者的头像

长安闲者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8/02
分享

我的军旅生涯~四野抗战老战士孙秀国的自述

我的军旅生涯

——四野抗战老战士孙秀国的自述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

今年,也是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祖国,您的旗帜,

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宝贵的鲜血印染!

祖国,您的丰碑,

是无数革命前辈用忠诚和赤胆凝炼!

祖国,您的今天,

是无数仁人志士用无私的精神奉献!

祖国,您的梦想,

是全世界华夏儿女心中美好的祈盼!


为庆祝祖国的七十华诞,

为庆祝建军九十二周年,

为纪念岳父参军74周年,

到底我用什么样的礼物

来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愿?

我还是拿起手中的拙笔,

帮助我91岁高龄的岳父,

回顾他走过的军旅生涯,

记录下四野抗战老战士,

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

对党和人民的忠心赤胆,

还有他默默无闻的奉献!


下面,是他老人家的自述:

(一)我的家庭出身


我叫孙秀国,1928年农历4月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县朱吴乡锁子前村。抗战时期,地雷战就发生在我们海阳那一带。


我的父亲叫孙连京,是抗战时期的老党员。只要上级工作组到村里来,经常住在我家,因为我父亲政治上比较可靠,思想开明进步,他"识文断字”,在乡下也算是个"文化人"。


我们兄弟四个。我上面有两个哥哥,我排行老三,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大哥孙秀盛,比我大10岁,他14岁左右就跟着本村人到了烟台去学习小炉匠手艺,并在烟台成家立业。解放后,进厂当了工人,是山东省级劳动模范,如今仍然健在。二哥孙秀起,是支前模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就踊跃支前,推着独轮车支援八路军、解放军南征北战,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后又从山东跟随部队一直保障到了福建,直至全国解放,他才回到家乡。我还有个弟弟,从小就跟着大哥去了烟台当学徒,国民党从烟台撤退时,他被抓了壮丁,从此下落不明,杳无音信。


我小时候,由于家境比较贫寒,直到11岁,父亲才把我送到村里的私塾去读书,读完小学三年级,弟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就让我辍学了,帮助他打理农活。直到1945年7月底,那时我已年满17周岁。


(二)我的从军之路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迅速沦陷,到1937年10月,日寇沿津浦路侵入山东境内,山东国民党军队稍作抵抗后迅速溃逃。自此,山东全境沦陷,成为敌占区。


1945年5月到7月间,山东抗日军民对日寇发起夏季攻势。为了执行大反攻任务,当年的7、8月间,胶东军区所属主力及基干部队进行整编扩编,组建了胶东军区第5师、第6师、警备第4旅、第5旅。


1945年7月下旬,山东各地动员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抗日。有一天,父亲问我:"你愿不愿意去当兵?"我说:"愿意!"他就领着我到了村政府报名参军(1941年,我们村子就设村公所。1943年又改称村政府)。当时,同村一起报名的有4个年轻人,体检时有一个青年因为个头比较矮,就没有通过被退了回去,剩下我们3个年轻人被部队正式录取了。


那是1945年8月2日下午,我们3人被村政府派人送到了部队。我被分配到了胶东军区6师司令部警卫营警卫连,主要任务就是担任师首长的安全警卫工作。到部队后,当天晚上就跟随部队行军出发了。从此,白天行军,晚上休息,天天如此。从海阳县出发,先后经过了莱阳、即墨、平度、招远、黄县,我们来到了蓬莱县海边的一个村庄,在那里大概住了半个多月时间。在警卫连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就被调到6师司令部机要科,成为一名"电台摇机员"。


1945年9月底,我随6师司令部奉命开赴东北前线。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分乘两艘大船,天黑以后,先由小船把我们摆渡到大船上,把电台架设好后,除了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都坐在甲板上。乘船前给每个人都发了新的棉衣棉裤。大船行至半夜时分,大风骤起,我们迎着东北风前行,人在甲板上被颠来倒去,身上的棉衣棉裤全被海水打湿,加之大船颠簸得特别厉害,船上十人有九人都呕吐不止。出于安全考虑,船老大建议在一个小岛旁边停下来躲避风浪。直到第二天风平浪静了,才继续前行。经过了一天多的艰难航行,我们终于到达了大连湾的庄河县。


部队登陆后,来了几辆军用汽车,把我们司令部的人员全部接到庄河县城住了下来。住了几天后,接到上级通知,我们6师司令部的机要人员,包括电台台长、报务主任和电台摇机员,一起被调到了辽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


(三)我的战斗经历


1945年8月入伍后,我随部队先后进行了几次调动和转隶,部队番号也多次改变。刚入伍时,我们隶属胶东军区第6师。到东北后,先后隶属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部、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


从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我在肖华司令员领导下的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司令部机要部门担任"电台摇机员"。从1946年10月至1950年4月,我在萧劲光司令员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部、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湖南军区司令部机要部门担任“电台摇机员”,跟随萧劲光司令员南征北战,直到全国解放。


回顾我的军旅生涯,在东北期间,我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沙岭战役""鞍海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梅河口战役""围困长春战役"和"辽沈战役"等大大小小十多次战斗,亲身经历了东北的解放。


从山东刚到东北,我所在的辽东军区司令部驻守在安东(今丹东),我们的司令员兼政委是肖华,他当年大概只有30岁左右,我们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1945年冬到1946年春,我随辽东军区司令部从安东到本溪,到本溪湖一直住到了春节。春节过后,从本溪出发,经过辽阳、鞍山、海城,后来前往营口。在去营口的途中,我们部队与国民党军队接上了火,这是进入东北后,我经历的头一次战斗:即沙岭战役。


1946年2月进行的沙岭战役,持续两天三夜,我们机要部门电台人员彻夜不眠,我这个"电台摇机员"几乎没有合过眼,一直守在手摇发电机旁边,随叫随到。沙岭战役失利后,南满根据地逐步缩小,我们撤离到临江、长白县一带,整训了很长一段时间。



1946年5月下旬,我又经历了"鞍海战役"。鞍海战役是我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战略防御阶段,为牵制国民党军进攻和策应我军四平大撤退,在辽南一带进行的一场战役。鞍海战役从1946年5月23日持续到6月3日,战斗持续时间长,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前方指战员十分辛苦,我们机要电台人员也忙前忙后,保证了上情下达,指挥畅通,为战斗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战评时,我受到了领导的嘉奖,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间,我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四保临江历时3个半月时间。在陈云、萧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方针,依托临江、长白、抚松、靖宇四县的狭小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先后四次打退了国民党10万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取得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梦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夏天,我又参加了"梅河口战斗"。“梅河口战斗"是在夏季攻势中,辽东军区部队对驻守吉林省海龙县梅河口镇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在"梅河口战斗"中,我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战斗打响之前,为保证首长指挥畅通,我们的机要电台靠前部署。没有想到,敌机超低空飞行侦查,向指挥部方向飞来,为了不被敌机发现指挥部和电台目标,我跑出去准备把电台天线放倒,刚到电台天线跟前,从敌机方向就射来一梭子弹,从我腿边擦过,幸亏没有伤着我,让我捡回了一条命。



在东北期间,我还经历了"围困长春之战“。1948年春,为配合"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对长春守敌团团围困,围而不打,围而不歼。在长春城外方圆50里的地面上,以10万围城部队筑起了一个“城外之城”。经过围城斗争,我军打退了城内守军的一次次突围,使其飞机不能降落,空投不能成功,南下不能实现,内外联系中断,10多万拥有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成了瓮中之鳖。长达五个多月的围困长春之战,大量地杀伤、消耗、疲惫了守敌,使敌陷入了欲逃无路、欲守维艰的困境,而沈阳、锦州之敌亦难下丢掉长春单独撤逃的决策。尤其重要的是把蒋介石、卫立煌的注意力吸引到北线上来,为我主力隐蔽地实施战略机动,南下北宁线,突然发起"辽沈战役”创造了条件。


从1948年12月开始,我随东北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日夜兼程,一路急行军,打沈阳、围北平,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谈判时,我们12兵团司令部就驻守在南苑机场。北平和平解放后,12兵团所属40军、43军、兵团直属部队奉命出动,我们跟随兵团先遣部队越华北、渡长江、占武汉、进长沙,掀开了南下的序幕。


经过20多天的跋涉,12兵团所属部队到达郑州以东、陇海铁路以北地区。3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四野先遣兵团受刘、邓统一指挥。此时,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千军万马已向长江下游北岸集结,积极准备渡江作战。此时,我们机要部门电台人员随兵团先遣部队从开封移驻湖北、河南交界处的鸡公山车站一带,原地休整待命。4月20日,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长江,解放了武汉。



第12兵团进军武汉时,我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与死神擦肩而过。部队向武汉市区开进途中,国民党军队溃逃时把进城的大桥炸掉了,在河道上埋了许多地雷。我们机要电台人员,乘坐一辆缴获国民党军美制10轮大卡车,当时我没有上到车厢里面,就站在大卡车右前门脚踏板上,车辆正在开进,突然车辆左前轮压上了地雷爆炸,把车辆左前轮炸飞了。可万幸的是车上只有司机受了一点轻伤,其余人员安然无恙,我又躲过了一大劫难。


1949年5月中旬,武汉全面解放。我们在武汉住了几个月,直到湖南长沙和平解放。同年8月,第12兵团机关兼湖南军区,萧劲光兼湖南军区司令员、湖南军政委员会代主任。第12兵团进驻湖南后,所属机要部门的电台全部集中管理,成立了机要处,下设发报组,调配组。当时部队稳定下来后,己经有了交流电,再也不用手摇发电机了。这时,我已经升任为湖南军区机要处电台调配组组长,晋成为正排职干部。


1950年4月,第12兵团机关奉命由萧劲光司令员率领,赴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在那次挑选进京人员时,由于我已成为机要干部,并负责湖南军区电台调配工作,所以,我就被留在了湖南军区。


由于我的文化底子薄,1952年初,组织上把我送到了湖南军区军政干校补习文化知识。在那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西北空军派人到湖南军区军政干校选拔学员,经过文化考试和全面体检,我又被选拔到了西北空军二预科总队学习空勤和地勤技术。从此,我成为一名空军航校的新学员。


刚入校时,我们这批学员先到了户县航校报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被转到了西安西郊航校。从52年秋天入学,到54年秋天结业,整整学习两年时间。后来,由于我的身体原因,加之抗美援朝战争己经结束,被组织确定转业。于是,我们20名空军系统的干部和学员,被分配到了华阴县供销联社系统工作。没有想到,转业到华阴后,在这一呆就是一辈子。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华阴这个地方,直到1988年正式离休。


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全家三代5个人有过当兵的历史。两个儿子都当过兵,女婿在部队服役了24年。现在,我的小孙女正在部队服役。我的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光荣之家”!


回顾我的军旅生涯,是平凡而光荣的。从参军那一天起,随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斗,先后两次"死里逃生"。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但始终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当好"电台摇机员",确保电台能正常工作,确保军令畅通,上情下达有序,为一场场战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宋毓文根据口述整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