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新光的头像

王新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3
分享

家乡的煎饼

“薄如纸,一张张,孬好粮食都出香。省功夫,省柴粮,过家之道第一桩。卷上大葱抿上酱,个个吃得胖又壮。”记起了儿时的歌谣,就想起了家乡的煎饼。

家乡的煎饼有好多种,有玉米煎饼、小米煎饼,有荞麦煎饼、秫秫(高粱)面子煎饼,还有地瓜面子滚煎饼。早些时候,不同的煎饼是不同家庭的脸面,它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家庭的殷实富足。听父辈们说,如果你拿着一张地瓜面子滚煎饼或秫秫面子煎饼,千万不能卷着到大街上去“显摆”,人家要是卷着一张薄如罄、黄如金的小米煎饼或玉米煎饼走出来,和你打个照面,你那张或黑乎乎或红郁郁的煎饼肯定会很没面子,尴尬得很。另外,卷在煎饼里的“内容”也不能轻易外露,保不准也会带来难堪。吃煎饼如品生活滋味。有坐轿的,就有抬轿的;有骑马的,就有坠蹬的;有骑驴的,还有拉纤推车的......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就得扔。父辈们常说,卷大葱,卷韭菜,卷咸菜,卷鸡蛋,卷渣豆腐,卷猪头肉,无论卷什么,只要有煎饼吃,都能把腮帮子鼓一个“大疙瘩”,嚼起来同样香甜可口,甘香如饴。孬好粮食都出香,到了嘴里一个样儿。父辈们还说,村里曾有个私塾老先生,一辈子与世无争,说起话来文文绉绉,做起事来虚怀若谷,唯有两点让村里人铭记在心:一辈子酷爱读书,学富五车;在吃穿上从不讲究,只要书不离手,样样都行,即使粗茶淡饭,亦从无怨言。老学究最喜欢的就是煎饼卷大葱,而且吃葱只品味道儿:咬一口煎饼,把葱往下抽一抽,再咬一口,再抽一抽,煎饼吃完了,一根葱还完好无损。顿顿饭只求吃饱,从不攀比。老先生特殊的行为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村民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困难的日子里,他的行为和他的学问一样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啥煎饼,都是在三根腿的鏊子上摊出来的。家乡人说,摊煎饼是个技术活儿。摊煎饼如做学问,又如做针线纳鞋底,既要要心灵手巧,又要心到、手到。所以,自古以来,在八百里沂蒙山区,要想嫁个好婆家,会摊煎饼和摊好煎饼往往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有的做了一辈子女人,也不一定能摊得一张圆满完整、厚薄均匀的好煎饼。摊得好煎饼,如蒲松龄《煎饼赋》中所言,需“溲含米豆,磨如胶饧”,磨得一盆好“糊儿”,“溲”得恰到好处,非此则“不起”;需视鏊子“鼎足之形”,扒身取“两歧之势”,非有一定定力而不可得;需“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滂饧的火候很重要;需“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功夫非娴熟者亦不可为。加之摊煎饼时更不能忘了添柴续火;续火之时,又不能将鏊子烧成了剃头挑子,一头冷一头热,须左右逢源,上下兼顾才成。煎饼摊得一头生一头熟,一头熟一头糊,肯定是续火不匀之故。如果摊煎饼时,不是找不着油搭子,就是摸不着勺子;不是抡不圆糊子,就是刮不匀底子;不是抹了一脸灰,就是溅了一身糊子,肯定是手忙脚乱惹的祸。在蒲松龄老先生的眼里,摊煎饼“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是一种技术的娴熟,心态的淡定;而最终达到“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的效果,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记得母亲在世时就摊得一手好煎饼。小时候,看着母亲娴熟地在鏊子上搭好油,将发好的糊糊哧啦一声均匀地摊在上面,雾气缭绕之中,边续火边拿着木质刮板一圈一圈地将熟透的糊糊刮匀,然后用心看好火候,将焦黄的煎饼一张张地从鏊子上揭下来,叠在一起,觉得自然而然,尚不觉得什么;到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掐着指头按每星期17顿饭的标准将51个煎饼、两罐头辣疙瘩咸菜装在玉米筐子里,担起棍子背在身上的时候,才越来越感到母亲的不容易。当时,我上初中,姐姐上高中,母亲的忙碌除了供我和姐姐拿饭上学外,还要保证一家五口人的一日三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中午时分推碾碾糁子,傍黑时盘上磨道磨糊子,黎明前又飘起炊烟摊煎饼,母亲话不多说,多少年来一直只埋头干活,从早到晚,从不喊累。有时自己于心不忍,试着放下作业去打打帮手,母亲也老是劈头盖脸一句话:“帮什么帮,越帮越忙。去,一边看书去!”母亲粗粗的话语满含着深深的母爱。爱意流淌在心里,学习从不敢懈怠。就是平日里挂在学校集体宿舍墙上饭筐里的煎饼发霉长了绿毛或让贪吃的老鼠啃了窟窿或留下几粒干巴巴黑乎乎的老鼠屎,也会默默地抖抖包袱,将弄脏了的煎饼弹楞弹楞,用开水泡在搪瓷饭盒里,就上几根咸菜咽下肚,想不到会生病,也想不到会得什么鼠疫,吃下去了,也就如此。

今年歪过年来,老校的几个同学多年不见之后,又聚拢在一起谈起此事。谈起每个人饭筐里的煎饼,谈起饭筐里的老鼠屎,谈起轰然而抢的“用油炒过的咸菜”,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相当年,诸葛亮发明煎饼杀退百万曹兵,弟兄们凭多背了几年煎饼卷子,虽无多大出息,也能养家糊口,也算对得起不分昼夜辛苦摊煎饼的老娘,对得起焦黄香喷的煎饼了。”有同学如是说。“是啊,大家能有今天,都是托了这‘状元饼’的福。煎饼能和诸葛亮一样“席卷天下”,又能大葱作笔,豆酱当墨,其味无穷。能多背几年煎饼,确实是每个人的造化”,另一位同学同声附和道,“煎饼厉害就厉害在,它什么都能卷。几十年过去了,煎饼变了,煎饼里面的‘内容’也变了,煎饼的味道肯定也和原来的不同,但同学们因煎饼结下的感情却不能变。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因为可以‘吃煎饼就鱼’了,就白眼一翻‘不搭理咸菜了’。那样的同学咱可瞧不上。”同学的一句话,让每个同学心有同感,一阵点头称是。

“吃煎饼就鱼——不搭理咸菜”,是家乡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俗语虽流行,但谁都不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王新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