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娅的头像

王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12
分享

别样的古角水

当一情一景,或是一草一木,成为鲜活的意象植入脑海,那么当这情景、这草木再入眼帘,总有一种别样情怀驱使自己,忍不住有进一步深入的冲动。

站在古角水库巍然的大坝上,那种感觉油然而生。此时秋天已走进了季节深处,天空蓝得迷人、蓝得洁净、蓝得高远,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几丝浮云懒散地飘荡。橙黄色的太阳也让人迷离着眼,可光辉却如滤去杂质般地撒落下来,只想融化在那通透中。风,大概是从山的豁口吹过来,带着成熟果实的香味,把思绪吹成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在山上,落进水中。眼前的一切怎么如此熟悉如此亲切,仿佛我曾游历过。而我每天的生活轨迹是从一座灰色房屋进入另一座灰色房屋,坚实的钢筋水泥时常把我眺望远方的目光弹回到屋子里的一米书桌上。

此处真的不曾来过,但是看起来却又如此熟悉。眼前的景致正如我神往的一幅画。群山跌宕起伏,层峦叠嶂,虽然没有了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绿,但被文字涂描过的脊梁显得格外雄浑有力轮廓分明。一汪碧水明镜般地缱绻在群山脚下,安详静谧,仿佛一个母亲的胸怀,慈爱地包容着蓝天、群山。

哦,想起来了,是那篇《古角水哟清幽幽》的散文,蓦地忆起其中一句“水是要亲近的”。沿着土坡走下去,岸边应该还有担水的汉子濯衣的女人。掬一捧清水,耳畔似乎响起打鱼船摇橹划浆的号子声。似乎还应该有一位父亲在教一位少年游泳。我的眼睛在四处搜寻,不见了劳作的人们,自然也不见野鸭和秧鸡,只有我们几个喜文弄墨的过客在岸边徜徉。我脑海浮现的画面,已是几十年前的往事,忽地忆起让我有种错乱感。不过坐在文字的风景里再回味文字,那种滋味就像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宅。此刻的山水也的确是我最留恋的一幅图画,山清水秀,相互依偎,自然和谐,像一对走过了青春韶华,走过热烈奔放,再一起走进悠闲淡泊的中年夫妻。

水库管理处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古角水库建于1956年,总库容5634万㎡,灌溉面积10.8万亩,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发电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等水库。

我不由得再次走上大坝,极目四眺,发现这山的厚重水的恬静并不是我一眼就可洞悉,包括清幽幽的古角水里学游泳的少年。就像静静卧于坝堤上的白色石牛,恐怕也不会仅仅作为“镇水之宝”吧,应该是赋予了一种象征和寓意。我用手抚摸着石牛光滑结实的脊背,望着它冲天的犄角,和凝望苍生的眼睛,眼前出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红旗招展的劳动场面。当年的建设大军推车挖土挥汗如雨往来穿梭,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在荒芜的崇山峻岭间建造了黄梅县第一座水库,以当时的条件和技术,人力所付出的艰辛和困苦,我们可想而知,这不就是牛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吗?尔后,一代代水库人又以牛的勤垦扎实任劳任怨的精神,像呵护眼睛般的守护水库,并不断为它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如今的水库,清丽秀美,林木茂盛,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还有生活在这方土地上被古角水滋润的人们呢?

那位在古角水里学会了游泳的少年。后因双足染疾,差点让他把生命了结在幽幽的水中。然而,柔弱而坚韧的家乡水怎么会扼杀一个年轻的生命,她以空灵的神韵激发了他丰富的想象,大山深情地托举起他,给了他鸟瞰世界的翅膀。少年拄着拐棍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古角水。光阴荏苒,昔日的少年已是受人尊敬的作家——中国著名散文家周火雄,一篇篇文思泉涌豪情无限美不胜收的文字,就是他用拐棍敲打出的岁月足迹。多少次我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几近枯萎的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靠在石牛墩上,我忽地明白了,人活着,除了生存,还需要精神,有精神支撑的生命才能有真实的质感。作家的精神无疑来自于这山水的厚望,来自于牛一样的勤勉、踏实和毅力。

走过片片丛树林,一条小径曲曲弯弯。沿着大坝绿毡似的缓坡徐徐而下,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彰显着大自然天然恩赐的迷人风姿。几头黄牛散落在青青的草地上,看着我们摇起尾巴,哞哞地叫唤着,莫非知道我们是它家乡的朋友。一只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自由自在地嬉戏、啄食。好一副农家乐!此情此景,在我的眼中是那样地富于情趣和生命力。

不知为什么,回去的路上,脚步格外矫健有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