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连芳的头像

王连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5
分享

圆梦花石崖

 

 有一个美丽的梦,住在心中十五年。

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清水人,但对于清水的八大美景,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眼目睹了它们的芳容了。花石崖是清水八景之一。早在15年前,听同事们说,花石崖风光旖旎,山势险要,跟随眼睛去旅行,养眼又养心。一边等待春暖花开,一边和大家开始计划去往花石崖的事。

花石崖距离县城28公里,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只是当时乡村交通不便,车无法抵达终点,中途下车,得步行好长一段路。为此,想去的同事们犹豫了好长时间。在一个柳絮纷飞,青杏悬枝的清晨,大家启程了。一个年级组,三十多位老师,还带了两个班的学生,四辆大巴向花石崖驶去。一路上,学生说,唱,笑,喊,每个人的每根神经都与自然融为一体,或宣泄,或抒情,或撩拨。有口若悬河的澎湃,有音符跳跃的律动,有笑靥如花的绽放,有青春成长的张扬,来自各个器官的声音翻山越岭,振林飞跃。老师们则显得更为激动,平时三点一线的生活,循环往复,枯燥乏味。天天站在讲台上,在自己的想象中,为学生描绘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桃红柳绿,百花争艳,山高水长。难得有一次拥抱黄土的机会,脚踏山川,与一花一叶一草一河流对视,情感激荡。偶尔这样走出来,亲近亲近自然,真有说不出的愉悦。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情此景,最好不过。在锦绣河山中,与学生共同阅读自然,倾听自然,感悟人生,然后谱写人间的华美篇章,真是人生之乐事,人生之幸事。

大巴一路颠簸,车内的热情,激动一浪接一浪,有谁还会注意到路的狭窄和坑坑洼洼?车,绕过一山又一湾,爬上一梁下一坡。一座村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突然有人喊道,陇东乡。接着有人应道,过了这个村,再绕几道梁,就能看见花石崖了。没想到的是,一过村子,路变得越来越陡,越来越窄。车师傅说,看来得下车,步行前往。大家背好行李,兴致勃勃地赶路了。我,这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只好留了下来。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羡慕得要死。但为了自身的安危,为了不拖累大家,我不得不留在陇东乡,等待他们的凯旋归来。

一个人,游荡在陌生的乡间街道上,很无奈,也很无聊。时间好像也停止不前,我一直抬头看太阳,希望它跑得快一点,不就是从东山跑到西山吗,但太阳就是不理我,依旧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发热,发光。从早上到中午,我觉得自己恍若隔世。幸亏姐夫在此信用社上班,为我准备了臊子面。饭后,休息片刻,我继续漫步在陌生的街道上,看陌生的店铺,观察陌生的行人,逗玩陌生的小猫,打发陌生的光阴。从太阳挂上树梢,到日落西山,一天就像一年。他们终于归来了,久别重逢的感觉涌上心头。

他们一见到我,就说,幸亏你今天没去,那山太险了,台阶小,没扶手,上山下山很吓人的。别遗憾,以后有的是机会,你再慢慢去体验吧。又听他们说,花石崖风景多好多好,不枉来一遭。“多好”已成为我心中多年的遗憾,“多好”已成为久住我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梦。曾几次,我梦见自己和朋友一起去花石崖,正在高兴途中,不是车子坏了,就是天下大雨,或者是自己忘了带东西,朋友先走了。梦中,难过,梦醒,更难过。我始终没有见到花石崖的芳尊。

15年过去了,游赏花石崖的梦,一直未曾实现。每到节假日,看到朋友外出游玩,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花石崖。时间愈久,梦变得愈清晰,愈美丽。花石崖的雄壮,绮丽,惊险像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电影,在大脑里定期回放。万紫千红的色彩,神奇的传说,时时牵动着我的心。一个梦在心里住得越久,放飞的渴望就会越强烈。

今年国庆节,二哥从上海回来,我们一家人商议,决定去一趟花石崖。

清晨,准备好行当,一家人便向县城东边的山林进发。虽说是第二次途径此路,但沿途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村落一马路已是今非昔比。草木争艳,山水娉婷,村落新鲜,马路宽阔。一家人在一起,其乐无比。记得第一次经过这儿时,儿子在我的肚子里。这次,他已是14岁的少年,坐在我的身边,和当初我的学生一般,对自然充满了热情。望望窗外,怎能不感叹事物的发展变化呢?

车子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奔驰,轻快平稳,畅通无阻。说笑声戛然而止,陇东乡出现在眼前。我曾经一一细数过的,落满灰尘的一砖一瓦,一坑一洼不见了。街道两旁,风景树掩映中的白墙黛瓦若隐若现。几个单位的高楼耸立,破旧的村庄一改新颜,精神矍铄。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任何新鲜的事物需要在美好时光中沉淀,打磨。转身对儿子说,这是你第二次来这个地方。

儿子摇摇头,没印象。

时光飞逝,乡村变化让人惊叹,不管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还是渐渐衰老的中年,想起昨天的故事,今天的脚步已落后。

在感叹乡村变化中,车子爬上了山梁。道路越走越宽阔,绕了几道弯,我们已经站立在花石崖的顶峰之上。放眼望去,烟雾迷蒙,雾之上是灰蒙蒙的天,雾天一色。雾之下是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渐远渐隐在烟雾中。此刻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花石崖,树木丛生。正值金秋,满山烂漫,色彩活泼,绿叶已退居幕后。红叶如火,黄叶如金,紫叶如墨,泼洒均匀。我已迫不及待地想置身其中,在叶海中遨游。老公说,不要急,有两条路线可供游览。第一条路线:步行下山,坐车上山。第二条路线:坐车下山,步行上山。你们选择,我只负责开车。我们异口同声,步行下山,坐车上山。顺着林间小道,山势越来越险,S形的悬空台阶出现了。我们沿着台阶,一会儿徘徊在树根下,一会儿行走在树尖上,在实虚相生的密林中,看不清山到底有多高。真可谓,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左拐右拐十八弯,一段峭壁出现在眼前。峭壁花纹斑驳,颜色深深浅浅,中段建有庙宇,如鹏展翅,凌空俯瞰。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花石崖的灵气可能源于这座庙宇吧。来到庙宇前,我已是两股战战。一回首,花石崖最美一幕尽收眼底。在林中穿行很久,不知阳光何时到来。明朗的天幕下,山坡如绸缎,五彩斑斓,万紫千红,光与影的缝隙间,一闪一闪,色彩流动,一泻而下。我终明白,花石崖为什么又名万紫山了的原因了。

花石崖历史悠久,相传唐以前,就建有庙宇,北宋建隆峰峦叠嶂。称它为“千年古刹”一点都不为过。现存明清石窟两处,彩塑,壁画和雍正岁次丙午题匾。是佛道教并存的名山胜地。

坐在花石崖门前的长廊上,听,钟声清脆,铃铛悦耳。佛香萦绕身边,内心倍加平静。想不到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美的地方。15年,来的有点迟。老公指着对面山上的一条盘旋路说,不迟,这条路开通才两年,我们回去时,就走这条路。你现在看到的是一座正在开发的花石崖。远看对面山上的路,像一条从头上提起来,全身扭动的白蛇,一弯又一弯,从山沟向山顶蜿蜒而上。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两个多小时我们才走下了山。我以为可以坐车回家了,没想到,美景还在沟深处。横穿马路,下得一小坡,一座气派十足的戏台,座落在较为平坦的山坡上。戏台旁边高耸着一座突兀的圆形石山,斜搭着一架天梯,人可以上去,山顶上是一座庙宇。大山包围中,有这么一座玲珑的小石山,矗立在山沟的正中间,让人觉得着实可爱至极。绕着小山,从南面走到北面,别有洞天。北面看,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壁如削,上刻有“补天石”三个鲜红的大字。我马上想到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眼前的这块补天石,像从天掉落此地的一块神石。难道是女娲补天时不小心掉落下来的一块,我在神话故事中一遍又一遍地搜寻答案。突然叮叮咚咚的流水声唤醒了我,寻声而下,山沟里流淌着一股小溪,更加增添了山谷的幽静。山水相依,生命之树常青。

夕阳西下,余晖洒落花石崖,金光闪闪,红叶像点燃的火焰,一簇簇,一团团,跳动告别。

金秋十月,万山彩绘,层林尽染。我的梦,毫不犹豫地飞出心房,随季节的神笔,挥洒泼墨,终圆花石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