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10
分享

怀念徐可雨

 突然听到九十高龄的徐可雨老师仙逝,我在商洛老家,不能来西安送别,感到很遗憾。

徐可雨老师一九二九年生于终南山下,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十六个春秋,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徐老师在教书育人之余,酷爱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同在长安,和著名作家柳青的情谊在文坛传为佳话。退休之后,按说徐老师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但徐老师依然情系文学,奉献余热,和文学爱好者一起成立了长安柳青文学研究会,主办《长安》杂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徐老师为繁荣文学事业四处奔波,为扶持文学青年成才呕心沥血。

认识徐老师纯属偶然。十多年前,我在古城西安成立陕西乡音文学社,搞了一点小动静,媒体争相报道。徐老师是在《西安晚报》发现我的,他不顾望八高龄,三顾后村,邀请我和他一起创办《长安》文学刊物。纯文学杂志实在是穷途末路,徐老师除了花销自己的工资外,甚至还要四处奔波,跑企业写报告文学拉赞助。如此坚持了几年,《长安》是出了不少,他也出版《徐可雨文集》。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委婉告别了徐老师,另谋了一条出路。

回想和徐老师交往的这十多年,真的还很感动。在执着的文学路上,徐老师是我终生永远敬重的人。我不是千里马,但徐老师绝对算得上是令人景仰的伯乐。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徐老师甘做人梯,为我的写作鼓舞加油铺路搭桥,让我在最爱的事业中小有收获,受益匪浅。为了生计,徐老师帮我想了好多点子,甚至拿出全部藏书,帮助我在西安瓦胡同开书店,如今的书店那能养活的了人,只得还了他的藏书,匆匆作罢。

后来到咸阳工作,慢慢地和徐老师交往少了。如今的社会,鱼珠混杂,什么人都有,和徐老师交往的男男女女也不少。我曾经和一位同样受到徐老师青睐推崇的文友畅谈,我不是不尊敬徐老师,文学是个耗费金钱的事情,我是怕他的亲戚说闲话,为了避嫌,还是少接触一点的好。后来也发现了一些不可言传的事,但我和文友说,只要徐老师感到晚年快乐,又不寂寞,又有何不可呢。

我从商洛归来,和几个相识徐老师的文友通了电话,也并不悲伤,九十高龄的徐老师一生热爱文学,完满地离开这个世界,也并不是件遗憾的事。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怀念徐老师,感谢他这么多年对我的关注。每一个人的文学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如若天堂里也有书声琅琅,我祝愿徐老师一如既往喜欢文学,快乐。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无意间翻出此文,读罢泪水早已不能抑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因一篇文章发现了我并联系我约稿,对一个尚未走出校门爱文字的学生来说,伯乐之恩铭记一生。家中收到一封亲笔信,记录着一位文学长者的情怀及对后辈的期望,老师说回陕西联系他,一切都成了遗憾。于老师好,恳请联系18992314503。

党瑶   2019-01-12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