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金辉 歌原的头像

杨金辉 歌原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15
分享

我听大伯吹唢呐

我听大伯吹唢呐

                             杨金辉

年初一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天。天未亮,拜年的人群就已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大家嘁嘁喳喳谈笑风生,仿佛此刻就是他们一年最幸福的时刻。也正是此时,大家才挨家挨户地问候和走动,受拜的往往都是家庭最年长的老人。老人们受到庄里乡亲的问候那是一年的荣光,就为这份荣光,他们自然会把瓜子和香烟摆上茶几,以示款待。我跟随拜年的某一支队伍,自然感受到一种乡情的熏陶,从大爷大娘到叔叔婶子的说笑声中,也自然感受到一份乡情的温馨。这种感觉只有在村子你才会感触至深,这就是乡村从古至今沿袭下来的一种特有的乡俗。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这时一阵唢呐的独奏,把我的注意力蓦然吸引:是一支熟悉的经典歌曲《歌颂祖国》。这竟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所奏,他的名叫杨永敏,年已82岁。他的唢呐吹得至真至纯情感丰富,由于老人演奏的韵味独特,我不得不对他做一番造访。

在老人的家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他床头和书桌一摞摞音乐书籍和各种乐器,看来老人平时不仅是擅长吹奏唢呐,二胡、京胡、坠琴、三弦、月琴也是他的拿手绝活。果不然,在老人的叙述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他喜爱乐器的有关亲历。

大伯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幼年曾跟随父母经历过战争的蹂躏,不知怎么他自幼就对音乐产生了一种迷恋,刚开始,他先是跟随戏班子观看揣摩,耳濡目染便悄悄产生一个要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乐器的念头。也不知哪里来的一股魔力,长时间的揣摩竟使他脑海产生一个出乎预料的奢望:利用蛤蟆皮制作京胡。这个创意尽管有点让人感到很不靠谱或深感不可思议,可他坚信蛤蟆皮制作成京胡一定比蛇皮制作的京胡音质要好。果不然他在把这个实验作为自己多年追求的一个目标时,事情的结果果真就满足了他的这个愿望。尽管自己造的京胡拉出的乐感不能与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相提并论,可他还是找到了一份特殊的安慰。因为通过这个安慰,他的音乐爱好竟能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启发和鼓舞。一位京胡专家在发现他的这个奇迹后,曾这样夸赞:追求就需要一种如此执著的精神;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如痴如狂的精神。专家的论断就是对他的鞭策,从此他更加坚定了奋发向上的决心。1956年的夏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桓台县吕剧团,在剧团老师的指导下,他的乐器演奏技艺日益提升。后来他便逐渐成为诸多乡村业余剧团的艺术指导,附近十多个乡村业余剧团都来找他拜师求艺,从此许多戏迷便知道他们的崇拜者家住四宝山万盛村。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冬闲时节,他家前来拜师学艺的可以说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有好多乡村业余剧团还因未能请到师傅的辅导而大发伤感,真可谓学艺不宜,求艺更是不易。有许多业余戏迷他们自带饭菜慕名而来向他求教,这场景另他难忘。一位京胡迷拉了十几年却一直被大火称为“半瓶醋”,杨永敏具体了解情况后开导说:“做事首先要做到神智专一,你做着眼前想着脑后,还挂念着身边的诸多琐事哪能把弦拉好嘛!你不要以为音乐是谁都能学的一门艺术,其实音乐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你的心力观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后来这位京胡迷心领神会,迅速调整思路成为剧团的一名台柱。

还有一位二胡迷经过几年的锻炼后因获得文化主管部门的几个奖项,就有了骄傲情绪。他得知此事后语重心长:“骄傲是所有艺术的天敌,任何骄傲都是失败的前提,在这个世上,唯有谦虚你才能修成正果,不骄不躁默默求索才是我们每个求艺者所具备的素质。”

掐指算来,从他年轻到他年老,在他指导下逐渐壮大起来的乡村剧团就有十几家,由他亲手伴奏的戏曲也达近百场。“默默存真爱,坎坷几十载”。这是乡亲们对他的赞誉,也是对他的尊重。随着年龄逐渐增高,老人现已很少再出村做外村剧团的艺术指导了。而是在自己家中与三五个老戏迷天天在家自娱自乐了,只要他的唢呐声一响,那就像一声声号角,村里几个老戏迷很快就会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喜欢的多半是赞美祖国赞美党的经典歌曲,杨永敏大伯这样说:“这也是我们几位老人的实际心声,这心声我们要一直要唱下去,现我们虽年事已高,可歌颂党赞美祖国的初心不能变,我们要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挥余热增砖添瓦。”

杨永敏大伯说完这话的时候,面色红润,一脸阳光。其它戏迷更是啧啧称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