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富遐的头像

富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2/14
分享

鲁院的阳光

在春日和煦的阳光里,幸运地来到鲁院(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就读,为了这个目标,我憧憬了17年。17年,足以让树苗由盈尺而参天,由葱茏而苍衰。也能让一个人的欲望由星火到燃烧。

从八里庄的鲁院创作班到文学馆路的高研班,束阳光照亮每一个与文字共舞的日子。

17年经历了人世太多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些经历,坚定了我一如既往追求“想要的生活之决心。抬头蓝天白云,低头绿草如茵,挥手云淡风轻,举步春光正好。路在脚下,从起点到终点,我们终将是过客。时光带走一切,带不走的是那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和对美好生活无尽的眷恋……

最深刻的是第一印象。鲁院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一树树玉兰花迎风怒放,一棵棵腊梅花含苞欲放。感觉中南方已盎然春意,而北京尽管春色渐浓,多数春花仍是羞答答不肯尽情绽开。今年注定要度过两个春天,且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吧,不管哪方水土,只要温度适宜,都要发芽。

来自鲁院的光芒无处不在,走进大厅,抬望眼,镀金的鲁迅先生头像在闪光,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金属般的光泽。

无论何时走出大厅,迎面而来的大石由白描先生题写的“继承、创新、担当、超越”八个大字,令人为之精神一振。我喜欢在鲁院各个大师的雕塑前漫步,仿佛可以听到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尤其喜欢冰心的白色雕像,她身后的树粉色碎花,把雕像衬托得极具完美。那个黑色手模旁写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能让人联想到生活的真谛。我每天都去看一下或站一会,感觉一种扑面而来文学气息。还有那五十根栓马桩,猴子或人的表情各异,又栩栩如生,细细看来,油然生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鲁院内处处可见别样的光芒,令人振奋和留恋。

最期待的是开班第一课。讲得真好,讲政治讲文化讲到真境界。真正的真实的文化都是生命的气息、温度、情怀、趣味、意志和秩序,艺术作品是新的生命体的诞生。

人是个体的存在,要把自己的根扎入到历史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才能枝繁叶茂,成为有个性的生命体。古为今用是建立在古为今本、古为今脉、古为今魂的基础上哲学是突破有限,把握无限所谓自由就是永远不能到达,说多远有多远的地方……

最开心是闺蜜来访。到鲁院不久,恰逢阴历的三月三,月琴姐从长沙到北京出差,给我带了早晨在家做好的荠菜煮蛋汤,这仿佛还带着长沙体温的糖水伴随我一天。在园子合影时,感觉梅瓣飘香,三月暖阳。另一个闺蜜丽萍姐在春暖花开的五月来京出差,在鲁院合影后忍不住发了朋友圈,没想到被敏感的同学误认为是铁凝主席来鲁院了,这才发现还真有几分相像呢直到毕业时,铁主席和吉狄马加院长等作协领导来参加毕业典礼,才发现铁主席是那么平易近人,正午的七月阳光下,竟不厌其烦地和鲁32学员合影留念。此时,多年前的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又在心中燃烧了一把;《哦,香雪》依旧令人感动,香气袭人。

最幸运的是有了导师。期待已久的辅导老师见面会,来自《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小说选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及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老师们齐聚一堂,经过公开随机抽取,51名学子被王山、徐坤、孔令燕、陈东捷、李师东、王干、商震、叶梅、师力斌等老师一一认领。令人尴尬的是自己居然被抽到《小说选刊》组,这让从没问津过小说的俺啼笑皆非。幸好生活中的小说无处不在,师生们在一起也并非只谈小说,直到临近毕业才知道王干老师曾经写诗且写得很棒。可他很少跟我们谈诗,更多的是谈小说和评论,印象都留在爽朗的笑声里了同时感谢诗歌组导师商震老师对我们编外学生一视同仁,从第一次谈诗开始他就告诉我们:诗人一生干成和完成的一件事就是爱,陈述爱时要像真理一样字字清晰,句句有真话。他从“刃酒琴棋诗书画”七个字解读诗歌的要义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每月都有安排,四个月的授课、改稿、读诗、鉴赏四次课都按期高质量完成,让我感受到与诗歌组同学快乐同行的同时收获的不仅仅是诗歌。

最难忘的是沙龙。郭艳主任组织并主持的“六月,我们谈女性创作”文学沙龙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自己尽管没有发言,却写了几百字的感受文字,和另外九位女同学的文字排列一起发表在当月的《文艺报》上,甚是开心和受益。

另一场谈“国民性”的小说沙龙,董夏青青发言的“丧”和“燃”的确令人激情燃烧了一把,不仅她眼含热泪,连我也忍不住客串了一回“怜者”。这就是小说的力量,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尽管从不敢染指小说,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最惊艳的是鲁院花果。初到鲁院时,小园里还是一片荒凉之感,仅几日功夫,光秃秃的枝干上就长出一朵朵芽苞。很快,梅花占尽春光。我们天天在欣赏、拍照,就爱称这个小园为“梅园”了。

鲁院的花此伏彼起,没有间断过。据本人所统计的有:白玉兰、梅花、看桃、丁香、梨花、鸢尾花、金银花、地黄、蒲公英,扶桑、睡莲、荷花,还有隔墙的紫桐。随着时间的推移,梅花落处便有青梅了,这在南方是不曾看到的,我欣喜地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从花到果、从青到黄,又在夏风里不知去向。第一次看到的银杏果,绿绿的缀满枝头,有着千颗万颗压枝低的态势,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盛况。 

梅园边上还有两棵高大的桑葚树,仿佛一夜之间就红遍了树枝,每天早上就可以从落满桑葚的地面拣食。桑葚一颗颗由红变紫,我们就一天天乐此不疲地拣,桑葚期竟持续一月之久。每天早上散步到梅园,还会捡两颗落地的黄梅子,这成了我一天内的乐事,一天的美好便从清晨开始了。我深信自己是享受鲁院福利最高的人,我深信,尽管时光和人都会渐渐老去那些花,那些果和鲁院的阅读时光,将永远年轻

最不舍的是师生。在鲁院,常常被感动着,课程设置包罗万象,却又特色鲜明,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学、历史、哲学、天文、舞蹈、电影、绘画等各个方向。尤其是还有许多曾经熟知作品,不曾谋面的著名作家,终于能够有缘见上一面,甚至留下合影和签名,这些都将成为一生挥不去的记忆,激励自己一直走下去。还有每次开课前介绍讲师和课后总结授课内容的班主任赵依严迎春、张俊平李蔚超和赵俊颖等老师,他们的课堂小结本身就是一次精彩的课程浓缩,令人精神振奋,乐而忘食。

全班51位同学,各有各的性格,作品各不相同却各具风格。鲁32的学友将是今后文学之路上最好的同行者,我相信,一切才刚刚开始。惟愿友谊伴岁月化作回忆,同窗随阳光永留心间。

流光易逝一晃四个月过去鲁院的玉兰花、梅花等各类植物,经历了一个从花到果的过程。而在此学习的同学也通过各类讲座、研讨和沙龙,打开眼界的同时,让自己也经历了一个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

邱华栋院长说:“小说不会死”,即是说语言和文学不会消亡

西川老师说:写诗,就不必把诗歌供起来”,我理解为写诗不必高高在上,要深入生活,接地气。

而刘亮程老师则说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是文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周晓枫老师说没有难度标准谈不上自由;尊重灵感踹在脸上的感觉。

王兆胜老师说:作品是给好人找软肋,给坏人找根。

藏棣老师说:飞翔和高贵是惟一的姿态……

 

每一个不快乐的日子都不是你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到鲁院学习之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每个有诗意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馈赠。每个生命都精彩绝伦,每一个日子都诗意流淌,每个人都是一片纯净的水域,那么51位同学就组成了一片海洋:

在这一片海洋里

我愿做一滴水

有着露珠的卑微

但我愿意成为阳光下的发光体

点亮小草的眼睛

只为照亮同伴

和脚下的土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