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5
分享

又到芦苇飘香时


端午节,又到了包粽子的季节了,那片片芦叶,就像一根根彩色的丝线,织出了我童年金色的梦。

家乡有片芦苇荡,是我儿时的洞天福地,对我有着异常的诱惑力,它不论什么季节,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当春姑娘来到人间的时候,它在春风春雨的呼唤下,头戴碧玉的小帽,身穿彩色的衣服,挂着露珠,含着生命的笑意,像极了一支赞美春声的玉笛,我们那时钻进芦苇丛中,怀着欣喜而惊讶的心情,抚摸着片片苇叶,是那么的有趣,逗人喜爱。夏天,芦苇长大了,长成了漫漫无边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那迷人的碧纱,笼罩着大地,如纱似烟的雾气,从微波中,从芦苇里轻轻飘起,有着品玩不尽的神密情调。在这碧纱帐里,简直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这群孩子们,玩迷藏,掏鸟蛋,织苇帽……尽兴玩的往往忘了回家。秋天来的时候,秋风瑟瑟,叶儿坠落,风吹芦花纷飞,好似漫天雪花,飘起飘落,好看极了。到了冬天,又是一番风味,成熟的苇子,威风凛凛好似一根根利箭,远远看上去,好一副英雄气慨。诗人余亚飞曾写诗赞道:“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这大概就是我念念不忘芦苇的原因,也是历代诗人不断歌颂它的根由吧……

    儿时的端午节,母亲都会用她的巧手将碧绿青嫩的苇叶与白胖甜软的糯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热气腾腾的锅盖被揭开的那一瞬间,用苇叶包出的粽子伴随着香、豆香,远远就能闻到那阵阵让人永远忘不了的香味。

小时候,父亲拉着我的手,看过一出传统戏叫《芦花》,说的就是芦花做棉絮的故事。戏中主人翁闵子骞幼小的时候,后母虐待他,冬天不给他做棉衣,铺芦花代棉花。闵子骞的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要将妻子休离。闵子骞是个重孝的人,很顾全大局。他听说以后,跪在父亲面前,为后母求情,还动情地说服父亲:“有母亲在,只有一个儿子受苦,母亲走了,就有三个孩子没有衣服穿,请父亲为全家着想,不要难为母亲”。一番话感天动地,既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深受感动,改变了离婚的主意,保全了家庭的和睦。从此,一家和美共处,恩爱有加。那时年龄尚小,对剧中有些情节和内容,还不能够理解,但是,这出唱芦花的戏,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后来,我外出求学,离开了那片日牵夜挂的芦苇荡。

每年的暑假和秋假,我总要回到家乡,去看那片芦苇荡,记忆的浪花,就像汾河水一样,不断涌上心头,冲击着,冲击着,冲出了那些黄金般的往事,当我一头扎进那片芦苇荡时,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高兴极了,在这无边的青纱帐里,如醉痴似醉地一步一步走着,那纯净的绿色,洗尽了我的尘心,我抚摸着它,我拥抱着它,我亲吻着它,就像回到了我的童年,而它就像一杯淡淡的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飘逸在岁月的风中……

如今,那片芦苇荡上已盖起了幢幢高楼,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却依然保存着孩提时代对芦苇的一片深情依赖,一份感恩的情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