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亮的头像

许如亮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7
分享

对上有余与对下不足

 

中国有句古话,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说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对满足于现状而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另一方面也用来劝人要知足。此语出自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当今社会出现了另一句时尚用语,叫“对上有余而对下不足”。对下,当然是指上级对下级了,甚至对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对上,即是唯上,所谓“唯上”,就是毫无自己的主见,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总是以上级领导的是非为是非。

先说“对上有余”,坚定不移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品德,是领导干部能否胜任的首要条件和必备能力,如若偏离了党的工作中心,不能或片面理解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即使工作热情再高能力再强,所有的付出也是白搭。在实际工作运作来看,有的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方面,确实是坚定不移不打折扣,而且还“有余”,“余”在把本来是全力落实工作推动发展的劲头用在围绕领导的脸色和意图上办事,也就是在推动落实工作方面,主要让上级领导满意,只要是上级领导部署或是要来考察调研的,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去做,于是就有了形式主义“花架子”,也就是人民群众常说的劳命伤财的“做秀”。比如说领导的领导要来考察调研,领导要求做好接待准备,领导的要求无可厚非,可是有的地方为了讨好领导,在领导调研的线路上,突击栽花栽树,拆迁刷墙,有的地方甚至连领导要求座谈的对象都提前找好了,还统一了思想,编好了说词,不行就派干部去冒充顶替,真是煞费脑筋。

对下就不那么“有余”了。处于基层的干部本来就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在一起,应该说最能掌握和了解群众的思想动向,更能有效的把党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下去,可是有的干部把劲用在了解上级领导的思想动态和察颜观色上,全然不顾群众的所思所想。因为顾上而不顾下,使党的政策不仅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落实,甚至在基层造成新的矛盾,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形象。如领导要求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建设特色基地,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有的地方本来就没有特色资源,财力也无法承担,仅凭领导一句话就不分青红皂白,大动土木,大拆大建,结果是财政欠了一屁股债,集体欠了一屁股债,群众也欠了一屁股债。这种“三不赚”的工作难道是上级领导的意图?显然不是的,确确是对上有余而对下不足的现实反映。

“对上有余而对下不足”的背后体现的是“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为官理念,是官僚主义孕育出来的形式主义“怪胎”,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脱离了群众,缺少了对群众的感情,没能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铲除这一“思想怪胎”,必须转换“唯上思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实权交给人民群众,真正打破甚至颠倒“对上有余与对下不足”的力量平衡,变“对上跑得勤为对下跑得快”,才能交出一份党和人民都能满意的答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