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在中部县隆坊镇苏家峁村的一位贫苦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地来到人间——这就是后来令中部、宜君的国民党军队,反动民团和土豪劣绅丧魂胆破,被老百姓传为神话人物的苏继堂游击队的创建人苏继堂。由于家庭贫困,苏继堂勉强读完小学,便回家务农。父母节俭,苏继堂聪明,全家人辛勤耕作,勉强能维持住全家3口人的生活,盖了一间房子,置地30亩,给苏继堂成了亲。1929年苏继堂和另外两个穷苦弟兄合伙贩羊,结果赔光了本钱。为了不使债主夺走全家人的命根子---三十亩土地,他只得硬着头皮请地主苏红胜出面担保。苏红胜答应出面担保,但条件是苏继堂必须参加其主持的一个“会”(注:为旧社会农村集资的一种经济组织,具有欺骗性)。无路可走的苏继堂参加了苏红胜的“会”后,虽然暂时保住了三十亩土地,但却欠了许多“会金”,最后到了无法偿还的地步。苏红胜步步紧逼,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手指苏继堂额头恶语辱骂。苏继堂心中明白,苏红胜虽然没有明讲,但明显是逼自己主动交出土地来偿还“会金”。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全家人赖以糊口的土地交出去。因此,恼羞成怒的苏红胜便更进一步地逼迫他,羞辱他,企图使他就范。1931年3月,刘志丹率红军游击队来到黄陵一些地方,打富济贫,宣传革命道理,扩大革命队伍。再也不堪其辱的苏继堂奋起响应,联络十多位贫困农民建立了一支游击队,被老百姓称为“苏继堂”游击队。苏自任队长,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对地主阶级怀着刻骨仇恨的苏继堂,在穷苦百姓的支持下带领着游击队积极寻找战机,消灭小股反动军队、恶霸地主和顽固保长,夺取枪枝弹药,扩大队伍。他带领的游击队神出鬼没,机动灵活,骚扰敌人,打击敌人,有时一日数战。在实际战斗中,苏继堂游击队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日渐提高,先后为正规军输送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战士。据老百姓回忆,苏继堂腰插二十响,肩挎步枪,腰背大马刀,很少放空枪,他带领的游击队装备精良,个个身背长短两枪和大刀三大件。凡围攻苏继堂的国民党驻军或民团,往往伤不了游击队一根毫毛,而自己却必有死伤或被彻底消灭。一次,苏继堂游击队中的一个班长杨德春,乘敌人睡熟之机,独自一人生俘反动民团十多个人,缴获十多枝枪。苏继堂游击队威名大震,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在敌驻军民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经验之谈:宁打其它队伍一营,不打苏继堂一人。这充分说明了反动军队民团对苏继堂和他领导的游击队的忌惮。苏继堂对恶霸地主深恶痛绝,经常不断地予以消灭。1933年,他带领十多人,在双龙、建庄和隆太原等地,抓了百十名土豪劣绅,没收了一百多条枪,交给赤卫队处理。当时的一个夜晚,就有30多个罪大恶极者被处决。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收编了邵富林土匪三十多人,后他又任指导员,邵富林任队长(邵后因不服牛书申接替苏继堂为指导员的安排,而图谋杀牛,被共青团员杨德春揭发未遂后,开除出革命队伍,回家务农)。1934年,苏继堂带队回到隆坊镇苏家峁,杀掉地主苏红胜,终于为穷苦乡亲报了仇。苏继堂带领游击队活跃于中宜广大地区,在短短的数年中,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杀伤大量敌军。顽固保长大多被杀,保甲们不得不为游击队通情报,送弹药,以换得游击队不杀的恩赐。那时,国民党农村组织名存实亡,有的实际已被游击队掌握,为革命服务。苏继堂游击队搅得敌人昏头转向,疲于奔命,日夜不宁,所以他们成了国民党的一块心病,中宜洛三地的国民党驻军和地主武装千方百计,一直在寻找机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剿灭苏继堂和他的游击队。1934年9月初,苏继堂率领一个支队30余人住在建庄川高松树一位卖豆腐的老头家中(此人系仓村秦家原人,常为游击队通风报信)。不料,这个老头被敌人收买,偷偷将苏继堂住在他家的情报透漏给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欣喜若狂,急忙出动其驻七里镇(店头)的一个团,以及驻焦坪民团夏老么的一个营和地方民团近两千人日夜兼程扑向高松树。在游击队进驻高松树的第三天早晨,将游击队所住的一个小院团团包围,经过一场激烈战斗后,游击队终于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伤亡惨重。苏继堂游击队另一支队在槐树庄得到地下党的情报后,和红军游击队连夜赶到高松树援救时,战斗已经结束,苏继堂不幸被俘。敌人将苏继堂押送到中部县城后,关押了数日,曾多次审讯和严刑拷打,苏继堂英勇不屈,痛斥敌人罪行,敌人在确信从苏继堂口中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后,于1934年9月19日将其枪杀于中部县城南门外,时年32岁。苏继堂同志在英勇牺牲时,高喊: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崇高信念。苏继堂牺牲后,文书牛书申接任指导员,并带领游击队清除了叛徒,为苏继堂同志报了仇。此后,有一段时间,这支游击队仍以苏继堂的名字命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中部宜君地区战斗,为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