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昌秦的头像

蔡昌秦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1/14
分享
《瀚海红涛》连载

第一十四章 黄大祯 率先学生会 省三师 摇篮鄂西区

1923年5月9日,宜昌外交后援会联合各界举行集会,纪念“五·九”国耻,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顺大连,对日经济绝交。

次日,王寿桦、易吉光、王均予、刘子和、刘子泉、王典章、黄大祯、孙富远带领对日经济绝交外交后援会的学生们,召号码头工人不装卸日货,对是晚停泊宜昌港的日本“大元丸”轮进行检查,抵制日货起坡。王均予因为冲锋在前,升任后援会演讲股股长,兼调查股股长。

面对日货照常大批大批抬上码头,王均予、王寿桦、王典章与黄大祯(1902—1928,黄大桢、黄建章,后任中共京汉区特委委员等职)制作一面“救国除奸”大旗,聚集三师、夷陵、美华、华英等学校学生刘子泉、佟文正、廖景坤、罗明铎、张华甫、郭新柔、郑良品、向泉山、胡少衢、胡运良、黄亚先、慎家驺、张人瑞、谭儒念、鲁有棋、宋蓝田、张家正、陈宗培、宋一陶、谢宏恩(谢鸿恩)、刘镜荣(刘镜蓉)一百多人,在大街小巷劝令同胞们不买日货,对通惠路、二马路、鼓楼街、二架牌坊一带商铺清查,捣毁全城最大的三家日货商店——怡丰百货店、惠和百货号、万昌隆杂货号。

接着,调查股高举“救国除奸”大旗,登上日本商轮,检查日货,阻止上岸。停泊于宜昌江面的日本军舰水兵,开枪射击。调查股临危不惧,拒绝撤退,日兵爬上商轮,殴伤学生而掀起风潮。

5月17日,宜昌及汉口、武昌、沙市各地学生联合会,为日本水兵枪击学生案连日召开会议,电请民国政府向驻京日使提出严重抗议,严惩肇事日本军官。

日本驻中国公使馆就汉口、沙市、宜昌、长沙等地抵制日货所发生的流血事件,发表《排日事件之经过》一文。

5月23日,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洋人势力下之宜昌学生与上海学生》一文,抨击“日本人在宜昌杀死中国学生”的暴行,号召中国新闻界“为孤愤无援的青年说几句公道话”。

5月25日,《民国日报》消息谓:宜昌等地抵制日货运动积极进行,日货船运量大减,日清汽船株式会社长江的船只半数停航。

那易吉光、刘镜荣与谢宏恩鼓动的美华书院、华英中学,分别由美国教会与英国教会兴办,校址在乐善堂街与桃花岭。英国教会在桃花岭、县府路还开办有慈幼小学、育德小学。这些学校课程以宗教、英语为主。美华书院学生李家光、绅士刘寿卿之子刘义万等人,后来就分别留学美国、比利时。

驻宜昌日本领事贵布根借口6月有人向日舰“嵯峨”号投掷石块,向宜昌当局交涉。

面对商人罢市,日商抗议,宜昌县湖南籍知事曹作弼(曹怀生)派出衙丁,捉拿调查股人员。王均予、易吉光、刘子和、刘子泉、王典章诸人纷纷潜避。

时,王寿桦接武汉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何恐函,推派李觉七作为宜昌学生代表前往上海,参加全国学联第五届代表大会。

7月4日,曹作弼发布《取缔排日十条》布告,宣布取消“外交后援会”,并至日舰道歉;申请撤换省立三师校长,由朱有光继任。

7月20日,北京国务院摄政内阁下达命令,任命王汝勤为长江上游总司令,驻宜昌。

九字学校毕业生王寿桦用其父六十寿辰贺礼,与同学李荩臣在三教堂创办宜昌私立九同平民小学,收录贫苦儿童读书,不收学费,还免费供给书、笔、纸、砚和草帽、斗笠等;再与杨空无出版《白话报》;杂货行小商人张清夫与刘梅森分任社长、经理,刊印《商报》,报道外交后援会诸事。

张清夫与私立豫章小学校校长曾偶光(曾昭仁)、刘义记海味号业主刘尊三之子刘梅森(1900-1990,刘梅生,后创办宜昌永耀电气公司)于1919年夏开始将平时阅览的《新青年》《每周评论》诸书组成“谊智书报阅览社”,免费赠阅;请无业中学生王静波按时送往各处青年阅览,以资传播;同时,在公园路组建“互助书社”,出售书籍刊物,这是宜昌平民教育运动之始。

1922年6月,宜昌县学生会会长王寿桦与张清夫、刘梅森等五人为编辑员,编辑不定期非卖品《警刊》(《井刊》),以研究学术、唤醒国人为宗旨,免费送阅,来克服单发传单、阅者殊难全见之蔽,因揭露军阀罪行,引起轰动。 时,张清夫、刘梅森又觉《警刊》局限很大,乃创刊《商报》,揭露贪官污吏、奸商劣绅,为韩慎之商会阻扰募股。

1923年秋,杨森攻占宜昌,其部属军佐范啸野以宜昌缺少新闻传播工具为由,创办铅印对开二版的《宜昌日报》,报人全系军人,由梁俊臣、梁兴臣兄弟于璞宝街创办的新石印馆印刷。

效此,罗大澄(罗效甫、罗效佛)和夷陵中学毕业的沈次刚在忠恕街(中书街)兴办“鄂西通讯社”。黄芝岩(《宜昌市志》:黄艺岩)和侯叔轩在大南门东岳庙街举办“荆南通讯社”,继而创刊《新闻报》,社址在天官牌坊童宅。李子诚、王子貘分别创办《中报》《宜昌时报》。在许恕安、罗士先发行《峡江报》后,张任夫也在通惠路竖牌“上流通讯社(上流新闻社)”。

山东人张春芳(张子蘅)莅临宜昌,接任县知事。

1924年春,川军撤退,《宜昌日报》则由川军幕僚张遗珠接办,社址由宜昌城区璞宝街迁至致祥路。

3月20日,甲子鼠年二月十六日, 日本军舰“鸟羽”号水兵烟川夏次上岸滋事,刺伤市民两人,引发市民抗议,宜昌学生会电请省公署抗议日本使馆。未几,四川陆军检阅使刘存厚驻宜代表冯礼被暗杀。

宜昌县商会韩慎之乃呈请省公署成立宜昌市自治筹备处,以示中立于各派交兵之外,设立宜昌市自治筹备处商团,由同盟会会员全敬存(1883-1950,全恕、全心地、全在兹,后任五省联军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担任团长。

且说县知事张春芳乃施宜镇守使赵荣华之老师,因而武断专行,专横跋扈。《商报》因刊发编辑张任夫撰写的《罪不容诛的张春芳》一文,被张春芳查封,张任夫被拘捕。

时,义兴海味店业主杨精庵向县公署控告王均予调查股抢店砸铺一案,张春芳遂教唆杨改控张任夫为首,以抢案来治张任夫之罪。无奈杨精庵坚持不认可,张春芳只好释放张任夫。报社启封后,张清夫就改名《益世报》出版,张任夫继续担任编辑。

因刘尊三为韩慎之商会的坐办,刘梅森迫于其父亲压力,与张清夫分道扬镳。

1924年5月7日国耻日,省立三师、省立十二中、宜昌女子职业学校、崇实女子学校、九字学校、九同平民小学……举行纪念活动,抵制日货,抓捕奸商游街。

宜昌府于1910年在墨池书院创办宜昌中学堂;1913年改名为湖北省第九区夷陵中学校;张雨三(张永梓、张秉元)、黄云凤、张本槐(张本怀、张荫廷)先后担任校长。1923年底,夷陵中学改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二中学,家住中书街的陈锦章(陈梅僧)由日本留学回国,继任校长。

由张雨三于1923年在北正街开办的宜昌私立女子职业学校,追求思想解放、博学多闻、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振兴中华之理念,全校师生亦走出校门游行。

英国教会在宜昌兴办有华英男子中学与哀欧拿女子中学,洋人怕学生罢课,出去游行,如临大敌。

谢宏恩早早鼓动华英中学男生准备上街,拥至校门,只见英国人校长杜辅世将校门锁住,把守在校门口,禁止学生参加游行。

学生们怒目切齿,纷纷翻墙出校,参加游行;有的甚至带着行李上街,以示决裂。

哀欧拿女子中学洋人女校长梅永生于清晨锁死校门,也亲自把守校门口。王廷玉(王庭玉)、杨古秋带领一部师生黄志荷、皮俊如、刘全英、苏雨珍……翻墙而出,参加宜昌城反帝侵华示威游行。

1897年,英国苏格兰长老会派遣出生于新西兰的传教士、伦敦大学哲学女博士、二十八岁的穆秉谦(玛丽·爱弥利亚·穆尔)和女助手范迪凯(凯迪·费雷瑟)来宜昌传播基督教、做慈善事业。1900年尾,穆秉谦和范迪凯在东门半头街开办“女公会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率先开展女子放足和手工农作等活动,半工半读。这是宜昌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女子学校。穆秉谦与范迪凯被宜昌人称为“洋秀才”,尊称为穆小姐、范小姐。

女公会学校于1912年增设四个班,为旧制中学,宜昌商会会董李春澄与王芸轩(王志)捐献与教会毗邻的大块空地,扩建为小学部“志澄书院”,1915年增设幼稚园。

1924年初,改为新学制,中学与小学分开,中学部取名“宜昌哀欧拿女子中学”,以纪念苏格兰长老会首次派传教士到英国北部的一个叫哀欧拿的小岛上传道,而该教会到中国后,首先派人到宜昌传教。

在此任教的中国人有当阳人魏蕴珍、荆门人王居杰、宜昌人徐永秀等大姑娘,教算术、科学常识、格致,宜昌老秀才顾云程教中文,特别重视英语、《圣经》课。穆秉谦、范迪凯言传身教女子放足、劳动值日,使学生改掉缠足、厌恶劳动诸陋习。

英国教会中学学生翻园墙后,连续几天查日货,抓奸商,没有回校。

穆秉谦与梅永生商议,同意她们回校复课,但要向学校主事的洋人赔礼、认错。王廷玉、杨古秋一班学生拒绝认错返校。

宜昌县学生会刘子泉、王寿桦、胡荣本、郭新柔、黄大祯、刘子和、谢宏恩诸人商议如何支援华英、哀欧拿两中学的斗争和处理善后问题。王寿桦建议让两校学生搬入南正街上课。

王寿桦即往南正街同善堂,与经办人马文轩交涉,同意华英中学拒绝返校学生在楼上上课,校名为“五九中学”。王寿桦又与征得左邻陈家同意,安排哀欧拿女子中学学生住宿陈家大厅,再与大嫂杨崇德商议,同意王廷玉她们在自家二楼崇实女子学校挤出部分教室,给哀欧拿女中师生上课,并取校名“爱国女子中学”,由钟贤钧执教。

王寿桦之父王步点(王志沂),别号浴生,乃宜昌宿儒,在南正街自家中,开办私立九字学校,以《论语》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办校宗旨和校训,教育平民子弟;支持长媳杨崇德于1908年在九字学校后厅二楼创办私立崇实女子学校,由女儿王洁清、王晓常等人任教,以解决男女学生不能同校之问题;与王寿桦任校长的九同平民小学,“一门三校”成为宜昌之美谈。

这样,南正街上六校并立,其中五校新式教育,成为一道靓丽的爱国风景。

未几,湖北来凤籍吴宝炬(吴毅谙)来宜昌,走马上任县知事。

《益世报》同仁反贪污,反土劣,反对烟土公卖,但不敢在《益世报》公开,乃稿寄上海《申报》、北京《晨报》。张清夫遂成为《申报》特约通讯员。

1925年3月中旬,孙中山逝讯由荆南通讯社、上流通讯社、《宜昌时报》《宜昌日报》《峡江报》《益世报》传遍宜昌。宜昌市新闻记者联欢会号召各社会团体、学校举行追悼仪式。

省立三师学生共推黄大祯、刘子泉、佟文正、郭新柔、慎家驺、陈树屏、张华甫与省立十二中刘子和等人筹备悼念会。国文教员沈维鲁(沈桐身、沈桐邨、沈桐生)等人编印追悼词。

在关岳庙内的附属小学安设灵堂;灵堂内举哀奏乐,全体肃立,各界民众分班进行致祭。

在校长朱有光、教员沈维鲁、龙汇东(龙永淮)、孙富远等人登台悼词后,学生代表黄大祯、郭新柔、郑良品亦悼念演讲,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呼唤民众起来反帝反军阀,把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呼吁青年冲锋在前,不甘人后。

黄大鹏、洪勋、罗明铎、胡荣本、黄亚先、谭儒念、鲁有棋、邹永典、熊映观、杨治金、吴先孔、鲁觉民、邱宏锡、胡少衢、胡时达(胡方熙)、蔡世昶(蔡冰白)一班学生则散发悼词,宣传三民主义。

省立十二中校长陈锦章率领学生会会长刘子和及王明琴、陈宗培、宋一陶、宋蓝田、张家正一辈学生,胸佩白花、前来关岳庙吊唁。

王步点、杨崇德、王寿桦等携带九字学校、崇实女校、九同平民小学、五九中学、爱国女子中学师生肃穆三师附小灵堂祭奠,而崇实女校学生肖知孝、肖知娣、李德煊、陈振青、陈洁、郑修懿、唐玉文、唐玉清、王芸素、周世英,爱国女中王廷玉、杨古秋等人开始展露革命锋芒,成为宜昌史上最早的革命女性。

陈振青、陈洁乃宜昌三大财主之一陈善夫家的第四、五千金,家住南正街,与众不同的刚烈姐妹花不愿裹脚,迫使父母让步,走进了心仪的学堂,成为时代新女性。唐玉文、唐玉清也住南正街,天生祥雪茄卷烟厂唐老板家小姐。

沈维鲁、王步点乐教育、忧时事,志同道合,相见恨晚,沈维鲁遂将第三女沈孝玙嫁与王寿桦为妻。

位于东门外六一书院的县立模范高等小学、南正下街的私立博爱小学、南门私立乐群小学、北门私立成德小学、校址在豫章书院的豫章小学以及阳夏小学等由王善乾、马道明、陈恒轩、钟润午与王养丞、曾偶光、郭自铭诸校长或创办者带队,络绎不绝于三师附小灵堂,敬拜孙中山。

4月12日下午三时,宜昌市新闻记者联欢会张任夫、张清夫、杨空无、王寿桦、彭扬声、黄芝岩、侯叔轩、张遗珠、李子诚、王子貘……召集宜昌市自治筹备处、外交后援会、宜昌商埠局、商会、球会、教育会、律师公会、领江公会、美术俱乐部、学生会诸团体代表七十四人,于商埠公园醉鸿轩筹备追悼孙中山大会。

商埠公园位于通惠门外的珍珠岭下,由宜昌商埠局于1917年修筑,园内建有亭台楼阁,种有花草树木;板桥流水,环绕点缀其间;戏楼点缀在东侧水面上。

公推宜昌市自治筹备员罗大澄为主席,推新闻记者联欢会十余代表为干事。

罗大澄主持:“闻孙总理逝世,宜昌各社会团体、学校均追悼之,但这不足以寄托宜昌民众之哀思,于是新闻记者联欢会发起筹备‘宜昌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各团体代表响应加入者已经到九十余人。目前,各埠皆已举行追悼孙公大会,本埠非从速举行不可……”

众人皆颇以为然,乃决议于醉鸿轩成立筹备处;以各团体代表为各界招待员,以商会及律师公会为收支股;一切银钱事务,由商会蔡云程副会长与袁福祥律师经理;各法团自由捐助经费,限两日内送交商会,以便着手办理;由美术俱乐部艾德榜绘制孙中山炭精画像—张;于是月20日举行全城追悼会,地点定在商埠公园;追悼之日,由筹备处照会各机关下半旗,兵舰鸣炮,学校休假,以志哀悼。

4月20日,宜昌全城开始下半旗志哀三日,各机关停止办公一日,各学校亦放假一日;吏绅、职员、学生、工人、商民、店员、车夫、街坊……早早挤向小东门外商埠公园,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颇极一时之盛。

商埠公园路口,用竹木和柏树枝扎成一座高大牌楼,上以棉絮缀成“宜昌各界追悼中山先生大会”十二大字,公园门口则扎有一座“八”字形牌坊。会场白布栏杆,两旁概悬挽联,约八百余副,园中竖立一高竿,挂青天白日旗一面。主会场也扎一座牌坊,以各种鲜花缀成“四海同悲”四个大字,中间悬吊巨幅孙中山炭精画像,像旁摆满花圈,用白竹布书写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遗嘱嵌于画像下方。

上午九时,追悼大会开始,驻泊宜昌港的兵舰一起鸣放礼炮。

公园内举哀奏乐,全体肃立,各公会、法团、学校代表,共一百七十余人,每人胸前佩戴一朵白花,行三鞠躬礼。礼毕,由大会主席蔡云程报告孙中山先生生平功绩,追述他奔走海外、联络同志、发动和领导武昌首义、推翻清王朝、创建中华民国的奋斗历程以及辛亥之役后,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并汲取经验教训,提出新三民主义之光辉业绩。

报告完毕后,各界民众约—万人分批致祭。追悼礼毕,即行讲演。因是日致祭人众,演说人多,凡欲演说者,先期拟就印刷品分发会场。

省立三师黄大祯、省立十二中刘子和、爱国女中王廷玉、崇实女校肖知娣……则带领同学们在各街头即兴讲演,散发印刷品,宣传孙中山业绩以及中山主义。

这时,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令:长江上游总司令王汝勤辞职照准,中央陆军第十八师师长卢金山继任,驻守宜昌。

立夏时节,一帘芳树绿葱葱,数蝶飞来觅绮丛。正值乱蛙鸣处水纵横之际,五卅惨案怒潮宜昌。

宜昌县学生联合会主席刘子泉、三师学生会黄大祯、省立十二中学生会刘子和、华英中学谢宏恩、美华书院易吉光联合举行游行示威,发通电,散传单,街头演讲,检查英日货物,声援上海工人斗争。泊宜日本军舰“鸟羽”号高度警备。

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少将认为五卅惨案引发的此次骚乱将蔓延,遂将炮舰陆续分派到长江沿岸要地,指令泊于九江的日舰“保津”号于6月10日上航至宜昌,警备宜昌态势。

当宜昌游行队伍走上江堤时,日本炮艇公然卸下炮衣,将炮口对准游行队伍,武力威胁宜昌。

学生们同仇敌忾,“打倒帝国主义!”黄大鹏(1908-1931,黄万仙,后任红四十九师、教导二师师长等职)领头高呼,愤怒之声立刻引爆江堤。

来自长阳县的胡荣仁、胡荣本兄弟与郑良品、向泉山、何光影,当阳的洪勋、慎家驺、张人瑞、刘松秀、徐葆元、胡少衢,兴山的刘子泉、朱全山,宜都的江崇本,五峰的周登华,公安的邱宏锡、胡时达,枝江的张子明、吴先孔、胡伯温,远安的陈树屏、田传发,秭归的韩方宝、刘光汉,巴东的张华甫、廖景坤、武道生、谭嗣廷、黄亚先、谭儒念、鲁有棋、黄艺圃,松滋的熊映观、邹永典、杨治金……这群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省立三师后生,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乃中国人民的死敌,爱国之心不禁油然而生,初生牛犊不畏虎,随黄大祯、黄大鹏兄弟冲至江边,向日本炮艇抗议,齐声高呼“帝国主义滚出中国!”

黄大祯,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出生于湖北巴东县北乡宋家垭一个土家族家庭,黄大鹏,光绪三十四年出生,少年丧父,兄妹五人由母亲抚养,依靠祖业过着小康生活。兄弟俩勤奋好学,毕业于巴东县立高等小学,分别于1922年、1924年考入省立三师。黄氏兄弟壮硕魁伟,均善演说,长于交际,洋溢豪侠之气。

省立十二中刘子和、宋蓝田、王明琴、宋一陶、陈宗培、张家正,崇实女校肖知娣、肖知孝、唐玉清、唐玉文、郑修懿、陈洁、王芸素、李德煊、周世英,爱国女中王廷玉、杨古秋、陈振青,美华书院的刘镜荣以及路人、码头工人纷纷聚义,加入抗议大军,声浪长江。相持一个时辰之后,日军被迫重新罩上炮衣,灰溜溜地躲进舱内。游行队伍继续行进。

未几,广州和香港爆发规模宏大罢工,而英帝国又于6月11日、6月23日先后在汉口、广州沙面制造两起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

1925年6月30日,宜昌学生同全国各地一致行动,举行“追悼沪、汉、粤死难烈士日”活动,召开迫悼大会,悼念殉难同胞,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对英经济绝交!”“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游行示威,再起抵制英货风潮。

谢宏恩、易吉光被学校除名。

而日舰“保律"号驶往四川万县后,日舰“坚田”号从汉口驶到宜昌警戒。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下令,免去湖北军务帮办王汝勤的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兼职,由第十五旅原旅长刘建章继任,辖驻宜昌的刘玉春第十五旅和驻秭归的张福臣第十六旅。

刘建章新任荆宜镇守使,于清朝守备衙门署新建守使署,并于北门外教军场新建营房。

汉阳人罗良经(罗庚甫)被委任为宜昌县知事。

省立三师、省立十二中、华英中学联络美华书院、五九中学、爱国女子中学、县立模范高等小学诸学校,改选宜昌县学生联合会,选举黄大祯任主席,刘子泉、刘子和、佟文正、王廷玉、郑修懿、刘镜荣、向泉山等为委员。

1925年秋季开学,省立三师新来两位教师冼百言、祖山竹之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广东国民政府、消灭军阀势力,如磁铁般,深深吸引思想前卫的学子们。

在冼百言大肆吸收国民党员同期,祖山竹用共产主义陆陆续续熏陶刘子泉、江崇本、张华甫、张人瑞、向泉山、廖景坤、洪勋、邱宏锡、蔡世昶、罗明铎、刘子和、胡荣本、徐葆元、黄亚先、胡少衢(1903—1981,胡綤瞿、杨铨,后任宜昌市社会救济院院长等职)诸学生;指引他们挑灯夜读《先驱》《向导》《政治生活》诸刊,走上街头,书写“打倒吴佩孚”“打倒北洋军阀肖耀南”,以响应广东革命。

湖北各法团外交后援会推派湖北省教育会干事、国民党员任松如、潘文育(潘东周)等人至沙市、宜昌、襄阳,宣传汉口八名工人被英租界军警枪杀惨案,并改对英经济绝交为对英日经济绝交。

宜昌县学生联合会聚各校代表于关岳庙倾听,然后进街巷、码头宣传。

1926年1月下旬,琼花照玉壶,雪舞郊衢,寒假前夕,祖山竹为黄大祯、慎家驺、黄大鹏、郭新柔、刘秀松、陈树屏、孙富远诸人秘密举行入党仪式,使之成为宜昌城最早的CP成员,并成立共产党省立三师小组,黄大祯为组长。

祖山竹返武昌后,被共青团武汉地委书记黄镜指定为沙市特派员,与方与榘一同前往江陵,筹建共青团特支。

而宜昌城最早具有国共党籍的黄大祯、黄大鹏、慎家驺、刘秀松、郭新柔(1904—1928,郭肇裕、郭綤裕、郭少裕,后任共产党宜昌县部委委员等职)等人则以国民党员身份,继续秘密吸收共产党员,郑良品、洪勋、张华甫、廖景坤、罗明铎、刘子和、胡荣仁、胡荣本、向泉山陆续入党。

郭新柔动员家庭捐款、在小南门内的学院街筹办宜昌县第二小学,后任校长,邀请慎家驺、郑良品任教。郭新柔,生于宜昌县鸦鹊岭一富裕之家。其父郭裕耕乃清末举人,开明人士,以教育救国思想感召郭新柔于1923年初进入省立三师学习。

宜昌二小开始成为夷陵古城共产党员活动据点。

而冼百言诱导佟文正、黄大祯、张人瑞、罗明铎、江崇本、刘子泉侪辈向三师校外吸收国民党员,在省立十二中刘子和、王明琴、陈宗培、宋一陶、宋蓝田、张家正,爱国女中杨古秋、王廷玉、陈振青,宜昌第一小学教员贾芳湛、崔惠涵(崔慧涵),学北门私立成德小学教员王均予诸辈登记为国民党员后,渗入新闻界、邮电界、工商业界。

《益世报》张清夫、张任夫,《白话报》杨空无、王寿桦,商民梅时英(梅霖、梅林),曾森昌民信局信差胡俊文(胡浚文),古楼街袜厂工人王天洪(1899—1934,王天鸿、王鹏飞、王红喜,后任中共宜都县委书记等职)以及佟士虢、陈怒伯、王寿琛等人,在云集路设立国民党区分部。

1926年3月12日,丙寅虎年正月尾,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宜昌县学生联合会邀请各校师生代表在商埠公园举行纪念会。

三师学生会刘子泉、佟文正、罗明铎、邱宏锡、张华甫、蔡世昶诸辈印发传单后,全体肃立,举哀奏乐。黄大祯、胡荣仁、刘子和、王寿桦、郭新柔、孙富远、刘镜荣、贾芳湛各代表纷纷登台,慷慨激昂孙中山政策。

《总理纪念歌》由湖南湘潭人、上海《小朋友》周刊主编黎锦晖词曲的歌曲,经冼百言教唱后,响彻全场:“我们总理,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立了民国,复兴了民族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总理详加计划,重新改造中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总理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留。民生凋敝,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总理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三天,周日,黄大祯正召集省立三师共产党小组会议,“外国佬打人啦!”忽然,门外刺进呼救声,黄大祯夺门而出,只见刘子泉、江崇本、张人瑞、向泉山、邱宏锡、徐葆元、胡少衢、邹永典、杨治金、熊映观、吴先孔、鲁觉民、郭池菱、魏士榜一群学友,围着大声呼叫的陈明昕。

两英军水兵酒后雇两辆黄包车,拉至二马路天主堂门口,未给车钱,扬长而去。

“给我们车钱!”车夫们大喊。

英军水兵恼羞变怒,掉头转身直扑车夫,一顿拳打脚踢,毒打车夫鼻青眼肿。

“住手!”就在两车夫被人高马大的英军水兵打得狼狈之际,省立三师学生刘杰、陈明昕路过,怒气冲天。

哪知英军水兵反而变本加厉,刘杰让陈明昕回校求援后,路见不平,仗义相助,同英兵对打开来。

黄大祯、黄大鹏虎吼一声,冲出校门,紧随的百余人,蜂拥天主堂,英军水兵抱头鼠窜天主堂。学生们包围天主堂,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

天主教神父邓炳文出面道歉,赔偿车夫医药费银洋十元,学生方才返回学校。

两日后,英领事波朗特竟然跑进荆宜镇守使署抗议,镇守使刘建章赶紧令衙役召见省立三师校方,校长朱有光乃遣教务主任冼百言回禀。

“殴打洋人兹事体大,尔等作为师长,当告诫约束学生,尔后不得滋事……”那刘建章,外号“刘大肚子”,颐指气使。

“此乃学生爱国行为,校方不便干涉。” 冼百言正气凛然,“再者,洋人无礼殴伤中国人在先,中国学生却不也可以以牙还牙?”

刘建章烟瘾发作,一时语塞,由此衔恨冼百言。

冼百言在黄大祯、黄大鹏、洪勋、胡荣本、罗明铎、邱宏锡、刘子泉、佟文正、张华甫、武道生一辈学生簇拥下返校。

冼百言、黄大祯借机演说,揭露北洋军阀残酷剥削压迫人民,却屈服于帝国主义者,鼓动大家坚强起来,团结一致反帝国、反军阀。

近校门,又闻英国水兵在下铁路坝滑坡码头调戏奸污中国妇女,三师师生们义愤满腔,冲出东门,直奔滑坡码头,只见两名英国水兵被码头把头郭任卿(郭自修)、郭炎臣(郭成云)叔侄支使一群码头工人围困着。

下铁路坝一带为洋码头一段,耸立天主堂、圣母堂、孤儿院、文都修院、教会医院、波罗馆(俱乐部),洋行林立,江心停泊洋人兵舰、货轮,为洋人聚集区。

黄大祯当即讲演,厉诉列强侵华行径,坚决要求肇事者当场认罪。

这时,宜昌县稽查处方茂山、周老五大队人马围困学生与码头工人,声称奉荆宜镇守使署令,前来解救洋人。冼百言、黄大祯、黄大鹏、郭任卿、郭炎臣纷纷控诉英兵奸污妇女罪行,指责其崇洋媚外、卑躬屈膝。稽查队无言以对,却以奉命执行为由,强令释放洋人。

相持之际,张华甫、廖景坤、张子明、谭嗣廷、熊映观寻来被奸女人及家人,当场哭诉。黄大祯、冼百言趁机痛骂稽查人员奴颜婢膝,使其膛目结舌、理屈词穷。

黄大祯、郭任卿遂指挥学生、工人们,将英国水兵送往交涉署处理。

宜昌交涉署于去年8月由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下令设在学院街,任命王彭年兼任宜昌、沙市交涉员。王彭年接收英兵,承诺交涉惩办。

返校后,冼百言召集学生会,部署游行示威,防止交涉署私放英兵。

下午,三师学生走出校门,请愿抗议于县公署、交涉署、荆宜镇守使署、英国驻宜领事馆门前,“严惩洋人罪犯!”“打倒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吴佩孚!”“英国佬滚出中国!”。

最后,英国驻宜领事波朗特向中国人道歉,承认罪行,接受打人水兵、奸污中国妇女水兵三个月内不得上岸的处罚。

黄大祯、黄大鹏兄弟领同学们到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求见总司令卢金山。卢金山派出秘书长李仲豫应付,黄大祯坚持要求总司令出见。卢金山无奈,只得由参谋长田礼元、副官长景涌山陪同出面。

“同胞被欺侮,稽查处却围困学生与工人?”黄大祯质问,“中国人应不应该爱国?”

卢金山支支吾吾一番后,要求同学们不触犯其上司,不呼喊“打倒吴佩孚”之类口号。

4月5日,清明节,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吴佩孚特任宜昌驻军第十五旅旅长刘玉春为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刘建章保留荆宜镇守使职。叶光祖(叶武昌)莅临宜昌,就任县知事。

且说而被美华书院除名后、经营杂货铺的易吉光,被在内地会街对门居住的王均予与其堂兄王明琴邀约,一同去乡下,上坟挂清明。

易吉光遂与其弟易志超跟随其父上坟。

“最近看什么书啊?”在省立十二中由刘子和引入国民党的王明琴悄悄问易吉光。

“看《七侠五义》《包公传》啊!”

“你看不看《三民主义》?”王均予抢着问。

王均予自救国除奸、清查捣毁日货商铺,而被义兴海味店业主杨精庵以抢店砸铺向县公署控告入狱。去年底,湖北省自治筹备处委派罗大澄筹备成立宜昌县议会,宜昌县绅商们大肆金钱活动,最终以城隍庙为会址,成立以陈应忠、蔡述仲为正、副议长的县议会。

王均予抓住机会,和梅时英、陈怒伯、佟士虢、王寿琛、胡俊文利用大小绅商间的矛盾,打一场反贿选的官司,最后以“捣乱分子”被释放。其母遗留的杂货小店早已关闭,王均予只好在城北私立成德小学谋生,而被王明琴荐入国民党。

王均予压低声音:“要看?我给你一本。”

返城后,王均予果然从家中递给易吉光一本《三民主义》,出身地主家庭的王明琴嘱咐:“你不要对外人说是谁借的啊。”

易吉光一个晚上就看完了。

第二天,王明琴又拿来《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借给易吉光。

“有‘三民主义’,还有什么组织没有?他们是些什么人?你能不能介绍我参加呢?”又读完两本书之后,觉得有道理的易吉光忍不住向王明琴打听。

“有呀,有些人我认识,不过,介绍你参加是要经他们同意的。”王明琴继续引导,“你先好好看看这本书,它比《三民主义》还有味道些。”

易吉光接过一看,《向导》,好奇地打开急速阅读,可惜“马克思”“苏维埃”“苏俄十月革命”“国民政府”“国共合作”这些政治术语,他一窍不通:“你给我讲讲……”

两周后,芳茗露华鲜,细雨生百谷,王明琴引黄大祯进入内地会街易记杂货铺,为易吉光举行国民党员宣誓仪式。

黄大祯、王明琴返校,方惊闻“三一八”惨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