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昌秦的头像

蔡昌秦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3/11
分享
《瀚海红涛》连载

第五十七章 彭正浩 播种彭家垴 马振邦 特遣天门县

汉水之北,西征军程潜、林祖涵所部张轸十八师业已收复天门县城,第六军主力与川军何金鳌纵队对峙岳家口一线。由第二军教导师等部改编的第十三军正、副军长陈嘉祐、谭道源率领朱耀华第二十三师、李韫珩(李蕴珩)第三十八师、岳森第三十九师,由谢慕韩炮兵团掩护,自耀新场一带渡江,挺进北岸彭市河,协同第六军,向川军发起攻击。

时维1927年6月8日傍晚。

天门县党部帅汉章、姚普生、鄢泽孚、杨耀庭……一班执行委员分赴各区乡,鼓动工会、农协会,组织民众讨杨战团。

县党部执行委员彭正浩(1902-1962,彭开述、彭梅录,生前为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支部委员)与天门县总工会委员长蓝秀中带领讨杨慰劳队,将大米三百八十石、面粉六百斤、肉猪百头、鸡七百八十只和蛋三百斤,送往十八师师部驻地祁阳会馆,慰劳西征将士。

彭正浩出生于天门县东乡县河(义河、汊河、天门河)之南彭家垴一富裕之家。其祖单传,继承父辈四房田产,雇工耕作,本人以授课、行医为业;其父彭汉洲单传,任汉口法院推事;彭正浩独子,六岁入彭家垴私塾,1922年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受训育主任董用威、教务主任张国恩、教员钱介磐与陈荫林影响,参与学生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寒假回乡,自筹资金,自编教材,在彭家祠堂内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白天与农民一道下地劳动,晚上教青年农民学习知识,启发农友觉悟;1925年春,由同学王平章引入国民党;暑期回家,发动医生、教员、学生、农友,在卢家口成立“荆江学会”,传阅《向导》《新青年》《觉悟》《新社会观》诸书刊;是年秋,在省立一师加入共产党。

1925年底,寒假前夕,共青团武汉地委书记黄镜、组织部长李子芬指示彭正浩:此前已遣中华大学鄢泽孚(1901-1932,鄢泽夫、鄢怀元,后任中共天门县委委员等职)作为通讯员回县发展本团组织,但是,鄢泽孚入团不久,还未经受团体训练;因此,再委彭正浩为天门通讯员,利用寒假之便,与特派员佘明刚(佘如鸾)一道,在假期内建立特支,每月报告情况。

寒假时,共产党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省党部常务执行委员董用威召见彭正浩与襄阳县籍学生共产党员马振邦(马正帮):马振邦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随彭正浩去天门,秘密筹建国共两党组织。

彭正浩、马振邦遂顶着呼呼寒风,北渡长江,于汉口江汉关码头,登上开往天门县城的“楚靖”号轮船。此轮由汉口济众轮船局于1914年首航,由汉口溯汉江,经汉川县城,穿汈汊湖,入天门县河,直抵天门县城。

时值寒假,省立一师的姚普生、黎少岑、李良材、袁传鉴与刘素珍夫妻,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的帅汉章(1902-1933,帅云山,后任天京潜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科长等职)等人也乘坐此轮西上。二十二岁的李良材,已经入党一年,在汉川县城下船。十九岁的黎少岑天门县城人,二十四岁的姚普生(1903-1932,姚经香,后任中共天京潜特区区委书记等职)乃天门西乡蒋家场人氏,已经加入共产党。而袁传鉴、刘素珍、帅汉章乃京山县南乡拖船埠一带人氏,由天门县城转船西上,直达拖船埠。袁传鉴同时肩负共青团与共产党组织在京山的筹建之任。

时维1926年元月初,旧历乙丑牛年十一月底,彭正浩、马振邦在卢家口下船,约集荆江学会杨耀庭、黄显邦(黄显帮)、沈玉池、严元海、何培生、朱世才、刘银丙诸会员,由马振邦宣讲国共合作、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成立国民党卢家口小组,由黄显邦负责,鼓动工人、农民革命。

继而,彭正浩、马振邦越县河,南行四五里,回到彭家垴,彭德普、彭正甫、彭庆甫、彭文普、彭想清、李桂山、李子昌、李国亮、李治国(1902-1958,李安邦、李坡垃,后任天汉县收发科长等职)诸荆江学会会员齐聚平民夜校,聆听特派员马振邦演讲国民党与苏俄及共产党联合、支持农工之政策,建立国民党彭家垴小组,由李子昌负责,秘密发动农民运动。

元月中旬,旧历腊月初,平民夜校油灯闪烁,将墙壁上镰刀斧头旗映得艳丽,彭正浩约聚李子昌、彭德普、李桂山、彭想清、彭庆甫,面对红旗,举行入党仪式,由马振邦监誓,宣告成立共产党彭家垴小组,由彭德普组长,这是天门县境最早的共产党组织。

嵌于鄂中、近似正方形的天门县,北顶京山,西靠潜江,南与沔阳在汉水两岸交错,东襟汉川,东北与应城接壤,处于大洪山余脉低丘向江汉平原延伸地带;战国时期为楚国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隋时属沔阳郡。唐时,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后,复州改为竟陵郡。北宋时期,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明朝,景陵县先后隶属沔阳府、沔阳州、承天府。

清代雍正初,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为避康熙陵寝——景陵名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民国初期,隶属襄阳道,拥有十八余万户、八十余万人口。

时,县境行政区为二十分区,北乡——石河、九真、皂市;县中——城区;东乡——四合、卢市、大板、干驿;南乡——横林、岳口、彭市、麻洋、渔泛、珠玑、横口、封口(风口);西乡——杨场、渔薪、截河、黑流(黑市)。

彭正浩、马振邦再次北入卢家口,将喻正青(喻正清)、鲁若星、舒楚一、魏成农、罗运明、舒望佴、伍小炳纳入国民党小组,建立国民党卢家口分部,以喻正青为分部书记。

卢家口乃卢市分区区署所在地,明朝之前,此地为芦汊河注入天门县河的入口处,芦苇丛生,荒凉寂寞,只有岸边几间茅草棚子,一些渔民在此捕鱼谋生,曰“芦汊口”“芦汉汊”。到明朝中期,有一在竟陵为官的卢姓人,其孙卢子良带领百姓,在此地筑堤围垸,曰“卢家垸”;至清朝形成日渐红火的集市,各类店铺、旅栈、茶肆、作坊沿河岸蔓延;每日来往县城、汉川、汉口诸地船只,停泊码头,形成一支搬运队伍。

马振邦与彭正浩又为杨耀庭、黄显邦、沈玉池、严元海举行加入共产党仪式,创建卢家口小组,杨耀庭担任组长,以国民党分部名义,在卢家口店员、搬运工、农民中开展活动。

大寒时节,彭正浩、马振邦由卢家口码头登船,西溯近七十里,在渔薪河码头登岸,向南步行近二十里,宿于蒋家场姚普生家中。

姚父姚凤岗乃清末秀才,先后在渔薪河官立西路高等小学堂、县城官立中路两等小学校教书。姚普生随父就读,1922年由省立三中转入省立一师,此次回家,亦受共产党武汉地委之命,发展组织。姚普生与佘明刚、鄢泽孚、鄢洪茂(1895-1928,鄢正吾、鄢有才,后任黑流区农协会委员长等职)亦开办平民夜校,传播国民革命、马克思主义。

鄢泽孚家住蒋家场之东五六里地的鄢家台,与佘明刚、鄢洪茂物色吴凤卿、魏章兰、熊德昌、吴新武、谢祖清、张家继、邹芝耀、姚杰、张孟加、郭振林等青年,分别成立“青年励进会”“青年促进社”。后来,共青团武汉地委听取返校的佘明刚、鄢泽孚汇报后,给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称:“青年励进会颇有社会权威,农友信仰,但是,组织内容不精密,会员缺乏训练,有新绅士化危险。”遂指出扩大整顿青年励进会之方法。

彭正浩、佘明刚东进鄢家台,与鄢泽孚在鄢家祠堂共组共青团天门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推佘明刚为书记。鄢泽孚出生于贫苦农家,1909年入私塾,1922年考入省立一师,后又入私立湖北法政专门学校及武昌中华大学学习,接受马列主义,于1924年加入共产党。

彭、佘、鄢三人相约,在交通便利的渔薪河、县城、卢家口设立与团地委的通讯联络处,并开展团组织活动。

元月下旬,乙丑腊月中,姚普生、鄢泽孚主持宣誓礼,马振邦监誓,吴凤卿、魏章兰、熊德昌、谢祖清成为共产党员,成立蒋家场小组,以鄢洪茂为组长,开展农民协会秘密筹建活动。

三十二岁的鄢洪茂就出生于鄢家台一农家,六岁蒙学,十二岁时投于岳家口塾师涂斌元门下。涂斌元乃清朝页生,拥护民主革命,很是欣赏鄢洪茂文笔与口才。

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推行“去辫令”,同学贺明清却逃匿,不肯去辫,鄢洪茂戏曰:“帝制推翻去发辫,农工商贾争而为,那知子曰诗云者,偏对清廷不忍摧。”闻袁世凯复辟帝制,下诏尊孔,鄢洪茂怒曰:“国贼居然也尚文,丑行越饰反分明,从今识得读书理,誓作刚直不阿人。”

同学张家生因贫穷难以继学,鄢洪茂乃屡次解囊相助;村民郭有生孩子多,青黄不接,鄢洪茂不时济以柴米,不求偿还。

1923年春,鄢洪茂约张经纬、姚杰、张孟加、郭振林考入襄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临行诗曰:“佳音接踵来,志士喜开怀,哪叱风云处,不闻鄢有才?”以壮行色;次年加入共产党。通过国民党湖北代表詹大悲,鄢洪茂任职于湖北省教育厅,开展国民革命活动。

1925年10月,吴佩孚抵汉口,声称受十四省推戴,就任“讨贼联军总司令”,下令其特务兵抓捕锋芒毕露的鄢洪茂等人。经过李汉俊和詹大悲等人多方营放,“讨贼联军副司令”肖耀南并不想与国民党为敌,鄢洪茂始获释放,于几天前回家,同学张登屏、郭圣林等摆酒为他压惊,他即赋诗: “革命萦怀未敢闲,岂因厄运食前言?请缨不入北洋毂,藏器为争东土权;任彼曹吴寻旧梦,坚吾马列谱新絃;腊梅愈冷愈生艳,艳到百花呈笑颜。”

鄢洪茂、吴凤卿引彭正浩、马振邦东北行十里,至赖新场,会晤鄢洪茂姐夫张经纬(1888-1934,张金伟、张考佴,后任天潜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

张经纬家庭富裕,当即让妻儿烹饪一桌腊鱼腊肉,款待客人,并叫来堂弟张经绪、塾师周开遂与徐公庆来作陪畅饮。

张经纬其父分得十余亩田地,农忙耕作,农闲行医、教私塾。张经纬七岁随父课读,十四岁那年,因与学友一道公开反对其父打骂学生,而被逐出家门;到潜江县行医卖草药;两年后又回赖新场,到岳家口涂斌元私塾课读,与鄢洪茂、鄢泽孚、姚杰、张孟加结为密友,潜往省城,加入同盟会。

回乡后,张经纬设馆授徒,传播民主思想,学生自治;晚上到鄢家台、蒋家场、黑流渡等地宣传民主革命、男女平等;让妻子女儿剪发、放脚,穿新式服装;给两个女儿取名爱国、爱民,儿子取名曙光。

1924年,张经纬与鄢洪茂、姚杰、张孟加在省立二师加入共产党,离校回乡后,与吴凤卿、周开遂、徐公庆开办农民夜校,秘密筹建赖新场农民协会。

鄢洪茂向特派员马振邦请示:黑流渡地处汉水南北,是两岸沟通要津,欲赴帅振镛塾学,以读书为名,宣传革命,联络进步学生,扩展共产党组织。

马振邦非常赞同鄢洪茂。

第二天,吴凤卿(1906-1932,吴起曼、吴启蛮、吴楚满,后任红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陪同彭正浩、马振邦北回渔薪河。

“渔薪河也有我们大学同学邓巨昌、王玉益。”吴凤卿一路先容,“邓巨昌出生于渔薪河西南十五里的万家台,其父邓凤翔乃清末武举人,在渔薪河开有武馆,邓巨昌自幼随父习武,后来延师学文,和我第三小学同窗,去年入北京法政大学学习,加入共产党;邀我入学呢。”

吴凤卿出生于赖新场一农家,于渔薪河县立第三多级小学校毕业后务农。

邓巨昌(1900—1932,邓楚英,后任中共天门县委委员等职)乐不可支,将马振邦三人迎入后房;房间早已聚集潘廷举、王玉益、杨国泽、邓昌楷(邓昌恺)、罗四维(罗世维)、张孟培一班人,准备成立国民党小组。

他们来自渔薪河周边村墟,潘廷举(1906—1941,潘元凯,后任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军事教官等职)来自县河上游潘家渡,离此十余里;罗四维、张孟培来自县河之北的方家岭,离此近二十里;王玉益(王玉一)则出生于县河之南的万董家台,离此也是十余里。杨国泽(1906—1983,杨惠安、杨端阳,生前为湖北省园艺学会理事)才是出生于渔薪河商人之家,1914年入私塾,1920年入县立第三多级小学校,1923年春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秋,考入湖北省立第二中学。

他们以习武为由,时常围聚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众人落座后,由马振邦宣讲国共合作、三民主义,苏俄革命;接着,确立国民党渔薪河小组,由王玉益、罗四维负责,开展活动。

入夜,马振邦与彭正浩召集邓巨昌、王玉益、罗四维、吴凤卿共产党员会议,学习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文件——《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议决案》,创立共产党渔薪河小组,由邓巨昌担任组长。

邓巨昌深恶痛疾北京官僚的腐败,心仪广州国民政府,不想去北京读书了,向马振邦探听广州军校情况。王玉益、吴凤卿、罗四维亦神往。

于是,相约春节后,由省党部出具信函、提供旅费,赴粤报考黄埔军校。

进入1926年2月,也就是旧历年尾,朔风遍地刮,彤云密布合,纷纷雪片钱来大;须臾云汉飘白蕊,咫尺空中舞玉蛾。彭正浩陪同马振邦告别渔薪河,顺流而东近四十里,在县城龙潭湾码头登岸,进入雁叫街,拜访书香门第黎际明(1880—1956,黎世彦、黎静岑,生前为湖北省文史馆馆员)、黎少岑(1908―1979,黎石头、黎系业、黎勤宇,后代理共青团天门县委书记等职)父子,其先祖是元末逃难到景陵县的蒙古族人。

黎际明于1906年应院试,得以挂名水牌(秀才),此后,在竟陵城自编教材私塾,除教古文和习字外,兼授历史、地理和算术;1907年创设宣讲所及阅报所,向乡邻讲叙时事新闻,以启发思想;辛亥武昌首义后,召集湖北陆军特别小学的教员、学生,在天门县西关开办陆军讲习所;1913年发起创立“天门县小学教育研究会”,被选为会长;1919年创办实用补习学校;他从清末开始即注重以韵文和歌诀形式教育学生;享誉遐迩。

黎少岑系黎际明之长子,自幼随父就读,1924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训育主任董用威教诲,接触共产主义思想。

半年前,上海五卅血案发生,旅省学生彭正浩、张静安、姚普生、蓝秀中、黎少岑、佘明刚、鄢泽孚、杨国泽、李鸿儒(李次卿)、刘方、史光焕纷纷返里,在黎际明、胡赓廷、汪琼山诸开明人士支助下,成立“天门县后援会”,串连县立初级中学、县立模范女子国民学校、县立模范两等小学校、私立实用补习学校诸校师生与县城一些商民,走上街头,声援上海,抵制日货。

正当黎氏父子与彭正浩、马振邦相谈甚欢,张静安(1899—1928,后任天门县总工会委员长等职)与未婚妻黄义先亦冒雪而至,拜晤黎际明。

张静安出生于县北西汊湖与北汊湖之间的张家巷一吏绅之家,南距县城二十余里,其父早年省外为官。少年张静安随其姐张传岚赴省垣求学,双亲相继离世后,于1916年回县城塾读,1920年与乡人李鸿儒等人东渡日本,攻读东方语,接触马克思主义,1922年春回国,在同乡会中推广革命书刊,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李书渠、省立一师附属小学校监吴德峰等人结为至交;1924年初加入共产党,奉派入中华大学学习,与同学黄义先相爱。1925年7月,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在武昌高师附小正式成立,张静安被选为监察委员,吴德峰为工人部长,一同负责武汉工运。

不久前,张静安奉省党部指派,赴沔阳、天门视察工人运动,偕黄义先在汉口码头乘坐至岳家口的小火轮,溯汉水而上。汉口至岳家口航线由天门岳家口商会于1923年创办岳汉轮船公司,购置两艘客轮,航行于襄河。

黄义先父亲乃汉口知名律师黄若育,与施洋友善,同情革命,黄义先遂剪发放足,走出家门,参与妇女运动,全力主持张静安。

张静安与黄义先在沔阳东乡、汉水之南的脉旺嘴登岸时,玉色蝴蝶般的雪花似天宫派下的小天将、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或飞翔,或盘旋,使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

脉旺嘴北岸是牛蹄支河入汉水之河口,谓“压头嘴”。明朝隆庆年间,为避汉水冲击,于南北两岸筑堤后,南岸每日朝雾笼罩,遂以“脉气旺盛”之意,名为“脉旺嘴”,又因街面狭长,形如麦芒,因而名“麦芒嘴”。诗曰:“细水长流绕秋波,兴新引动女娇娥,十里长街金光闪,柏枝树上歇桃鹤。”清代时曾一度为沔阳县治,农商杂居,亦城亦乡,意大利传教士教堂建筑后,商贾云集,万千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吆喝,热闹异常!其后,压头嘴曰“北旺”,麦芒嘴曰“南旺”。

南脉旺嘴处沔阳与汉川之交,是沔东北下汉口第一码头,而北脉旺嘴亦处沔阳与汉川之交,却是天门东南乡民去汉口第一码头。不仅两岸客货码头泊满帆船、小火轮,划子、渡船穿梭南北,而且是汉江上往来客商的避风港口。

天寒时节,码头工人们大都躲进茶馆、茶楼,喝茶、听书。张静安信步南旺,“曹七”“野人”“集宾”“天意”诸茶肆,座无虚席,一边喝茶,一边看皮影、或听评书、或听小曲。堂官手提一把长嘴壶,不断地分别渗加开水;肩搭一条长毛巾,手拿一块破抹桌布,点头哈腰,走到哪里抹到哪里,一直到卤清水尽,交钱收壶为止。

富商子弟、豪绅们则蹩进鸦片烟馆,吞云吐雾。

朱大宝、朱锦堂父子经营的“朱全兴”商号,盖过洪福昌、朱同发、孙万发、陈秋仿、龙彩琴诸商号,成为脉旺嘴首富,不仅棉布、绸缎专柜营销,还兼营香烟、煤油、肥皂、洋纱及小百货,批零兼营;开有染坊,印染各色布匹或花布;其店员、水客、师傅、小官、杂工近二十人,除包管衣食外,每月每人发给薪金,家有红白喜事、天灾人祸,给以帮助。

张静安摸清南岸码头工人、店员状态后,与黄义先渡江北旺;以家门名义,拜访“和泰福”花行老板张仑山(张迪堂),由其子张立成、张吟秋(1902-1958,张远琤、张韵桂,生前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掌管花行。时,天门、沔阳、汉川三县之交地带所产棉花由此运往汉口诸地销售,和泰福花行几乎垄断脉旺嘴棉花交易。当然,南旺也有周顺发花行。张家乃汉川县张家大嘴人氏,在此收购、加工紧俏的棉花,张吟秋七岁私塾,十五岁学徒,二十一岁坐庄花行,与其兄张立成却非为富不仁之辈,与张静安相得甚欢,恨相知晚也。

张静安、黄义先由压头嘴乘船,溯牛蹄支河,经张池口进入汉川,过田二河,进入天门,行程四十余里,抵达天门东乡古镇——干镇驿。

这里地势低下,地处华严湖与沉湖之间,县河曾经渲泄沉湖、或者汉水破堤而入,此地变为浩浩湖泊中的一块巨大的滩地。晴空万里时,渔民们便歇此晒网,谓之“晴滩”。尔后,来往商船停泊登滩,埋锅造饭,至明代形成集镇,曰“干滩”;官府在此设立驿站,名为“干滩驿”“晴滩驿”。清朝雍正时更名“干镇驿”,设巡检署于此。民国初,为干驿分区公所驻地。

张静安住进刘方家中,探询干镇驿工农情状。

二十二岁的刘方和同乡史光焕在武汉加入共产党,受省党部派遣回乡,已经将刘扬魁、周映杰、张怀宽、周方远(《中共天门市组织史》:周才运)纳入国民党,建立国民党干镇驿小组。

“干镇驿深受湖匪之害,巨匪陈咬齐、鲁要生、黄权法、杨小道几股丢条上饷,奸掳烧杀,公所莫奈其何。”刘方叮嘱,“你俩千万别夜行……”

“史光焕呢?”张静安问,“他奉武汉地委所派,进展如何?”

“他在家乡沙嘴、洪水垸、史家岭一带,将史登苟、史太春、陈吉康变为大学同学,几天前,进镇购买年货,来我家畅谈一宿。”刘方回复。

史家岭在干镇驿之北十余里处。

张静安似有所悟:“得让工人、商民、农友组织自卫,反击湖匪,来扩大民校影响力。”

其后,张静安、黄义先乘船,经小板河,进入县城。

黎际明、黎少岑父子唤来李鸿儒、周先觉、鲁之炳(鲁知炳),款待彭正浩、马振邦、张静安、黄义先,商谈在县城设立国民党组织。

次日,张静安、黄义先向熊百堂(熊柏堂)、鲁方千(鲁方铨)、李国才了解县城工人状况后,返回县北张家巷;并于春节前后,北上石家河、李家场、皂市铺诸集市视察,建立国民党小组,指示陈子卿负责皂市铺工人活动;元宵节后,在县南岳家口,介绍辜席卿(辜龙)为民国党员,令其负责组织工人运动;然后偕黄义先返回武汉。

彭正浩委托共产党员李鸿儒在县城发展共青团,然后引马振邦返回彭家垴过年。

春节期间,乘走亲访友之机,彭、马二人在彭家垴、卢家口秘密成立农民协会组,分别由彭德普、魏成农负责,并将国民党彭家垴小组升格为分部;随后在彭家垴之东二十里地的蒋家场亦成立了农协会组,由二十一岁的共产党员鲁知兵为组长,成员蒋香林、肖在香、卢美廷等;同时成立国民党蒋家场分部,书记严柏寿(严伯寿)。

1926年2月底,丙寅元宵节后,彭正浩、马振邦为李国亮、彭文普、彭正甫、李治国举行加入共产党仪式,其后,离开彭家垴,乘船回到武昌,向省党部备案天门县国民党员与各组、分部,向共产党武汉地委报备天门成员以及彭家垴、卢家口、蒋家场、渔薪河四个小组。

彭正浩再向共青团武汉地委汇报天门特支活动情况。

这时,邓巨昌、罗四维、王玉益至汉,由省党部绍介,报考黄埔军校。当他们抵达广州时,第四期已经开学。天门北乡皂市铺的方树棠(方庆昌)、东乡卢家口的沈崇阳(沈峻山)与程树桢(程干青)均已考入步科第一团。春节期间,吴凤卿应京山县宗亲吴融之邀,与潘廷举以及京山县易修叙、胡惟民(胡旨三)、邬藻春(邬镜清)南下广州黄埔,一道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

邓巨昌、王玉益、罗四维遂被荐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于6月底结业返梓。

为迎接北伐军,武汉各校提前暑假,旅省学生彭正浩、姚普生、黎少岑、佘明刚、鄢泽孚、杨国泽、刘方、史光焕、蓝秀中奉省党部、武汉地委、湖北省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所派,纷纷返里。

6月底,彭正浩将卢家口、彭家垴两个共产党小组改组为支部。彭家垴支部书记彭德普,李子昌、李治国分为宣传、组织委员。卢家口支部书记杨耀庭,黄显邦、沈玉池分为宣传、组织委员。

邓巨昌、王玉益除了将国民党渔薪河小组改组为分部外,亦将共产党渔薪河小组升格为支部,书记邓巨昌,委员罗四维、王玉益。

姚普生、鄢泽孚则将西乡蒋家场共产党小组升格为支部,书记鄢洪茂,委员魏章兰、鄢泽孚;同时成立国民党蒋家场分部,张经纬、姚普生、佘明刚等人为执行委员。

史光焕、刘方回到东乡,为史太清、史肇发、张怀宽、周映杰举行加入共产党仪式,成立干镇驿支部,书记史光焕,委员史登苟、刘方;同时改组国民党干镇驿小组为分部。

7月中旬,共产党湖北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陈潭秋、国民党湖北特种委员会主席董用威委派马振邦、帅汉章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来天门指导国共两党建筑,以迎接北伐。

帅汉章赴天门西乡,马振邦在东乡。

时,国民党在县城有鲁之炳负责的分部,北乡石家河、皂市铺分部分别由肖保山(肖保三)、陈子卿掌管;全县共九个分部,七十余党员。

马振邦、帅汉章、彭正浩召集全县九个分部代表,在卢家口初等小学校举行中国国民党天门县第一次代表会议,正式成立国民党天门县党部,喻正青当选为书记,马振邦、帅汉章、彭正浩、杨耀庭、彭德普、鲁之炳……为委员。

会议决定在各分区成立区党部,引导农民、工人参与国民革命。

卢市区党部率先成立,书记黄显邦,委员罗运明、鲁若星、舒楚一等。

8月下旬,闻北伐军挺进湖北,驻县城的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赵森炎营,随东下的中央陆军刘玉春第八师主力撤往汉阳,驰援武昌。

马振邦、帅汉章、彭正浩与省农协临委特派员鄢泽孚、史光焕在卢家口成立天门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委姚普生、周映杰、魏成农、罗运明、严柏寿为筹备委员,在县域指导创立区、乡协会。

9月上旬,闻北伐军攻克汉阳、汉口,马振邦、彭正浩在卢家口主持成立卢市区农民协会,由魏成农、罗运明、彭德普主理,下辖卢家口、彭家垴、净潭、蒋家场、白湖口、大有团等乡协会。接着,马振邦、彭正浩南下干镇驿,主持成立干驿区党部,由史光焕、刘方、张怀宽、周映杰、史登苟人等主导;并召集松石湖、洪水垸、史家岭、杨漳湖、鸳鸯湖各乡农民协会代表,创立干驿区协会,由史光焕、周方远、鲁关茂、鲁本云担任执行委员。

与此同时,帅汉章、鄢泽孚在西乡和益庵内,主持成立渔薪区党部,邓巨昌、王玉益、李洪祥、李德香、范传仁担任执行委员;渔薪河分部设于龙华寺,以李洪祥、吴晓岚、杨国泽、崔瑞铭为执行委员。

9月下旬,帅汉章、鄢泽孚、姚普生进至县河北岸灰埠头,召集杨家场、方家岭、潘家渡、南港口、韩家口诸乡农民协会代表,在灰埠头成立灰市区协会,推举罗四维、胡文卓、徐杰、潘典万为执行委员;聚于方家岭罗四维家中,建立灰市区党部,推徐杰、罗四维、徐丹池(徐金摇)、徐厚泽为执行委员;杨场区分部由胡文卓、张孟培、齐明孝(《天门县志》:齐田孝)主理。

之后,马振邦、帅汉章均欲进入竟陵,在县城发育国共两党,以响应北伐军围攻武昌;骇闻县知事冯锦文枪杀北伐军战士,引北洋军入城防守。马、帅二人遂急急打听详情。

唐生智第八军占领汉阳、汉口后,接受前敌指挥部少将参谋处长、汉川人晏勋甫建议,乘北伐军之威,由政治部派出宣传兵,策反汉川、天门附近诸县。

第八军参谋长曹伯闻、政治部主任彭泽湘一合计,派出四名战士,由汉阳乘船,直取竟陵城。

冯锦文闻讯,让杨继盛保卫团派出警备队截杀。警备队出东门,在沿河布置巡哨,严密稽查革命军。第八军四名战士穿着灰军装,颈系五色领带,身背长枪,在东门外赵家滩上岸。

警备队立马包围北伐军战士,喝令缴械。接着,杨继盛传县知事冯锦文令,不容置喙将四名革命军战士就地枪杀。

商民协会会长汪琼山(1888—1940,汪群山、汪三洪)与前任会长胡赓廷(1877—1930,胡祥生、胡良银)、李允中(1858—1940,李维之)诸人士筹划迎接北伐军战士,忽闻被警备队枪杀,万分痛心,遂联络黎际明、姚凤岗、胡子明、周运恭人等,策划募集资金、联络革命军,赶走冯锦文。

1926年10月初,冯锦文指派吏绅李平原赴岳家口就任税局主任,以管待驻军中央陆军于学忠第二十六师杨殿云旅,进而恭请杨旅进驻天门城,以防北伐军攻城。

未几,武昌被北伐军攻克,杨殿云奉调西走;县城只有杨继盛保卫团七十人枪,冯锦文乃指派吏绅李其环、陈次香、曾介香、李全益、肖举贤、郑小云、朱焘、倪冏(倪寿山)分赴各分区,调分区保安中队入城协防。

汪琼山、胡赓廷、李允中乃召集商民协会,募集经费,密谋延请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派湖北先遣第一路司令曹振武(1890-1964,曹士杰、曹长生,后任台湾新兵编练副司令等职)与第二路司令谢先知(谢先芝)所部攻打天门城。

出生于京山县东乡一富豪家族的曹振武在其父亡故后,与其弟曹勖(1901—1951,曹念生、曹维彬,后任第五战区鄂中游击纵队司令等职)随母于曹武街经营槽坊、佃出田地维生。1907年,曹振武随族兄曹进赴苏州当兵,加入同盟会,1910年考取江苏讲武堂步科,武昌举义后,任鄂军都督府参议,其后随季雨霖、蒋翊武、黄兴参加护国讨袁之役,被捕判死刑,经何成浚等请律师出庭辩诉改判,1922年蒙孙中山特赦保释;1924年担任驻粤鄂军总指挥部参议及炮兵营长,1925年任建国鄂军总指挥部党代表。

中路北伐军围困武昌之际,南军总司令部总参议何成浚向总司令蒋介石建议,特派曹振武、曹勖、谢先知、熊芷源、程树桢回乡,在鄂中组建军队,以制约唐生智。

曹振武在京山东南乡、应城西乡、天门北乡收编三县之交的山匪、民团、北军溃兵向觉民、余鹏所部,整编为三个团,一团团长向觉民,二团团长由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的湖北先遣第一路前敌总指挥兼军事指导员曹勖兼任,三团团长余鹏。

胡赓廷遣熊百堂密往县北皂市铺,延请曹振武;曹振武让熊百堂回县城,策谋与谢先知、熊芷源联手,合取竟陵城。鲁之炳乃西入潜江县,恭请谢先知。

谢先知,潜江县西乡人氏,在其表弟、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北伐第四军独立团大队长、共产党员刘明夏(1903—1951,刘禹平,后任汪精卫南京政府上海保安司令等职)影响下,响应北伐,在潜江聚集一支人马,被总司令部委为湖北先遣第二路司令。

10月中旬,胡赓廷赴城北九真庙,迎接曹振武,进至城北湾坝场;谢先知率部进至城西王一湾;熊芷源、程树桢率部进至城南侯家口;三股人马合围县城。

熊芷源乃县南岳家口熊新祥当铺老板之子,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东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武昌举义后,任南京留守处文书;与黄埔军校四期生程树桢收编岳家口商团后,就任湖北先遣第三路司令。

天门城内,国民党分部周先觉、黎少岑、鲁方千、李国才诸成员散布革命军无坚不摧、所向披靡之讯息;黎际明发动教育研究会姚凤岗、胡子明、周运恭诸经师赶写欢迎革命军标语、布告。

天门县城——竟陵城垣始于唐代,城内会馆林立,车水马龙;城外稻浪滚滚,芙蓉盛开。县人皮日休诗云:“竟陵烟月似吴天,舴艋随风不费牵;处处路傍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

明朝洪武年后,在古城之南,靠近县河之北岸的西湖、东湖之间,重新修筑土城;正德年间,知县陈良玉改土城为砖城,城高八米,周长两千余米,设南薰、北拱、东阳,西城四门,建四桥,跨护城河,内外相连,四通八达;城内有十字街、三达街、和坊厢二里。至清代,城内外增建四通衢、解元里、乌衣巷、孝子里、利涉铺及雁叫关、义水关、鸿渐关、庆云关等八关。

城垣之外,堤街之内,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邑人张其英诗曰:“竟陵城下湖水清,十顷玻璃绕县城;城东城西种菱藕,人来人去镜中行。”

这里是茶圣陆羽的出生地,西湖湖滨的西塔寺就是他成长之地,古雁桥、陆羽亭、文学泉以及涵碧堂,这些都是后人以资纪念的建筑。而东湖湖心屿上的乾明寺(东禅寺),据说肇基于东汉,寺内和尚大多是武僧,与西寺的文僧彰显出竟陵古城的文武双崇。

冯锦文在人心惶惶之中,弃城而逃。

胡赓廷、鲁之炳、熊百堂引曹振武、谢先知、熊芷源三路入城,城内外鞭炮齐鸣,街头贴满“欢迎国民革命军”“欢迎北伐先遣队”“国民革命万岁”等标语。

胡赓廷十四岁学徒于县城,后为管事,1905年开设“同兴祥”商铺,经营棉花、棉布等产品;1911年出资四万,与商会首任会长李允中共募集八万大洋,招募民勇,成立天门商团,以郑子扬为商团正办,响应武昌举义,追捕连夜出逃的知县陆濬。李允中出生官商之家,继承祖业,经营东豫丰榨房,与郑子扬将躲藏东湖苇丛的陆濬抓捕后,引京山县义军刘英所部占驻天门城,力辞被刘英所委权理县事。次年春,清军刘韫玉自襄阳犯境,胡赓廷、李允中、郑子扬出资,协助县知事姚楚藩扩充团勇,一时军威大振,清军望而却步。1921年,胡赓廷被推为商会会长;今年春,胡赓廷、李允中任商民协会委员。

谢先知包围西塔寺,强行收缴躲进此处的潘典华保安队枪支。

吏绅李其环返回西乡杨家场后,传县知事令,调杨场分区保安队入城协防;区长潘典华(1878—1952,潘定华、潘益寿,后任天门县保安团团长等职)迫不及待,亲率潘尚武(1904—1952,潘善吾,后任天门县保安副团团长等职)保安队东进县城。

潘典华于1921年任杨场分区团董,1924年为区长,诱使姘头郑氏卖掉田产近五十亩,购买步枪六十余支,组建保安队,由其长子潘尚武为队长,成为县境区队实力最强一支。

谢先知将潘典华强行缴械后,驻扎西塔寺;熊芷源进驻南关庙,曹振武驻城北儒学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