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04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六章 苦难的少年(二)

家庭条件优越,丈夫把她宠得像个公主,大活小活都是他顶着干。王素英人漂亮,获得了丈夫的深爱,也有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十分渴望有自己生育的儿女。为此,她曾到处寻求生育秘方,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随着年龄渐渐增长,她已经没有生孩子的能力了。一回到家中,就觉得空落落的。久而久之,他们夫妇俩都萌生了抱养一个孩子的念头,王素英到处溜达打听,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人家的孩子。

听了王素英的自我介绍,她的家庭条件符合王治安心里的期望,王素英对他的孩子也十分满意:“二哥家是城里人,您当兵的经历、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和家庭声望,我也有耳闻。”

王素英熟悉王治安这个名字,她经常在城里逛街,进美食店,对下街接龙桥的门店也略知一二。没有想到能碰见他本人。她肯定地说道:“我相信二哥的子女肯定都像您一样,聪明好学,能吃苦耐劳,您就把您前妻的老二抱给我吧,反正您家孩子多。”

王治安没有料想到王素英的眼睛这样毒辣,一眼就看穿他内心所想。在仔细询问了几个子女的情况后,她就主动点名要求二哥抱给她一个男孩,就是老二。她挑上了他最喜欢最像自己的孩子,她的话正说在了他的心坎上。

王素英认定了老二王兴义,因为从二哥的介绍中,老二像他,二哥长相帅气,富有军人气质,勤劳持家。她就觉得这样的孩子比较温顺好养能依靠,更能挑起家里的一切稼耕农活,既省心,又能为自己养老送终。

临近中午,高挂在天空中的太阳像蒸笼一样蒸着大地。王治安一边卖糖果,一边与王素英交流,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瞬间卸了下来,他为给老二王兴义找到了好的归属而欣慰。心想:把二儿子过继给她们养,相信孩子一定不会像跟着自己这样,吃不饱穿不暖。

这件事先得回家与妻子和儿子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万一孩子不愿意咋办?总不可能强行孩子就范啊。再说,王素英说的情况属不属实,他还得调查核实。所以,他没有直接答应王素英的要求,就约定下一个赶集日回话。

一般情况下,午后二三点,集市就完全散场了。王治安卖完货品,又与王素英一道走到场口。她索性站住,放下手中的篮子,接着与他聊,直到太阳西移。气温没有先前那样火热了,她才提起篮子,跨在右手腕上,与王治安道别:“二哥,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下一场我来接孩子哈。”

说完这话,王素英转身而去,欢快地回家了。王治安挑起轻盈摇晃的空箩筐,心情愉快地踏着坝中的泥路土小道往回赶。他走到江边时,已经没有载人的客船。涪江一片宁静,斜阳照在江面上,江水已经被高温日光烤得暖融融的。

他放下担子,用江水洗了洗黏糊的双手,捧了一捧浇在脸上,双手用力搓了搓汗脸,取下腰间的毛巾擦干。然后,把毛巾放进江水里搓搓,拧干,摊在手掌上,撩开汗衫,擦了擦颈背,腋下和手臂,顿时,浑身清爽了。

他没有忙着回家,挺直腰板站在江岸,双手叉在腰上,放眼四处打量眺望。江水浩荡,一望无际,悠悠然地流向远方。身后宽阔广袤的平坝,茂盛的庄稼已经一片金黄,看样子就是丰收好兆头。远处岸边的小滩口处,有妇女正在洗衣,旁边耕地里有人在采摘蔬菜。

看到这辽阔无边的平坝,他仿佛看到了儿子王信义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在养母王素英的陪伴下,在里面来来往往,蹦蹦跳跳,幸福快乐成长的样子和情景。他相信这个爱打扮,家庭条件优越,有见识的“妹妹”能善待为她养老送终的养子。

王治安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家里,王家小院似乎显得格外宁静。已经是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妻子范绍祥把晚餐端在了桌上,用纱罩罩着。一看见他走进小院的身影,她便大声朝着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喊道:“快来,老大老二,爸爸回来了,吃晚饭了。”

王治安放下空箩筐,径直走过去,坐在桌子上方正中位置,纷纷围过来的孩子们围在他的左右,妻子坐在他的右边,她爱意满满地为丈夫和孩儿们夹菜。

吃罢晚饭,孩子们都散去各就各位做自己的事了,只有范绍祥还在桌边收理,他一把拉住她的手说:“让孩子收理洗碗吧,我有事要与你商量”。

说完,他大声喊道:“素清,你来帮忙收拾收拾,我有事与你妈妈商量”。

“好勒。”

十三岁多的大儿子向素清,是一个高瘦的少年,他听话地走过来,拿着抹布擦干净桌子,快速地收拾好桌上的碗筷,进了厨房。

王治安和妻子坐在桌边,他小声地把他与王素英结拜兄妹的事,以及把二儿子过继给她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范绍祥理解丈夫的心情,家里的负担确实很重。虽然她对老二也有些不舍,但是,她心里想:家里总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困窘生活,让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与其让孩子跟着受苦,不如让他去到一个好人家。

她深情地看着王治安,他脸上也是为难不舍的样子。她温柔地把手伸过去握住他粗壮的大手,轻声地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尊重你的决定,这样,或许对孩子的成长应该会更好一些。”

王治安十分感动地握住了范绍详的手,低声地说道:“谢谢你的理解,我也不希望你太辛苦。”

夫妇俩达成一致意见后,第二天一早,他就抽空拿出妻谢泽芳的遗像,虔诚地祷告,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难处,求得她的谅解和护佑。

从心灵上与前妻做了交待后,王治安紧密锣鼓,抓紧在两天时间内,展开了对王素英家庭状况、具体环境和地理位置等情况的调查核实。对桂林镇也做了多方面了解和查阅。他希望孩子有一个和谐完美的新家,良好的生存环境,不希望孩子再受太多的苦。

桂林场,建于清朝末1890光绪十六年,它的名字源于场口附近,有一片桂花树林,村民们都叫它桂花园。每到八月,桂花盛开,一走进它的周围,浓郁的香味便扑鼻而来,弥漫空中。因为桂花的寓意是贵气,所以,又俗称王霸口。

桂林场横在大坝和小坝之间,又叫横坝口,是周边新林、群力和大佛等镇的商贸中心。每周一四七,村民就挑着自留地的农产品到这里进行交易买卖。这里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旱涝保收,是一碗泥巴一碗饭的黄金宝地。

王素英的家住在中梁子,距离桂林场仅有500米,从场口的桂花园穿过去左转,一会儿就能到家。虽然环境没有城中心热闹,但在那个家家粮食不足的年代,她家有土地,可以自种庄稼,儿子过继给她,她就收养一个孩子,孩子一定不会受委屈,温饱一定能解决。

王治安想到王素英家这些优势,他还调查了解到:她的丈夫刘可明,身体健壮,能耕种庄稼也是撑船能手,两方面挣钱,家境殷实。他毅然决定:把王兴义抱给他们夫妇养育。一想到聪明懂事的儿子有了好的去处,他的心情便十分畅快,脸上也有了轻松愉悦的光彩。

范绍祥听了这些条件后,觉得这个家庭肯定比自己家的情况好了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脸上还是掠过一丝担忧的神情。接下来便是给老二做思想工作,要让他愿意去,带着高兴的心情去。

他立即叫老二来到他和妻子身边,王兴义眨巴着灵光的双眼,望望父亲又望望继母,满脸疑惑。父亲满脸笑意地对他说道:“老二,现在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想把你送到姨妈那里生活,你觉得咋样?”

王兴义懂事地看着父母,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认真地听着父亲给他描述姨妈的样子,没有特别大的反应。他眼神懵懵懂懂地望着父亲,八岁多的王兴义想象不出什么。

在他的记忆中,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姨妈。但他真切地看到家里确实很困难,自己到姨妈家,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哥姐弟妹们能多一份饭吃,自己也十分愿意。

看到孩子呆呆地发愣,不知道为啥,突然间,王治安心里有些隐隐作痛,眼里流露出不舍的表情。看着二儿子消瘦的小脸,又小心谨慎地轻轻问道:“老二,你觉得如何?”

“好吧”王兴义懂事地点点头,没有任何表情。然后,王兴义回到几姊弟挤在一起睡觉的小屋子里,开始收理好自己日常穿的衣物,把它装进一个染着深蓝色花朵的麻布包里,心情平和地准备到新家了。

哥姐弟妹们知道二哥就要离开他们,要去别人的家里,不能与他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了。晚餐时,每个人都默默地吃着饭,不争不抢了,脸上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饭后,他们不时悄悄地打量着二哥,想更多地陪陪他。

1953年农历8月,白露节刚过,天气已经转凉,昼夜温差变大。早晨,一股无形的微风吹到肌肤上,清凉舒适。父亲轻声叫醒王兴义,把自己穿的一件已经缩水变得短小,没有补丁的短袖衫给他穿上。外面加了一件蓝色略厚的长袖布衣,让他穿上继母做的一双半新布鞋。

继母走过来,站在他的面前,帮着他穿戴整齐,理了理衣角袖边,再用毛巾给他的小脸蛋擦了又擦,动作十分仔细。连孩子的眉宇间都擦了几遍,还不时用双手捧起他的小脸端详,王兴义仰着头,眨巴着眼睛望了望继母的表情,内心也有些不舍。

这是她最后一次给他洗脸了。平时,忙着应对自己生的几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怎么照顾到王兴义,在此刻,范绍祥确实有点依依不舍。尽管不是亲生母亲,但是老二最懂得大人的心思。如果不是家境太贫困,她也舍不得他离开这个家,因为他在家里的确是一个小帮手。

王治安催促儿子吃了简单的早餐:稀饭馒头,还有一碟自己做的咸菜。继母刻意给他煮了一个圆滚滚的白鸡蛋为他饯行,希望他未来的生活圆满顺利。

王治安也很认真地进行了梳理。为了防止清凉的晨风让他头部旧疾复发,阻止头上汗水往脸上流,他刻意围了一张白色纯棉头巾,穿上立领对襟,深蓝色长袖布衣。箩筐里的货物早就准备好了。他和老二坐在一起吃早餐,他清楚:这是父子俩最后一次在同一张桌上吃饭了。

他给儿子夹了咸菜,并把去壳的白鸡蛋递到王兴义面前说:“来,把这个吃了,以后就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一滚就过。”

王治安嘴里没有说出心里的祝福:希望你以后快乐幸福。他只是凝神地看着儿子,不舍之情暗暗涌起,鼻子发酸,眼睛有些模糊了。

太阳已经从天际升起,霞光普照在涪江平静的水面上,也照进了王家小院的大门。为了不惊动其他几个孩子,王治安挑起箩筐,让王信义跟在自己后面,悄无声息地走出熟悉的小巷。横过大街,穿过毛家小巷,再经过江边的沙滩,便踏上了通往桂林场的石蹬子路。

个子矮小,面黄肌瘦,五官端正,眼睛明亮有神的二儿子王兴义,紧跟在父亲的后面。这个八岁多的小男孩,身穿父亲唯一没有补丁的旧衣服,眼里充满着忧愁、恐惧和不安。他不知道迎接他的未来是什么。

从记事以来,他看到了父母的艰辛,哥姐弟妹们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境况。为了吃,几个孩子常常相互争抢的一幕幕情景。他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离开这个大家庭,就能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能给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们省下一份粮食。

虽然他生在城里,见惯了浩浩荡荡的涪江,经常与哥哥姐姐们到沙滩上捡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只望见对岸宽阔无际的平坝,但是,对面是什么样子,他还不知晓。他的眼睛机灵地到处张望,心里充满着好奇、期待和兴奋。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姨妈是什么样子呢?

看着前面腰背佝偻,身材瘦削,弓腰挑着货品,踉跄地踏着石蹬子的父亲,因为孩子众多,日夜奔波操劳,到处赶溜溜场,他已经明显苍老了。如果生活营养有保障,大多数四五十岁的男人,应该正是身强力壮,虎背熊腰,气色红润,事业不断上升的时期。

每个石蹬子的大小和间隔距离是按照成人的尺寸设计的,王兴义踩在上面显得有些宽大。因为个子小,腿短,他必须小心翼翼才能跨越每一步。当他一步一跳地慢慢跨过所有石蹬时,父亲早已在岸边放下箩筐,坐在那里,看着王兴义走完最后几步。

接着,王兴义怀着紧张好奇的心情,尾随父亲穿过广阔无垠的庄稼地,再经一段小路和小拱桥,就到达了桂林场。市场已经热闹起来,王素英早已等候在约定的地方。她老远就冲着他大声招呼道:“二哥早。”

汗流浃背的王治安笑了笑,随口回答道:“大妹早。”

他放下担子,摆好了摊位后,顺手从箩筐里抓起一把水果糖塞到她手里。拉出躲在他身后的儿子,把他推到王素英的面前说:“大妹,今后,他就是你的儿子了,请你好好把他抚养大。”

王素英哈哈大笑地答道:“二哥,你放心嘛,我一定把他当作自己的亲身儿子养育。”

王信义第一眼看到她时,有些胆怯,脑子里一片茫然。听着他们的对话,既高兴又感陌生。他紧紧地抓着父亲的衣襟角不放,头依偎在父亲的腰间,惊恐地观察着眼前这位从未谋面的陌生女人。

她没有生母的知性,也没有继母的文静,说话声音洪亮,动作显得有些粗鲁,辨别不出她是什么身份和性格。在王兴义的眼中,她是一个见过世面,能说会道,处事圆滑,善于交际的另一类女人。

王素英走过来,牵着王兴义的小手摸了又摸,并用力把他拉到自己的面前。这场无声的过继,没有任何法律文书的约定,没有任何中间人,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更没有履行任何经济手续,就一把糖果递到她手里,她牵着儿子的手,就顺利地完成了两家的抱养交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