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已经有清醒的同时,鲁宜宣明显还是有感觉到些身体不适的,毕竟其是从EMCO帮助下活过来苏醒过来的人。
因此,此时的鲁宜宣是稍微有些没办法下床,也完全没有必要不配合下床做任何事的,不过要是为了遵循医生的指导有助于身体康复的事的安排的话,其还是可以勉强强撑着下床,甚至做些简易的运动的,但不能过度。
所以,鲁宜宣借此刻躺床上极其短暂的间隙,想到并自言自语了下面这些:
“唉,当时病情突然加重发作,倒在门前的前一次的晕倒至苏醒过程中,其实是早已有了些身体状态不好的征兆了的。那一次虽然是晕倒,但不是严格意义上晕倒,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事情的,只不过肉眼无法直接察觉出我是有在看东西,且感受也是很灵敏的依然存在着的,并没有因为我的那一次好比四分之一晕倒,而停止这种感受的获取。于是,晕倒后,我是有感觉像是被放进了压缩袋,不能动弹了的。空气不停被抽离,看着护士纷纷离开至白衣姐姐刘丽到来第一次清醒看到白衣姐姐刘丽前,我是更加害怕了的,以为自己没有救了。手变紫,氧气进不去,我懵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我怎么突然这样了,恐惧就这样持续了好一会。没想到后来苏醒挺过来了。事实上,后面接着还是会有呼吸困难的,搞得我都不敢闭着眼睛睡上补上算是忙里偷闲的一觉,怕醒不来。那时我已经毫无理智,出现了胡言乱语,精神崩溃,完全不相信任何人,甚至还导致了有可能会有一些过激言论出现的倾向。因为,当时白衣姐姐刘丽进来之前,也已经有了些小情绪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好医院给了我很大的宽容安慰,她们说:我们不会说你什么,只希望你赶快好起来。且她们也还给我加油打气了,说实话,真心非常感谢她们的谅解,并也算是在我理解范围内,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
不过,在想过并自言自语了之后,鲁宜宣没有再过多的在意这样的感受与不适,也没有过多的顾及被眼泪湿透的枕头,而是待从神游中缓过神后,看到旁边的EMCO机器有在正常的工作着,便拖着虚弱的身体又和白衣姐姐刘丽聊了起来。聊天中,白衣姐姐刘丽或是出于为了让鲁宜宣早点康复,安抚其内心,便主动提到了抗击肺炎的最新的一个情况。
尤其是10多天建造好医院的事,当然鲁宜宣听了,也是会有些震惊的。
抗击肺炎的最新的一个情况是这样的:
「其实,金银潭医院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算是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疫”最早打响的地方,里面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次悲欢离合的故事。
比如,有病床相互挨着,是一对夫妻的老爷子和老奶奶。老爷爷脾气温和,非常听奶奶的话,老爷子是病区里的相对病危患者之一。其一般情况差,现在还需要用高流量上氧,全身上着心电监护,长时间卧床,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住院时间长、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经常腹泻,多的时候一天10余次,并能感觉到肛周皮肤像被灼烧一样的疼。当班的张家界支援武汉医疗队护士黄晓庆经常一班要给他做4-5次大便护理。护理细节是首先用清水清洗,再用棉布轻轻沾干后涂药保护,避免粪便刺激和肛周潮湿,同时还要帮助老爷子做到勤翻身勤换洗。还好在周密护理下,爷爷的腹泻症状好转,肿痛的皮肤也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老奶奶自己年纪也大了,活动后就常常觉得胸闷,每次总想需要帮忙,但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只能尽心尽力地陪伴着老伴,帮忙传递一下物品等等,且还时不时对医护人员表达她的感激之情......这是悲欢离合感恩故事之一。
又比如,有个老爷子和老太太也是一对老夫妻,两张床挨在一起,奶奶有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爷爷精神比奶奶好,自然而然承担起了照顾老伴的重任。洗脸、刷牙、喂饭、倒水、上厕所,细心体贴,无微不至。奶奶长期卧床,在爷爷细心照顾下身体干干净净,皮肤完好无损,本来老爷子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是想到老太太一个人在里面没人照顾,老爷子索性就一直陪在里面等着老太太一起出院。病房护士聂素云每次看到他俩,总是夸老爷子是个模范丈夫,他完美地诠释了白首不相离的承诺。
还有就是:一位老太太和隔壁床的阿姨是一对母女。由于相较肺炎爆发初期,患者是有减少趋势的,方舱医院和部分收治患者少的医院逐步将患者转诊到了金银潭等医院继续治疗,她俩就这样一起由上一家医院转院到了一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杨春奇主治医师是当时接诊她们的医生。经询问,母女俩起初知道自己被传染时,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恐慌、害怕、抗拒等负面情绪扑面而来。阿姨每次想起外地的老公、儿子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因为怕他们担心,阿姨直到现在还没告诉外地的老公和儿子她现在的状况。而老奶奶虽然非常想念儿子,却又不敢与近在咫尺的儿子相见,害怕将肺炎传染给自己的儿子。万幸的是母女俩一直在一起住院,互相有照应,心里有些安慰。在政府的有力防控下,她们住进医院治疗,熬过了最最艰难的时期。每次有护士过去和她们聊天开导她们的时候,他俩都非常庆幸能生在中国,非常感激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对武汉人民的帮助。不过,感到幸运的同时,她们又感到自责,不知出院后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见到这种情况,护士也每次都耐心劝慰她们,告诉她们大家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国家也是在感谢每一位愿意接受隔离并且积极同病魔做斗争的武汉人的,通常劝慰聊过后,她们这才有所释怀,心情也才有轻松些。
再还有表现很乐观的一位阿姨,虽然是住了很久的院,但大家是能深切感受到她的乐观向上精神与心理的。广场舞、健身操、八段锦,阿姨样样拿手。晚上护士给她发口服药时,也能看出虽然其是患病住院,但整个人依旧很是讲究,穿着打扮细致,精神饱满,以至于经常有护士对阿姨说:“阿姨,你好精神,这个年纪了,还这么漂亮!”每次,她听完后,也都笑靥如花,欢喜得不得了,并立马拉着护士侃侃而谈。所以,这个算是疫情面前,她给大家在传递着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态度吧。
以及另外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爷子,其本身就有糖尿病等基础病,还有老年痴呆。走路颤颤巍巍,反应也缓慢迟钝。对于该老爷子,张家界市护理组组长刘玉珍经常来病房巡视,也有教导病房护士们要着重观察,加强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患者的老爷子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而且,由于没有亲人在身边,老爷子也是有经常喊着要回家的,喊完以后,就会扶着墙、挪着步子往病房外走。因此,病房护士们都生怕老爷子会不小心就摔倒或走丢了,也基本会完全按照组长刘玉珍说的,着重照看着他。同时,老爷子由于记性不好,经常记错东西,护士们也都会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释,像哄小孩一般安抚他,把他照顾得妥妥当当的。
最后,悲欢离合感恩故事还包括有懂得感恩的听力不好的老爷子,其写得一手好字。他已经住了快有一些时间了。不过,住院期间,他都是每天积极配合治疗,早上起来打打太极,小步快走下,所以基本上康复很好。所以,等到听到湖南支援武汉医疗队的管床医生沈道谦说其各项指标符合出院标准,马上就可以做准备出院的时候,他是完全有按耐不住感激的心情的,故也还特意作了一首感谢医务人员的诗送给大家。
当然,像这样悲欢离合感恩故事,在抗击肺炎这一小段时间,还有很多很多。但都无一例外有一共同特点即让人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感动。或许,生命的意义自打出生那一刻起,就一直本该如此,且这种本该有的如此,还丝毫不应该会为人类所盲目的贪念、欲望、恐惧,亦或是仇恨所蠢蠢欲动。
当然,所有这些不管是感恩、照顾、感动等等,也依然是离不开更多类似白衣姐姐刘丽这样的医护人员等等的出现的,毕竟是国家动用的医护力量,没有她们,可以说“感恩、照顾、感动”就会缺少了最基本的基石。
所以,在抗击了疫情一小段时间后,针对肺炎疫情主战场,也很快在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牵头下,授予了十堰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中心副护士长郭文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以表彰其在支援武汉金银滩医院工作期间的卓越成绩,哪怕现在也还依然处于疫情期间。
无独有偶,郭文萍与赵旭、窦登辉两位“战友”,也一道登上了十堰市人民医院首期《人医楷模》的舞台,讲述了他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艰苦奋战的这些个短暂的已过去的日夜。此前,该院内部也早已授予了她们“战疫卫士”荣誉称号,奖励了1万元并颁发了奖品。
赵旭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国际呼吸治疗师,擅长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呼吸治疗,血液净化体外循环治疗。郭文萍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中心副护士长,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国家级急诊专科护士,国家级首批空中救援急救员。从事急诊急救工作10年,熟练掌握了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及各类急危重症抢救技术。窦登辉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中心重症医学科护师,中共党员、国际呼吸治疗师二级,擅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转运、护理,也擅长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抢救。
十堰市人民医院三位“战疫卫士”获此荣誉,被推荐理由是:大疫无情,人间有爱,她们是“最美逆行者”,并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也是“生命的守护天使”。同时,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她们也是“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践行者”。当然,她们是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更是忠诚无畏的“抗疫战士”。向赵旭、郭文萍、窦登辉致敬,向所有奋战一线的医护同仁致敬!
......
虽然,推荐理由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说服力,但三位“战役卫士”能最终被授予这样的荣誉,说到底,还是主要来自三位其各自的相关精彩瞬间:
赵旭:与白衣姐姐刘丽不同的是即其去武汉的第二天,5岁的女儿就住进了重症病房。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来到武汉参与抗疫,其是一行三人中唯一相关性最高的医生。事实上,疫情初期,对于相关医生的求援招募,是有提出一定要求的,要求要主治以上的高年资医生,由于刚好赵旭其符合要求,也就其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她只是觉得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全国的同行在同一个平台作战的最好机会。
当然,对于这个决定,赵旭也是有跟老公商量过的,且商量过后,老公是表示全力支持的。但当时,五岁的女儿已经咳嗽了一个周,心里还是多少有一点放心不下的。然后,还好有其老公最后说道:“家里有我,给你作为后盾,你放心去吧!”才最后化解了赵旭的担忧。
临出发的时候,孩子抱着赵旭失声痛哭,然后就在出发后的第二天,女儿就住进了儿科重症监护室。赵旭每天只能从视频里看看她,真的是非常心疼。因此,赵旭有时候也觉得自己都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感觉很愧疚。
还好,医院这个大家庭十分温暖。里面很多领导、同事甚至不熟悉的人,大家都会对赵旭和女儿特别关心,还时不时发信息慰问赵旭,甚至还会去看望女儿,给她买吃的,让赵旭特别的感动。
在金银潭医院,赵旭所在病区由协和医院的尚游教授负责,病区里五个年轻的医生负责十个病房。且大家虽然是来自全国的医疗同行,但是配合起来的时候,特别默契。因为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与死神赛跑,挽救更多的生命。
赵旭所在的重症病房,是由普通ICU改造而来的。从人员到物资,全部都跟不上。病房外面有一个近两米的大台子,所有的器械都在这个台子上。要找什么东西都在这里面翻。外面负责管理设备的人,又没有重症病房工作经验,很多设备根本就分不清楚,找起来特别耗时间。有时候,往往一个操作都会要做上1个小时,而这个时间就是耗在这个找设备上面。
另外,赵旭在自己来武汉之前的本医院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有一套固定的流程,医护该怎么配合也都有默契。来这边之后一切从零开始,而且病人又多,完全没有给更多的时间来磨合。尤其是在进行气管插管方面,其是在完全暴露的情况下来操作的,感染的风险特别高。并且,大家还要背后背上一个新风系统,整个人行动一下子就笨拙了好多,这些都特别考验医生们的技术精准度。
与此同时,这里的病人病情进展变化特别快,通常一个人要同时上十个病人。尤其是上夜班的时候,基本上是完全没有空闲时间的。这就要求到到了赵旭,包括其它医生能够随时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应对突发情况。所有这一切,对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样也是种考验。
还好,赵旭通过了考验,光荣的完成了使命。
郭文萍:郭文萍在当时疫情爆发后,接到医院通知,即医院需要派人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于是,在接到通知后郭文萍就想:武汉那边的疫情应该已经比较严重了,不然就不会这样发通知了。所以,想到这一点,郭文萍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一路上,其也未曾多想。等到武汉的时候,郭文萍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偌大的一个千万级的大都市,看起来就像是一座空城。那时候,郭文萍才突然间产生一阵了恐慌。
来武汉这边后,上班第一天,郭文萍就被彻底震撼到了:一走进去,里面一个女病人就狠狠抓住郭文萍的手问她,“我是不是不能活下去了?”那个眼神,让郭文萍至今难忘,那是一种对生命的的渴望。当然,作为专业医生的郭文萍经验还是有的,为了安抚病人的心理,就顺口说了“不会的,你要相信医护人员,大家一定尽全力救治你们的。”
后来,郭文萍接手了一个57岁、需要戴无创面罩的病人。至于为什么需要戴无创面罩,主要是因为,面罩一旦摘下来,氧饱和度等各项身体指标,其立即就会降下来,那样人会非常痛苦。
不过还好他求生的欲望特别的强,也特别愿意配合郭文萍,这点很让人欣慰。甚至他也知道郭文萍及其它医护人员都很辛苦,比如说大小便、身体不舒服等,其也都要尽量忍着,不给病人添麻烦。且实在忍不住了,才去按铃。并对于平常人吃饭而言,可能只需要10来分钟,但对郭文萍及其它医护人员,却可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大家吃饭时,是要把面罩摘下来,吃一口然后再戴上的,如此重复,很是不方便。
所以,也由于他曾在十堰工作,郭文萍和他还彼此加了微信,帮他拍了吃饭的视频,等其病好的时候发给他看。一天早上,郭文萍照顾他吃完早饭,准备下班的时候,他又招手给郭文萍打了招呼。郭文萍走过去,他艰难的摘下面罩,提醒郭文萍下班回去要好好休息。那种感觉,就像是父亲对女儿的叮咛一样。
郭文萍回到酒店休息后,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但当郭文萍打开工作群的时候,聊天记录里保留着这个病人的死亡抢救记录。那一刻,郭文萍彻底的崩溃了。是那种竭尽所能,而又无能为力的崩溃。那天,郭文萍哭的一塌糊涂,各种的给同事、给亲戚朋友打电话。那种感觉,实在不能更糟糕了。以至于有那么一段时间,郭文萍所在的整个团队里气氛特别沉闷,每天死亡的数字都在上涨,心里很难受。
庆幸的是接下来很快病人就减少了,郭文萍已经能腾出手来给病人更精细、更对症的治疗了,且好消息也逐渐的多起来了,心情才有所好转。后来,郭文萍管的另一个病人,在气管插管8天后,顺利拔罐,并还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包括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也就等于是离治愈出院已经不远了。
拔管的那天,郭文萍所在的整个微信群都燃爆了。那种感觉,就像是憋了好几个星期的一口气,终于呼出来,整个人瞬间都轻松多了。
其实,他算是郭文萍这里配合最极其好的一个病人。治疗期间,他有只手有一点肿,郭文萍给他擦手。擦着擦着,他示意郭文萍帮忙擦另外一只手,但在换另一只手的过程中,郭文萍是有看见他眼角流下来的眼泪水的。虽然,他可能行动不方便,但他发自心底里的感谢,郭文萍是有真实感受到了的。后来,甚至在他的影响下,那些活下来的,也都是这样心态,都特别积极、愿意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事实上,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郭文萍是很高兴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够派上用场的。事实证明,郭文萍的技术实力,不止在全省处于前列,相比全国的团队,郭文萍也是丝毫不逊色的。毕竟,哪怕是在重重防护,动作极其不灵敏的情况下,郭文萍都是仍然能够做到快速顺利完成操作的。
后来,郭文萍有很特别的事要离开金银潭,临走的时候,那里的主任、护士长等等都是很不舍的,都希望其留下。当然,郭文萍个人其实是特别希望能够继续留下,等到最终胜利那一天的。
窦登辉:通常最初的一个周是最艰难的,但最艰难的时候,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也会随之展现出来,窦登辉就属于是这样的情况。其在来武汉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上班了,一上就是十三四个小时,中间仅仅休息不到两个小时。刚上班那会时间,一个班至少是需要10个小时的,因为医护根本就不够,且每个人平均要管八九个病人放窦登辉身上也是这样的。而在平常,ICU里面,一个人管4个病人已经是极限了。
更难的是在工作期间,还要求口罩是封的比较严实,要一点空气都透不出来的。否则的话,面屏上就全部都是雾气,根本没办法工作,也增加了暴露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硬性要求是全封闭,要做三四层的防护的原因。所以,一般的话,医护自己衣服外面是工作服,然后是防护服、隔离层等等。也所以,整个人基本就不透气,十分钟下来,会全身都是汗。当然,口罩也是两层的,最里面是N95,然后是外科口罩,最外面是防护面屏。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工作时间,衣服基本上湿透了再闷干,干了再湿透的情况。
且同时,窦登辉由于防护严密,每进去出来穿脱一遍衣服至少要花半个小时以上。实在是太耗时间了。因此,基本上窦登辉和大家都是进去前拼命的吃饭,上完10个小时后,再出来吃饭。而且,由于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也比较快,窦登辉在里面也基本上都是在跑。唯一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就是站在那里填写相关记录的时候。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情况,即一天工作下来,整个人都瘫在那里不想动。然而想睡觉却睡不了,因为长期戴口罩,脸上从前面到耳根,全都是水泡。最难熬的是晚上睡觉,不管你换什么样的姿势,根本睡不着。
不过,最初两天可能还感觉到累,觉得辛苦。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以至于后来一进那个隔离区,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
另外,刚工作那会,坏消息也是很多的,所以,窦登辉的心情往往也会跟着特别糟糕。比如,江夏区29岁的医生彭银华,其就是刚工作那会牺牲了,他刚好是窦登辉负责的病人的上一任医生,与其年纪相仿,原本是准备初八结婚的。可能是作为同行,当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还是会有点物伤其类,让窦登辉很伤心的。
还好,在重症病房里,医生们看到的是最和谐的医患关系。哪怕是医生仅仅帮患者倒杯水,患者也都会给医生道谢。要知道,这些危重病人,活动起来其实是很辛苦的。点个头、说句话,可能都要使上很大的力气。
且还有那些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忽然有一天,酒店前台贴出了一个二维码,说是可以免费送餐。后来,很多志愿者陆续都加入了。他们真的特别的贴心,不仅联系出租车、共享单车,免费接送医生们上下班,而且还免费提供医生们三餐。甚至一些特殊的需求,志愿者也都尽量满足,比如说书籍、药膏、护肤品甚至是手机,他们也都会想尽办法给弄来。
央视就报道过一个叫汪勇的快递小哥,是专门免费给医生送餐、并接送医生上下班的,就属于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最初的时候,酒店不提供就餐服务。不上班的时候,吃饭就会成为一个难题。没有车,每天上班要走20分钟,说起来也算是一个蛮大的困难。
所以,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又让窦登辉因一些坏消息而出现的伤心情绪,就很快消失了,毕竟也“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其实,这一个月,窦登辉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收获颇丰的,心态也变了很多。作为个人来讲,窦登辉也很能明白即人最要紧的就是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儿,也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更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是不可跨越的。
......
实不相瞒,直到疫情发生了一小段时间后,很多人才慢慢发现即这次肺炎的爆发,武汉是核心重灾区。可以说是,全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而武汉则看金银潭。那里是重症病人定点救治医院,是工作强度最高、压力最大的地方。
窦登辉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学科带头人,是理所应当冲在前面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段时间,窦登辉既承担了生命的危险,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第一个周期满的时候,窦登辉其实是有机会申请回家的,但一般窦登辉,包括其它医生们,很多都是一定要坚持留下来的。
换个角度来看,窦登辉也是有感到很骄傲的,其和其他医生们一同把十堰市人民医院的急危重症抢救实力展现在了全国同行面前,且也得到了协和医院尚游教授,省人民医院余追教授以及国内许多大腕专家的认可。
......
不论生死、不计报酬。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是很难的。在窦登辉看来,敬畏死亡,是人之本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畏生死。但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应该有基本的职业操守,更何况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以,不管是在抗疫一线,还是在其它临床科室,甚至是后勤职能部门,只要不断的坚守在岗位上,都可以被称为“英雄”的。
毕竟,一场病毒使全国进入恐慌,不少的民众都纷纷去往超市抢购生活物资。
所以,医生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疫情发生后,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后来才慢慢知道了他。
虽然,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由于身患渐冻症,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时间何曾给他们特别的眷顾?疫情又何曾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他们不能停下,他们要跑得更快,来不及想一下自己,也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家。就算武汉病了,四面八方都会志愿!」
......
另外,白衣姐姐刘丽见我醒过来了,也是想让我尽快康复,于是也告诉了我在医院做操的事。而这个操,无意间听到,其原本也是有别于10天建好医院之外的另外的方舱医院的活动,因为,两者不同,方舱医院注意接收的是非极度重症患者,而恰好鲁宜宣又是非极度重症,且由于特殊原因也没被集中到方舱医院,于是白衣姐姐将这个康复方法引用给了鲁宜宣。
讲到方仓医院,这里必须要说下其相关具体情况:
「什么是方舱医院?简单理解,方舱医院就是可移动医疗空间的一种,被称为医院中的“变形金刚”。它可以是独立建设而成,也可以是固定地点、通过大型场馆进行改建而成。改建不意味着简单,它需要具备医疗单元、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这样才能实现依托于医疗保障设备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工作。
肺炎爆发初期,为了应对武汉发生的肺炎疫情,国家卫健委及相关单位在武汉建立了16所方舱医院。方舱医院内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即非极度重症患者,病人长期躺在病床上,床位比较密集,空间小,没有什么娱乐,长期下去,病人会有焦虑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且医疗队除了日常治疗、护理外,对于方舱医院里的患者也是要进行心理疏导的,所以,医护人员会经常组织分管病区的患者开展一些健康活动,比如,医疗队队员、南通二院护士贾晓辉、孙卫缓慢地演示健肺操的动作就属于是其中的一种,其对患者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动作都得做到位,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医疗队也还循环播放了南通二院自行编排录制的健肺操视频,以方便每一位患者学习,加强肺功能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当然,这中间,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南通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倪晓辉也有表示说:“我们来之前都组织学习过强心健肺操,现在属于是巩固和强化一下细节后,教给这些患者的,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也是想最大程度的辅助患者治疗。后期还会计划组织一些其它健康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患者调节心情,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
......
其实,不少患者在进到方舱医院之前,是已经在社区集中隔离点隔离了一些时间的,最长的有超过一周多的多天,所以他们再转到方舱医院来,很多人内心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甚至不配合医护人员诊治,晚上睡不着失眠的患者也会不少,这的确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这时候,党员们在方舱内,也是必须要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组织一系列活动,为患者解压的。更何况,这样的活动,也符合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南通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倪晓辉所说的。因此,在方舱医院,合唱,朗诵,在防护服上画画,一起过生日、做康复操、打八段锦拳……各色活动在方舱医院里也都搞得有声有色,舱内欢乐的笑声也越来越多。
而里面的康复操,即每天10时30分,医护人员会带领患者做广播体操,同时心理疏导会是伴随做操后的很重要的一环。通常做操开始时,医护人员会叫喊大家:“来,自由呼吸,放松身体,肩部放平。”
……
另外,虽然舱内的患者看不清医护人员的长相,但是这里的医患关系特别好,每天听到患者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加上,由于来自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全方位的各种康复努力方式,疫情发生后没多久,就已经有大约50多名患者出院了,舱内剩下的就还有80多名患者在接受治疗。也所以,舱内的氛围很轻松,非常热闹,理所应当是一种必然了,而非偶然。
因此,也实在是轻症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没有心理负担,有的时候比药物治疗都要管用。足以可见,对患者的治疗上,除了常规治疗外,陪患者聊天,开展“话聊”的心理疗法也很重要,也是不可落下的,这样配合做操会更好。
在唱歌方面,重庆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的武汉沌口方舱医院,也出现了20余位患者自发为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唱起的代表感恩的《我和我的祖国》等等的情况。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唱歌的好几位患者都是来自一个特别的组织——沌口方舱医院三病区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内党员都是患者,有老师、医生等,沌口方舱医院三病区临时党支部首批党员就有23名。且是由工业园的物流仓库改造的沌口方舱医院最多能收治近千名患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各个病区才成立的临时党支部。
让党员患者和医务人员带着大家一起搞活动,既消磨了时间,也愉悦了心情。心情好了,放松了也能增加抵抗力,利于患者恢复。种种活动也让医患关系越来越近,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更像是朋友和亲人了。
......
在这期间,重庆医疗队的病区,穿着防护服的护士经常有举着一个写着“CT检查”的牌子走在前面,后面整齐跟着五位手拿小旗的患者。事实上,有趣的场面也是有吸引了方舱内其他病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方舱医院内,每天都有患者要进行核酸、CT检查,人比较多,患者在等待检查的时候,容易烦躁。重庆医疗队的队员们,就制作了这样一个牌子,检查的患者排队,检查点的秩序就不会混乱,同时,患者也会觉得比较有趣,紧张的心情自然也跟着放松下来。
不过,虽然运动的好处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都适合在方舱里进行运动。有的患者肺上有炎症,有呼吸道的一些表现,就不适于做过度运动。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呼吸功能没问题,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但为了避免局部地方病毒水平高,原则上,无论举行什么活动,方舱医院内都不能让患者大量聚集的。
虽然做操归做操,但各种细节方面医护人员的支持,肯定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杨秋敏就表示,“咱们商丘医疗队的大部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过四天集中岗前培训,进武汉后没多久,来自河南省的174名医务人员就被分为4个重症、1个方舱,共5个小组陆续开始进入到了实战。”
杨秋敏是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武汉黄陂方舱医院河南医疗队组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据杨秋敏介绍,由他任组长的23名河南医疗队成员被分进了武汉黄陂方舱医院,编入湖南医疗队,联合作战,接手治疗这里的肺炎确诊轻症患者。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工作6个小时。
且由于河南第十一批医疗队生活驻地距离黄陂方舱医院较远,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全部转移到了武汉市黄陂区驻扎。杨秋敏是黄陂方舱医院河南医疗队成员的“主心骨”和大家长,除了每天的舱内查房,会诊、诊疗,出院患者审核、把关,签字上报,院感防护等工作外,许多行政工作也需要他处理。此外,医疗队成员们的工作、生活她也要照顾到。
杨秋敏说,工作上她对队员要求很严格。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是“混编作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队员的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河南医疗队,甚至整个河南的形象,因此在工作中他对队员要求很严格,注重树立团队意识和团队形象。同时,他尤其关注成员穿脱防护服的掌握技巧,进入实战前,他就反复强调:“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自己零感染,才有资格救治病人。”
而生活上,她也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家长。每隔几天,她就会找队员们谈心,了解大家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大家解决、疏导。比如,有一名队员是回族,参加医疗队填表时错填成汉族,结果在吃饭时犯了难,她了解情况后,赶紧联系了后勤组,及时为他调成了清真餐。
这样,一小段时间下来后,以至于,工作后没多久,杨秋敏说,“队员们工作很有激情,医疗队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医疗队成员相处的都特别融洽,整个方舱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特别和谐。”
其实,在舱内工作十分辛苦,没有经历过的体会不到。“厚厚的防护服,会让动作变慢,雾水会一次次模糊眼睛,而且防护服里面的衣服进舱不久就会湿透了,在舱内6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让如厕。除了在舱内6个小时,每次光穿、脱防护服都要一个多小时,穿上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走起路来像鸭子,很笨重。”这些在所有医护人员身上都会遇到,理所当然也不会有一个医护人员能逃脱这样的困难,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这里的医护人员个个是“全才”,扮演了医生,护士、清洁工、心理辅导师等多重角色。舱内的很多工作不像在医院里有具体的分工,但各项工作大家都没有落下,反而做得更好。方舱虽然是体育馆改装,但里面各种基础设施都有,还有电视机,免费的移动充电宝和无线网,病人不仅可以互相交流,还能使用手机。而且,治病救人是大家的初心,从各地到武汉,大家只是换了一个战场在战斗,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是大家的战场,任何一个医护人员都会毫不犹豫的奔赴前线,这是自觉的、自发的一种行动,医护人员疫情发生后的任务就是关口前移,避免轻症发展成重症。更何况,支援武汉已经有一些天了,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才是医护人员最开心的事情,且大家也都相信,战胜疫情的曙光是很快就会到来的。
所以,白衣姐姐刘丽看到效果的确明显,将其拿到金银潭这里,来讲其思路,也算是非常明智的,哪怕即使在鲁宜宣身上还没开始过真正的试用。而关于有别于方舱医院的10天建医院,情况是这样的:
「这座抗击肺炎疫情的“安全岛”,对于武汉疫情来说,无疑是一颗救心丸。被称为“宇宙最拼工地”的火神山医院在疫情爆发没多久,就很快立项开始着手建设了。可以说,最后是通过十天十夜的艰苦奋战,昼夜不停地和病毒赛跑,才终于落成了34000平方米,能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的,还包括有雷神山。
“中国速度”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大家都激动不已:“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甚至也因此被外人称赞:“厉害了,不愧是基建狂魔!”
那十天建好的医院病房内部长啥样?
其实在已经建好的病房里,各种设备是一应俱全的。除了两张床铺和专业医用仪器外,还有空调、空气净化器、电视机、独立卫生间等等。每个病床配有氧气管道,保证病人的吸氧需要。且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这里配备了特制的铁质“储物盒”,可供医护人员传递物品。而且,这里严格采用“三区两道”的标准,医护人员有医护人员的专属通道,实现医患分流。
......
还有就是火神山医院从建设的第一天起,央视频就开启了直播,不少网友甚至隔着屏幕当起了“监工”。十几天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一眨眼的功夫就建好了医院,还配有5G网络、独立卫生间、空调,甚至还细心地做了许多通风口。就连地板材料都是采用了专业的医用抗菌地板,以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健康。
因此,从而也有包括不少国外网友也来围观,直呼“上帝创造宇宙花了7天,我想上帝就是中国人。”,这里也还有国外一个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在节目中也提到这一盛况,为中国速度惊叹的同时,顺便吐槽起了美国:“10天内建出一所能容纳一千张床位的医院,在美国,想装个有线电视都不止10天,除了中国,没人能这么光速。”
第1天,上百台挖机抵达现场,开始平整场地。
第2天,大多数人还刚刚入眠,火神山医院工地却亮如白昼。
第3天,完成场地平整、碎石回填施工,第一间样板房建成。
第4天,首个箱式板房模块开始吊装,现场进度快速推进。
第5天,武汉火神山医院效果图正式发布,双层病房区钢结构,初具规模。
第6天,300多个箱式板房骨架安装完成,水电暖通、机电设备等材料全面到位,同步开始作业。
第7天,HDPE膜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间设备吊装完成,管道安装完成60%。
第8天,九成集装箱的拼装均已完成,活动板房骨架安装3000平方米。
第9天,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场地基础施工全部完成,全面展开医疗配套设备安装。
第10天,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
这样,一天一天的紧紧咬合着,可以说的确是光速。事实上,哪有天生神速,不过是背后有人在负重前行。这“传奇”的背后包含了那些10天来不眠不休奋斗在一线的工人们的努力,包含了他们对战胜疫情的希望。
......
在医院火速建设期间,湖北省抗击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也有在武汉通过特殊的形式隆重召开。1164人获“湖北省抗击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436个集体获“湖北省抗击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160人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30个集体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会上,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伟华发言:
很荣幸代表4万名两山医院建设者发言,我们用十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那一刻,我和所有建设者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我站在这里,这小段难忘历程依然历历在目。作为火神山医院项目副指挥长,我深切感受到打赢两山攻坚战,是举国同心创造的奇迹,两所医院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的重大政治工程和生命工程。
......
其实,在接到任务后,中建三局党委就连夜发出了紧急动员令。
但动员令发出之后,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有瞒着父母,耗时三天,跨越3500公里赶来的90后。也有瞒着对方,却在火神山偶遇的夫妻。大家都踊跃的频繁的说道:“我能来!我报名!”这一点是很让人感动的。
还好,建设方积极的调集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短短几天,2500多台机械设备,4900多个箱式板房,400多万米电线电缆,20多万平米防射膜迅速到位。建设方还与武汉城投、武汉地产等兄弟单位进行了并肩作战,也与国家电网、中国电信等多家央企进行了协力攻坚,分别用10天、12天建成两所医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打赢两山攻坚战,是舍生忘死体现的忠诚。在建设现场,让大家记忆最深的,是一面面飘扬在工地的鲜红党旗,是一支支冲锋在最前线的党员突击队。两个临时党委,24支临时党支部,32支党员突击队,带领广大建设者舍生忘死,昼夜奋战。
这里包括有最困难的工作党员,上火线入党的项目机电总工程师,其虽然身患重型糖尿病,却还是带着一道速泵,一夜走遍上千个检查点积极工作着......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去,160余名维保人员在请战书上摁下鲜红手印。所以,也正是这千千万万党员与平凡建设者挺身而出、慷慨前行,铸就了两山医院建设的“中国奇迹”。
当然,打赢两山攻坚战,也是尊重科学迸发的力量:如建设方制定小时制现场作战地图,倒排工期计划,实现数百家参建单位、上千道工序、几万名建设者的无缝对接,穿插作业。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像搭积木一样,让医院拔节生长。设计鱼骨状布局,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搭建5G及云平台技术,为医院植入“智慧大脑”。安装负压系统,为气流导航,给医院穿上“防护铠甲”等等......两山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成为武汉抗疫,湖北抗疫的重要里程碑,谱写了协同攻关,科学施工的中国效率。
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3900M²,能容纳1000张病床,在建成后就很快的正式收治病人了。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75000M²,能容纳超1500张病床,也是一样很快就正式收治病人了。而武汉市在两个医院建成的时候,是已经确诊了4109例肺炎患者的,各大医院床位告急,而这两家万众瞩目的专用医院,在紧要关头送来了2600个床位,可谓是真的非常及时。
......
可是就短短10天,从设计图纸到开始施工,火神山究竟是怎样建成的?更具体的更细节的操作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就是24小时出图纸,立马工地就开工。因为,在接到任务后,很快一封加急求助函就送到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函件出自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内容概括就是三个字:求图纸。
17年前,中元国际在“非典”期间临危受命,7天内完成了“小汤山”医院设计建设任务,也是能很好的说明其能力的。该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世界十分之一、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治愈率超过98.8%,全部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被世卫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所以,求图纸才找到了它家。
于是,在收到需求后,中元国际很快就将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到了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同时,武汉中信设计院设计团队全员开了个紧急开会,5个小时后,火神山场地平整设计图纸也出锅了。场地平整设计图纸出来后的当日晚上10点,上百台挖掘机、推土机就进场了,且通宵进行着场平、回填施工工作。
当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也是有很多感人小瞬间的:如听说火神山建设工地需要挖掘机和工人,来自武汉市黄陂区姚集的一个小伙子穿着睡衣和四个同伴连夜开着挖掘机就到了工地。到达工地后,他仅仅休息了一个小时,就顶着一头乱发就开工了。
也如同样着急的,还有放下了吃饭的筷子赶来工地的来自武汉江夏区的胡晓红。她属于是得知消息后,放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和一群工友赶赴上了工地。而且,被问到为什么要来的时候,她还腼腆地说:“那边说不限男女,所以就来了。且本来也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还有如一位身在异乡的河南大哥,其放弃了一年只有一次的回家机会,自己打车赶到了工地。当在工地,有人对他说谢谢的时候,他也还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
另外,也有来自湖南的货车师傅成先生,其在接到通知后,来不及吃午饭,就与同事们一起开着私家车,直接奔赴到了武汉。初为人父的他,要错过刚满4个月的女儿生命里的第一个瞬间,虽然不舍,但远方有更需要他的人在等他。像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
而因为医院需要尽快完工,为保证进度,工地也是24小时不停工的,所以,工人们为了赶上工期,几乎是不能闭上眼睛休息的,就连受伤了也只是简单地处理下而已。
一个潍坊的小伙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在工作中,骨折了的手指,可他啥都没说,就用钢片和胶带简单包一下后,接着继续干活了,并一刻也没停。当然,期间也有人问他休息一下不行吗?可他回答说道:“不行啊,要赶时间。能提前1分钟交工,就能提前1分钟救治病人。”
所以,很多细节也再次说明,如此的中国奇迹,真的不是什么神速,不过是因为背后有他们,千千万万个的他们,才拼成了这样的一个传奇。他们之中有装修工,有木工,有司机......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的父母、孩子,但就是在国家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放下一切就来了。有的有放下来之不易的假期,放下手中那碗温暖的粥饭,也有的有放开了家人孩子等待的怀抱。
他们虽然平凡,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
至于建筑,内行都蛮清楚,这要放在平时,连一栋乡里两层小楼都搞不起来,光是等混凝土达到强度,就要28天。怎么搞?确实是个很大的疑问。有幸的是这两家医院,都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即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来进行建设。也即火神山采用了箱式房结构(有点类似码箱子,不过是集装箱),雷神山用的则是活动板房结构(就是搭个框架,再把墙体拼上去)。这样下来,深挖地基、浇筑混凝土,都可以省了,理论上只要执行了,不出意外,是可以实现按期交付的。
而且,这些“乐高”,都是在外头拼好了,再到现场整体吊装的,可以和现场施工穿插进行,省时间。同时,建设者也会通宵铺设“两布一膜”即两层土工布及一层HDPE防渗膜和第二层20公分厚快硬高强混凝土。
不过,虽然,其可行性是比较高的,但是,施工的时候,确实也还是会出现连“深化图纸”的时间都没有了的。因此,遇到这样的情况,施工单位也就只能拿到图纸现场改,边深化边施工,有点类似边写菜谱边炒菜。且据中建三局一位总工介绍,火神山用到的箱式房,一部分是全新的,一部分是中建三局拆了5个在汉项目工地的全部临建房,消毒后运过来的,算是江湖救急。“这些同型号、但出厂年限不同的箱式房,它们的弯头、临电接驳口这些细节的位置,在新旧批次上会有区别,这就会导致吊装的位置也跟着不一样,全都得现场重新调整设计,再让工人施工。”
......
事实上,在这样的处境下,是有什么用什么为最好的,毕竟肺炎面前,大家等不了,也来不及。更何况火神山建设在前,它的箱式房,保温、隔潮、隔音效果都比雷神山采用的板房好些,而雷神山开工在后,箱式房已经不够了,也导致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一个用箱式房,一个用板房这样一个结果出现。所以,对其而言,我们要理解到其不是生产不出来的问题,而是时间不允许的问题。
我们要知道,建设那会,中建三局也是有事先说过这样相关的话语的:“即情况是等不了厂家去重新生产,有什么用什么。除了能调过来的全新箱式房,能拆来用的旧的,凑了398个,再多真的没有了,太远的外省也运过来也很难,等不了。”
还好,搭建火神山,简单说,就是个大型乐高现场,是把一个个小箱子拼砌起来。所有的箱式房面积都是3mX6m,无法提供大的开敞空间。且医院的很多功能设置指标要求,都能挖空心思调建筑结构“塞进去”。
相比之下板房就更具有优势,雷神山的板房是先搭龙骨,再装墙体,这些材料在运输时可以拆解,在空间大小安排上也更灵活。至于保温、隔音等,用刷涂、做外保温等方法,也可以克服。从而,使得情况一定程度上,也似乎没有变得更糟糕。
......
另外,传染病医院的病房不同于普通病房,除了标配设施外,隔离病毒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空间密闭,这样下来的话,难度系数就上去了。庆幸的是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以“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为原则,采用了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即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区域。
同时,这两家医院的设计中,都还设置了“洁净走廊”:医生进入一间病房前,会经过一条走廊,出病房时,走的是另一条走廊。这就保证了进入病房再出来时,不会把病毒带到“洁净区域”,避免病毒在多个空间循环。且每进入一级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就会完全分离,这样,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就会是安全的。
所以,10天工期要求虽短,但五脏算得上是俱全的,毕竟某些东西是必须要有的,如:接诊区、负压病房楼、ICU、医技楼、网络机房、中心供应库房、垃圾处理暂存间、救护车洗消间等等,包括ICU(极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也设置了两个病区、还有两个重症护理病区等等。
其实,在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相关人员还出现过小插曲:“即因为箱子的数量是精准固定的,少一个就拼不起来,所以大家负责数箱子的有两位同事。且在土建最后的工作完成前,这两个人要负责数箱子,确认数量,结果都说少了一个!当时大家都紧张的不行,怕是深化过程里出了问题。但庆幸的是最后发现是两个人都数错了!数量是对的,接着大家才又欢呼起来。”
......
当然,任何事情的跟进,围观群众当然也是会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医院建设期间,也出现云监工之外的围观十天的观众,那肯定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毕竟央视也是有提供过这样的一个云平台的。这次应急工程建设,现场有2000多名工人,近千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24小时轮班作业。更有最多5000万+的“云监工外的围观者”,通过直播镜头,聚焦在这里。
比如,围观中,就有3000万人围观“打架”这个事情出现过,最终情况是双方事后喝了个小酒化解了。
情况发生时,双方手上都有死任务,武汉建工当天晚上需要把外围排水管网接通,中建三局则需要当晚把那个区域的箱式房吊装完成。由于醉酒双方没有沟通好,建工先把路挖开了,三局载着箱式房的卡车进不去,于是也就没办法吊装。其实,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都只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才有了那么点小冲突。还好,后来建工先把路填起来了,让三局的卡车过去了。工人们很快就‘和好’了,并换班之后,两边工人还又喝了个小酒!
而云平台监工期间,大家也还讨论到过污染知音湖问题,事实上,该污染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个很无厘头的笑话:火神山的选址地有市政管网,医院建设了自己的高规格污水处理系统,其是只需要一个接驳口,就可以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市政的排水管网,不存在会把污水排入湖中的。
并根据测算,每所医院每天最多会产生800吨—1000吨污水,而每所医院的污水处理能力最大能达到每小时80吨,也就是每所医院每天最多可处理2000吨污水,现有处理能力完全充足。
......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医院争分夺秒建造的同时,建设工地被用于为云监工服务的设备平台,其是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在线观看的“云监工”最高峰超过5000万,网友们观看过程中,甚至还给施工现场的设备都起了名字:如小红小绿小小黄、叉酱铲酱呕泥酱等等,甚至还有一份“花名册”,各位“监工”为它们打着榜,一台台机器俨然都变成了爱豆。
事实上,之所以信号这么好,也与有记者爬上大楼的顶层有关,在顶层一个角落里布满着基站天线,各家运营商的设备都在这里,直播信号就是通过这里的摄像头传上互联网的,而如果没这些的话,记者N次爬上顶楼,那肯定会是完全必不可少的。中国移动的一位经理说:有了5G技术的成熟,才能在这么远的距离实现高清直播,这个是关键,何况两天建了10个基站,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
到底是咱们太强大了,还是建设医院太简单了?当然,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咱们建设医院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建设医院的难度,当然这并不代表建设一个医院很简单,中国用了10天做的事,别的国家可能需要5年!一个医院建设起来有多难?看看下面的内容就知道了。
医院建筑设计是所有建筑设计中功能最复杂的一种。因为医院建筑不仅与建筑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密切相关,还与医院的医学发展模式、医疗工艺流程、新的医疗设备的不断应用、医院建设模式等内在关联,同时也还与建筑的用地条件、设计标准等建筑条件息息相关。
一家医院在建设前,首先要做好策划,这是一项繁琐、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要对医疗建筑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还要以建设、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图纸的方式直观体现出来的。因此,医院在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期间,都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多专业方面进行构思布局,从而确定新建医院的建设规模、建设环境、建筑理念、建筑成本等等,从而保证新建医院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下,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所以医院建筑的特殊性在于必须要满足医疗业务功能需求,其规划设计必须以满足医疗业务功能需求为基础开展,只能以功能需求为体进行“量体裁衣”,所以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也都首先要做好项目功能需求分析。
但目前诸多医院建设项目是没有做到深入、完善、系统的项目功能需求分析研究的,而仅是在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编制、概念方案设计等阶段做零星或部分的功能需求分析后,就开始实施了,而且这种情况,多是由不熟悉医院情况的咨询公司或设计公司负责的,其无法形成一个指导医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具有项目“宪法”地位的项目功能需求分析报告。
其实,在院区功能划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医疗区与非医疗区的界限;第二步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医疗区的规划上,进行多方案比较和探讨,最终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加以深化;第三步才是将各部门合理安排在不同功能区域内,主要是调整好各部门的相互位置关系;第四步才能划分各科室的功能房间。因为,在复杂的医院规划中,只有组织好交通流线,才能使整个医院运行得井并有条。
医院的交通流线可分为室外交通流线和室内交通流线两部分。
室外流线包括各种人流(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等)、车流(患者私车、工作人员私车、出租车、救护车、各种货车、消防车等)、物流(药品、办公用品、食品、垃圾、尸体等)。室外流线组织的目标是使不同流线各行其道、减少交叉,与院区和建筑出入口的设计、道路设计息息相关。
室内交通流线以人流和物流为主,通过垂直交通体系(楼梯、电梯)和水平交通体系(走道、廊道)来组织。楼梯、电梯的数量是通过使用人数来计算的,还必须符合防火疏散的要求。很多医院在门诊部分会采用自动扶梯,其符合患者就诊行为需要,使患者方便不少。垂直交通体的设置位置也相当重要,门诊大厅和周边空间的显眼位置要适合设置供大量人流使用的楼梯、电梯;各功能单元交接处和端部要适宜设置疏散楼梯。毕竟,每天早上是患者就医的高峰时段,也是大量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医院的垂直交通体系在此时负担最重,如果这些适宜设置没处理好,那肯定会出很多问题。并如还能为医护人员设置独立的垂直交通体,则更可避免医患之间的相互影响,不仅在人流高峰时段提高了效率,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形象塑造等也不无益处。住院部的垂直交通体以电梯为主,楼梯多作为疏散交通体。电梯应分为患者及家属专用梯、医护人员专用梯、货梯、污梯、餐梯以及专为手术室设置的电梯等。
医院的水平交通体系包括大厅、主要廊道、医院街和各种走道。门诊大厅和住院大厅都是人流汇集处,是患者就诊的开始和终点,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医院规划的复杂之处还在于整个医院内包含多种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如:医疗用房、教学科研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后勤保障服务用房等。这些不同性质建筑的使用单位也不尽相同,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学生等。同时,医院内还涉及多种物品的供应、储存和处理。例如:药品、医用耗材、办公用品、食品、普通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尸体等。所以,也为了满足医院内各部门的正常运行,医院规划是务必必须做到让不同使用者各得其所,不同类型的人员、物品各行其道的。因此,医院院区出入口的规划同样是相当重要的。
医院出入口在数量上,应保证各种流线尽量分开,通常不少于三个,同时还需方便管理。医院规模是影响出入口数量的因素,规模很小的医院,其功能关系往往相对简单,人流、物流量都较少,可以适当减少开口数量;大型医院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出入口,主要目的是分散不同性质的人流和物流,减少交叉和干扰。影响医院出入口数量和位置的因素还有场地内的环境和地形条件等,所以,在医院出入口的规划过程中,整个院区的功能布局、环境创造和流线组织,也是需要同时考虑的。
另外,环境的创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于环境是使用者直接感受到的周围的一切景、物、空间,它直接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作为医院服务对象的患者由于身体上的不适,很容易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这就更加突显出医院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于是,医院规划过程中,也是还主要涉及到了室外环境规划的。
医院室外环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门诊、急诊入口室外环境,住院部入口室外环境,大型花园和庭院,小型内庭院。
门诊、急诊入口室外环境以组织交通的广场为主,是开放的交通空间,也是患者进入医院建筑前的缓冲过渡空间。主入口广场在组织好人流、车流的同时还应在适当位置安排充足的停车空间(或结合地下停车场综合考虑)。绿化和景观小品可以丰富入口的室外空间层次,使患者感觉亲切,在情绪上也容易放松。住院部入口室外环境最好相对独立,其功能要求与门诊、急诊入口广场类似。大型花园和庭院可结合医院建筑群设计得相对完整,它为整个医院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主要供住院患者日常使用,同时也为门诊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感受。建筑之间围合出的内庭院一般更接近门诊患者,主要分布在大厅周边、候诊空间近旁和交通廊道两侧,让门诊患者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近在身边的美好自然。
由此可见,建设一个医院从来都不可能以“天”为单位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量,但是在疫情面前,国家与人民的团结汇聚一起这种力量远远胜过一切速度,因为我们在赶“生死时速”,快一步,可能有更多人得到治疗,慢一步,可能就有很多人失去生命!昼夜不停连续施工,加班加点全力保供,组织人员驰援一线,慷慨解囊履行社会责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冲锋在前,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拥有“中国速度”的原因。
......
当然,在工地建设的同时,外围人也是有在加油打气的,因为很多人说由于可靠的祖国,也由于那些可爱的、可敬的、温暖的人,是有经常在某些时候情不自禁的流眼泪的,至于导致被流泪的细节原因,或许也还包括有如下这些林林总总:
如平时以捡垃圾为生的阿婆把自己攒的9000元给村委,想请他们捐给武汉。村支书想到阿婆生活不容易,拒绝了,没想到阿婆急得大哭起来。阿婆,咱不哭,武汉会好的,一定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