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分鸣的头像

分鸣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16
分享
《人生路上》连载

第三章 谎言与欺骗

说谎,不像随意的闲聊,总携带着特定的目的。按目的分,谎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善意的,它是为了保护别人或不想让别人担心忧虑等而隐瞒事情真相,即使被发现,也较容易得到理解和尊重;另一类则出于私欲与个人利益,为撒谎者服务,它容易受到遣责,招来愤怒与报复。

谎言能够广泛存在,其一是因为撒谎能够获得好处——人们总期待好消息,比起真话,经过精心包装的谎言更具吸引力、更受到人的喜爱,从而直接或间接为自己谋利;其二是由于谎言难以被识破,撒谎代价低。

粗劣的谎言没有市场,只会给撒谎者带来难堪,但撒谎也不需要做到天衣无缝,只需能够在谎言被拆穿之前达到既定目的,便获得了成功。军事、政治、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撒谎者并不在乎谎言的拆穿与否,即使被拆穿,也没有什么代价或只需付出较小的代价,而谎言的成功却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被骗大都是出于贪欲,逐利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切生物的天性,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利益就是生存空间,而谎言制造出美好利益的假象,让人蠢蠢欲动;也有人因为自大而被骗,自认为强大,毫不在乎是否会被骗,等到被骗了,才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

对于被骗者,谎言会带来物质与精神上的损失,一旦受到欺骗,会对撒谎者产生痛恨,或作出强烈的报复,因而撒谎也是一种有风险的行为,谎言一旦被拆穿,可能让人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但痛恨不是被骗的全部,有能力者可以通过报复消除愤怒,而大多数被骗的人只能一面遣责撒谎者,一面自我悔恨,思考自己为何会被骗,寻找理由来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不正是安慰的话语么,对于我来说,如果能不受到欺骗,我宁愿不要“长一智”。被骗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能够正视欺骗本身,认真反思并谋求改变,“吃一堑,长一智”就不仅仅是安慰;在客观上,被骗也能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让我们认识人的复杂多样,认识更真实的人性,也认识更真实的自己。

人们痛恨的不是谎话本身,而是谎言破灭后,发现自己受到欺骗。如果有谁能保证谎言不会被拆穿,那么他肯定能受到热烈的欢迎、攫取大量的私利,从这个角度看,撒谎不只是一种手段,也可视为一种技术。但完美的谎言是不存在的,为了完善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就算一个人有超强的智慧与记忆能力,能记住说过的所有谎话,同时保证不自相矛盾,也很难在生活中不露出蛛丝马迹。在我看来,生活在谎言中的人是痛苦的,因为必定战战兢兢,要时刻小心提防谎言的破裂。最接近完美的谎言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谎言,但它除了欺骗自己,没有别的用处。我们能被自己欺骗么?如果撒谎者将自己也欺骗了,这未免不显得非常可悲、可笑!无论怎样,我不愿生活在谎言之中,与其生活在彻底的虚假之中,不如去追寻更真实的自己。

当谎言普遍存在、无法轻易区分真假时,真话与谎言就会被一视同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假的被当成真的,或真的被当成假的,都会使真话缺少竞争力,减少真话的生存空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让谎言放任自流是危险的。如何减少谎言的存在,依靠个人的理智去判别所有谎言是不可能的,谎言的产生源于信息的不对称,越是隐蔽的领域,越容易产生欺骗,所以减少谎言要依靠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但完全去除谎言也是不现实的,每个人的关注点有限,他只能在他所关注的领域内尽快地识别出谎言,而别的领域的谎言,即使早已被拆穿,他也未必能够发现,另外,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做到公开与透明。因此,我们无法杜绝谎言的存在,我们只能选择逃避或者勇敢去面对。

因为被骗过,便认定世界上只存在谎言是不明智的。如果没有利益的牵涉,我们或许根本就不在乎别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在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中,如何面对谎言的可能存在?首要的是不轻易相信任何话语,在事情明朗之前,保留自己的判断;如果必须做出判断,我们可以依据已有的材料去选择相信或者不信,但应该在行动前尽可能做好准备,预想最坏的结果自己能否承受;如果还是犹豫不决,那就抛弃一切判断,跟随内心吧,毕竟人生充满着未知,而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