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下午两节是作文课。
铃响过多时,语文老师才踏上讲台。
语文教师姓邹,单名潇,是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教师。一米七的个头,身体略胖,戴一架近视镜。走起路来总是爱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拎着书,挺着胸,迈着八字步,气宇轩昂。开学的第一堂课,他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教室,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他把书往桌上一放,左手仍插在裤兜里,右手拿起粉笔,“啪”的截下半截;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刷拉刷拉几笔写下四个漂亮的字“作文训练”;又回身把粉笔往桌上一扔,这才开始讲课。
“这两节是咱们的作文训练。本节我先给大家讲讲,第二节与自习写作文,下课交作文,最迟到明天上午课前交齐。
第一单元,咱们学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散文,作者都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第一课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它描写雨中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变化,描写对象也不断变换;第二课是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它主要描写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奇特景象,课文按航行的进程记见闻和感受;第三课是吴伯箫的《难老泉》,它是一篇熔景物、传说、古迹与新貌于一体的游记散文,作者按自己的游踪组织材料,移步换景,引导读者一步一步由远及近,由外入内,由大到小地观赏晋祠和难老泉的绝佳景致;第四课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它则是一篇描写自己生活中的小屋的短文,笔调清新,语言优美,文章定景换点,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观察小屋。总之,这四篇都是写景,别具一格,情寓其中;状物,栩栩如生,意蕴其内。
写景状物的作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时要着力发现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下笔时要有明确的立意,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写活,有灵性。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是要大家写一篇游记散文,题目自拟。你们可以写自己亲自爬过的山,游过的园或看过的景观,也可以自己想象,虚构。不论用什么方法写什么,只要能把作文写好就算本事!我与别班的语文老师不一样,我讲究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不原版照抄别人的文章就行。”
讲到这里,董小语仰起头问:“他们那几位都是大作家,游遍名山大川。而我们大多数人啥名山都没游过,那咋写?”
“不错,是大多数同学都没游过名山,但你们就没爬过什么无名小山,就没参观过啥公园?”
“没有。俺连小土堆都没去过,啥公园也没参观过。”董小语摇头晃脑的说。
“那你就没进过咱市的娱乐中心,看过橡皮坝水库,登过古钧台?写写这些人人都熟悉的也行嘛。”邹老师耐心的解答。
“你说的这些又太熟了,也没啥景致,这咋写?”他得寸进尺,故意刁难邹老师。
“熟悉的,咋啦?就不能写了?你要能把这些人人都熟悉的给写好,那你的作文水平也算是有了提高。”邹老师显得不奈烦,但在学生面前,又不好发作,何况他提的问题也没什么错。
“老师,俺这写作水平,还没达到像他们作家那样‘吃喝拉撒皆成文’的高度呢。俺连他们的九牛一毛都不及,你说写啥,咋写?”董小语穷追不舍,顽固到底。
邹老师一听这话,就再也挂不住了,心底的怒火顿时冲上脑门。藏在镜片后面的眼睛,立即瞪得又大又圆,就像两个乒乓球吊在那里。
这回,大家才算真正看清了董小语的意图。闹了半天,他是故意捣乱,跟语文老师较劲儿,让他难堪,下不了台的。
此时的邹老师,扯下文志彬彬的形象,抓起桌上的半截粉笔朝地上用力一摔,大吼一声:“董小语,你太过份了,给我站起来!“
董小语慢腾腾地站起,眼望着窗外,摆出一幅无所谓的面孔,仍就狡辩道:“邹老师,我这也是不会才问的,难道也错了吗?”
“不会,应该问!可有你这么问的吗?嗯!……你这明明是在故意捣乱!”邹老师怒不可遏。
“俺这哪是故意捣乱?明明是孔子的‘不耻下问'嘛!”
“你说什么?”邹老师一拍桌子,“你,给我站到讲台上!”
“哎,当你的学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董小语边低声嘟囔边磨磨蹭蹭地走向讲台。
声音虽然很小,但还是让老师听到了。
邹老师更加气愤,用手一指董小语:“你,再给我说一遍!”
董小语见事不妙,老师真的发了火!就牢牢地闭上了嘴,赶紧站到了讲台边上,深深地埋下头。
“下两节,你就给我站讲台上!不管你会不会写,明天上课前,必须给我放到讲桌上!要不然,以后凡是我的课,你都给我站到讲台上!”
邹老师说罢,抓起教课书,甩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