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16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六章 双溪水碧广溪长

对于库区来说,如果说胡卜是溯梅溪而上的第一村,那么钦寸是溯广溪(也叫查溪)而上的第一村。尽管钦寸在胡卜下游,但其地处两溪的(广溪、梅溪)交汇处,两溪又以广溪为黄泽江(东江)的主流。

钦寸地处黄泽江上游大转弯处,溪水呈“之”字形绕村而过,村民就在这片山水间诗意栖居。村基自东南向西北沿山脚而建,村东是大王山、牛角山,村西南是良田溪滩,村西是前门山、轿顶山,村北由石马山、香樟树山锁住黄泽江出口,形成了一片盆地良田。村民们为美丽的家园而自豪:“北面是大山,西南是良田,烧的大山柴,种的阳畈田。”

钦寸始名钦村,古有钦、曹二姓,钦氏最早,村由该姓得名,后因崇祯皇帝夜宿石马庵而改名“钦寸”。成化新昌县志记载:“曹州村,去狮山五里许,有钦、曹二姓之墟。亦名钦村,其地有鸬鹚石马二,上下有广溪砩,蓄水甚盛,溉田千余亩,居民利之。”村民沿溪从东向西筑起一道堤坝,堤坝上面种植数里修竹,青龙似的拱卫着田畈和村庄。村民再在村东横溪堆垒起一道砩坝,拦进一湾清流,灌溉着500亩良田。相伴村庄的是两棵古樟,一棵兀立在曹家祠堂前的土墩上,一棵挺立在村西北的兴仁庙前,它们的绿阴庇护着子孙,根须扎进沃土。

钦寸村北白岩山峡谷内有一坑,源头处有一洞口似龙嘴,水从“嘴”中吐出。据说这里曾住过一条正在修炼的小龙,一年江南大旱,河断水地冒烟,村民日夜求神,终于感动了小龙,小龙想不救苍生黎民,修炼成仙又有何用,于是化作一股甘泉飞流直下,涓涓清泉滋润了焦渴的稻田。人们为感念小龙恩德,就在兴仁庙旁建起龙亭,塑起龙像,四季祭奠,香火不断。

钦寸村南螺蛳岩上有一泥墩,泥墩下面有个山洞,相传曾有老虎出没,且常盘坐墩上四处眺望,人们称其为盘虎墩。后来有位打虎者来此打虎,曾与老虎发生打斗,有时老虎落败,就落荒而逃;有时猎户失利,就退居洞内,并于洞口撑开铁伞,老虎就不能近前。现在老虎早不见踪迹,盘虎墩名却留了下来。

如果说由于溪水冲刷,把钦寸冲积成一片半月形的玉瑝,那么上游恰似系挂玉瑝的一个玉钩。从秀溪到曹州的溪流是直直的钩身,从曹州到钦寸就是那弯弯的钩头。曹州村就在鹭鸶头上,玉钩里面。

据载也是一个曹氏后裔看中了这块宝地,他就是新昌曹氏始祖的儿子曹再四,要比钦寸曹氏开村早上百年。曹州村原在鸳鸯嘴藩坎下,后毁于水灾,遂迁现址。东有蟠龙岗,西有伏虎山,龙虎对峙,仅一水之隔;北有双尖山、鸡娘坞山,两座大山联袂而立,高耸云天。抬眼望,层峦叠嶂。有时岚笼雾浮,若明若暗,影影绰绰,恬静优美。村前田园平展或麦或稻,新绿如茵;田园与溪江之间竹堤分隔,若苍龙卧波。村南百年老杏枝叶繁茂,每值阳春三月,花英如海蜂舞蝶闹,过往路人常驻足赞叹:“此杏花村也!”

曹州村因处溪边,享受着灌溉之利的同时,也常遭洪涝之灾,所以曹州和沿溪村庄一样,都把堤坝看成生命线,堤在村在,堤毁村灾。20世纪60年代,民兵查抄台属陈见家时发现一张清雍正四年(1726)的田赋收据,开户为陈坤山。当年他家有三丘大田,一字相连,每丘5亩,位于曹州田畈之首,吃砩甽头口水。由于濒临溪滩,时遭洪灾,他决定出资筑堤防洪,以保护整个田畈。堤坝延伸,家资渐紧,以至罄尽,开始卖田以应工程之需,水利工程接近尾声,他这15亩良田也卖个殆尽。有人讥之曰:“筑堤本在保田,今田既归他人,堤其何用?”陈公笑曰:“吾舍自家小田,而保全村大田,吾心安矣!”后人有诗赞云:“奉公舍己益民众,工峻长堤家产罄。感戴坤山成壮举,无虞洪患保村宁。”如今曹州坝早已沉入水底,但坤山舍己为公的美谈永将流传。

曹州过桥,一岗隔两谷,一溪分两脉。蟠龙岗北一道梅溪水,从四明深处汤汤而来;秀溪上游广溪一脉,则来自天台的万壑千岩。

秀溪到曹州又好比一个“之”字形状,曹州处于第一个弯内,上面一点就是钦寸;秀溪则处于第二个弯内,弯尾就是查林,两村一溪相隔。最早迁居于此的是浙东梁氏第44祖梁祖璘,由大市聚梁家田迁此,时间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村北的三棵榆树、一棵古柏、两棵香樟,共同见证了秀溪的五百年光阴。

因地处蟠龙岗下,广溪之畔,秀溪与别的沿溪村落一样,筑起一道砩,引来一甽水,既灌溉了村前田畈,又方便了百姓生活。村里沙田特别适合种蔗植瓜,夏天西瓜匍匐成一畈小猪,秋天甘蔗长成一片森林。秀溪自民国以前,就是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村,家家户户都有几根卖蔗的扁担,中间扁扁两头尖,挑着甘蔗卖铜钿。

秀溪村东,就是蟠龙冈,村冈相连;秀溪村南,就是查林,隔溪而望。蟠龙冈南,鹭鸶冈东,来龙山西,梅林山北,山环水绕着查林的村舍田园。1378年前,唐贞观十五年(641),查林村也是新林乡的开山之祖梁山宝,从前梁溯溪而上,寻觅新的家园,相遇游鱼走兽,罕见人迹炊烟。为什么不卜居下游的钦寸、曹州,不选择上游的江村、竹岸,也不青睐七星峰下的胡卜、梅坑,更不中意山背岗上的大坪头、祝家庙一带,要知道当时这里还是一片野岭荒滩、荆棘丛莽,根本没有一家人烟,所有地方任凭挑选,为什么唯独看上查林这个地方?

风水中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且脉源起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最为吉祥,古人认为这两个方位象征着财运和健康,而查林东南的来龙,就从东南方向而来。而西北之位为卦为乾,主贵旺气寿运,位置须围且兜,讲究堵泄防漏,因此最好西北有山,既阻挡了凛冽寒风,又聚集了财气祥云,而查林北有蟠龙冈屏障,西有鹭鸶冈遮拦,南有梅林山环绕,南西北三方,山环水绕;东面有溪入怀,风生水起,紫气东来,确是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

梁山宝可能踏勘过钦村、曹州等址,山脚溪滨,虽有荒滩平畴,可造百亩良田,但都地域狭窄,难以集市成村,不利长远发展。梁山宝也肯定考察过一岗之隔的蟠龙冈北(现在胡卜村址),并对这片土地一见钟情赞叹连连,最终因西无遮拦只好忍痛割爱。而查林村东双溪交汇,从东到西数里绵延,南北两岸皆是荒原,可以开垦千顷良田,是东江上游最大平原,宜于子孙长远发展。因此,查林先祖为拥有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个美丽的家园自豪和骄傲,把这里的山称为仁山,把这里的水称为智水。诗云:“门迎山上夫人松,雪后精神如怒龙。苍绿夏秋红襍紫,仁山拥翠四时浓。”词曰:“大畈仁山挹翠,小溪智水拖蓝,溪山环拱作屏藩,天造乡村界限;禾麦从兹畅茂,桑麻因此丰蕃,黄云偏野溢门阑,物阜增加农产。”查林村四面青山环抱,中间一水围绕,村庄和田园相连,青山与稻麦拥翠,倒映在一片碧水之中,确是处世外桃源。

查林东南来龙山,属于沃洲余脉,自鳌峰延伸至查林村南,岗上有一巨石兀立,如鼓似棋,如堡似台,高约三米,二米方圆。似枚铁印,钤印岗头,故称“黄龙背印”;又叫石鼓,但等天风一吹,就会蓬蓬敲响。因此有诗云:“石鼓奇踪山上留,坡前尚有世人游。坐看枫叶传秋到,共事赏梅泛雪舟。”词曰:“突兀金钟远挂,嵸巃石鼓高供,金龙玉玺势峥嵘,幻作奇峰朝拱;先祖龙蟠吉陇,何年马鬟崇封,要将鼍鼓响逢逢,自有天风振动。”古人把这尊巨岩比作远挂的金钟,峥嵘的玉玺,甚至高架的石鼓,想像瑰丽而奇特,比喻崇高而吉祥。如此龙蟠吉陇之地,何愁后代不马鬟崇封,后来查林果然英才辈出。

“黄龙背印”即石鼓岩,还颇有一番来历:说有位神仙去东海拜访观音,挑着两块宝石作见面礼,一块叫棋盘岩,岩背上画好了棋谱;一块叫七音石,巨石上刻好了乐谱。神仙挑着挑着累了,看见前面山环水绕处一冈斜出,风景奇异气象万千,估计东到普陀已不遥远,想歇歇肩看看景。谁知放担未稳,七音岩滚落山下,就不能再挑着前往,两方岩石就留在了查林。如今那方滚落的巨岩,就搁在横山的半山腰上,道道乐谱仍清晰可辨。

黄龙背印是处天然的观景台,坐在岩上可以欣赏四周的远景近致:向东远眺,大湖山、龙潭岗高耸入云;近处是低山丘陵,山峦层叠,溪水弯弯。向西看,有塔珠山、狮子山、鼓等琴山和田园风光;向北望,是白岩山、双尖山等天然屏障。山下则是一溪环抱的家乡新颜。

历数查林风景,东面有座伏虎山,乡亲称为“猛虎守门”;东北有座荷花山,乡亲又誉其“出水荷花”。村南有个桠杈坑,两坑环抱着一座狮子山,狮子山上有个半圆形白球,乡亲又称之为“狮子捧球”。与狮子山东西相对的是安山,安山之上三面岩壁,围成一个鼓状山冈,岗上形似大琴,等到采茶季节,那圈圈茶园似根根琴弦,那采茶妇女似方方琴键,乡亲称其为“鼓上弹琴”。而村西南又有一冈斜出,仿佛白象把鼻伸向小溪饮水,乡亲又称之为“白象吸水”,通俗称呼为“象鼻头”。村西石沿畈尾,一冈横存,溪转北流,如鸟戏水,似舟起航,乡亲又称其为“鹭鸶戏水”。而村北隔溪而卧的蟠龙岗,乡亲又称其为“蟠龙回首”。

环境是诗意的,但生活是现实的。查林村有三个田畈,村西的石沿畈,村东的大岩下,溪对面的马岸畈。如何灌溉这些良田?祖先们很早就利用溪流的自然落差,在上游筑砩挖甽,引来碧波,润泽水稻,浇灌瓜果。于是在上游拦起乌龙砩,溪滩两头再开沟挖甽,引进汩汩清流,滋润畈畈稻田。灌溉不到的梯田怎么办?早在明代前,有祖先在马岸畈上挖了一口水塘,以作灌溉之用,明代有兄弟俩因水纠纷,县官就判为官塘,官塘湾由此得名。又在香林禅寺下的寺岭脚,修起了一座香林寺水库,这样从桠杈坑到石沿畈就能清泉不断流,旱涝保丰收。

为了方便往来,查林在村西竖起一座木桥,桥头种下一棵香樟,胡卜、秀溪、曹州等到大市聚赶集的人们,可在这里避雨躲阳、解乏歇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江拔线(奉化江口到新昌拔茅)修通以后,下桥头更成为查林连接外面的交通要道,去县城办事购物,到曹州售茧卖粮,都要经过这座木桥,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架起了水泥大桥。

竹岸查林同条溪,东西相距三四里。竹岸北靠顾东山,南对沃洲山,东南花树坪尖、牛头山等群峰蔚起,溪流至此分为二脉,东南一脉源自新昌宁海交界的望海岗,称作莒根溪;东面一脉源自新昌奉化交界的磨石岭,称作合溪。竹岸两溪交汇处,形成一潭,名曰岩椿,传有龙潜,一遇旱年,附近村民,纷来求雨。明成化《新昌县志》记载:“岩椿潭,在水帘北,有石涧自东岇山来至潭,其深莫测。两旁石壁高数丈,水流无声。上有椿树甚怪,覆潭上,俗传有龙潜焉。永乐癸巳岁旱,里人祈雨有应,有诗云:‘大雨云霓叹望多,神龙为我放天河。田畴水足枯苗秀,从此家家鼓腹歌。’”

因为竹岸地处陆路水运的交叉口,所以自古是处交通要津。新昌东乡的蚕茧、烟叶、白术、生猪、柿子、花生等土特产在竹岸汇聚,从水路转运到外地。宁波、绍兴的南货烟酒,宁海的私盐等,也在竹岸集散,通过挑夫、骡马从陆路送到剡东各地,人来船往,络绎不绝,货畅其流,生意兴隆,竹岸村街两边布满了商铺、宿店和作坊。

竹岸的竹簰义渡记载,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胡卜人胡龙高捐田资助开始,到清乾隆十八年(1753),枫树下村人胡瑞华捐资建桥,及造起三间半桥头屋,历数百年风雨而义渡不断,当时的新昌知县曹鎜还为此撰记勒石,以作表旌。义渡有渡田12亩,渡工2人,竹簰一张,载重12人。遥忆摆渡当年,肯定有老船公和孙女翠翠一样的人物,可惜没有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巨匠,来妙笔生花出另一篇《边城》。但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黄炎培曾路过竹岸,陶醉此处的山水风情,为竹岸留下了纪行和诗歌。

1934年4月,黄炎培一行十多人从溪口去天台,傍晚经过竹岸,宿了一夜。后来写下了《新昌观风纪行》一文。“从溪口到新昌,经过的就是剡溪九曲,自古骚人雅士,名宦高僧,恋这溪山胜景,遁迹其中,不知凡几。吾们从文章诗歌上,神游目想,亦已有年。”因此他谢绝了回宁波渡娥江经嵊县的车路,而是选择从奉化溪口到天台的肩舆和徒步,以便细览这片向往已久的晋唐胜地。

“所经过的景物是怎样呢?一重一重的山,夹在大道左右,相距大约不及二三里,有时峭壁当前,好像无路可走了。一转弯又是一番境界。溪水过了一道,没多时又是一道。曲曲弯弯,蜡黄的砂,常给碧绿的树林遮蔽着。路倒是平坦的。隔三五里必有一村,村必有庙,庙必有戏台。隔三五里必有路亭,亭必有茶灶。”

“过去了九十里,还有足足四十里。过去还有四道大岭,轿夫纷纷要求歇脚,这怎么办呢?问这里地名,答是竹岸。大家冒着雨快快进村里去找食宿。”

“恭喜,居然找到一家了。招牌写茂裕酒店。主人陈押炎,带了班女剧员出门演新剧去了。店里只有一位老板娘和十一龄的女儿。来了这般多的不速之客,母女二人手忙脚乱,一面办吃,一面办宿,倒难得那位女孩子,又聪明,又镇静,香烟、花生,一切零食,她都能送递,且能用心来算账,丝毫不会错过。不一会儿,打扫好一间小楼,给吾们席地高眠。某君说:‘这乡名王江辛乡,吾问过土人了。’”

“‘辨色而起’,雨止了,走出门外,看门牌,才知道这乡名王观音乡。想了一下,大彻大悟,昨夜土人嘴里说的第二字‘观’(gung),听者误为‘江’(土音‘江’读gang)。第三字说‘立’字底下‘日’字。听者把‘日’字读为‘十’字,土音‘日’和‘十’同音,便把王观音乡改作王江辛乡了。”

黄炎培写罢此文,意犹未尽,再赋诗以抒心意,《奉化至新昌道中九首》其一是:“论老披襟支遁才,到门访戴子猷回。风流剡曲无人问,我向溪山深处来。”其七是:“两脚浓围日隐崦,荒村一枕梦能甜。当炉秀慧年十一,不见主人陈押炎。”这些诗文发表于《之东》杂志上,让读者也分享了作者在茂裕酒家度过的一夜“羁眠稳”。

黄炎培夜宿竹岸后两个月的六月,新奉公路拔茅至剡界岭段,经过两年的修筑建成通车,处在水路运输枢纽上的竹岸村,由此增添了穿村而过的公路,交通条件更为优越,商铺随之在公路两边增加,水路竹簰则慢慢地被公路汽车替代。

日本侵略军南下,1938年至1941年间,竹岸村民和公路沿线的村民一样,奉令掘毁公路以阻止日寇入侵,不久又奉令修复公路以利国民党军队通行。如此含着辛酸,怀着愤恨,反反复复,而掘毁的公路没能阻挡住日军南下的铁蹄。

竹岸以上溪分两支,先说说莒根溪上的两个村庄—江村和上海岭。据《新昌县地名志》记载:“原名涨村,因村西南临溪,下大雨时溪水涨到村里,故名涨村,后写成江村。”江村背靠香板山,挡住了西北寒风,使村子冬暖夏凉。江村同样筑砩挖圳,引来一溪活水,滋润着日常生活,灌溉着村北良田。而村南有条鹳窠岭,是连通南北的官方驿道,也是条商贾通道,北连嵊州、奉化,南接宁海、天台,旧时许多挑夫通过这里到宁海贩运私盐,宁波的百杂货运到竹岸后,再肩挑至大市聚、小将等地。

村旁香板山脚站着株大枫树,树干高约20多米,树身得五六个人合抱,估计树龄约有500多年。村西北立着棵大溪丐树,树有10多米高,需四五个人合围,树冠亭亭如盖。树下原有一座水碓屋,三口石臼上配着三个马头似的石榔头,旁边还有一具石磨。周边的银星、彭顶、钟井等村的村民,都肩挑手提到这里舂米磨麦。

水碓是以水流作为动力,巧妙地运用杠杆原理,用来加工粮食。建水碓先要在上游拦坝截水,挖渠引流,冲击水轮,带动碓杆,碓头就会连续不断地撞击石臼,发出“吱扭……哐”“吱扭……哐”的巨大声响。由于声音较大,水碓因此多设在村外。

小孩有时恶作习,齐齐跳进引水槽,用脚并排堵住流水,让其缓慢下来,然后又一齐猛然跳出,让水流瞬间加大,这时水碓房内的碓头就会时快时慢,看碓人以为碰见了鬼。有的孩子甚至用水闸挡板阻住水流,让水碓完全停止运转。这时舂米的大人就会冲出来,孩子们在大人们的斥骂声中,像群淘气的鸟儿,发一声喊四处逃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家乡沿溪各村几乎都有水碓屋,千年如一日地为当地乡亲加工着粮食。到每年农历十二月开始搡粉做糕,家家户户挑着白白的晚米而来,担着圆圆的年糕而回。遥想家乡当年,水碓房里人影幢幢,热气腾腾,碓房内捣臼的哐哐声应和着房外流水的哗哗声,发出咿呀吱咯的歌唱。每当午夜人静,谁曾听到剡溪滩头那单调的碓声?那往往是在远离人居的沙滩边,在流水窃窃私语的岸之涯,在寒号鸟不停地哀号的柳树下,偶尔有一两只野猪从山间偷偷地溜下山来到溪边喝水,喝完后抬头注视着碓房内透出的殷红灯光,谛听着碓房内传出的蓬蓬声响,咽着口水慢慢去田地里寻找食物……

或者是被这湾流水所吸引,或者是为这块荒滩所迷醉,一位姓吕的祖先紧挨着江村的上游,构筑起一片新的家园,名叫上海岭。上海岭四面有青山环抱,村前有莒溪环绕,数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仿佛一位隐居世外的高人,村民披霞而出,荷月而归,围绕着村前屋后的一畈良田,一岭坡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歇。

现在再回到竹岸,沿着另一条溪流—合溪而上,上游三里处,就是岩头卜。岩头卜据说最早有卜氏居住,几与新昌设县(908)同时,也可能与胡卜卜氏同步。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岩头卜卜氏与胡卜卜氏,都悄悄地退出这片热土,淡出那段历史,让人百思莫解,感叹唏嘘。但是人们记住了岩头卜这个名字,也猜到岩头与卜氏的关系。的确,岩头卜村前有汤瓶岩守护,王观音屏障,北有后门山依靠,东有板坑水环绕,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现在留下文字记载的,是查林梁氏第四十一世祖思敏公(1417—1486)迁此,相传这里曾建起二十四间走马楼,每年春天燕子来归,罩满整个屋顶,遂有了“燕雾地”这个诗意的名字,可惜焚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由于山形的千姿百态,水势的五花八门,故乡没有那一个村庄雷同,虽然都是依山傍水,但都各具神韵。沿溪村庄大多山南水北,较少山北水南。除了查林,就是王家庄。查林、王家庄为何地处山北水南,是不是田畈使然?先人卜居时,除了考虑风水五行等形而上的问题,更要面对安身立命的吃饭现实,也就是逐水而居近田而住。

岩头卜上游三四里的王家庄坐南朝北,也坐落在溪水冲积后形成的小平原上。据说明初一个周姓先祖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卜宅定居下来,清嘉庆年间建起了周家祠堂。王家庄村中原来有座小山,上面遍植枫香和香樟,呼应着村口溪边的溪丐树和枫香树。村庄山环水抱,风景独好。村东有倒虎湾,山势险峻得老虎也要倒退下山;村南矗立着响板山、象鼻山和狮子岩;村西是天鹅孵子山,因天鹅在此孵子而得名;村北有挂钟山、王棚头、大龙岗。合溪水从碇岭脚迤逦而来,绕村而过,流入王观音潭,再向西流向岩头卜、竹岸、查林……

王家庄与江村一样,利用溪水的自然落差,筑砩坝,建水碓,为龙皇堂、枫树下、祝家庄、下庄、大龙等村庄加工粮食,先后建有中央水碓、簰场潭水碓、下水碓。遥想当年,王家庄溪流两旁,碓厂相接,木轮慢转,石榔起伏,稻麦飘香。水碓房透出的殷红灯光,隐映着簰场潭内停泊着的排排木筏、竹簰,使王家庄的夜色显得更加静谧与安详。

就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山村,也有不安静的时候。民国时期,王家庄时有土匪骚扰,抢粮食、牵牛羊、请财神(绑架),闹得全村鸡犬不宁、人心惶惶。1938年,村民吕旺根、周林傲等人提议在四周建筑围墙,村民纷纷响应,人人慷慨解囊,集资购买建材,捐款聘请工匠。并且出工出力,四面开门垒墙,每门派人防守。村东开朝阳门,通响板山;村南开太平门,通大市聚;村西开兴旺门,通庵堂庙宇,求百业兴旺;村北开思源门,因有水井供村民取水。江南农村都是开放式的,而王家庄因筑墙防盗,实现了从村向寨的转变。后来随着治安的好转,遂拆除了村门和围墙。

王家庄与东面的碇岭脚村,中间隔着涟溪,合溪中的一段。因水蜿蜒,缘流清浅,音似丝竹,形如银链,而得其名。两村隔水而望,鸡犬相闻。如果把三面环山中的溪流比作一个“S’形,起笔是碇岭脚上游的扁石,收笔就是碇岭脚下游的王家庄,而一条碇岭官道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南通大市聚、小将和天台宁海,北接龙皇堂、金庭乃至嵊县奉化。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王氏七十八世祖承廉公,不乐功名,喜欢山水,一次游沃州天姥,取道碇岭、扁石一带,见这里青山有意,碧水含情,遂筑室而居,代代繁衍。碇岭虽小,名气不小,古代文人对碇岭风光情有独钟,赞美有加。《东林王氏宗谱》中记有碇岭九景,清代王永模、梁作宾等文人墨客还作过《咏九景诗》和《贺咏九景》等诗词。

碇岭上游的扁石也是个小村,同碇岭一样,两边高山峡谷,中间涟水缥碧,因此土地很少。六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以王姓为主,与碇岭王氏同宗。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王氏后裔远青公从碇岭分居扁石。村西北后山边,东坑湾里面,一股山水来自王罕岭,冲出一湾大峡谷,传说为了阻止这里出妃子与奸臣,天庭派天牛来此耕出深沟斩断龙脉。我想如果天牛不来犁断这方风水,涟溪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香溪!

扁石之东,也是合溪之东,就是古村棠家洲,已在前文有过交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