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3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四十八章 甬舟腾飞水为媒

浙江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浙东更是河网密布,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丰水地区,事实并非如此。统计资料表明,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约为830立方米,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把富春江水,引向绍宁平原及舟山海岛……”上世纪60年代水利专家提出的“浙东引水梦想”,终于在2005年变成现实。

但历史赋予浙东更大的机遇,更重的担当!

浙东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濒临上海,身处长三角经济圈,水陆交通便捷,尤其是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使宁波舟山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而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其功能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以宁波为例,该市将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需水先行,而与之配套的水资源建设,尽管兴建了大量水源工程,已建白溪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6座,小型水库389座,加上河网可供水量,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达到23亿立方米/年,总体上能够保障目前各项用水需求。但根据《宁波2030城市发展战略》显示,2020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规模由810万调整至1100万,预计需水量超过30亿立方米,优质水缺水量将达4.49亿立方米;至2030年,宁波市人口规模将达1200万至1300万。随着宁波城市人口的剧增,宁波水资源需要更多的保障。而宁波现有水库已经无法满足水资源需求,宁波境内也无合适地方再建大型水库。因此,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最优化准则,宁波筹划实施外流域引水已迫在眉睫。

正因浙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配置需要构建新的格局。浙江省把解决浙东水资源短缺的思路从过去单一由富春江引水,调整为一个系统综合工程,形成一张立体的水资源配置网络。

按照工程规划,浙东引水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工程组成,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个地级市及19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这也是浙江历史上投资最大、跨域最广的引水工程。整个工程在2019年主汛期前投入运行。

这6项工程的建设打破了原有的供水工程体系,与星罗棋布的河道、水库一起重组浙东地区“水脉”,共同担负起整个浙东引水工程的职责。毫无疑问,浙东引水工程改变了浙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也改变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一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从全省水资源调配而言,钦寸水库建设,对解决宁波、舟山优质饮用水缺乏问题,及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甬舟腾飞,需水为媒!

而与宁波相邻的新昌县,群山逶迤,水源丰富,境内溪流纵横,坑湾密布,集水后汇聚成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条主要河流,总流域面积1963平方公里,其中新昌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209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57亿立方米,地下水1.4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92立方米。虽然资源充沛,但曹娥江上游四水呈扇状集中,洪水峰高量大。

历史上,曹娥江流域洪灾频繁,给沿江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1940年至2000年的六十年间,曹娥江干流嵊州站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6.1米共有116次,平均每年近两次。其中水位超过18米有18次,超过19米的有5次。

1962年14号台风暴雨,流域平均雨量380毫米,嵊州站洪峰流量每秒5090立方米,最高水位达20.76米,东沙埠实测洪峰流量每秒6420立方米,大部分江堤溃决,全流域受灾农田54万亩,冲毁房屋1.84万间,嵊州城内街道积水深1—3米。

每逢台风季,钦寸水库所在的黄泽江区域沿岸防汛压力很大。黄泽镇大桥头,至今还矗立着一块“抗洪救灾纪念碑”,这块由嵊县县委、县政府树立的碑文上,清晰地记载着“7·30”洪水事件:“公元1988年7月29日夜,我县暴雨如注,东部地区尤甚。黄泽上游,六小时内降雨竟达三百一十毫米,次日凌晨,山洪暴发,江水骤涨,势如排山倒海。顷刻,岸塌堤决,汪洋一片,沿江百余村庄悉为水淹,黄泽镇内水深两米有余,浊浪过处,路断桥垮,田毁房塌,人畜伤亡,其险其惨,不胜言状。据计,此次洪灾,毁田万余亩,决堤三十六处,决口总长五千四百八十二米,损毁江道建筑物二十四处,冲毁房舍两万余间,二十六人丧生,千余户无家可归。洪水之大,灾情之重,实属历史所罕见。”

就在同一天,30日凌晨,黄泽江上游梅溪水位剧涨,新昌县新林乡胡卜村操场水深80厘米,沿溪两岸200亩良田和81亩桑园变成了乱石溪滩,长8500米的防洪堤坝被冲毁,3座水泥桥和1座石拱桥冲垮。

上述所记仅限新嵊几村,据《绍兴市防汛手册》发布:“1988年7月29日晚至30日晨,受东风波云团影响,绍兴市东南部山区普降大暴雨,12小时暴雨大于200毫米的面积达891平方公里,最大点黄泽江上游三坑站478.3毫米,新昌江、黄泽江出现创记录的洪水,3个县49个乡镇498个村34.3万人受灾,死亡42人,失踪13人,冲毁农田3.5万亩,堤防决口229处42公里,冲毁公路213公里桥梁197座等。”

基于此,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提出,通过建设钦寸水库来防治曹娥江流域洪涝灾害,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曾专门进行勘测。防洪保护对象分别为嵊州城区和黄泽江、曹娥江两岸村镇及农田,通过钦寸水库和下游堤防工程相结合,使黄泽江沿岸乡镇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而曹娥江干流防洪保护主要目标是嵊州城区,通过钦寸水库与嵊州城区上游已建的长诏、南山水库,规划的镜岭水库、河道整治、堤防工程联合运用,使嵊州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据初步统计,钦寸水库建设可保护两岸以及下游萧绍宁平原34.1万人、19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因此,建设钦寸水库,对甬绍两利,既解决了新嵊的洪灾之苦,又为甬舟发展“解渴”。钦寸水库坝址集水面积316平方公里,通过输水涵洞可以自流到奉化区亭下水库,解决宁波的优质水缺口及舟山大陆引水中优质水的需求。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2003年7月,新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钦寸水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水库建设帷幕正式拉开。

2006年4月30日,浙江省委召开第12次常委会议,为确保中国经济重地的浙东地区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这一地区人均水资源缺乏、曹娥江流域洪涝灾害,特别是宁波、舟山地区优质饮用水缺乏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更从推进浙江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高度,决定将钦寸水库工程列入“浙江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

也就是说,钦寸水库虽建在新昌,却已不再是新昌之事,而是一项事关全省、攸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具有非同一般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由于钦寸水库具有向宁波“引水”这一特殊功能,再加上水库的坝址就在曹娥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黄泽江的上游,正好位于嵊州与新昌的交界处,这决定了它还将是一个跨地区、跨流域合作的特殊工程。

站在黄泽江与曹娥江汇合点的万年亭堤坝上,望着远处白云在天、碧波无垠的河面,今后不会再有当年袁枚笔下的“白浪滔滔打船尾,牵断危杆行不前”的洪灾景象,而变成一泓社会稳定的幸福之水,一股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一枚布局浙东的重要之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