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库建设的见证者,移民工作的参与人,新林乡党委书记王炳兴冷暖自知,感慨良多。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我在新林工作了15年,这里早已成为故乡并胜过了故乡。因建钦寸水库,消失在水库下的不仅仅是村庄,更是千年的传统文化。我想,村庄可以消失,但不应该遗忘,新林有唐朝古村查林村,千年古村胡卜村、棠家洲村等,还有新昌县名由来的新昌乡主庙、胡大宗祠等文物古迹,有梁山宝、卜曾公及梁柏台烈士等历史人物,有浙江省立碑保护的胡卜古树群及天然游泳场鳖裙潭、梁柏台故居等,她们总能勾起我的回忆,也萌生要为新林留点什么的念头。”
“2017年3月17日水库下闸蓄水前的2月中旬,我同有关人员重走了16个村庄,看上第二故乡最后一眼。想想这么多乡亲就要背井离乡,16个村庄将被湮没,许多家族将没记忆,许多故事将要失传,目连戏、莲子行等也将后继无人,真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万余村民经历了如此大的沧桑巨变,他们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结婚,在这里埋葬先人,在这里养育后人。如今就要跟这方土地说再见,其实是永别,怎不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端。我们行走在几近废墟的村庄里,走在被时光打磨得光滑的蛋石路上,看着不时出现的低矮又斑驳的泥墙屋,以及路旁用竹子编织的菜园篱笆等,它们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已经搬走人家的房子,空荡荡地敞开着大门,凌乱的物品散落一地,死寂的气氛让人凄凉。村庄里还有好多被遗弃的老物件,有磨盘、木凳、竹箩、竹篮、风车、棕衣,还有酒甏等,这些被遗弃的物件,曾陪伴主人度过多少时光?现在却被随意的遗弃在路旁,蒙上了泥土落满了灰尘。我们在村庄里走走停停,寻找着那种记忆和乡愁,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
王炳兴说到这里,声音更加低沉,眼睛一片晶莹。
“乡愁是一种植根于民众心中的文化,是人们与过去生活图景的交流对话,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坚守。由于钦寸水库建设,16个村庄被淹,移民‘舍小家,为国家’,怀着深深的眷恋,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村庄可以消逝,但不应该遗忘。为此,新林乡本着对移民群众的钦敬,对历史负责的情怀,开展了一系列有形与无形乡愁的建设,如首个露天乡村博物馆的筹建,首个乡级乡愁博物馆的兴建,首个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的迁建,以及《记忆新林》《乡愁》等书的编纂和写作。”
早在2014年下半年,库区村庄拆迁之前,新林乡未雨绸缪,引进了梅溪湖项目。旨在及时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千年文脉,即将胡卜村乃至16个淹没村的一些古文物、古台门、古建筑进行异地保护,搬迁到大坪头,予以恢复重现。以归隐、耕读、忠孝文化为灵魂,以半岛山水景观为背景,以游子移民乡愁为依归,围绕“重建千年胡卜古村、建设美丽田园综合体、开展生态休闲养生游”为宗旨,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个乡村露天博物馆。项目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25亿元。
引进梅溪湖项目的同时,又着手乡愁博物馆的建设。利用大坪头村的七间蚕室,经过一年的翻建布置,2019年6月底正式开馆。乡愁馆分红色记忆馆、乡愁馆、乡愁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红色记忆馆主要展现新林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内设梁柏台革命烈士事迹、农村党员亮分制发源地、“五星、3A”助力乡村振兴三大展区;乡愁馆旨在梳理新林乡村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寄托移民乡愁情怀。通过收藏、展示传统乡村生活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新林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乡愁馆分前厅、展厅、尾厅三个展区,前厅主要介绍新林的历史变迁及16个库区村的人文风貌;展厅着重展现新林十大文化:姓氏文化、耕读文化、台门文化、戏曲文化、庙会文化、碇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井文化、树文化;尾厅展示移民的安置情况和水库建成后的新林风貌及美好未来。乡愁文化广场用青砖黄瓦勾绘出钦寸水库建设前新林乡22个行政村在黄泽江、梅溪江、莒根溪两岸流域的分布情况,再现村庄位置,寄托乡愁情怀。乡愁馆开馆当天,吸引了众多移民和游人,迁徙慈溪的岩头卜移民梁秀灿,看着那一幅幅熟悉的场景,抚摸着一样样用过的物件,动情地说:“感谢新林乡和大坪头,让我们这些游子有‘村’可回,有‘家’可看。”
新林乡还是中华苏维埃司法部长兼内务部长梁柏台烈士的故乡,中华苏维埃妇女部长周月林是他的革命伴侣,红色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新昌县和新林乡都非常重视梁柏台烈士史料的挖掘和精神的传扬,先后修建了梁柏台烈士纪念碑亭、故居和汉白玉半身雕像等。梁柏台家乡查林村被淹没后,这份红色遗产如何传承,初心精神怎样弘扬?新昌县党政领导深刻意识到,梁柏台作为人民法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烈士家乡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弘扬红船精神的很好典范。决定在银星村建设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总投资2600万元,列入2018—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基地建设分四块内容:一是梁柏台故居、展览馆、廉政长廊等主体建设。二是纪念碑亭、半身像迁建和衣冠塚建设。目前梁柏台纪念碑亭和梁氏祖坟重叠交叉,需要对其单独迁建。并对梁柏台衣冠冢、陈莲珠墓进行迁建,对周月林墓地也进行重建。三是会展研究中心、梁柏台主题公园、连接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整体环境协调打造。目前,一期项目已投资1600万元,征用土地12亩,建筑面积2598平方米,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已于2019年年底竣工,并着手布展。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革命先烈红色精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等方面,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人全程参与了库区拆迁移民安置的方方面面,见证了水库奠基到坝成通水的日日夜夜;参与组织了移民2万多人次去宁波考察安置地等大型活动,亲身经历了遗留户化解和群体性处置等重大事件;亲眼目睹了大坝建设者们日夜工作的繁忙场景,亲身感受了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为此,我们乡党委和政府,怀着对移民群众的深深敬佩、对水库建设者的崇高敬意、对新林历史的高度负责,决定编写一本反映新林历史及水库建设方面的书籍。”
“为记录16个淹没村庄的文物古迹和一万多移民背井离乡的感人场景,讴歌两地精诚合作、携手共建水库的精彩故事,赞扬移民干部和水库建设者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新林乡党委政府成立了《记忆新林》一书的编纂委员会。从2018年8月开始编写,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理历史文脉,记载新林乡的历史变迁、水库源流、地理风光;第二篇写库区村落,记录被淹没村的乡土文化、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第三篇记水库建设,记载水库大坝、输水隧洞、江拔线改建等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搬迁、建房等相关情况;第四篇是移民怀旧,抒发移民乡愁,撰写乡贤小传;第五篇写艰辛付出,记录新林乡干部、移民干部和水库建设者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以及新林乡为实施乡村振兴、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家园的美好现实;第六篇是组织沿革,记录新林乡各届党委政府在水库建设期间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经过年半的编写和修改,此书将于2020年下半年出版。”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书的编纂,十易其稿,力求写出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文学水平的高质量的书,为后人掌握新林历史、传承千年文脉,了解水库建设、获悉移民去向等方面,留下了宝贵资料,开启了一个窗口。
“我们要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振兴乡村经济,使乡愁更具活力、实力、魅力,让其承载更多人心中的那片柔软与温馨,为人们重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站在银顶山上,面对着一湖碧波,王炳兴看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