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4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五十八章 重修家谱延血脉

20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走进《梅溪胡氏宗谱》重修发起人胡邦城的家中。

胡邦城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下穿一条灰色西装短裤,上着一件白色圆领汗衫。他身后的书橱最上格,插放着11卷《梅溪胡氏宗谱》,和数卷民国版的《胡氏宗谱》。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要建水库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胡邦城听后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水库一旦开建,库区村庄就会被淹。到时像他这样四散的各地游子,和成千上万的胡氏后裔,再也难回生他养他的故乡。

胡邦城1942年出生,十多岁少小离家,到15公里外的县城读书。也许是离乡太早,更深地体味到乡愁的滋味,更早地领略到家乡的内涵。村后如屏的七星峰,村前如带的梅溪水,村中如网的蛋石路,还有南畈上的稻田,东山上的麦浪,甚至雪天大庙里的雀跃,夏天柳阴中的蝉唱;梅溪碧波里的游鱼,十里桑园中的红椹,都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特别是每周回家时先看到的那排香樟,真像见到了自己的亲娘。每次回家,望见熟识的树,他就会驻足遥望,内心顿生一阵莫名的激动;每次离家,走出那一片浓荫,感情顿起一种莫名的惆怅。可以说胡卜村口的樟树,和他的生命一块儿成长。

与胡邦城的生命相连的,当然还有一座座的老台门,一幢幢的泥瓦房。童年和少年的夏夜,天井沐浴着如水的月光,他人躺在木板床上乘凉,耳听着奶奶讲着月亮故事,身沐着奶奶扇底的拂拂清凉,沉沉一觉睡到大天亮。胡邦成的娓娓叙述中,充满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如果胡卜要搬迁,所有建筑都将拆除,包括胡邦城那座充满温馨的台门。既然机缘选择了胡卜,水库建设在家乡,乡亲们就只有揩干千行泪,抛却万般愁,义无反顾地承载这一伟大的历史担当。但他们要抓住留在故土的最后时间,思考离开前能做些什么,延续家族的血脉,留住不舍的乡愁!

胡卜是古代新昌乡的诞生地,也是梅溪胡氏的发源地,从始祖胡璟到第三十九世孙的胡邦城,再到最年轻的第四十二世孙,梅溪胡氏的血脉一代代绵延。家族繁衍的血脉,祖宗迁徙的路径,民俗文化的印记,都刻录在世代流传的族谱中。

“为子孙者世宝而敬修之。”这是胡善缘首修《胡氏宗谱引》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其指引下,从宋代嘉熙庚子年(1240)到民国戊子年(1948),一代代梅溪胡氏完成了十二次修续族谱。

但大部分胡氏宗谱,渐渐消失在岁月风雨中,仅存的也只有几卷孤本,重修族谱留住文脉,成为胡氏后人的共同心愿。

“祖先的血脉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了根。”胡邦城意识到,到了该重修族谱的时候了。因为一旦梅溪胡氏迁出胡卜,再修族谱就会难上加难。

“记得是1996年,新林乡有个搞血吸虫病防治的,防治到祝家庙,看到有人撕着一本宣纸在擦机器,他拿来一看是本胡氏宗谱,就马上讨来了4本(不全)。我听说这件事后,就赶去找到他,他就给了我,我一看这四本,不但残缺不全,我们这支刚好没有。”得到残本的胡邦城喜忧参半。

从1996年开始,胡邦城拿着四本残缺的第十二版族谱,踏上重修族谱的漫漫征途。

“族谱一般人家不会有,只能找老人们打探消息,但是都没打听到另外两本的下落。”胡邦城说,为了找全六本,总是四处碰壁,他几乎走访了新昌县内胡氏聚居的各个村落,依然杳无音讯。

“后来找来找去,一直找到2007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打听到新昌城边的磕下村,共有四户胡姓人家,听说其中有户胡姓人家,藏着几本线装古书,可能是宗谱之类的书籍。我找到这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我提出想看看的请求,没想到被一口拒绝。其实老太也不知道那是宗谱,只是对我这位不速之客存有戒心。说老头去世前曾经关照过,任何人都不准翻看。我当然不死心,于是第二次又去,诚恳地向她借阅,老太捧出了那三本书,我一看有两本正是我找了十年的家谱,欣喜之情难以形容。老太太被我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借我一周时间。我用最快的速度,把三本书复印了三套,还书时还奉上一套。对另外几本我修补了三个月时间。就这样,从开始寻找到全部找全,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

“后来听老妇人说,她丈夫的父亲是从胡卜迁出去的胡氏后代,将6本宗谱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人3本。真的太幸运了,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下一次会是什么时候。”胡邦城回忆至此,脸上写满了欣慰。

旧谱找齐,修续开始。2007年底,胡邦城向胡氏宗亲发出《重修梅溪胡氏宗谱倡议书》,汇聚众力一起重修族谱。“‘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邑之有志。’族谱是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记载有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一个家族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典籍,《梅溪胡氏宗谱》收录每一位胡氏的生命资料,记载梅溪胡氏家族延续的血脉关系历史传承,是我们梅溪胡氏宗族的史志,堪称‘传世之宝’。宗谱修过十二次,第一次在南宋嘉熙四年(1240),第十二次重修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从民国三十七年重修至今已经六十年,如再不修续,我们梅溪胡氏的历史将会失去记载。”在胡氏第三十五世孙胡伯钧和胡卜村原党支部书记俞锦平的帮助下,胡卜村各房组成了四十多人的宗谱编撰小组。

“大家积极性很高,有些远迁宁海、三门等地的后代,一接到通知就赶回来,一起商量编撰工作。”胡邦城说,修谱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要对之前的族谱进行考证纠正,再更新1948年以后每一代世孙的信息,还需要记录家族迁徙轨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信息。

2008年开始,编撰人员们开始在新昌县内外走访宗亲、搜集资料。每到一个村庄,只要说到梅溪,久不联系的宗亲们就开始畅叙同宗之情,好像从未离开过胡卜。

2011年,11卷新族谱终于修成。共同修谱的这四年,梅溪胡氏大家族紧紧地团聚在一起。

201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是始祖璟公诞辰1127周年的日子,梅溪胡氏海内外裔孙及亲友万余人回到胡卜举行圆谱典礼。

典礼上,族长将11本族谱递给各代子孙,象征着梅溪胡氏代代相传,宗谱将代代修续。典礼过后,第三十九世孙胡柏藩请来浙江绍剧团,连演三天三夜,整个胡卜村笼罩在欢乐团圆的氛围里。家族历史,终于以文字的形式得以传承。

2014年,胡卜村拆迁开始,移民将别家园。梅溪胡氏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故土作一次庄重的告别?

这年清明节,远近28个村的600多名梅溪胡氏宗亲,在始祖璟公墓前,举行了搬迁前的最后一次祭祖典礼。绿树芳草丛中,众人整齐地排成一个序列,队伍拉得很长,领队手举“梅溪胡氏宗亲诚祭始祖”横幅,走过胡卜村300米长的古街、飞黄坊、胡氏大宗祠,来到七星峰下的璟公墓地。

鼓乐阵阵,礼炮齐鸣,醇酒佳肴摆了一桌,众人心里盛着满满的不舍。一朝离故土,何日返梅溪?

2014年10月,随着水库截流合围,胡卜村移民正式开始。

村民们背上旧农具、老家具等,恨不得带走一切。离开了无比眷恋的故乡,他们将陆续分散到各自的安置地点。为了保护古建筑文物,胡大宗祠、飞黄牌坊、新昌乡主庙就近移址到大坪头村。

整体搬迁结束后,推土机开进胡卜村,将村里的房子一间间推倒、铲平。胡卜村这3个字,永远定格在老地图的文字标注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