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六十章 宗祠终究搬何处

宗族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族人供奉的祠堂。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精神支柱。

胡大宗祠,为祭祀梅溪胡氏第一世祖胡璟,由十世祖康一公胡铨倡议建造。胡铨(1102-1180年)为南宋著名忠臣。他受到秦桧的排挤,流寓海南,和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等并称“五公”。宦游之余,胡铨拜谒先祖遗迹,在梅溪创建了胡大宗祠。

胡大宗祠又名垂裕堂。堂名“垂裕”,意谓“祖之积德累仁垂裕无涯,世世子孙当守祖宗之垂裕于勿替”。宗祠建于南宋初年,民国二十七年重修,共三进十九栋六弄。垂裕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圆拱的大门上,书有 “虞之后”几个大字。 “忠孝江南望族,理学天下名家”,这副对联镌刻在胡大宗祠的门楣之上,是民国时期浙江省省长张载阳对胡氏家族的钦慕和赞赏。

一进胡大宗祠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正厅、前厅之间有东、西厢楼,四合院式布局。正厅面阔五间,高爽宽敞。厅堂梁柱粗大,古朴雄浑。左右两厢,一扇扇门窗,一根根木柱,一只只梁托,都十分精致古雅,显示出大家族的豪华与气派。“忠孝家声远,贤明祖有芳。茂嗣良挺秀,奕久益其昌。”梅溪胡氏自三十世起定下这样的排行,“忠孝”列于首二字,一则不忘忠臣胡铨和孝子胡刚的功德,二则给子孙关于为人臣、为人子基本原则的教诲。

古时,盖雕梁画栋的宗祠,是显示荣耀的一种方式。胡大宗祠,整个建筑用材考究,雕刻精细,许多木雕在新昌罕见,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更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对研究胡卜胡氏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作用。祠中有“乳姑不怠”、“涌泉跃鲤”、“扼虎救父”等多幅表现二十四孝典故的木雕作品,特别是“反哺”堪称经典。

“反哺”雕刻于祠堂的横梁上。整幅作品布局合理,雕工精湛,人物表现惟妙惟肖。据专家介绍,“反哺”作品表现的是二十四孝里面“乳姑不怠”的典故。孝子图像讲的是孝子胡刚的故事。洪武年间,胡璟第二十世孙胡刚,其父亲因受牵连,被判死罪。胡刚听闻后,立刻游江而过赶往省里,望能代父受罪。孝子有幸,监斩梅伯殷深受感动,向皇上启奏,从而赦免了胡刚的父亲及同罪者八十二人。胡刚去世后,新昌县城乡贤祠崇祀他的灵位,成化《新昌县志》绘孝子图像并诗文赞颂。清道光年间,胡氏后裔在村中建起孝子祠以表怀念。

因此,“乳姑不怠”、“代父受斧”等故事,曾在胡氏家族中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孝义行天下是梅溪胡氏的家族本性。

胡大宗祠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还是胡柏藩的爷爷胡葆良为首建造,从1923年一直修到1938年,头尾用了16年时间。当时他广延附近能工巧匠,下东阳聘请最好木雕师傅,结果头牌师傅已被别人请走,他只得请回个二牌师傅,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据梅溪胡氏家谱载:“葆良者性颖敏、工小技、善农桑,尤精建构、遇有异义则细心研究……”民国十二年,胡葆良以工程事重修胡大宗祠,访名师、聘巧匠、选良才、择好料,辗转运输;一经动工,奔走工场,晨夕无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历时一十六年,于民国二十七年冬修成三进三厅、十九栋六弄之垂裕堂。堂梁高柱粗、雕刻玲珑,盖集江南名祠之精华,更融西洋建筑之灵气,可谓承祖宗道德遗泽、开后辈教学新风。后葆良公又支持重修新昌乡主庙、梅溪坝等,他实心公事、勤谨不悔之精神,一直被后人所称道。

胡柏藩在《葆良公传》中曾记及此事:“民国十一年,胡大宗祠垂裕堂毁于匪,族议重建,推公任工程事,并以旧祠湫隘,未堪耀宗,拟扩堂高闬。公甫上任,即与同仁以遗址基础局促,小心商之左右,使之舒展方正。始为筹资奔走捐募,不足者征工征材充之;继而外出观摩,访名师,聘巧匠,选良材,择好料,辗转运输,来之不易;一经动工,晨夕无间,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一十六载如一日,未曾荒怠。民国二十七年,祠成,三进三厅,十九栋六弄,梁高柱粗,雕刻玲珑剔透,盖集江南名祠之精华,更融西洋建筑之灵气,可谓‘承祖宗道德遗泽,开后辈教学新风’。垂裕堂之成,公用力实最著。”

一十六年,为修一祠,这需要何等的虔诚,怎样的信念?与其说是修祠,不如说是修行!

《葆良公传》中还载其主修了乡主庙:“垂裕堂既成,新昌乡主庙之修复,公又与焉。夫新昌乡主卜曾公,宋初官至汴梁兵马司,晚年隐居梅溪,卒后葬于七星峰下,因生前惠政声望,诏封‘新昌乡主’。乡民建庙塑像,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祝祷焉。逢正月上元日祀祭尤盛。庙会演戏,历年不断,然屡失火,欲重修之,有待良材。村中有德之人请公总其责,公欣然领受,不辞辛苦,唯求尽善。延东阳名师架梁,择乌岩好石作柱,石柱搬运,乃依围捆毛竹为渡,始于乌岩,顺流至浦口,继则逆水行至大溪口,待仲秋谷物收结后,经下畈逐田拉至村口,再由青壮者合力抬至庙所。材料运输之曲折,所用方法之巧妙,几疑前无古人。庙成,两进两抱,古朴庄重,有雕梁画栋,花鸟图案,匾额盈联,为庙增辉,乡民往拜,倍生敬意。”

传中所载石柱搬运,几乎可拍一部大片,“择乌岩好石作柱”,把石柱搁在竹排之上,顺澄潭江水放至浦口,再沿黄泽江逆流而上,背纤而行,涉过重重滩,转过道道湾,最终拉到胡卜村西的大溪口,等到秋霜露白,稻谷离田,再把这些石柱拉过一丘丘田,翻过一道道坎,最终运到村口,最后由数十青壮劳力,哼唷嗨唷地抬到工地上。“材料运输之曲折,所用方法之巧妙,几疑前无古人”。怎不让人对胡氏先人肃然起敬?

1995年,拆除胡大宗祠正厅和祥裕堂,建新林乡中心小学教学楼。高耸的三层新教学楼与古色古香的大厅相映成趣,教师们在这新构旧筑里培育着脉脉书香。超越了宗族的界限,跨过了胡氏的“樊篱”,“垂裕”着更多后人。

胡卜遗留的每一座古建,都如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现在的我们叙述着遥远的那些年、那些事。水库淹没之际,作为后来人,再造大宗祠,重建乡主庙,不仅是胡柏藩的心愿,也是大家的心愿!

钦寸水库文物搬迁,省文物局原来有个报告,对9个建筑原状迁移,异地保护:胡卜是胡大宗祠、乡主庙、飞黄牌坊,外加四个台门;查林是梁柏台故居,钦寸是兴仁庙,一共9个。另外还有构件保护,有查林的孙家台门,胡卜的源昌头台门、四份头台门、万兴头台门、乌漆台门、上坎头台门,和所有的街面屋。还有胡氏三穴墓,盘山寺遗址等。库区一系列文物,全部搬到羽林街道的三丰。

2012年钦寸水库开始建设,胡卜村里一些老人找到胡柏藩,说三丰与胡氏没一点关系,无论地理还是人文,宗祠不能搬到三丰去。那么放到哪儿最合适?后来考察了多个地方,最后选定了大坪头。于是村民们向文物部门打了报告,提出把胡大宗祠、乡主庙、飞黄牌坊迁到大坪头,县文物部门认为有理,乡主怎么好离乡,祠堂更不能离祖。于是在2013年夏天,县文广局向省里打了报告,并把老百姓的意见附上,省文物局批准同意,三处古建就迁到大坪头。

新昌文物所的石青,原是长诏水库移民,“我们从溪西移民到嵊州中爱乡后,就成立了溪西移民同乡会,每年元旦以后的第一周相聚。我们的父辈,在长诏到溪西的路边搞了个思乡亭。溪西部分村民后靠(安置在水库边)后,几个村合并后叫沃洲村,集资建起了一个祠堂,这个祠堂不分姓氏大家有份。外地和后靠的人,每年都赶来相聚。今后大坪头建好了,有了乡主庙、胡大宗祠,大家相聚就更方便了。”

新昌文物所的曹鑫江,也是钦寸村的移民,他告诉我,“现在搬到宁波去的钦寸人,回来一看大坝,二看兴仁庙。因为钦寸人样样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庙。我堂姐曹雪珍说,‘庙迁往哪里,我就搬到哪里。’外甥也孝顺,说妈想到那里去,我们就搬到那里去。于是他们选择了三丰附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