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2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六十二章 水底升起一座墓

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是胡卜村人、梅溪胡氏第39代孙,他支持钦寸水库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奔走呼号,又遍访名师、筹资千万,对璟公墓加以原址保护扩建,并向文化部门申请文保单位。

其实,璟公墓上次重修到这次再建,前后相隔仅15年时间。

那是2001年的清明节,细心的胡伯钧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七星峰下荒芜已久的璟公墓前,突然多了几位陌生人,一问是邻县宁海桥头胡人,桥头胡人重修本族宗谱时发现,原来自己都是梅溪璟公后代,于是赶到胡卜来祭祀缅怀。相聚于璟公墓前,怀念共同的祖先。

其实五六十年前的胡卜,每到清明时节,璟公墓前人头攒动;各房各派代表人物,汇聚于此似川归海。然而到了解放以后,祭扫被视为迷信;“文革”破“四旧”时,墓碑被掘不知踪迹。墓前建起了民居,墓地长满了荒草,周围遍种着蔬菜,梅溪胡氏始祖璟公墓,形同一座野坟荒冢。

两地胡氏后人看着祖坟,内心有愧久难释怀。胡伯钧、胡邦城、胡柏藩等人商量:再也不能让祖宗墓地荒芜下去了!祖墓不修,寻根问祖之常情,追远报本之厚意,何从寄托?于是胡卜和桥头胡两村胡氏后裔商定,共同筹资来修复璟公之墓。

2002年5月,焚香敬礼以后,他们遍告族人,动工修复璟公墓。2002年12月完工,重竖“梅溪始祖 胡璟公之墓”的墓碑,璟公墓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和庄严。第二年清明节前,即2003年3月29日,新昌、宁海、象山三县的梅溪胡氏后裔,相聚于七星峰下,举行了一个甲子后最隆重的祭奠。此后每年清明期间,各地胡氏不约而同地汇聚胡卜,而且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向祖先敬备祭品焚香恭拜。

2008年冬,胡伯钧在《重修梅溪始祖璟公墓记》中写道:“梅溪胡氏始祖一人之身,如今已至众多裔孙,遍及各地,梅溪胡氏在先祖冥冥中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璟公在九泉之下应能含笑到永远。不久的将来,随着钦寸水库的建设,璟公墓和胡卜的村庄一起将会淹没在水底。我们相信,璟公依然能长眠于七星峰下,墓地依然能保持着如今的肃穆和庄严。当日后向祖墓和祖居永远告别的时候,我们此辈也可问心无愧矣!”

那么随着胡卜搬迁水库蓄水,璟公之墓的命运终将如何?是否能如伯钧所言,璟公是否依然能长眠于七星峰下,是否依然能保持着如今的肃穆和庄严?

胡璟墓与卜曾墓一样,因为都在水位线以下。璟公墓为87.1米,水库淹没线为98米,要没入水底11米。到底是搬迁别处,还是原址保护,可谓一波三折?

他们请来陕西考古队的三位专家,先确定了墓的位置,再确定保护范围。后来发现周围还有墓,就扩大了保护范围。璟公墓深约五米,规制高大上;墓左右还有两穴,那是璟公的大小夫人。勘探报告出来后,找到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国内顶尖的堪舆专家。从来不出远门的他,也被胡氏后裔感动,连来胡卜两次。他认真勘察后认为,璟公墓的位置非常好,不宜迁移而应就地保护,原封不动地加以保护。

就地保护?谈何容易!

一开始考虑建设一条玻璃隧道,沿着隧道斜坡直达水底墓前,但11米下水压太大,加上没有通电,此法只好作罢。

第二个方案就是原址抬升。如何进行原址抬升?他们向省考古所请教,专家建议用青膏泥封护。于是在附近寻找青膏泥,最后在金山上挖到。于是在原址覆上青膏泥,一层青膏泥,一层竹片,青膏泥就用了800多吨。最后封好堆土,土是净土,取自村里。

为了建造这一传世之作,胡柏藩请来国内最有名的建筑专家进行现场踏勘,然后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用料诸如青石、木料、砖头之类都十分讲究。

他们为找墓碑,跑遍全国,最后终于在福建惠安找到。为什么要找惠安石,因为文物部门挖卜曾墓时挖出了青石,卜公与璟公差不多年代,就要差不多规制的材质。于是从卜曾公墓碑上切下一小块青石,然后拿着样品全县找,最后全国找。

可以说,现在的璟公墓在全国来说也是一座很特别的墓,因为它是从水库底“浮”出来或“升”上来的墓。

“璟公墓保护扩建工程,采用古代皇家陵墓的传统做法,即用青膏泥封护坟墓原址,这样堆好后再堆高坟头,外围再浇筑一圈水泥,形成一道海拔98米高的档墙,再在海拔100米高的原址上方扩建璟公墓。这是中国最传统最保险的处理方法,原址永远不会进水。”胡邦城如是说。

2017年3月,钦寸水库下闸蓄水,水位一天天在上升,胡卜村将沉入水底,璟公墓经过近两年的认证、设计、施工,也已基本竣工,在胡璟公逝世1053年之际,迎来隆重的祭祖典礼。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省内外1500余名梅溪胡氏宗亲从四面八方赶到新昌,寻根问祖,扫墓进香,缅怀先辈。

4月4日上午9点30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奉化、宁海、三门等地的胡氏后人在新落成的璟公墓前,族长、主祭、陪祭行大礼,其余宗亲按房分辈有序排列,肃立其后行弯腰躹躬礼。

“始祖璟公在国尽忠,居家行孝,其高风亮节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一代代影响着梅溪胡氏,‘厚德载物,耕读传家’成了梅溪胡氏的万世家宝,得以永存。始祖墓在原地保护扩建,留住了梅溪胡氏的根,也保护了文化遗产。”胡柏藩说得情深意长。

文物部门还发掘了胡琛公和胡公霸墓,即璟公的儿子和孙子。开始认为胡琛墓在大园,与璟公同样规制的一个大墓,墓里发掘出腰带和铜镜,青铜钵胎很薄。后来又发掘到两个铜板,年代却迟于琛公,只好焚香告过打扰了,重新完整地封好。第三世祖胡公霸墓,开始也找不到,后来在大园下来的村口,几枝香樟树下找到了,须弥室,为宋式,还有几个铜钿。但棺衬尸骨已与泥土融为一体,只好沐浴焚香,抟土塑形,安葬于璟公墓旁。

璟公墓八十米外的卜曾公墓,发现时已被盗挖。因其也在水位线之下,就对其进行原葬迁移,沿原山脊线上移到与璟公墓差不多的高度,璟公墓高度在105米左右,卜曾公墓在100米左右。再进行复建,穹隆顶有四层。卜曾公墓内已无任何东西,就刨出墓中泥土,对卜公进行重塑,盖上子孙被,然后搬上去,下葬时再行祭奠。用的是原来的旧砖,按原来编号重砌,不够部分定制,上书“卜曾公墓—2015年”(注意,卜曾公墓砖中有两块写着“端平二年”字样)。让人奇怪的是,这里的宋墓没有一块墓志铭,宋代是流行墓志铭的。

而其他淹没线以下的坟墓,各家各户都以最尊敬的方式,对祖先们进行了灵魂的迁移。

修好的祖先坟墓,与七星峰连成一体,永远守护着曾经的家园。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望来龙山麓的梁山宝墓,仿佛他预先知道今天的结局,而把自己的吉地选在黄龙背印之下—距离钦寸水库水位线五米之处,笑看花开花落,坐观云卷云舒!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