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霍尔效应的实验,仪器的精度,影响了测试,改变了我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半导体物理专业,后来分为三个专门化: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电子学,我选择了后者。六四年春节前,我参加了中科院的研究生考试,报考微电子专业。当年,中科院京区四个学部,录取研究生142名。物理所录取14名,8名是科大5902级的。老三班考取4名,三名去物理所,一名去华东技术物理所,他们是:朱振和,光学,导师张志三;高振,磁学,导师潘孝硕;居悌,微电子学,导师吴锡九;王缙,半导体物理,导师谢希德。
六四年春季,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同学,全部在半导体所作论文,地点大佛寺。我的指导老师李锦林,他同意我自选论文题目:“晶体管分布式放大器的研制”。当时电子管分布式放大器,已经有人研制成功,晶体管的还没有人做。实现晶体管分布式放大器的三个难点是:一、晶体管分布电容的测量精度,二、晶体管分布电容值的离散性和不稳定性,三、放大器的电容补偿技术。
住宿,离工作的地方很远,在前门大栅栏的一个仓库。论文工作,除了理论计算和实验调试外,还要做出样机。一些工程实现,包括机械加工,都要自己做。五个月的论文工作,非常紧张,非常辛苦,每天早出晚归。脑子里全是论文,甚至做梦。一次下班回宿舍,躺到床上才想起,刚才到研究所门口,给爸爸妈妈投的信,门口的那个邮筒口,今天怎么变得那么大?第二天上班,才知道,那里除了邮筒,还有一个垃圾箱。
研究所,对科大学生的论文工作,非常重视,全所上下,大力支持。论文期间,我得到很多老师帮助,令我难忘。例如,四室的周旋、鲍秉乾和一个泰国华侨赵老师。还有金工厂的师傅,在加工机壳和屏蔽盒时,为我无条件开放。晚上回家的路上,还得到前门大街“四川酒家”师傅的关照。每天,大师傅们延迟打烊,等待我们几个学生娃的归来,吃一碗5毛钱的担担面。面装得多多的,辣油放得浓浓的。
毕业论文顺利结束,答辩会由成众志教授主持。在我论文答辩结束时,成众志教授说:“非常遗憾,居悌要不是考上了吴锡九先生的研究生,我们是要留他的。”其实,我对半导体所,也是非常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