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万作的头像

涂万作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1/19
分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连载

第一章 曾几少年时

任继周的儿时几乎是在迁徙中度过的。

1924年11月,任继周出生于山东临城县。那是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许多民族精英走上救亡道路。任继周的父亲任萧亭就是其中一个。他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官至少将旅长,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参加过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多个战役。母亲宋国芳善良勤俭,知书达理,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父母一共四个孩子,头一个早年过继。任继周是家里最小的,父亲常年在外,家中便只有母亲、两个哥哥和他了。在任继周幼小的心灵里,长他八岁的大哥任继愈,是最信任、最喜欢的人。和长他四岁的二哥哥任继亮,也有很深的感情。

任继周出生不久就随母亲来到济南,为了大哥继愈有一个稳定的读书环境,母亲就在济南租了一家独居小院定居下来。那是一个二层小楼,坐落在济南老东门外的奎垣街,附近有护城河和俄雅坊小学。如今,古拙的奎垣街已成为老济南的文化记忆。

在济南的日子还算宁静。有一次,母亲抱着不到两岁的继周从二楼下来时,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在楼梯上。吓得母亲下意识地紧紧抱着小继周,半晌说不出话来。好在自己虽然受了点伤,但怀中的孩子安然无恙。这个细节,任继周还依稀记得。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济南市陷入混乱之中。适逢大哥继愈小学毕业,任继周便随母亲和哥哥们从济南回到平原县老家。老家原址在县城火车站附近,那是一个由五间北房、五间西房和前后院子组成的院落。北房连着一条走廊,西房为厨房,畜圈和杂物间,一条夹道胡同由后院通向大街。院落的北端有一口水井,水井边的石板经岁月的打磨,已变得光滑透亮。水井旁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坑,每逢夏秋雨季,就有此起彼伏的蛙声从那里传来。

院子里还栽种了多种树木,有香椿、合欢、丁香,与前院的桑树、槐树互为呼应,形成一道绿色的风景。任继周最惬意的事,就是安静地在廊下看雨,在树荫下听蝉,在宁静的夜晚数星星。他童年的许多记忆,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时候,没有幼儿园,两个哥哥便是任继周最亲密的伙伴。尽管有时候调皮、淘气,但哥哥们不仅不责怪,反而好吃的、好玩的都先尽着他。

因为有哥哥们的呵护,任继周的童年是顺当的、快乐的。那时,他最想念的人还是在县立中学就读的大哥继愈。每逢周末或假日,就巴望大哥能早一点回家。因为只要大哥回来,就会跟他讲外面很多新鲜有趣的事,还会和他一起玩踢毽子、射箭、打尕尕之类的游戏。那时玩得最多的是打尕尕,“尕尕”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道具是一截两头削成锥形的木棒。玩的时候,将尕尕平放在地上,玩的人用一根木棍击打尕尕的一端,按杠杆原理,尕尕会垂直弹起,在下落的过程中,再用木棍向前击打,尕尕飞出距离远者为胜。大哥继愈的尕尕打得最好,既准又快,有时一棍子就打出二十几米远。

大哥还常常带着他蹬在地上看蚂蚁打群架,看蜘蛛结网捉蚊蝇,看小花小草迎风摇曳的姿态。看小草的时候,他会想起大哥教他读过的许多与花草有关的唐诗,比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等。

任继周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大哥带他玩镜子反射太阳的游戏。大哥站在院子中央,让他到屋子里天花板上看太阳,果然发现一个小太阳在上面跳跃。任继周很好奇,屋里怎么会有小太阳呢?当他跑出来时,才发现大哥手中的小镜子正对着堂屋里的大镜框不停地晃动着。大哥告诉他,用小镜子将太阳反射到大镜子上,再由大镜子折射到天花板形成二次反射。

像这样开心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大哥带着他和二哥哥继亮一起养鸽子,养狗,养猫。有一次还给死了的猫做“送葬”的游戏,二哥哥继亮很手巧,他用一个装点心的小木盒给猫做棺材,里面放着棉絮,有模有样儿。小继周和二哥哥抬着木盒“棺材”,大哥继愈在一旁用手作喇叭状吹着,“棺材”一直抬到水坑边的槐树底下用土埋了,游戏才算结束。兄弟仨还跟猫、狗比赛看谁跑得快,逗得全家开怀大笑,就连一直为生计操劳的母亲,也笑弯了腰。此后不久,大哥又买回一对鸽子,那鸽子毛色鲜亮,性情也很温驯。鸽子繁殖迅速,让哥仨开心不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十五岁的大哥继愈念到了高中,地点是在北平。这时,作为大哥的任继愈最挂念的除了母亲,就是两个弟弟的学习。所以一到学校,就为小弟继周订了两份杂志:一份是图文并茂的《小朋友》;一份是《儿童世界》。还为大弟继亮订了份《世界日报》。《世界日报》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创办者为成思危的父亲——中国近代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之后,又陆陆续续寄来很多书籍,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和《中学生》杂志等等。这些书籍对任继周的帮助很大,对他读书兴趣的培养功不可没。

第一年寒暑假,是任继周最开心的时光,大哥任继愈不仅为他买了书籍、书包和帽子之类的生活学习用品,还带回来若干只鸽哨。鸽哨又叫鸽铃,是大小葫芦拼集起来的,从单响到三十二响都有,发出来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浑厚,各不相同。这时,家里的鸽子已经发展到很大一群了。大哥继愈将鸽哨挂在鸽尾上,当鸽子飞上天空的时候,就发出悠扬的哨音,十分悦耳。那时候放鸽子不叫“放”叫“云”,“放一放”就是“云一云”。当鸽子在天上“云”的时候,任继周的心也跟着“云”向很远的地方。

1937年,十二岁的任继周小学毕业,这时,他们家天各一方。二哥继亮在潍县念高中,大哥继愈在北京大学刚读完三年级,父亲任萧亭和他的部队远在湖北宜昌驻防,家里只有小继周和母亲。

暑假期间,大哥任继愈刚从学校回到平原,就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战火也迅速向山东蔓延。大哥回不了学校,有些无所适从。正在这时,父亲发来电报,要他们尽快赶往宜昌。任继周和母亲、大哥从平原出发,二哥哥任继亮直接从潍县出发,直奔宜昌。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任继周跟着母亲和大哥趁着天黑赶到火车站,只见陆陆续续的人群也朝车站走来。第一次坐火车,年少的任继周感觉很新鲜,在火车上兴奋地跑来跑去。哪知,刚开始还空落落的车厢,一会儿就挤满了人。逃难的百姓越聚越多,任继周从未见过这么多陌生面孔,有些害怕。好在大哥见多识广,在他的安抚下任继周很快平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就靠在大哥身上打起了瞌睡。

不知过了多久,任继周一觉醒来,发现大哥正和一位老师模样的人聊天,很投机的样子,都是些国家前途命运之类的话题。他们聊了很久,到武汉分别时还依依不舍。大哥告诉他,这位老师模样的人真的就是一位老师,在武汉大学当助教,还是他们平原的老乡。名叫冯友申,是北洋大学机电系毕业高才生,后来成为很有名气的电机工程师。

那天夜里,对于任继周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他感到大学三年级的大哥继愈很是与众不同,他一直安静地看书。相对于满是烦躁、恐惧、茫然情绪的人们,显得很大气、很镇静。那本书给任继周留下很深的印象,书名为《纪效新书》。许久以后,任继周才明白,大哥当初读的《纪效新书》原是戚继光著的一部兵书,因为他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也做好了随时走向抗敌战场的准备。

宜昌,相对于华北暂时还算平静。任继周的父亲任萧亭此时是驻守部队的团长,这次将家眷接到身边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战斗一旦打响,就有许多不可预料的变数。不过,暂时的全家团聚,对于任继周来说是快乐和幸福的。毕竟父亲、母亲、两个哥哥和自己又聚到了一起。父亲任萧亭一向沉着,不怒而威,跟所在部队其他军官作风大不一样。他喜欢看书,不打麻将,吃喝嫖赌的事从不参与,更不屑与的那些善于钻营的人来往,在国民党军队里头堪称异类。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一直在团长位置上原地踏步,按他的资历和能力早该升迁。

但在任继周眼里,父亲更多的是慈祥一面。比如,当他得知孩子们喜欢小猫小狗,就在他们来宜昌之前,安排人买来一只猴子和一只小狗。猴子和狗一样的很通人性,着实让小继周兴奋了好一阵子。父亲宜昌的居所为二层楼房,进门是一个大厅,上下各两间,厕所、厨房一应俱全,生活条件比平原优越许多。

一切安顿下来后,接下来就是读书的事。对于少年任继周来说,这个时候最想要的,是能上一所自己喜欢的中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