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吹落了一地的黄叶。浔阳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显得格外冷清。在这宁静的秋日里,一场不寻常的会面即将展开。
新任太守檀韶,身着官服,面容严肃,带着几个随从,缓缓地走在街道上。他此次前来,是为了请陶渊明出山。檀韶久闻陶渊明之名,深知他的才华和品德,一心想要将他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而此时,陶渊明正坐在自己的茅舍中,手捧一卷书,静静地阅读着。他的身边,菊花盛开,香气四溢。陶渊明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一切烦恼。
檀韶来到陶渊明的茅舍前,停下了脚步。他抬头望去,只见茅舍简陋,但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檀韶心中暗自赞叹,陶渊明果然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名士。
“去,通报陶先生,就说新任太守檀韶前来拜访。”檀韶吩咐身边的随从。
随从连忙上前,敲响了茅舍的门。
陶渊明听到敲门声,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来。他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的檀韶和他的随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陶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冒昧来访,还望先生勿怪。”檀韶微微拱手,脸上露出恭敬的神情。
陶渊明回礼道:“太守大人来访,陶某有失远迎。不知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檀韶微微一笑,说道:“陶先生,吾此次前来,是想请先生出山,为朝廷效力。先生之才,天下皆知。若先生能助吾一臂之力,必能为百姓谋福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陶渊明微微摇头,说道:“太守大人,陶某早已厌倦了官场的纷争,只想在这山水田园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请大人勿再强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檀韶不死心,继续说道:“陶先生,如今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先生若能出山,必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恳切。
陶渊明叹了口气,说道:“太守大人,陶某深知国家之危难,但吾之力微薄,恐难担此重任。且吾已习惯了这田园生活,不愿再涉足官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
檀韶见陶渊明态度坚决,心中有些失望。但他并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又说道:“陶先生,吾听闻先生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如今周续之已入庐山,事释慧远;刘遗民亦遁迹匡山。吾想请先生劝说他们二人出山,为朝廷效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陶渊明微微皱眉,说道:“太守大人,吾等三人皆已厌倦了官场,不愿再涉足其中。吾不能劝说他们出山,还请大人勿再强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檀韶无奈,只好说道:“既然先生不愿劝说他们出山,那吾也不强求。但吾希望先生能为吾推荐一些人才,以助吾治理江州。”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陶渊明想了想,说道:“太守大人,陶某相识之人中,并无适合为官之人。且吾认为,为官者,当以品德为先,才能次之。若大人能广纳贤才,以德用人,必能治理好江州。”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
檀韶听了陶渊明的话,心中若有所思。他微微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吾当铭记先生之言,以德用人,广纳贤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檀韶沉默片刻,再次开口道:“陶先生,吾深知先生之志,然吾亦有吾之难处。如今江州百姓困苦,急需贤能之士相助。先生若能出山,必能解百姓于水火之中。吾愿以厚礼相待,保先生荣华富贵。”
陶渊明听后,神色一凛,他微微挺直了脊梁,目光如炬地看着檀韶,说道:“太守大人,荣华富贵非吾所求。吾之志向,在于山水田园之间,在于内心之宁静。吾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放弃吾之信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拳。
檀韶见陶渊明如此坚决,心中不禁有些恼怒。他说道:“陶先生,吾好言相劝,先生却如此不识抬举。难道先生就不怕吾治你的罪吗?”
陶渊明微微一笑,轻轻扬起下巴,神色淡然,说道:“太守大人,吾行得正,坐得端,何罪之有?吾虽一介布衣,但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吾不会为了权势而屈服,也不会为了改变自己的志向。”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片属于他的山水田园。
檀韶气得脸色铁青,他转身欲走,却又停下脚步。他回头看着陶渊明,说道:“陶先生,吾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改变主意,随时来找吾。吾会一直等你的答复。”
陶渊明微微摇头,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太守大人,不必了。吾之决定,不会改变。”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动摇。
檀韶带着随从,缓缓地离开了陶渊明的茅舍。陶渊明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自由和率真。
秋风依旧在吹,菊花依旧在盛开。陶渊明回到茅舍中,继续阅读着手中的书。他的心中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云中客老先生有七言绝句《秋日拒仕》一首赞曰:
秋风瑟瑟菊花黄,太守登门意未央。
再拒征邀心似铁,自然率性韵悠长。
正当陶渊明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他放下书,站起身来,心中疑惑。是谁在这个时候来访呢?他打开门,只见一群人站在门口。
为首的是一位陌生的老者,他看着陶渊明,脸上露出一抹微笑。“陶先生,久仰大名。吾乃庐山隐士,听闻先生之高风亮节,特来拜访。”陶渊明微微皱眉不知道这位庐山隐士来意如何。他会与这位隐士有怎样的交流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