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从政的屈辱之路
1
黄歇在战国四君子中是唯一个以外姓身份担任国家丞相,这与他青少年和中年时期先后跟随两位太子做人质是分不开的。
黄歇第一次陪同太子横做人质是由楚怀王的弟弟子兰推荐,年仅十四五岁。
太子横就是后来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经常被提及的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名,并不是象魏国开国君主曹操、曹丕、曹植皇族所谓“三曹”和“七子”为代表创建的建安文学那样曾为中国古典诗、赋、散文的发展作出过非常重要贡献,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甚至让千年之后的唐朝大诗人李白都发出“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样的赞叹;而楚顷襄王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有名仅仅因为是楚顷襄王有个大臣宋玉为他写下了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留下《神女赋》和《高唐赋》两篇赋和听信馋言流放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屈原,最后又让屈原投江至死而有名。
《高唐赋》与《神女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美女最为大胆的文章”,其中 “云雨”、“巫山”、“高唐”、“阳台”、“神女”、“巫山梦”、“高唐梦”、“阳台梦”、“朝云暮雨”等文学语汇流传几千年至今仍然常常作为中国诗歌养料及文学描写男欢女爱的高雅隐语。
《高唐赋序》是用散文体写的序,大意是说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高唐赋》。之后,楚襄王在夜间果然梦见了宋玉所讲的神女。
第二天,楚襄王便把他梦中见到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给宋玉听,并叫宋玉再用赋的形式把他梦中的情景描写一番,于是宋玉又根据楚襄王梦中所见到的神女,写下了千古传颂不衰的《神女赋》。
根据《高唐赋》所述,推测起来,这神女应该是世间少有的大美女,也是楚襄王父王楚怀王最心爱的情人或小老婆。
“高唐”,古人又称“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为女性;《高唐赋》又称《高禖赋》。
从《高唐赋序》开篇“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这句猜测,楚怀王在世时可能经常带领神女到首都附近的云梦(今湖北省中部偏北)一条河边游玩,也即赋中提到的“云梦之浦”。
后来这个美丽无比的小老婆神女可能死了,怀王为其在云梦之浦地方建立了一座墓,平时把这个死了的小老婆当作女神来祭祀。
宋玉是屈原的学生,曾经与老师屈原都是楚怀王的大臣,应该是经常陪同怀王前往云梦游玩,并曾经受怀王要求为神女吟诗作赋。
至于楚襄王有没有见过或者与老爸怀王相爱的神女相会过呢,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能妄加谣诼。
但是从楚襄王“使玉赋高唐之事”句,还是可以看得出,楚襄王至少应是对神女爱慕非常,并害起单相思病来。以至于让太子横在老爸死后接班当上了楚襄王后,也仿效老爸故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反复要求宋玉把当初老爸与神女游玩的情景描述出来,以满足其对神女的渴望。
这从《神女赋》描写中,更可以看出楚襄王对神女强烈爱慕的内心世界。
当然,《高唐赋》、《神女赋》都是太子横接班当了楚王之后的桃色佳话,在前往齐国做人质的太子,即使对老爸爱的“神女”有所爱慕,也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万一这单相思老爸女人的绯闻传到老爸耳朵里,可不是玩的。
闲言少叙,且说秦国侵略楚国,楚国打不过,就向齐国借兵,齐国同意借兵,楚国还必须将太子送往齐国作人质,这是战国时期的惯例。如果没有太子作人质,齐国帮助楚国打了胜仗,什么好处也没有得到,谁愿意干这种赔本买卖呢,就如现代社会向银行贷款一样,也要有价值相等的实物抵押才能借到钱的。
当太子横打点行装,准备将前往齐国之时,见到王叔子兰给自己推荐的黄歇是个小孩子,也没有放在心上,既然是王叔推荐,也不好薄了王叔的面子,反正到齐国多一人,少一人无所谓,当即就让黄歇留了下来。
于是黄歇便成了太子横的门人,跟随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
千万别小看太子门人这个无关紧要的岗位。
所谓丞相门人七品官,中国封建社会官场历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凡能够在高级官员身旁工作人员,即使是烧饭的火夫,赶车子的马夫,也有可能在今后当上大官,而凡是在上司身边的这些极普通的服务人员,作为下属,只要稍许懂得中国这种人情事故,就不会轻视这些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任何人。甚至于一些身怀不轨的稍小之辈,还会千方百计的逢迎巴结领导身边人,企图从中得到上司的重视。
黄歇在后来之能够在楚国担任丞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到了后来,连楚考烈王也几乎不敢轻易动摇黄歇的地位,这都是由此成为两代太子亲信分不开的。
太子横到了齐国,齐国按照约定立即出兵救援楚国,秦国听说齐国出兵,就从占领的楚国暂时退了回去;等到齐国退兵了,第二年,也即公元前299年,秦国又重新攻打楚国,一鼓作气夺取了楚国八座城市。
秦国颇有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思想。
不过,这一次秦国进攻楚国之前,丞相范雎说,兵者诡计也,打仗以攻心为上,建议秦王写信给楚王,将楚王骗到秦国,然后让楚国割让土地来交换楚王。
于是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了一封国书,国书中说,我国和楚国接壤,本来就结成了婚姻,互相亲善友好很长时间了。
当初我和您结拜为弟兄,在黄棘盟约,太子作人质,关系十分融洽。太子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所以才派军侵占您的边境。
当今秦楚关系恶化,就无法号令诸侯。我希望和您在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国四要塞”)相会并盟约,订立盟约重新成为友好国家,这是我的愿望。
对于楚国而言,这样与秦国对立,老是打来打去,不断消耗钱粮,死伤人无数,造成国内怨声载道且不说,这何日是个头啊!楚怀王本来就不愿意与秦国打仗,看到秦王的信,想赴会,又担心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王继续攻打楚国,没完没了。
于是楚怀王召集大臣们商量。
屈原说,秦国乃是虎狼之国,大王千万不能受秦国的迷惑相信秦国的话,秦国有吞并诸侯的野心,路人皆知,不仅不能前去赴约,还应该派军队加固边境的防守,联合山东诸国共同抗秦。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说,秦国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若大王此去与秦国建立楚秦国盟友关系,那么楚国有了秦国为靠山,东方各小国谁敢不顺从楚国。远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横也希望楚国与秦国重新建立盟约后能够回到楚国。
再说,子兰收了秦国的财宝,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觉得不为秦国做点工作心里过意不去,坚持劝说楚怀王前往武关与秦王会面。
怀王一惯喜欢小儿子子兰,子兰从小聪明伶俐,只可惜不是长子,不能立为太子,过去曾经与秦国友好合作过,只是因为太子横偶然杀死了秦国大夫,这才不得已与秦国闹翻,既然小儿子子兰一再坚持让自己与秦王会面,想来儿子不会害自己,于是怀王便决定前往武关去会见秦昭王。
没有料到的是,秦国此次让怀王前往武关会盟果然与屈原等大臣预料的一样,原来就是一个骗局。秦王根本就没有去武关,等到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王派兵劫持到咸阳,强迫怀王割让楚国土地。
楚怀王大怒,后悔没从听屈原等大臣的劝告,对秦国要求誓死不从,中途曾经设法逃跑又被秦国抓了回去,三年后客死异国。
2
且说,楚国听说怀王被秦国扣留,大臣们商议,有的人提出,国不可一日无主,既然大王被扣,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一时不能回国,不如立怀王小儿子子兰为王。
有的说,君王与太子都在诸侯国受困,今天又违背君王的命令另立庶子,这将为国家今后造成动乱的根源,万万不可。不如派出使者到齐国,欺骗齐王,就说怀王已经去世,要求太子回国接班。
大臣们大多数认为这个意见好,于是决定派出使者到齐国接回太子横。
齐王听楚国使者说怀王去世了,要求太子回国继位,便立即召集大臣商议。
有的说:“趁机扣留太子要挟楚国,以便换取楚国割让淮北土地。”
有的说:“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楚国如果不受胁迫,另外立了君王,我们就空留人质在齐国,既得不到楚国半寸土地,反而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失去了信义,划不来。”
经过大臣们反复商量权衡,齐王最后决定同意让太子横回国接班。
公元前298年,怀王死后,太子横回楚立即被立为君王,这就是楚顷襄王。
顷襄王继位后,以其弟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包括屈原)对顷襄王和子兰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十分愤慨,对顷襄王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
于是史书上有“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之说。
意思是说,子兰听说屈原对他和顷襄王有怨愤言语,心里大怒,立即支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告状。
所谓皇帝的话即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怎么容得臣民们持有不同声音。下级对上司存在不同声音,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官场历来是禁忌。
顷襄王听信谗言,立即将屈原逐出郢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荒野之地,屈原从此过着长期的飘泊愁苦的生活。
屈原被放逐后,沿江而下到过鄂渚(今湖北武汉市)、陵阳(大概在今安徽境内),再折返溯江而上过洞庭,到辰阳、溆浦(均属今湖南省),再过洞庭到达汩罗江畔,历时二十年。
然而,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从而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大量的光辉诗篇。诗人的不幸,正是文学史的万幸,所谓愤怒出诗人,屈原人生的悲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造就了一个伟大诗人。
太子横在秦国做人质时,只知道吃歇嫖赌,整天在酒楼妓院鬼混,没有干一件正事,自然容不得屈原这种从国家利益考虑问题,不看领导眼色行事的的忠君爱国之士。
顷襄王横即位后,与秦国打仗也是因为在秦国做人质时没有受到应该有的礼遇,由此痛恨秦国,与秦国断断续续打打杀杀十几年。
今天你进攻夺取我几个城,明天我又进攻你,夺取你几里地;今天打打杀杀,明天又签定友好条约,相互通婚,表示修好。
到了公元前272年,春申君已经官做到上大夫(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公元前273年(楚顷襄王二十六年)秦国征服了韩、魏两国,让韩魏成了秦国的盟约国,与赵国关系也暂时能够友好相处。
这一年,秦昭王命将军白起与已经成了秦国盟约国的韩国、魏国联合攻楚。
楚国与秦国打了多年,败多胜少,折兵损将,楚兵上上下下普遍产生厌战情绪,听说秦国集合韩、魏两国联合又来进攻楚国,一时纷纷议论,希望能象赵国那样与秦国讲和。
楚顷襄王与秦国争强斗胜打了多年,也是身心疲惫,不想再打下去,想到黄歇跟随自己多年一向忠心耿耿,且能言善辩,也应该多多培养培养了,于是决定让黄歇出使秦国讲和,希望能与秦国恢复友好关系。
黄歇楚顷襄王受到楚顷襄王委托,自是不敢怠慢,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到了秦国向秦昭王上了一份万言书。这个万言书在 (《史记•春申君列传》)、《战国策•秦策四》、和《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为了显示黄歇才华和复国报仇的用心,不妨将万言书最后直接涉及出卖楚国利益的一段内容如下:
......以大王土地的广大,壮丁的众多,军备的强大,一旦发兵而与楚国结下怨仇,秦楚连年战争,就会让韩、魏两国钻了空子尊齐称帝,这是大王的失策啊。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友好。秦、楚两国联合而成为一个整体进逼韩国,韩必定收敛不敢轻举妄动。大王再经营设置东山的险要地势,利用黄河环绕的有利条件,韩国就必定永远成为秦国的臣属。如果造成了这种形势大王再用十万兵力驻守郑地,魏国则心惊胆战,许、鄢陵退缩固守不敢出击,那么上蔡、台陵与魏国的联系就被断绝,这样魏国也会永远成为秦国的臣属了。
大王一旦同楚国交好,那么关内两个万乘之国-——韩与魏就要向齐国割取土地,齐国右边济州一带广大地区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约束天下诸侯,这样燕国、赵国没有齐国、楚国作依托,齐国、楚国没有燕国、赵国相依傍。然后以危亡震慑燕、赵两国,直接动摇齐、楚两国,这四个国家不须急攻便可制服了。
黄歇这篇万言书实际是向秦国递交的投名状,万言书通过形势分析,得出的中心意思就是表达了秦国同楚国暂时交好,不要秦国派出军队天天打打杀杀的流血牺牲死人,就能达到制服“危亡震慑燕、赵两国,最后直接动摇齐、楚两国这四个国家。
秦昭王读了春申君的上书后,又把春申君的上书给范睢观看,连连拍着桌子说:“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的有智谋略之士,分析的太透彻了。”
范睢说:“谋略好是好,只是不明白这个黄歇身为楚国使者,自己清楚在报告中所提出的秦国与楚国与秦国交好,必然失去了燕国、赵国信任,今后将直接动摇削弱齐、楚两国的力量,为什么反而帮助秦国谋取利益,损害自己的国家呢?”
秦昭王说:“那就把黄歇招来,让寡人问问,看他有何说词。”
于是秦昭王立即召春申君进见。
秦昭王对黄歇说:“已经拜读了先生的万言谋略,只是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于先生。”
黄歇说:“大王请讲,小臣定当知无不言。”
秦昭王说:“细察先生的报告,似乎对楚国也有所不利,先生身为楚国使者,受到楚王的信任,却有反叛之嫌,这样就让寡人对先生的上书企图怀疑起来,请先生能否教我,这是何原因?”
黄歇听了低头深思了一会,微微一笑说:“大王考虑的果细微周到。”
范睢说:“先生若是有诚意,就不妨与大王开诚布公地直说。”
黄歇说:“大王若是知道小臣是何国之人就不会有疑问了。”
范睢说:“难道说,先生不是楚国人?”
黄歇说:“正是,小臣原是黄国后裔。”
范睢说:“先生这么一说,我知道了。黄国为楚国所灭亡,先生与黄国一定有很深的渊源。”
黄歇说:“说来惭愧,小臣先祖原是黄国诸候王,后来国家被楚国所灭,国破家亡,王子王孙流落他乡至今也有几百年了,无时无刻不想恢复自己的国家。”
范睢说:“黄国被灭亡已经几百年了,时过境迁,现在要想恢复黄国恐非易事。”
秦昭王说:“这个容易,先生的大才,寡人已经受教,如果先生愿意留在秦国为秦国统一中原出谋划策,等待消灭的楚国,寡人就将黄国这个地方封给先生也不是不可以。”
黄歇说:“大王现在武有白起,文有范睢,留下小臣在秦国也不过是区区一谋士。而回到楚国,若是有一天借助大王的力量,能够控制楚国,那么对于秦国而言,且不是比一个谋士的作用更为重要?”
秦昭王想了想,不禁点头称赞说:“先生说的对,就按照先生的意思吧,希望先生不要辜负寡人才好。”
于是,秦昭王在黄歇离开后,立即命令将军白起与韩、魏两国退兵,同时派使臣陪同黄歇给楚国送去了厚礼,从此秦楚又盟约结为友好国家。
按照战国时期规则,讲和就要有人质表示诚意,顷襄王决定让太子熊元(即后来楚国的考烈王)到秦国做人质。
黄歇想到自己那时跟随顷襄王年龄尚小,在一大堆随从官员中,自己资历最浅,一切只能从端茶倒水、洗夜壶开始且不去说它。
最让黄歇难以忍受的是太子横把他当作亲密的娈童看待,常常让他陪睡,虽然太子没有强暴自己,但是太子横喜欢让他脱光衣服,用手抚摸他的身体,夸赞他说,香肤柔泽,素质娇丽,还说有了他陪睡,羽帐香满,梦里闻香。
顷襄王当年做太子时仅三十多岁,酷爱男风。
而黄歇自幼受到的是王族教育,身材修长,气质不同一般,那个时候的小黄歇在太子横眼中长的唇红齿白,正如晋时张翰专门为身边小美童周小史所写的《周小史诗》中描写的那样: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刑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猗靡。顾盻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黄歇初到太子横身边时,太子越看越喜欢,自此,太子横在齐国寂寞人质岁月中与少年黄歇形影不离。
有一天,黄歇实在忍受不了太子无休止的猥亵,与太子横闹了一点小矛盾,不愿意象以往一样陪同太子睡觉,让太子横那一天吃不好,睡不香。
对于太子横的情绪,恰如《诗经·国风·郑风·狡童》中描写的那样:
彼狡童兮,
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意思是说:
那个骄傲的小哥哥啊,
不愿和我同吃饭啊。
为了你这个小冤家,
害得我觉也睡不安啊!
一个王族之后沦落到如此境地,受尽了屈辱,明知辱没了祖宗,为了光宗耀祖,也只有忍辱负重了。
只是至今也不过是上大夫(相当于省部级干部)之职,没有参政议政,左右决策的影响力。要想进入楚国核心决策层,让自己的说话能够举足轻重,或者达到一言九鼎,唯一的希望就是跟随新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期间,再次寻求与新太子培养感情的机会,只要将来获得新太子信任,等到新太子接班后,自己成了元老级干部,才有可能在楚国的权力中心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
黄歇想到这里,于是主动向顷襄王申请,要求陪同太子到秦国作人质。
顷襄王正为太子选择随从官员烦恼。
谁都知道,到秦国做人质,不但不能象在楚国一样养尊处优,还随时随地可能有生命危险。
有些人平时享受着国家高官厚禄,口头上表示如何如何的忠心,当国家需要陪同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时,却又推三阻四,说自己家里是如何如何的困难,实际上是不愿意前往秦国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顷襄王见黄歇到秦国不仅阻止了秦国等三国侵略楚国,而且还签定了友好条约,让秦国给楚国送上厚礼,为楚国立下大功,不禁对这个自己曾经喜爱的男童黄歇的才能另眼相看起来。
黄歇从十几岁跟随顷襄王至今已经近三十年,在顷襄王心里总感觉黄歇还是一个小孩子,没有想到,黄歇转眼已经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再看黄歇的申请到秦国的奏折,才觉得黄歇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本待考虑重用黄歇,一时没有想到合适的职务,见黄歇又主动要求陪同太子到秦国做人质,顷襄王非常高兴。
在顷襄王心中,黄歇知识广博,做事心细稳重,善于言词,应对得当,此次到秦国讲和果真不负众望,让黄歇陪同太子确实是不二选择,当即任命黄歇担任太子的老师,负责楚太子在秦国的外交事宜。
且不知,黄歇与秦国早有勾结,让黄歇陪伴太子自然让秦国也很放心。
由此,黄歇又陪同太子熊元在秦国做人质。
3
黄歇陪同太子熊元在秦国做人质转眼间又过了八九年。
后来楚顷襄王病了,楚国派人要求太子回国接班,太子完对范雎说:“请求丞相转告岳父大人秦王,父亲病重,要求我回楚国接班,请允许我回去。”
秦昭王听了范雎报告说:“|熊完回到楚国,我的女儿和小外孙昌平怎么办,也要跟随去楚国吗?”
原来,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王系出身,在秦昭王的身上也有一半是楚系的血统,秦昭王的大老婆也是由宣太后作主从娘家楚国迎娶的。
由于有这种姻亲关系,楚国和秦国就结成了最重要的盟国。熊完以楚国太子身份到秦国作人质,宣太后知道后,又作主将自己的孙女,也就是秦昭王的女儿嫁给楚国太子熊完。
熊完太子在秦国完娶秦公主不久就生下儿子熊启(昌平君),昌平君也就成为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的外孙,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孝文王)的外甥,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儿子异人的表兄弟,秦始皇帝嬴政的表叔。
后来楚国被秦国灭亡,昌平君因为自己是楚国王子的身份受到表侄嬴政的猜疑逃到陈地,被楚将军項燕在淮南拥立为王,这是后话。
范雎说:“昌平回到楚国肯定不行?”
秦昭王说:“启儿已经七八岁了,去了楚国,将来要求完儿立他为太子,这楚国的一半就是秦国的了,为什么不能去?”
范雎说:“大王的远大抱负是统一四海,将来总有一天要征服楚国,若是公主与昌平小王爷去了楚国,即使太子完回去接班为楚王后同意将昌平君立为太子,楚国的贵族也未必同意,那时公主就可能被楚国当作人质威胁秦国,那么公主的命就危险了。”
秦昭王说:“以爱卿的意见若何?”
范雎说:“太子熊完刚来秦国时,不知怎么与宾馆一个厨娘勾搭上了,也生了一个儿子,因那厨娘是厨房一个背柴火的奴仆,太子完就将这个儿子起名负刍,意思是背柴人养的儿子。”
秦昭王说:“这个熊完也太不自爱,堂堂一个太子,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不管腥的臭的都往自己的床上拽,看来也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
范雎说:“不妨把公主和昌平君、负刍都留在秦国,等待适合时机再作打算如何?”
秦昭王说:“就依卿家意见办。不过也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完儿回去,等待一段时间再议吧。”
于是范雎将秦昭王的话告诉了黄歇,黄歇又回来告诉太子完。
太子着急地说:“父王病重,命在旦夕,时间紧迫等待不得,这将如何是好?”
黄歇说:“太子殿下平时给应侯送了很多厚礼,还让楚国派人给应候农村的家乡修建了豪华住宅,即使一条狗也知道感恩,更何况应侯对殿下印象也不错,就让微臣前往相府试求说服应候帮助你脱身吧。”
太子元说:“好,只能如此了。”
于是黄歇就劝说丞相范睢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
应侯说:“是啊,太子元谈吐文雅,比他的父亲顷襄王强多了。”
黄歇说:“如今楚顷襄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
范睢说:“请先生说出这个‘好’字从何而来。”
于是黄歇便向范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黄歇说,楚国的实力虽然比不过秦国,但仍然在七国中是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万乘大国,如果秦国能让太子顺利回去立为王,今后的楚王就是秦国的女胥,他不但会感激岳父秦王和相国你,还一定会处处看秦国脸色行事,为秦国马首是瞻;对于秦国来说,保留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而不是敌人,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不让楚太子回去,将楚太子留在秦国,楚太子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普通百姓罢了,对秦国没有任何作用;而楚国必将改立其它人为太子继承王位,那么新太子会因为秦国不讲信义扣留楚国人质肯定不会对秦国友好。那样,秦国就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变成敌人,这难道算得上是上策吗?
应侯听了黄歇话感觉很有道理,便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
秦王说:“卿家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让楚国的人质这样轻易的离开秦国太便宜了楚国;再者,楚顷襄王是真病还是假病,是重病还是一般的病,都不清楚,不如派出几个人陪同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楚国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
范睢将秦王的意思告诉了黄歇。
黄歇说:“秦王这是什么意思?如果顷襄王没有病重,太子回去不能接班,回国没有任何意义,这事是欺骗不了的。”
范睢说:“猜想不给秦王一些好处,就让太子离开秦国可能有些难办。不如请先生先回国与楚王商量,让楚国割让几座城给秦国,如果顷襄王真的病重,急需太子回国接班,是不会再乎几座城的。”
黄歇说:“等我回去与太子商量再给秦王回话。”
范睢说:“只要楚国给了城池,我保证让太子顺利归国。”
黄歇回到宾馆将范睢传达秦王的意思说了一遍,太子说:“听说父王病重,已经不醒人事了,家中现在主事的主要是叔叔子兰和阳文君,子兰和阳文君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现在回去要求他们割让土地给秦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若是父王不幸辞世,阳文君和子兰的儿子都能接班,叔叔们说不定巴不得不让小王回国才好呢。”
黄歇说:“那该怎么办?”
太子说:“还是烦劳先生去与丞相求助,请他务必设法帮忙,你告诉他说,将来本太子继承王位,是不敢忘记丞相恩德的。”
黄歇说:“好,我现在再去丞相府相求,但愿能够说动秦王,让太子顺利回到楚国。”于是黄歇又去见范睢。
范睢说:“太子同意楚国给秦国割让土地了吗?”
黄歇将太子的话说了一遍后接着又说道:“太子认为目前他在秦国没有办法答应秦国的要求,这不是推托之辞,而是实际情况。秦王若是扣留太子,不让太子回国接班,楚国一定会另立其它皇族子孙接任楚王。新的楚王一定会因为秦国扣留楚国的太子引起楚国举国愤怒而不敢与秦国交好,而太子留下在秦国只能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对秦国没有任何的益处。如果相国真是为秦国利益着想,就会劝说秦王,让太子回到楚国接班,一者是为了秦国的利益着想,二者,太子自认为相国是他可以信赖的朋友,相国让太子顺利回国,也算是尽到了朋友之义,太子不但会感谢秦王,也一定会感谢相国你。相国仔细考虑这其中的利害得失就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范睢说:“听先生一席话,令人茅塞顿开,无怪大王想将先生留在秦国重用了,先生说的太好了。”
黄歇说:“那么相国是同意太子回国了。”
范睢说:“大王若是听了先生谋略,一定又要拍桌赞赏了。”
黄歇说:“还有一事相求。”
范睢说:“先生请讲。”
黄歇说:“相国虽然同意让太子回国,但是不能告诉太子,也不能让其它人知道,而是让太子自己逃出秦国。”
范睢说:“这是为何?”
黄歇说:“我回到宾馆就说,秦王仍然不同意放太子回国,由我来劝说太子今晚逃跑,我留在秦国替他掩护。明天相国仍然装作不知道一样,派人到宾馆找太子,这样等待将来太子回到楚国顺利接班后,就会认为是我甘冒生命危险留下掩护他回国,我回国时,就会受到太子的信任,我一旦受到楚王信任重用,还担心我尽力不为秦国办事吗,请相国到时交待监视的秦军首领有意放松一下。”
范睢说:“我明白了,照办就是了。”
黄歇从相府回到宾馆,太子说:“范相国同意劝说秦王让我回国吗?”
黄歇说:“范睢说秦王决定了事,谁敢劝说,他也无能为力,要我再三向太子道歉。”
太子说:“道歉有个屁用,现在怎么办呢?”
黄歇说:“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太子殿下先逃离秦国,请让微臣留下来掩护太子逃离秦国。”
太子说:“秦王听说我逃走了,那么秦王怎么会放过你?”
黄歇说:“我自有话回,请太子以国事为重,不必为微臣担心,秦王如果一定要杀我,就让微臣以死来报效太子。”
太子说:“就怕宾馆的守卫看到我出门会立即报告秦王,走不远就会被追上抓回来的呀。”
黄歇说:“就请殿下委屈一下,化装成车夫趁夜间出门,微臣与其它随从在宾馆里留守替殿下掩护。”
太子说:“晚间宾馆前后门都已经上锁,没有办法出去啊。”
黄歇说:“殿下放心,白天已经买能宾馆值班人员,仿制了一把后门钥匙,等到夜间殿下偷偷开了门出去就行了。”
太子说:“就我一人逃走吗?”
黄歇说:“太子一人逃走目标最小,也最容易逃出秦国,可是太子殿下从不没有一人行走,不会驾车,现在只得选派一名得力随从跟随殿下出逃了。”
太子说:“先生今天如此为了小王甘冒生命危险,小王今后一旦顺利接班登上王位,一定不敢忘记先生。”
于是太子按照黄歇的安排,换上车夫的衣服,与一名随从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开了宾馆花园后门,慌慌忙忙逃了出去。”
太子走后第二天一早,范睢故意派人来寻问:“太子想好了没有?”
黄歇当着太子其它随从回答说:“太子身体不适,精神不佳,等待太子病好了再商量吧。”
又过了几天,黄歇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兵追不上了,才带领一批太子随从主动向秦昭王请罪说:“没有经过大王同意,我自作主张,已经让楚太子回到楚国了,如果大王怪罪就怪罪我吧,小臣愿领死罪。”
秦昭王听说楚太子逃走了,故意大为震怒:喝令武士立即处死黄歇。
应侯立刻假意进言道:“大王且慢,听臣进一言。”
秦昭王说:“黄歇如此藐视寡人,卿家有何话说?”
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甘愿献出自己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另人敬佩的,若是斩了黄歇,正好成就了他的美名。如今楚太子已经走,即使处死黄歇也与事无补,不如好人做到底,干脆放黄歇回到楚国为上策。”
秦昭王说:“看在爱卿的面子上,暂时饶恕黄歇,但是黄歇回国后一定要楚王上书向秦国请罪,答应永远与秦国友好,否则寡人绝不罢休。”
黄歇说:“一定将大王的意思带给楚王,保证楚国与秦国永世成为友好国家。”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
考烈王认为如果没有黄歇的舍生忘死救主,自己可能老死秦国,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黄歇不但救了他的命,也等于这个王位是黄歇送给他的,于是决定任命黄歇为令尹(丞相),代理朝政。
考烈王对黄歇说,今后楚国是寡人的,也是你黄歇的,楚国今后就完全交由爱卿管理了。
黄歇在秦国帮助下,终于钻进了楚国的心脏,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丞相),不但权倾朝野,不久还被封了地,成为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虽然离复辟黄国还有遥远的路要走,但也算实现了进入楚国权力中心的梦想。不过,黄歇自知即使被楚王任命为丞相,由于不是楚国贵族出身,对楚国又没有特别重大贡献,一时并不能受到楚国贵族元老和百官的普遍拥护,想做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显然是千难万难。黄歇也很想做出一些让那些王公贵族认可的政绩出来,可是一时又想不出从何入手。
这一天,黄歇坐在书房又在苦思冥想如何打开局面,正在此时,门下报告说,赵国平原君带领一批谋士到相府访。黄歇一听就知道,这是秦国对赵国发动长平战争后,赵国已经支持不下去,派平原君来楚国请求出兵抗秦援赵的了。黄歇立时有了主意,心想,虽说当了令尹,也可以插手军队事务,只是只能公事公办,不能有任何的私心可以与将军相交,何不借机以带兵援赵为名,在军中培养一批自己的亲信,以备不时之需。想到此,立即对门人说:“将平原君带到客厅稍候片刻,本相随后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