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国间谍吕不韦
1
吕不韦原来只是一个大商人,为什么要接受秦国丞相范睢的指派为秦国散布谣言?说来话长。
原来,这吕不韦与秦国的丞相范睢从小在一起长大,范睢家境贫寒,从小立志从政,希望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而吕不韦出身商人世家,生活富足,视金钱为粪土,不好读书,以为长大继承父亲经商基业,没有什么远大志向。长大后,范睢在秦国做了宰相,吕不韦经商也赚了很多的钱,成为七国知名的珠宝商,原来自己以为凭借自己的财富大可在自己的家乡风光无限一番。
谁知有一次吕不韦回到卫国家乡,没想到,远在秦国担任丞相的范睢,其家族财富暴长,虽然没有超过自己,可是自己祖祖辈辈奋斗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财富。他范睢读书时,家中还穷的叮铛响,没有想到他到了秦国当官没有几年,就已经暴富如此。
最重要的是,家乡人谈论范睢,纷纷对范睢赞赏不已,连范睢的家人都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尊敬,得到种种优待,却很少有人对吕不韦经商赚多少钱另人相看。
吕不韦想,原来当官比做生意更能来钱啊。于是吕不韦决定到秦国拜访同乡好友范睢,想通过范睢在秦国也谋取个一官半职。
所谓义不经商,慈不带兵。商人历来重利忘义,古言:义不经商,慈不带兵。重义不适合经商,经商就不能讲仁义。与商人讲理想人生,无义于对牛弹琴。所谓的义商,那也是有了足够的财富后,撒钱买义而。一般的小商小贩无论怎么忘义,不过是扣点称而已,而经商赚到的财富到了吕不韦这种富可敌国,或财富在一国至几国有名气的牛逼程度,若是仍然重利忘义,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作恶起来可就无底线了。
当吕不韦到了秦国,看到范睢出行显贵无比,吕不韦更加暗暗赞叹,心想,自己辛苦经商,无论赚多少钱怎么也无法与范睢相比,不禁为自己过去立志经商后悔起来。于是对范睢感叹地说:“可惜小时候走错了路。”
范睢说:“老弟自小立志经商,如今已经是七国商人中的名人,也算是一个著名成功人士,现在怎么说起这些话来了?”
吕不韦说:“不瞒你说,这些年经商虽然赚了不少的钱,可是被人看不起,在人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请哥哥能不能在政府也为老弟谋取一个职位?”
范睢说:“其它国家当官都是世袭,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而你我的出身都不是贵族,要想当官非常的难。不过在秦国就不一样了,在秦国想从政也简单,秦国唯才是举,朝中有人也帮不了你,哥哥我只能帮助你出个主意,只要你对秦国有贡献,将来弄个一官半职也不是难事。”
吕不韦说:“哥哥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一切听从哥哥吩咐。”
范睢说:“秦昭襄王为了取得赵国的信任,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送入赵国作为人质。这是你为秦国做贡献的难得大好时机。”
吕不韦说:“这个异人我在邯郸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到过,不认识。”
范睢说:“这异人母亲叫夏姬,不受秦王宠爱。而受到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却没有孩子。异人目前就像你做生意时遇到的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
吕不韦说:“听说秦王有很多子女,被派出到它国做人质的,一般是爹不疼,娘不爱,回国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囤积居奇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范睢说:“异人目前在赵国生活的怎么样?”
吕不韦说:“据别人说,异人作为人质送到赵国后,行动上处处受到监视,随时有性命之忧,身边又无亲人和朋友可以谈心,终日抑郁寡欢。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在社交场合活动,好象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范睢说:“你回到赵国后立即结交异人,我在朝中暗中再为你谋划。将来你以异人的名义重金游说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儿子,等到有一天太子安国君接班当上秦王,华阳夫人能够在秦王耳边吹风,异人将来回国就有可能当上太子,等到真有那么一天,兄弟的前途就不可估量了,或许能够超过愚兄也未可知。”
吕不韦说:“兄弟这些年赚了些钱,家中值钱珠宝有的是,却也不容易,不会打水漂吧?”
范睢说:“任何事都有风险,你珠宝生意就没有遇到过风险?哥哥只是给你指条路,即使异人将来当不了太子,只要你能在赵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全力帮助异人,保住异人的性命,为秦国立下不世功劳,就能在秦国立住了脚跟。异人再不济,将来也是秦国公子,有了秦国公子作靠山,将来在秦国做不了官,做生意也要顺当的多吧?能不能干,你自己考虑吧。”
吕不韦说:“就听哥哥的,赌上一把,或许将来真的如哥哥所说,比做生意更加前途无量也未可知。”
范睢说:“听哥哥的话,不会吃亏的。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如今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打的难解难分,如果老弟能够利用在赵国多年经商关系再为秦国收集情报,有一天收集的情报受到秦王的重视,那功劳就更大了。”范睢讲到这里又强调说,情报收集到后,如果秦赵发生战争,情报送不出来,可以与楚国平原君联系。
吕不韦一听,连忙说:“楚国与赵国不是盟约国吗?情报怎么让楚国令尹知道?
范睢说:“这个你就不必管了,按照我说的去办。”
后来,吕不韦果真听从范睢主意,结交异人后,受异人委托,西入咸阳,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异人(即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与当年商人相比,那可以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不可相比。
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父,号称“仲父”,由此吕不韦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成语出处也。
吕不韦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史记•吕不韦列传》)这自是后话。
且说,吕不韦听了同乡范睢一番话,心喜异常,回家洋洋得意地问父亲:“种地能有几分利益?”
父亲说:“十倍。”
吕不韦说:“种地有如此多利益也算不少了。”
父亲说:“就担心将来政府提高种地的工具价格,出门打工又没有人要,种地人就没有活路了。”
吕不韦说:“做珠宝生意呢?”
父亲说:“一百倍也不止呀,这孩子做生意做傻了不成,难道没有算过珠宝的利润呀。”
吕不韦又问:“要是能够控制一位国王,控制这个国家的一切呢?”
吕不韦父亲听儿子这样问,兴奋地说:“好小子,你想入非非,若能这样,那得到的利益就没法计算了。”
吕不韦望着父亲诡秘地一笑说:“好,这笔生意我就拿定了!”
或许官商勾结就是由吕不韦开创的吗?还需有待历史学家们考证。
父亲望着洋洋得意的儿子,心想,这小子太狂,许是想赚钱想疯了,老子经营珠宝几十年,连国王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到,一个普普通通商人怎么可能有一天控制得了一个国王?青年人嘴上无毛,做事不牢,这哪儿是不牢,简直就是不靠普嘛。
2
吕不韦从魏国又回到赵国。
吕不韦过去为了在赵国结交赵国的权贵,做大做强珠宝生意,曾经在赵国投资盖了一座红楼。
当然,吕不韦那时的红楼虽然没有近代走私商人赖昌星红楼内现代化的设施,但却也是赵国一等一的著名建筑,与赖昌星的红楼功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赖昌星的红楼结交权贵是为了利用权贵势力掩护走私,而吕不韦盖的红楼结交赵国权贵王子王孙,却是广交朋友,既为宣传珠宝提供一个广告平台,也是为了在享乐中打发时间。
那个时代,普通百姓是买不起珠宝的,一般的街面上珠宝商铺卖的也只是劣等珠宝,光顾的也是一些小奴隶主、小商人或一般小妓院的老鸨为歌妓们买的行头,王孙贵族、富豪大贾老婆女儿小妾是不会到那些小商铺珠宝店购买劣质珠宝的。
过去吕不韦每次回到赵国首先在红楼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夏莲儿缠缠绵绵几天,然后在红楼大摆宴席宴请当地富豪名流狂欢,在狂欢中展销他从各国贩买来的珠宝。
有一次,吕不韦从楚国一个王孙家购得一只夜明珠,王孙说这是从楚王宫中偷窃出来的随珠,因家父身犯重罪,不得已卖了这颗随珠宝为家父赎罪。
吕不韦是做珠宝买卖的大商人,自然知道随珠是无价之宝,只是无缘见识,不知真假,拿在手中,看其表面,与其它珠宝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一时有所迟疑。
王孙见到吕不韦迟疑的样子就说,先生如果不信可告诉再下先生下蹋之处在哪儿,届时再下拿此珠送与先生看,先生一看便知。
于是吕不韦将自己的住宿地方告诉了王孙,到了晚上,王孙果真如约而至,当王孙小心翼翼从袋中取出来时,吕不韦只见白天原先看到的这颗宝珠光芒四射,房内原先明亮的烛光忽然暗淡下来。
果真是一颗难得的宝珠,至于是不是传说中的随珠,吕不韦仍然无法判断确定。
随珠原是随国没有灭亡之前随国国君随侯所得。
传说,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不久,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后来楚武王开始伐随,随国经过几次顽强抵抗最终败于楚国。随侯珠也随之落入楚王之手。
这一颗珠宝是不是随候珠呢?吕不韦想,即使不是传说中的随珠,也算是无价之宝了。想到这里,吕不韦问:“阁下想卖多少钱呢?”
王孙说:“一百万金如何?”
吕不韦原想,此珠至少值三百万钱,没有料到王孙仅仅出价一百万,不禁大喜过望,连忙说:“阁下是拿钱救父,以尽孝道,不能按照一般生意场上的人,再下是赵国商人吕不韦,既然阁下急需要钱,那么给阁下留下二百万金吧,珠子暂且由再下代为阁下保存,等候阁下将来有钱时随时来取如何?”
要价一百万,给了二百万,哪有不愿意之理。王孙不禁万分感动地说:“早闻吕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义薄云天的义商,不同寻常,再下对于先生大德,终生当铭记在心,不敢有忘。”
吕不韦拿到这颗宝珠后,随后又找了很多资料,寻访了一些珠宝专家匠人,大多认为是随珠。
吕来韦欣喜若狂,吕不韦是一个珠宝商人,一直想得到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送给心中价值连城的侍姬夏莲儿,可是寻找几年,一起也没有寻找到这样的定物,也就一直没有如愿。
没有想到此次到楚国却无意间得到了随珠,宝珠配美人,世间也只有自己的爱妾夏莲配得上拥有此珠。
吕不韦回到赵国后,在红楼一次宴会中,当着宴请的众多王孙贵族将此珠送给了侍妾夏莲,引得夏莲激动了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不过对于吕不韦而言,作为一个职业商人,无论是价值连城的随珠,还是价值连城的夏莲,只要能够从中赚取超过价值连城,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与人交易。
且说,吕不韦在秦国见到范睢之后,回到赵国不久,虽然仍然象往常一样与夏莲缠绵一番,但是过了几天,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大摆宴席宴请王子王孙,而是偷偷派人仅仅去请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一个人到红楼作客。
夏莲觉得这次吕不韦回家与自己缠绵时总有一些心事重重的样子,感到很奇怪,几次张口想问个明白,终于忍住。心想,自己对待主人的情义,主人是知道的,即使让夏莲为了主人去死,夏莲都是愿意的,既然主人不愿意提起,说明自己帮助不了主人,不问也罢。
夏莲记得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父母被官兵抓走了,自己被父亲藏在一只破缸中,后来逃出来了,只身一人,从小流落街头。
过了几年,又听说父母在修长城中都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父母。是吕不韦把她从快要饿死的街头流浪中救了出来。
有一年冬天,吕不韦去丛台宾馆找李圆帮助推销珠宝,从宾馆告别李圆出来时,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子弯着身子睡在宾馆门外屋檐下,小女孩穿的破破烂烂,赤着脚,双眼紧闭,冻的通红两手抱着胸似乎微微地颤抖,天上下着小雨,小女孩浑身泥泥水水。周围有几个路人指指点点。
吕不韦从小女孩身边走过随口问:“这小女孩怎么了?”
一路人说:“这女孩常常到宾馆乞讨,今天不知怎么会睡在这儿。
另一路人说:“刚才看到小女孩走到这儿跌了一跤挣扎一会就起不来了,大概是有病了吧。”
吕不韦一时不忍,善心大发,不禁动了侧隐之心,连忙让跟随的仆人将小女孩抱上车带回红楼。回红楼,吕不韦吩咐仆人先把郎中请来给小女孩诊脉。郎中把了一会脉说:“主要是饿的,天气又冷,一个女娃,小小年纪,自然支持不住了,让人喂些热姜汤,在房子里休息一会儿,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吕不韦听了郎中的话,立刻吩咐仆人把炭火烧的旺旺的,又让一个老妈子将小女孩破旧衣服全部脱掉,用厚厚的丝棉被裹的严严实实,按照郎中的话喂了些热姜汤,过了一会儿,小女孩果真不在颤抖,慢慢睁开眼醒来。
吕不韦见到小女孩已经醒过来,将郎中打发走,又让老妈子到丫环房中为小女孩找一些合身的衣服,给女孩洗了澡换上,再带到厨房让厨师烧些女孩喜欢吃的饭菜,等吃过了,然后带到书房见她问话。
等到将仆人按照吩咐让小女孩吃了饭,洗好澡,换过衣服带到吕不韦面前时,吕不韦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几乎认不出原先这个穿着破烂的小女孩了。
小女孩站在厅堂,两只大眼象月亮一样明亮,扑闪扑闪望着吕不韦,眉目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吕不韦一看,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美人坯子,连忙问:“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回答:“叫夏莲。”
吕不韦问:“家住哪儿?”
小女孩回答:“没有家。”
吕不韦问:“父母在哪儿呢?”
小女孩回答:“父母死了。”
吕不韦问:“家中就没有其它亲人了吗?”
小女孩回答:“都死了。”°
吕不韦很疑惑,问:“都死了?”
小女孩流下了泪,过了一会,便将父母亲人怎么死的经过向吕不韦叙述了一遍。
原来,小女孩是邯郸三大酒坊之一夏记酒坊夏老板的女儿。
邯郸人人都知道夏记酒坊惨遭查抄的往事。
几年前,赵国向楚王献酒,楚国主管献酒的小官酒吏平时特别喜欢赵国的酒味醇而甘美,但是赵国每次给楚王献的酒不多,只能留下少许解解馋,于是便向献酒的赵国酒吏要求今后给楚王献酒时顺便为他带一些好酒。
赵国献酒的酒吏听了楚国酒吏这个要求不乐意了,心想,给你们楚王献酒是赵国为了让楚赵建立友好关系,互不侵犯,让百姓过上和谐的好日子,你是个什么东西,一个芝麻大的酒吏也配赵国献酒,于是便对楚国管理献酒的小官说:“我只是一个具体办事的小官,哪敢私自作主。尊驾若是想要赵国多奉献一份酒,何不派人与我家大王直接要求,只要我家大王发话了,尊驾要多少,卑职下次就带来多少。”
楚国酒吏一听赵国使者打官腔,话中似乎还含有讥讽,不由得怒从心头起,趁机将赵国献给楚王的好酒与鲁国的薄酒调了包进献给楚王。
楚王喝了赵国献的酒,感到与过去的不一样,味道淡了许多,便把管酒的酒吏喊来问话。
楚王指着眼前贴着赵国标签的酒坛问酒吏说:“这是赵国今年献的酒吗?”
酒吏说:“各国进献的酒,小臣为了防止混乱,均是当着各国送酒的使节面分别贴上各个国家的标签,绝不会错的。”
楚王说:“寡人喝了怎么与往年不一样啊,味道淡了很多。”
酒吏对楚王进馋言说:“听赵国酒吏说,赵国年年送给楚国最好的酒,却从未听到楚王感谢一声,今年就送些一般的酒意思一下吧。”
楚王说:“难道连一坛好酒也没有?”
酒吏说:“赵国酒使说,全部是一般的酒,听那酒吏的口气,好象是故意进献薄酒,这分明是看不起楚国,对大王大大的不敬啊。”
楚王又尝了尝被调了包的酒,坛坛味淡,不禁大怒,一气之下便派出使者质问赵国献送薄酒一事,如果赵国不给一个合理说法,将立刻发兵邯郸兴师问罪。这与眼下中国的和谐外交不一样,中国即使受到外国欺辱,外交上也一般只是以和谐为主,口头抗议而已,绝对不会以武力威胁。
且说,楚国威胁发兵的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说:“这话从何说起,往年送给楚国的酒都是来自邯郸夏家酒坊等三家六国知名的名牌产品,怎么能说酒味淡了啊。”于是赵王下旨组成联合调查组彻底调查,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赵王旨意一下,负责向楚国献酒的酒史吓坏了,没有想到自己对楚国酒史说的几句刻薄话竟然造成如此大乱子,真真是宁愿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的古训说的一点没有错。本是楚国酒史索贿不成从中捣鬼,若是照实说出,又有谁来证明自己送的不是薄酒,大祸已经闯下,酒史思来想去,担心说不清楚,权衡再三,决定把责任全部推给酒坊,说是自己粗心大意,过去相信名牌,以至于让奸商蒙蔽,才让国家信誉受到伤害。
调查组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一批酒全部由夏家酒坊供应,虽然夏家酒坊老板反复辩解本次封装的贡酒全部由老板一人签封,绝对不可能出错。
但是历来是官官相互,调查组怎么可能相信商人的话而怀疑政府的酒使呢。于是乎调查组自认为此次贡酒,完全是奸商夏家酒坊为了谋取暴利所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建议严惩奸商,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赵王听了调查组汇报,大为愤怒,立即下旨,要求查抄夏家酒坊,将为首制造假酒者处以极刑,其余不问男女老少全部押往雁门关修筑长城。
夏莲是夏家酒坊老板唯一的女儿,夏家酒坊遭受查抄时,年仅五六岁,眼见查抄士兵涌进酒坊,事出突然,没有一点准备,夏老板慌忙将唯一的宝贝女儿藏在一口废弃的酒窖中一口破旧的酒缸里,用破木板盖在破缸上,又拾了几只破旧的酒缸碎片堆放在旧木板上,嘱咐女儿千万不要出声,等到夜间无人之时逃出去。
夏莲看到无数士兵到处抓人,院子前后哭天喊地,一片惊恐哭叫声,被父亲抱着放进酒窖中,吓的大气不敢出。
等到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时,小夏莲才推开破木板从酒窖中爬了出来。
听到夏莲的叙述,吕不韦才知道眼前这个小女孩原来是夏家酒坊夏老板的千金。
夏老板在世时,只要吕不韦邀请,夏老板总是带领女眷光顾红楼参加宴会,关顾他的珠宝;吕不韦举办宴会也经常买夏家酒坊的酒,时间交往长了,也就成了商场中相互信任的老朋友。夏老板女儿满月时,吕不韦还特地备了一份贺礼,去喝了满月酒,抱过夏莲,也算是商场的老朋友了。
夏家酒坊被查抄时,吕不韦在六国贩卖珠宝,等到回到邯郸时,才听说夏家酒坊遭受查抄,夏老板被处死,全家被押送雁门关修筑长城,不禁叹息良久。
今天吕不韦当看到夏老板唯一的女儿落难如此,想到夏老板平时为人一惯坦诚,谁知竟遭受到飞来横祸,不禁顿生怜悯之心,将夏莲收为女儿,将夏莲安顿在红楼住下。
3
过了一段时间,吕不韦准备出门采购珠宝,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赵国,觉得将夏莲放在家让仆人照顾有些不放心,见小女孩不但美丽,且聪明伶俐,对歌舞很有天赋,心想不如送到丛台宾馆培养。
赵国的丛台国宾馆是赵武灵王的文攻武治留下的辉煌象征。
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武灵王之后故又称武灵丛台。
当年的武灵丛台位于今天河北邯郸市中心丛台公园内,静静的座立在那儿任由三五一群的游人游戏走过,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气势和热闹。
正如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路过南京乌衣巷当年晋朝两位宰相王导和谢安府第时,看到当年权势显赫,威震朝野的宰相府第已经成为百姓住家,不禁写下千古流传的无限感怀诗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传当时的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雅而名扬列国。丛台建成之时,曾经有诗人赞赏道:“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可见丛台的壮观。
如今的武灵丛台除了供游客拍照观赏之外,也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作用。
据《史记•赵世家》中称赵烈侯“爱好好音”,由此竟要封赏会唱歌的乐手高官,经丞相公仲连反对才作罢,但又要赐给两个郑国来的歌手姓枪和姓石的两个人每人万亩土地,因公仲连反对作罢。由此可见赵烈侯对音乐的喜爱。
后来传位到赵武灵王,灵王梦见少女鼓琴,就向大臣们描述他的梦中情人鼓琴其状,希望大臣们帮助他在现实的社会中找到他在梦中看到的鼓琴少女。更见其对音乐的酷爱。
赵武灵王生前有三大爱好,一是胡服骑射,二是美女,三是音乐。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若上一级领导有哪一种爱好,下级部属必定爱好得更厉害,上行下效,影响深重。以至于赵武灵的爱好让赵国后来的王族、君主都是自幼爱好音乐,成为真正的音乐世家。
武灵丛台既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基地,也是武灵王欣赏美女歌舞的国家歌剧院。
说到赵武灵王同志的“胡服骑射”伟大改革,这里不妨顺便简单介绍一下赵国周边国家改革情况:
战国前期各诸侯国之间以扩张本国国土为目的的兼并战争,至战国后期已逐步转变为以秦国并吞天下为目的的连横战争和以关东六国联合抗秦以图自存的合纵战争。
这一时期,面对秦国的凌厉攻势,自秦国函谷关 、 潼关以东的关东六国大都无能为力,只有赵国在赵武灵王同志正确领导下,经过大刀阔斧的开展“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后,军力大增,疆域扩大,成为了在六国之中唯一能与秦强抗衡的强大国家。
赵国能够强大,这与赵武灵王同志能够开放搞活,引进周边国家先进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赵国在地理位置上,西邻韩、秦、林胡、楼烦,北接燕、东胡,东与齐国隔黄河为界,南连魏国。在这些毗邻的诸国、诸族中,最具威胁性的是秦国。
战国初期,为了图强,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南边疆界紧邻魏国改革家李悝还在当担任驻守边界军队下级小官的时候,为使当地军民 提高射箭技术,就曾下令以射箭来决断诉讼案的曲直,“中之者胜,不中者负”的改革思想。
就是说,两人之间有了矛盾或纠纷需要找官府打官司,政府衙门不是调查案件的是非曲直,而是通过射箭定输赢判案,谁的箭射得最准,谁就赢了官司。
自从有了这个射箭定输赢判案标准,当地人民,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争相练习射技,极大的提高了魏国当地军民的射箭。后来与秦国人作战, 由于魏军射技精良,因而经常大败秦军。
等到李悝受到魏国重用施政后,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改革方案。意思是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赵国的西邻秦国更有商鞅为强秦国,制定了“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等一切法令 ,强调“以法治国”改革思路。
商鞅原来是卫国人,在卫国没有受到重用,就出国到了秦国谋求发展。后来被秦国国王秦孝公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副总参谋长)。
左庶长的职责是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的长官,不久又将左庶长(副总参谋长)权力扩大成为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相当于丞相职能)。
商鞅的改革思想无过于“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这句名言的传颂千古了。
商鞅推行新法不久,即遇到太子犯法。有人说,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即所谓刑不上大夫。卫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翻译为今天语言意思是说:“法律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于是卫鞅就处罚了纵容太子犯法的师傅太傅公子虔,将太子老师太傅公孙虔处以墨刑。
墨刑又叫黥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成为以后再也擦洗不掉的耻辱性标志。
不久,太傅公子虔再次犯法,商鞅按照改革制定的法律“施以割鼻之刑”,又将公子虔鼻割去。
由此,商鞅第一次在中国创造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典型范例。
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原是秦国的太傅。太傅过去曾经位列三公之列,是国王的辅佐大臣,国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时,甚至可以代为管理国家,后来改革后虽然太傅的权力被废除了,但是能够担任太子的师傅仍然享受贵族的尊贵与荣耀。
商鞅的改革政策在秦国实施不到十年,就让秦国出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显著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商鞅推行的新法改革让秦国人民非常的欢喜,道路上即使有好东西遗落也没有人拾为己有;山上没有强盗聚集;家家户户能够自给,人民富足;人民为了国家勇敢而战,不敢私自械斗;从乡村到城市都治理得非常好,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有点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环境。
卫鞅的改革虽然增强了秦国的国家力量,但是却得罪了奴隶主贵族。等到秦孝公死后,太子接班当了皇帝,受到卫鞅黥刑、割鼻的太傅公孙虔诬告商鞅谋反,新皇帝立即灭了商鞅和商鞅全家。
历史上任何触动权势利益的改革,只要被打倒的权势重新得以翻身,那些提倡触动权势利益的改革者和参与者最终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赵武灵王同志也与其它国家领导一样,为强大自己的国家,当然不甘落后,提出了与其它六国不同的“胡服骑射”改革。
所谓“胡服骑射”,说白了就是军队服装和装备的改革。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这些游牧民族接触。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兵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春秋时代,兵车是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历史上一般所说的“千乘之国”、 “万乘之国”,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兵车数量越多,国家越强大。
赵武灵王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可以想象得到,一辆由几匹马或几个士兵组成的兵车,在机动性,灵活性,以及战斗力方面,怎么能与一人一骑的骑兵相比。
赵武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
在赵武灵王即位的前18年,赵国与秦国曾经先后发生五次交战,赵国都以失败告终,前后失地中部(亦称西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亦称中阳,今山西中阳西。)、蔺等城。其中公元前317年一役,就让赵国损失8万军队。
而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后,迅速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很快使赵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
可以说,赵武灵王是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以至后代人在提到赵武灵王时称赞道:“五霸后继七雄强,赵国雄称武灵王”。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称赞道:“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郭沫若游历邯郸时也曾经赋诗感叹:“射骑胡服思雄才”,都表达了对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事业的赞许和肯定。
今天能够看到的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赵武灵王同志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军队的同时,也从来不敢耽搁欣赏歌舞音乐。
赵武灵同志修筑丛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让“胡服骑射”与美女两大爱好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姿多彩。
古人曾经留下“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著名诗句描写赵武灵王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威武。
如果闭眼想象,丛台之上是美女歌舞,音乐绕梁未尽,台下又是全副武装士兵的金戈铁马,一边是美女至柔歌喉表演,一边是士兵们的至阳至钢操练,这是何等的浪漫,又是何等的威武。
赵武灵王同志死后,他的儿子赵惠文王接班,凭借老子赵武灵王留下的“胡服骑射”兵精将勇军队力量和在六国打下的威名,在兼并混战中,赵国名将廉颇曾先后攻占魏国的几(今大名县东南)、防陵(今河南安阳市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市附近)等地;赵将燕周攻取齐国昌城(今冀州市西北)、高唐(今山东高唐东)等地,公元前271年,赵将蔺相如还攻占齐国平邑(今河南南乐)等。在这些战争中,赵国军队基本上处于进攻态势,得地大于失地,连齐国这样的大国在赵国“胡服骑射”装备下的军队面前都要常常吃败仗,让赵国一跃而成为除了秦国之外的强大国家。不过后来却每况愈下,国家却越渐渐弱了下来。
赵惠文王从小受到爷爷、老爸老一代的文攻武治的熏醄,尽管武功方面不如老子,可是在爱好美女和音乐方面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历史上记载的秦赵两国渑池之会,秦王令赵王弹瑟则证明赵惠文王至少在琴瑟器乐方面闻名六国。
瑟是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本是上古皇帝伏羲时代发明,形状似琴,原来有五十弦。
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一首咏《锦瑟》诗中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样千古不解之句。
到了黄帝时代,黄帝有个儿子叫后稷,是掌管农事的神。稷生前最喜欢听老爸身边侍女素女操瑟。
黄帝发觉儿子喜欢上自己的女人,很是不高兴,从此不让儿子接触素女操瑟,儿子由此郁闷死去。
后来稷死了埋葬在成都的一个田野里,黄帝想念后稷时就让素女在后稷埋葬的地方给后稷鼓瑟。
素女弹起瑟来,其声音让黄帝听了哀不自胜,于是要求将五十弦的瑟分为二十五弦。
这段故事记载在古书《山海经》内。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咏《锦 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就是指没有改革前的瑟。
传说,即使现从后稷埋葬的成都的田野地方经过,幸运的话,不但能够看到素女身着柔美的轻纱在虚无飘渺的云雾中操琴,还能听到成都的田野四周回荡着叮咚的迷人的琴声。
“瑟”体积大,内腔也较大,音色浑厚,弦多,音色变化也多,后来的弹奏者一般隐匿于帷幕后面为歌舞伴奏,或者给宾客饮酒谈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不适合作为音乐独奏欣赏。
秦赵两国渑池之会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秦昭王邀赵惠文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
据《史记•赵世家》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原来秦赵两国是一家。
秦王想集中兵力与楚国打仗,又担心赵国从后面突袭,于是派出使者传话说,秦赵两国本来是一个祖宗,让我们两兄弟到渑池聚会一次,签定互不侵犯盟约,畅谈兄弟情谊。
当时赵国与秦国都是七国之中的强国,但是赵比秦要弱一些,赵惠文王担心遇到不测,想不去赴会。赵国上大夫(副总理)蔺相如说,大王若是不去,秦国便会以为我们赵国害怕秦国,今后秦国就会越发的不把赵国放在眼中,别的小国也会看不起赵国,甚至可能导致联合起来欺压赵国。
赵惠文王同志想想副总理蔺相如讲的很对,就说,好,为了赵国的尊严,寡人我就到渑池走一遭。
战国时期各国混战,都知道秦国是一个不讲信义的无赖国家,就象今天的美国一样,经常以推销自由民主、普世价值为借口,侵略别的国家,实际却是为了掠夺别国的资源。
为了防止不测,赵惠文王召开了御前常委会,老将军廉颇说:“大王这次到渑池与秦国昭王相会,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自大王走后,我赵国将对外宣布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让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还决定由副总理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昭王这次请赵王到渑池相会,本来就是包藏祸心,一是想借赵王到渑池相会不在赵国之机,派兵突袭赵国,占领几座城邑,强迫赵王割让;二来也想借机来一场猫戏老鼠游戏,给赵王一点颜色看看,让赵王心存疑惧,从此俯首帖耳,不敢与秦国相抗。
等到赵王到了渑池,秦昭王在招待的酒宴上,假装喝多了,趁着酒兴故意以调戏的口气说:“寡人早就听说赵王弹瑟技术高超,如雷贯耳,可惜一直无缘倾听,今天就请赵王兄弹奏一曲供大家欣赏如何?”
赵王在自己国家弹瑟是娱乐,而外交场合下被秦国国王要求弹瑟则是显然是秦王有意羞辱。赵王听了很不乐意,可是瞅了瞅宴会周围站满了秦国的卫士,个个横眉按剑,心中不禁暗想,好汉不吃眼前亏,此次外交活动全当作是给秦国消气,在人家的地盘上万万不能因小失大伤了和气,以防遭遇不测。
当秦王命人将瑟送到赵惠文王面前时,赵惠文王惶惶不安,勉强拿起弹片随意将瑟弹了两声,很窘迫地自嘲地说:“献丑了,献丑了。”
蔺相见到秦王逼迫赵王弹瑟,从宴席上站了起来,准备阻止赵王弹瑟,没有想到赵王没有任何的反抗就弹了瑟,这时又见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
蔺相如立即顺手从眼前桌子上拿起喝酒的一只“缶”(《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用以盛酒浆,秦国穷人常常鼔之以节歌讨饭)从宴席上走向秦王面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也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
秦王见蔺相如拿着一只喝酒的“缶”,让他象下等平民那样击缶,不禁勃然大怒说:“大胆,怎敢如此无礼戏弄寡人?还不退下。”
这时相如趁势跪在秦王面前下,将瓦缶举过头顶,再次请求秦王敲击演奏。
秦王怒气冲冲,连连说:“来人呀,快快将赵使者拖下去。”
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大王若不击缶演奏,我就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秦王身边的侍从想走过来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说:“如果你们过来,那么就不怪我得罪你们大王了。”相如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缶”摇了摇。
秦王看着蔺相如举过头顶的“缶”,眼光象剑一样的盯着自己,不禁想起几年前在秦国章台宫看到的蔺相如也是如此这般眼光。
那一次是听说赵国得了一块和氏璧,于是写信给赵王说,答应用秦国的十五座城市交换这块玉。当时赵国就是派了这个蔺相如将玉送到秦国,那一次,自己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当看到蔺相将和氏璧呈献到自己手中,非常高兴,就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人员一同观看,妃嫔及左右侍从人员们人人高兴、惊奇,个个都夸赞和氏璧是一块好玉,齐声高呼万寿无疆。
谁知,当和氏璧传又传送到自己手上时,蔺相如这时却说,璧上有点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王自己当时认为反正这和氏璧已经属于秦国所有了,也没有多想,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不料,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当着秦国全宫的妃嫔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怠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章台宫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哪能让自己众多心爱的美人受到惊吓看到血腥气,秦王只有作罢。
今天蔺相如的眼光就和那天在章台宫拿着和氏璧,就要撞击在柱子一样的锐利。
秦王身边的侍从看见相如举着瓦缶,一副拼命的样子,一齐望着秦王,也吓的不敢轻易向前。
正在这时,有一个太监走上来对着秦王耳朵低声说,派往赵国的探子回报,赵国已经全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廉颇老将也带领一万铁骑隐藏在离渑池十几里的山中。
秦王听了,心想,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即使扣下赵王,杀死蔺相如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还是以后再作打算吧。
想到这里,秦王哈哈一笑,对卫兵挥了挥手说:“你们都下去吧,我与赵王兄喝酒取乐,不醉不休,就不讲什么礼仪了。”说罢也勉强的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
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君臣无论怎么戏弄赵王,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由于赵国在赵王到渑池之前,有蔺相如和廉颇事前进采取了周密的应变措施和充分的军事准备,秦国始终未敢出兵相攻。
渑池会后,赵、秦修好,秦赵之间在10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
赵国的宰相蔺相如以其惊人的胆略挫败了秦王的外交攻势,迫使秦昭襄王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入赵作为人质,以保证秦国从此不与赵国为敌。
秦昭襄王的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实施侵吞邻近的国家,扩充自己疆土的一种远交近攻策略权宜之计。这些事件都记载在《史记.廉颇和蔺相如列传》中。
本来,赵惠文王到渑池与秦王相会,被秦王逼迫击缶是受到了侮辱,没有想到,秦王此举却无意为赵惠文王作了义务广告宣传,让赵惠文王的琴瑟技艺在六国声名鹊起。
赵惠文王的音乐闻名六国,其儿子赵孝成王从小受到耳濡目染,自然也是音乐爱好者,精通音律,对琴瑟更有很深的造诣。
不过,到了赵孝成王这一代,赵国的国势已大不如前祖父辈时代了。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儿子子丹(即:赵孝成王)还年幼,第二年赵孝成王接班的时候,朝政暂且由其母亲赵威太后主持。
说起这个赵威太后女同志,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在《史记*赵世家》对赵威后有记载外,在著名的《战国策》历史书上至少还有两篇著名的文章提到了她的事迹,可以说是一位青史留下美名的美女范儿。
其一是《战国策.齐策》记述了赵威后流传千古的一句话,即: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齐王建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就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
使者很不高兴地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首先打听齐国粮食年成、百姓生活状况好不好,这有点先卑后尊吧?”。
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当然,对于封建社会官员嘴中所说的任何要求,都只是针对别人的,自己是不会包括在内的,百姓千万不能当真,这是千古不变的常理。
赵威后既是一位美丽的太后,但也是一个位高权重的领导,说的话自然不会包括自己。
这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名篇中,就把赵威这种手电筒拿在手中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言行描写的淋漓尽致。
当时赵威后老公刚死,儿子才继位。
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国家混乱之机,大举攻赵,并已迅速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见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接到赵国救援后,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最后还是赵国老臣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才让 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这个故事就记载在《战国策》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之中。
丛台宾馆歌舞培训班是六国最著名的淑女培训学校,从那儿培训出来的美女大都能通过赵国一年一次的选美比赛被各国王子王孙富豪看中,甚至被王候看中选入王宫当上王妃也大有人在。就象如今曾经的一些淑女专业培训一样,其实也是为美女寻找结交权势、富商的最佳途径。
邯郸很多有女儿的父母做梦都想让女儿到那儿培训,虽然培训学费昂贵,仍然有不少百姓宁愿砸锅卖铁也设着法儿将女儿送往丛台宾馆,将来或许有机会被哪位王候看上,嫁个王候也未可知,夏莲果真有此造化,也被哪个王候看中选为王妃,也算对得起朋友。她的父母在地下若是有知也大可暝目了。
吕不韦想到这儿,于是对夏莲说:“送你去丛台宾馆学习好吗?”
小女孩说:“以前经常从丛台走过,那儿好华丽,里边的姐姐们好漂亮,让人好生羡慕,真的好羡慕呀。”
吕不韦说:“那是愿意去学习了?”
夏莲点点头。
于是吕不韦将夏莲送到丛台宾馆,找到平时经常带领丛台歌舞团小姐参加演出的李圆,对李圆说:“这是我女儿,想请兄弟栽培栽培。”
李圆说:“哟,这女儿好漂亮!过去只知道仁兄情人不少,却从来没有听说仁兄有女儿啊?”
吕不韦说:“见笑,见笑,才收养的干女儿。”
李圆说:“这就是了,恭贺仁兄收了个这么一个漂亮女儿,凭这个模样,将来长大了不愁找一个王候亲家。”
吕不韦说:“正有此意,也只有送到你们这儿培养,才有可能在将来有机会攀上王候。”
李圆说:“这个好说,好说,我们就是吃这一行饭的,尽管放心把女儿交到我这儿,三五年后,我定将你女儿培养成数一数二技艺超群的大美人,保管在选美会上让她艳丽一鸣惊人。”
吕不韦说:“托仁兄吉言,愚弟在此先谢了。”
李圆说:“仁兄把钱带来了吗?”
吕不韦说:“等我出差回来再将钱如数送来。”
李圆说:“我的老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今天来了,规定才下来,正在风头上呢,谁敢在风头上破规矩,现在必须交了钱才能收下学员。”
吕不韦说:“据我所知,以前学员来这里学习,有的毕业了才交钱,现在怎么严厉了?”
李圆说:“现在学习秦国规矩变了,改革了。老板说,不交钱一律不准私自接收学员,谁违反处理谁,正在风头上,小弟也不敢私自乱作为呀。”
吕不韦说:“还怕我付不起钱吗?”
李圆说:“谁不知道吕兄是六国有名的大财主,即使说王候付不起钱我相信,也不会相信吕兄付不起钱呀,怎么会认为老兄付不起这几个小钱呢。”
吕不韦说:“我看你们这位老板也是头脑被驴踢坏了,既然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了,谁会不交钱呢,即使不交也是极少数交不起没有办法,将来培养出来的人还怕不感谢他们,为他们卖力吗?得了人心,又赚了钱,干吗要钻到钱眼里去呀,你们宾馆是国家的,又不穷这几个钱。”
李圆说:“谁说不是,那些王子王孙经常到宾馆大喝大吃只打白条,从不交现钱,吃饱喝足了还要泡妞,一人一年的吃喝包房包小姐,这三公消费消的钱就足够培养无数学员了。可是嘴长在老板屁股上,不得不听啊。”
吕不韦说:“我看你们赵国是一代不如一代,官员如此吃喝玩乐,只知道对付我们这些百姓,气数也快尽了。”
李圆说:“这不是我们小官管得了的事,着急也没有用,想管也管不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有能力管啊。”
吕不韦说:“既然上级有规定,也不为难老弟了,你将我女儿留下,我即刻回家取了钱如数送来再办入学手续。”
夏莲进了丛台宾馆学习,并由宾馆歌舞团教授给夏莲取了一个赵姬艺名,后来赵姬成了秦始皇帝的母亲,秦国的太后,这是后话。
从此以后,历史上只知道有赵姬,不知道有夏莲。
时间一晃,过了几年,吕不韦平时做生意,整日在外奔波,极少到丛台宾馆看望夏莲。再者,丛台歌舞团培训期间也禁止学员亲属探望。
这一年,邯郸举办选美比赛,所谓选美比赛,实际就是为六国公子王孙提供挑选妻妾侍女的平台,选美比赛也是珠宝销售最好机会。吕不韦照例贩了一批珠宝准备提前利用选美期间大赚一把,谁知遇到连绵阴雨,河水暴涨,耽搁了行程,直到选美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赶回到邯郸。
这最后一天是选美经过无数轮淘汰选出来的花魁娘子,也是选美比赛最热闹,最吸引百姓眼球。
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象潮水一样涌进邯郸城,拍卖会舞台四周黑压压的人群挤的水泄不通。
吕不韦原想通过熟人将珠宝带进拍卖会后台展销,后来见无论如何也无法挤进会场,只得也站在人群后面观看。
这时一个玉簪束发的及笄女子从后台款款走了出来,在舞台上来回摇摇摆摆舞了一圈,只听有人高声喊叫说,请花魁娘子歌舞一回,顿时引得全场欢声雷动,同声呐喊响应。
吕不韦仔细一看,小女子果真美若仙女下凡,真个是“舞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若轻云之蔽月;身材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只听花魁娘子长袖舒展,一边舞,一边婉转轻唱道: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台上美女唱的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诗,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即是: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这首诗是比喻男女相互赠答,礼尚往来的意思。
莫非花魁娘子心里感念着什么人,让花魁娘子耿耿于怀不能忘记?
吕不韦看的傻子似的,心想,走遍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的美人,又听贵宾席竞价一个高过一个,叫价声此起彼伏。
吕不韦想到至今行走江湖没有遇到一个可心的女子,此女子莫不是与已有缘,心中不禁一动,决心把此女子买到手。于是立即到不远处一个卖布的滩位上选了一匹白布,让跟随的仆人买来染料,吕不韦用染料在白丝箩上大书“竞价最高,不惜万金,谁敢比拼”十二个大字,让仆人找来竹竿高举会场之外。
“竞价最高, 不惜万金,谁敢比拼”横幅一打出,会场内外立刻沸腾起来,纷纷打听,是何方财神如此财大气粗?
原先大喊大叫气壮如牛相互竞价的商贾富豪、王子王孙也被震住了。经过打听,原来是六国知名的珠宝商吕不韦。
吕不韦拥有的财富谁人不知,当时若是有富豪榜排名,毫无疑问,排在富豪榜第一名的定是非吕不韦莫属,那些几十里之地的小国王候即使倾一国之财富也未必能够富过吕不韦。
听说是吕不韦对今年的花魁娘子势在必得,商贾富豪、王子王孙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纷纷垂头丧气起身离去。
有诗为证:
邯郸选美比赛会,
夏莲惊艳夺花魁。
一掷万金是何人?
阳翟商人吕不韦。
等到吕不韦到后台领人,才知道,自己花心思重金聘礼得来的竟然是自己的养女夏莲赵姬。
4
吕不韦曾经与李圆商量过,等到赵姬长大,由李圆作主,利用美女拍卖会选美的方式,既能得到一笔钱财,又能为赵姬寻求一个王候夫胥。
本来,赵姬是不愿意参加美女比赛的,坚持要等养父吕不韦回来。李圆说:“参加选美比赛既能为学校提高声誉,也是吕先生的主意,希望通过选美的机会,能够为你找一个如意夫胥,当然,最终还要你本人同意。”
李圆千方百计劝说,赵姬终于同意参加这次拍卖,可是让李圆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拍卖赵姬竟然让吕不韦给搅了局。
李圆说:“仁兄,你这玩的是哪出戏啊?是想将赵姬留下作妻室?”
春秋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完全开化,没有程朱理学束缚,养父娶养女也是正常社会习俗,没有人会大惊小怪,就象社会进步到今天,很多五六十岁左右的富豪权贵认二十岁左右的美女干女儿,其实就是自己的二奶或三奶一样,大家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赵姬长的如此之美,吕不韦又是如此有钱,把赵姬娶回家也是人之常情。李圆自然有如此疑问了。
吕不韦说:“我不知是赵姬啊!”
李圆说:“你自己的女儿怎么不认识了?”
吕不韦说:“都说女大十八变,才两年没有见到,哪会想到变得让我也认不得了呢。”
李圆说:“这次齐国、楚国、魏国很多王子王孙都亲自来邯郸参加这次选妃,选侍女,连去世的老将军赵奢之子赵括之弟赵弧都看上了你家夏莲,若是你家小姐夏莲选中少将军赵弧,还真是天设地造一对呢,可惜被仁兄给搅了。”
吕不韦说:“那就等待明年再寻找机会吧。”
李圆说:“是让赵姬留在丛台深造还是由老兄把赵姬领回家休息到明年再说呢?”
可是,赵姬说什么也不愿意留在丛台宾馆了,更不愿意明年参加拍卖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夫胥。
回到家,吕不韦说:“留在为父家,固然衣食无忧,可是女儿已经长大了,终究要嫁人,要嫁入富贵王候之家,参加拍卖会选美是最好的机遇,这是所有女孩儿求之不得的事,女儿怎么反而不乐意呢?”
没有想到赵姬却说:“要嫁就嫁给父亲。”
吕不韦以为自己听错了,连连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吕不韦对赵姬的话感到惊异,并不是认为赵姬的话乱伦,人类的母系社会,没有多少伦常概念的。
春秋那个时候离母系社会并不遥远,很多地方还残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奴隶主往往鼓励近亲通婚来保留其纯正血统。即使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不被现代社会学家提倡的乱伦却仍然存在,社会学家梅色曼(Meiselman)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00万至200万人发生乱伦。日本的色情书刊中充斥着许多赤裸裸的近亲乱伦内容,父女、母子、兄妹乱伦几乎是日本色情成人读物的永恒主题。
如此看来,在儒家思想建立之前,乱伦之事虽然不普遍,也并没被禁止。
春秋那个时候没有程朱理学,在上层社会公公与儿媳,哥哥与妹妹,甚至父女,母子乱伦也应该是常有的。
当然不能乱种,因为这关系到继承家庭财产问题,一量发现妇女作风不好,乱搞男女关系,生了孩子,那就必然是死罪。只要不乱种,年老年少,是没有人指责的,更何况,吕不韦与赵姬并没有血缘关系。
正如当前社会中流传的一种对爱情追求的歪理邪说那样:年龄不是距离 ,身高不是问题 ,只要部位对齐。看起来爱情价值观很前卫,实际不过是返祖复古罢了。更何况吕不韦那时也不过年四十有余,按照现代的标准,吕不韦是一个真正的多金男,下至二八,上至八四,只要实现各有所求,都应该是佳偶绝配。
赵赵姬没有这个陈腐思想,吕不韦也没有这个陈腐思想。
赵姬说:“妾身的命是父亲救的,妾今生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父亲,以前妾小不懂事,做了父亲女儿,从今以后父亲便是女儿的主人,女儿只是主人贱婢,妾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正是报答主人的时候,若是做了主人女儿,将来嫁了人,即使卖了万金,主人也不缺少这几个钱,怎么才能够报答主人救命之恩,此生只为主人活着,身子也只给主人一人,主人若是嫌弃贱婢,贱婢就终生不嫁。”
吕不韦说:“为父四十有余,已是中年半大老头子了,女儿如花朵初开,跟了为父不是耽误了青春了吗。”
无论吕不韦怎么说,赵姬坚持要嫁吕不韦,并且从此再也不叫吕不韦父亲,只以主人相称。
吕不韦见赵姬态度坚决,心想也许这是天意,不然自己早不回晚不回来,怎么偏是赵姬拍卖这一天回来呢。
又想,虽然在江湖闯荡,身边不泛女人,但是没有一个贴心的人,如今眼见人也老了,也应该找一个贴心女人为自己传宗接代了,于是吕不韦就娶了赵姬。
不过,自从吕不韦听了老乡范睢的话,觉得趁异人落难时结交虽然很容易,但是要想让异人将来发迹当了秦王把自己当作患难之交加以重用或照顾,可能有些难。
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又何况一国之君主,自古以来是伴君如虎,做生意亏本了还可以下次再赚回来,万一君王翻脸,说不定小命都不能保住,若是投入的钱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丢了命,且不吃亏吃大发了?
吕不韦几经思虑,觉得只有将赵姬送给异人最为把握,以赵姬天下无双的美色,必然会得到异人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