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嫣忍辱进入令尹府
1
春申君到秦国没有能够为楚王接回熊启,担心为此在楚王面前失去信任,想到楚王唯一的追求就是美女,于是就以楚国江山迫切需要延续后代子嗣为借口,将过去负责为楚王选美的众官员召集到令尹府开会,要求派人到各国寻找西施那样的美女,只有找到美艳绝伦美女,让楚王惊为天人,或许能弥合楚王心中的不快。
春申君又派人前往赵国学习赵国选美比赛经验,准备也在楚国也开展一场美女选拔赛,将楚国所有绝世美女都挖掘出来,供楚王享用。
当春申君听说李圆的妹妹长的非常美丽,且已经被齐王看中,即将嫁往齐国,哪能让自己眼皮底下的美女被别人抢了去。需知美女在任何时代都是希缺的尤物资源,即使是今天某地区几年一度的选美大赛,虽然不能公开说是为了富豪贵族阶层提供刚需的美女资源,但至少这些被培养出来的美女一般都会优先被有钱人纳为或妻或妾。
时代不同了,过去提倡男女都一样,妇女能抵半边天,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时代已经过时了,现在对女人的要求则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淑女了,甚至曾经有些机构招聘女职员将女性乳房对称列入必要条件。
既然知道属下有美女,春申君自然不允许李圆将希缺美女资源便宜了齐国国君,于是交待李圆务必将其妹带到楚国。春申君忙完庆功会后,立即通知李圆把美女妹妹带到令尹府。
李圆奉了春申君之命,立即将妹妹带到令尹府要门房传报。过了一会儿,只见乐南走了出来说,春申君正与朱英在前厅说话,让我先带领你们到书房等一会儿。
李圆说:“朱英?就是由春申君作主准备将荀子女儿幽兰嫁给的那个朱英吗?”
乐南说:“令尹府不就一个朱英吗,又没有两个朱英,不是他是谁。”
李圆说:“朱英在相府与春申君天天见面,能有多少话要说,还要你带我们到书房等待。”
乐南说:“朱英前一个时期不在府中,奉春申君之命护送荀子女儿幽兰到赵国才回来。”
李圆说:“赵国是楚国的友好国家,荀子女儿到赵国去,春申君是不放心幽兰到了赵国不回到楚国的吗?”
乐南说:“春申君这个人特别多疑,荀子是闻名七国的饱学大家,虽然荀子在赵国,但是春申君担心荀子在赵国对楚国不利,就经常派出人员名义上去探望荀子,实际上是探听荀子在赵国的一举一动,还不让荀子老婆女儿跟随荀子一同到赵国去。”
李圆说:“楚国不使用荀子,荀子到赵国谋生,把人家老婆孩子扣留在楚国还不放心,女儿去看望父亲,春申君还要派朱英雄‘护送’,这个人为了一已之私利,不但心思深不可测,对人也太过薄情寡义毒了些。”
乐南说:“身为楚国令尹,连楚国都能出卖给秦国,又何况其它人。若是心思简单可测能够爬上令尹高位了吗。”
李圆说:“朱英在令尹府也算是一个重要人物,令尹府有那么多人,为什么要派朱英去护送荀子的女儿?”
乐南说:“荀子女儿幽兰由春申君作主,要嫁给朱英,不让朱英送,由别人送,朱英能放心吗?”
乐南与李圆所议论的这个朱英即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春申君的一个重要门客。
春申君看到朱英不但懂谋略,而且还会一些武艺,春申君就让朱英负责收集令尹府内外一些信息,并兼职令尹府的保卫工作。有点类似当今的武警和情报负责人。
荀子被迫辞去兰陵令后,受到赵王的聘请,担任赵国的上卿,荀子向春申君告辞,春申君知道后对荀子说:“先生远行讲学就不必将家眷带走了,先生为楚国服务多年,一生清贫,没有多少家财,就让家眷留在楚国,由令尹府派人照顾好了。”
荀子心里知道春申君对自己不放心,但是又不能拒绝,只得说:“谢谢令尹大人了。”
于是荀子只身离开楚国,把老婆女儿留在楚国当作人质。
荀子在楚国当了几年兰陵令,所得工资除了养活老婆孩子外,并没有多少结余。
荀子下岗丢了工作,虽然当个老师教授学生没有问题,但那个时候的教育市场化不成熟,学生给老师的学费也就是一条肉而已,又不能乱收费,仅仅依靠教书也挣不了几个钱。如《儒林外史》中的私塾先生周进,虽然教授几个学生,然而只能勉强度日,穿载破旧,连象样的衣服都增添不起。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学问不能当饭吃,荀子当然愿意接受赵王邀请,只身前往赵国为官。
荀子走后,有一天,荀子的徒弟陈嚣到楚国都城(即陈地)看望师娘,荀夫人挂念荀子只身一人在外打工挣工资没人照料,就准备让陈嚣陪同女儿幽兰到到邯郸去探望老公。
陈嚣是荀子在兰陵收的最后一个徒弟,以道德高尚闻名后世。春申君听说荀子女儿与陈嚣一同前往赵国,就让门客朱英带上几名武士护送。
不久前,春申君曾经派人跟荀夫人提过亲,说令尹府的朱英年青漂亮,能文能武,一表人才,要娶幽兰为妻。
荀夫人说:“这怎么能行呢,女儿幽兰已经由他父亲许诺嫁给他的学生李斯了呀。”
提亲的人说:“李斯是什么人,李斯不过曾经是你家老公的一名穷学生罢了,而朱英却是春申君最信任的门客,享受上等门客的待遇,出入有车,有别墅,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哪有放着有钱有势有车族的青年公子大款不嫁,却要嫁给一个穷书生,难道在荀子眼中,令尹府的门客还不如他的穷学生吗?”
荀夫人说:“不是的呀,老荀许诺女儿嫁给李斯在前,春申君给朱公子提亲在后,若是悔婚,人家不是说我们家嫌贫爱富没有做人的诚信吗。”
提亲的人说:“不是还没有嫁吗,这是春申君的意思,是驳回令尹的面子,嫁给什么李斯,还是顺从令尹嫁给朱英,你们就商量看着办吧。”
提亲的人说是商量“看着办吧”,话里却是连着骨头带着刺,还有商量的余地吗。
荀夫人一时没有了主意,于是派人到赵国将春申君作主要将女儿幽兰嫁给朱英一事告诉荀子。
荀子知道后带信给老婆说,把女儿送往赵国与李斯完婚,就是春申君以后知道了,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也不好再纠缠不清的了。
荀夫人这次本打算按照老公的意思以此为借口,偷偷将女儿送往赵国,让女儿在赵国与李斯完婚,没曾想到,春申君却直接要让朱英护送。心想,即使女儿到了赵国也无法与李斯成婚。想来女儿与李斯有没有夫妻缘分,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荀夫人心中所想的与幽兰有没有夫妻缘分的李斯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中的李斯。
2
李斯可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一人就写下近八千字的传记,可见李斯在司马迁心中历史地位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上,李斯传奇一生中,最著名的要算是能够充分体现李斯才华、智慧和真知灼见的就是李斯为官之初留下的无比精彩历史文字《谏逐客书》。
荀子在楚国丢了饭碗后,李斯跟随老师到了赵国一段时间,始终不能受到赵王重视,感到前途无望,在荀子离开赵国又回到楚国时,便与老师荀子告别,从赵国来到了秦国,最初投在吕不韦门下,被吕不韦赏识举荐为朝庭的郎官。
郎官在秦、汉时期,隶属郎中令管理,员额不定。有议郎、中郎、郎官、郎中四等,最多时可达五千余人。主要职责就是秦宫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
那个时代的郎官,相当于现在国家机关一般处室科员秘书级干部,若是被哪个大领导看中了,就可以一鸣惊人的高升了。
李斯当了上郎官,就有了经常接触秦始皇帝的机会,不久受到秦始皇帝赏识,被任命为长史,相当于国务院下属副部长或司局长一级高干。又过了不久,李斯又被秦始皇帝提升为客卿。
客卿是仅次于相国的职务,是当时秦国授予外国人才的高级干部职务,不过公是一个荣誉职位,相当于政协副主席一类,没有多少实权,却也算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高级参谋。
李斯原是楚国下蔡人(今寿春地区,算是今天的安徽老乡),能够被秦始皇帝看重并授权此荣誉职位,可见李斯才能非同一般,前途无量。
谁知,恰在此时,有个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窃取秦国情报,不久被发觉。
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事奉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所有不是秦国人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被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历史上便我们留下了李斯千古传颂的奇文《谏逐客书》。
李斯听说秦王听信秦国大臣们的建议将要把自己赶走,于是就搅尽脑汁写了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报告,即上书为自己这样的外国人辩解。
辩解的理由大体是说,西戎的由余,楚国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丕豹、公孙友。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听信他们的计谋,实现吞并了二十多个国家,让秦国得以在西戎称霸;
李斯所说的秦穆公(—前621)到了李斯所处的秦昭襄王这一代,已历经了二十三代。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秦穆公与晋国的晋文公重耳同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大国。秦穆公为了实现霸业,主动与晋国结好。晋献公将其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成语“秦晋之好”在历史上最初的由来。
秦穆公领导时期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秦穆公的用人标准是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担心本国的贵族势力大了,国君反倒受了贵族势力牵制;而外地来的人才权力不管多大也只限于一个人,不可能象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在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历史上著名的外来贤臣良将的辅佐下,帮助周襄王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被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李斯在辩护报告中又列举第二个例子是秦孝公。
从秦孝公(前381—前338)到秦始皇帝这一代,又历经六代。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也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强大物质基础。接下来,李斯又分别以秦始皇帝的前五代秦惠王和曾祖父秦昭襄王为例。
秦惠王(前337年-前311)用连横家张仪(魏国大梁人)的计策,功取了三川地区,向西又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攻占了汉中,囊括九夷,控制鄢、郢,在东面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并进一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方,奉事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秦始皇帝;
如果说李斯所列举的秦穆公离开秦始皇帝已经相隔了二十三代,秦孝公、秦惠王也已相隔五代、六代之久远,那么曾祖父秦昭襄王得范睢(魏国人),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使公室强大,杜绝了私门权贵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渐吞并诸侯的土地,是秦始皇帝儿时耳濡目染,发生在眼下的功业。
李斯最后总结说,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了别国客卿的力量。由此看来,客卿有哪一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先王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受他们,疏远士人而不重用,这就使秦国既无富足之实,又无强大之名。
李斯《谏逐客书》中一口气列举了秦国老祖宗中的四位君主重用客卿及客卿在秦国的重大贡献后,似乎觉得文章仍然还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胸怀意气,又质问说,现在皇上您罗致昆山的美玉,得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摆着灵鼍鼓。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宫之中,駃騠良马也不能填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甚至连你享受宫中的众多美女都不是秦国人,不也要将她们赶走吗?
秦始皇帝毕竟是一个胸怀雄才大略皇帝,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书》立即废除了逐客令,不仅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还提拔李斯为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廷尉。廷尉是秦朝九卿之一,掌刑狱。从此李斯有了真正的实权。
李斯能够获取高位并不是历史上一些干部是靠嘴巴子,向上司讲些奉承的话拍马屁,或者是拼爹行贿获取的。而是靠才学谋略让秦始皇帝青眼有加。
李斯对秦朝的主要贡献正如他受到赵高陷害在狱中为自己辩护,以认罪形式总结了自己对秦国的七大贡献。其中第一条认罪状就是担任丞相治理秦国时,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收买敌国叛徒,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其次的罪行是,协助秦始皇帝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又其次是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等等。
李斯原以为以自己的辩护之才能,一连串讲了自己七条罪行,实际是正话反说,为自己摆功,满以为让秦二世看在自己过去为治理秦国的功劳上不治自己的罪,却不料比狐狸还狡猾的赵高对于李斯这些所谓的认罪,自然不可能将这样的认罪书交给秦二世看,赵高对狱吏说,一个囚犯哪有资格上书给皇帝!便把李斯搅尽脑汁为自己辩护的认罪书烧了。
其实,对于李斯而言,还有一项在历史上有着重大记载并对后世几千年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罪行没有总结 :这就是焚书坑儒。
3
李斯担任丞相时,有一个齐国人淳于越上书对秦始皇帝说,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一些大臣天天当面对你阿谀奉承,这不是忠臣所为。
秦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淳于越的这种论点是荒谬的,因此废弃不用,也上书给皇帝说,古时候天下分散败乱,彼此之间互不服从,所以才诸侯并起,一般舆论都称道古代以否定当代,装点一些虚夸不实的文辞来扰乱社会的实际,人们都认为自己的一派学问最好,以否定皇帝的政策法令。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分辨了黑白是非,使海内共同尊崇皇帝一人;而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却在一起按照自己的学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听说朝廷令下,立刻就以自己学派的观点来议论它,回家便心中不满,出门则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以批评君主来博得好名声,认为和朝廷不一样便是本领高,并带领下层群众来制造诽谤。这样下去而不加以禁止的话,上面君主的权力威望就要下降,下面私人的帮派也要形成。因此,还是以禁止为好。因此我请求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扫除干净。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后,若还有人不服从,判处黥刑并罚做筑城苦役。不在清除之列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等类书籍。若有想学习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
秦始皇看了李斯的上书,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
李斯在秦朝做官三十多年,长子李由担任地方三川郡守,成为一方诸候,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
有一次担任三川郡守的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为儿子接风洗尘,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老师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李斯虽然记得老师荀子的教导,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可惜的是,李斯在行动上却贪恋权位,为了自己一已之私,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大搞阴谋诡计,合谋杀死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赵高篡改圣旨,废除太子扶苏之位,拥立秦二世皇帝,以李斯当时的权力完全可以制止,但是当听了赵高说:“太子扶苏一旦回来当了皇帝,自然重用他身边的人,宰相位子还能让你来干吗?”
李斯本来心里就认为,太子扶苏从小就被其老爸下放边疆劳动改造,没有机会与太子培养情感,若是按照秦始皇帝旨意立公子扶苏为皇帝,难保自己今后会受到太子重用,听了赵高之言,心想,若是顺从赵高的意,篡改秦始皇帝旨意,改立秦二世为皇帝,那么在秦二世心中自然就有了拥立大功,从此定能受到秦二世的信任,保住高官厚禄。可惜的是,让李斯没有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赵高的奸计,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最终被赵高所忌其才,腰斩于市。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类宫庭政变阴谋大戏总是不断的重复着,那些一个又一个李斯们为了一己之私,总是被历史所嘲笑,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嗟夫!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评价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之后,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李斯这些故事都记载在《李斯列传》中,从李斯故事中可以了解到,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着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而秦王朝的灭亡又与大野心家赵高的阴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赵高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迫害公子扶苏紧密相连。
李斯为官一生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
春申君知道,荀子是六国名儒,桃李满天下,儒教虽然不能帮助哪个国家强盛,但是言谈之间损害一个人的名誉声望却是绰绰有余。这次春申君要朱英护送荀子女儿幽兰前往赵国看望荀子,就是担心荀子在赵国作主将女儿与李斯完婚,到时只将一个老太婆留在楚国,荀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对自己不利。
4
且说朱英受春申君之托到了荀子家对荀夫人说:“春申君已经同意恢复荀大人兰陵令职务,此次护送小姐去赵国,也顺便将荀大人接回楚国兰陵任职。”
荀夫人知道已经无法拒绝,只能答应说:“这事全凭老爷作主,我一个老媪不敢有违老爷。”
在朱英的一路护送下,幽兰与陈嚣找到了赵国荀子上卿府邸,荀子见到女儿与陈嚣身后还有几个青年武士跟随其后,其中一个武士浓眉大眼,眼光内敛,紧紧站立在女儿身旁,便问道:“这位壮士是谁,老夫怎么有点眼生?”
陈嚣说:“这是春申君派出护送小姐的朱英先生。”
荀子一听是春申君门下朱英,立刻明白了,连连说:“幸会幸会,早闻听朱先生的英才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是老夫幸事。”
朱英说:“老前辈不必如此,小子在老前辈面前岂敢称英才,实不敢当。”
朱英又把春申君邀请荀子仍然回到兰陵担任兰陵令转达了一遍。
荀子想到即使不愿意回到楚国,身家性命在人家手握着,春申君既然刻意让自己女儿嫁给朱英,此次女儿到赵国来,春申君又派出朱英护送,如果拒绝了,显然后果不可预想,面对拙拙逼人的朱英,荀子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
跟随荀子在赵国求学的李斯在楚国游学时与朱英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朱英的底细,将荀子拉到一旁说:“我曾与朱英交谈过,此人思维过人,反应敏锐,具有将相之才,只是不知春申君派出朱英护送小姐来赵国是何意,老师要警惕了。”
荀子本待要把春申君将幽兰准备嫁与朱英说与李斯知道,转而又想不妥,青年人血气方刚,火气太盛,万一闹出点事来怎么办,犹豫了一会,终于忍下一口气改口说:“春申君无非是要逼迫老师仍然回兰陵令罢了,老师本来已经考虑在赵国也是没有什么作为,原打算不久就回去,此次只要随同朱英回到楚国也就没事了。”
李斯听说老师决心仍然回到楚国,原想向老师提出借此机会与幽兰在赵国完婚,又想自己一个穷学生,身无分文,结婚后又怎么养活老婆孩子?
想到这里,李斯只得对荀子说:“楚国春申君不是一个真心用人容人的君子,既然老师决心仍然回到楚国,学生想前往秦国谋取前途,就不陪同老师回到楚国了。等待学生到了秦国一旦有所出息,工作安定了,改日再到老师府上拜访吧。”言下之意是说。等到我混一个人样出来,能够养活老婆的时候,就会到老师家把幽兰娶回家。
李斯这番话虽然是对老师荀子说的,但实际却是说给幽兰听的。幽兰又怎会听不出来,可是自己身不由已,又怎好说出口,只能低下头默默无语。
荀子当然更能听懂李斯的意思,只是迫于眼下形势只能转移话题说:“老师已经老了,也不想有所作为了,你尚且年青,秦国用人不讲出身,只论人才,正适合你这样的人才发展,也该离开老师去历练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于是李斯就此与老师荀子撒泪而别。
不久,李斯即在秦国受到秦始皇帝的重用。
后来李斯听说幽兰嫁给了朱英,当了解过程后,非常愤恨后悔,恨自己一时没有看出朱英护送幽兰的用意,害了自己,也害了幽兰。发誓一定让秦国灭了楚国,活捉春申君,以解春申君夺妻之气,这都是后话。
且说,乐南与表哥一边议论朱英,一边等待春申君接见。
乐南见表妹李嫣站立一旁沉默不语,觉得奇怪,抬头看了一眼李嫣,忽然感觉李嫣脸色不对,忙问道:“表妹面色发黄,脸带病容,似乎清瘦了许多,怎么了,生病了么?”
李圆便把李嫣与赵弧一事说了一遍。
乐南听了叹了一口气对李嫣说:“认命吧表妹,既然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不能怜惜自己的身子了,只能以拼得一死的精神报效国家,否则只能惹得后人耻笑了。”
李嫣说:“放心吧姐,嫣儿知道的,赵将军也是如此这样说的,嫣儿既然已经来了,又且敢有他心。”
乐南说:“这就对了,只是妹妹的脸色不好,还不知春申君看了会怎么说。”
李嫣说:“看不上才好呢。”
乐南说:“傻丫头,自古红颜多薄命,谁让妹妹生得如此美人坯子呢。”
李圆说:“春申君与朱英怎么讲了这么时间话呢?”正说着,有人传话说,春申君让你们立刻去前厅见他。
李圆立即带着李嫣前往前厅拜见春申君。
春申君一见李圆身后的李嫣袅袅娜娜缓步向前厅移来,立刻惊呆了,疑是仙女下凡。
只见李嫣长袖飘飘然,腰肢纤细,亭亭玉立,年纪方当及笄,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一双柳叶眉下眼如秋水,似娇似嗔。
难怪传说吴王得了美女西施丢掉了国家,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见了如此美女谁能舍得离开半刻时间。
对于春申君看到李嫣后心中所联想的西施,在中国人之中是妇孺皆知,可是知道南威美女的人却少之又少。
南威亦称“南之威”,春秋时晋国最著名的美女。其实,南威于后世也是古代美女的代名词之一。
据(《战国策.魏策二》)记载:“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这段话意思是说,晋文公曾经获得南威,被其美色迷住,以致三日不上朝办事。
后来晋文公自觉省悟,恐怕自己会沉沦声色,不能很好治理国家,于是从此不再接近南威。
这样说来,晋文公有点象当年闹革命时期被称之为“特殊材料”造就的共产党人,不贪财,不贪色,只甘愿为理想抛头盧洒热血。
这晋文公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显然是把治理国家放在第一位的目标分不开的。而楚国的君王们历来就有对美女的爱好,到了考烈王这一代,受到祖祖辈辈爱好美女的长期环境熏陶影响,更是整日迷恋于美色,连处理国家大事都交由了春申君包办,更何况春申君只是一个时刻想让楚国灭亡的令尹,又怎么能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思想相比。
春申君看了李嫣不觉心荡神移,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一棵老枯了的心又顿感年青起来。
春申君心想,当年黄国若不是被楚国所灭亡,老子就是黄国的一国之主,或许也如考烈王一样躲在王宫中,享受大臣们源源不断的为自己贡奉无数的美女,未曾想到国破家亡,沦落到楚国,千方百计为他考烈王搜尽美女,大多美女自己却享受不到,真个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恨,实在是可恨之极。今天遇到李嫣如此美女,恐怕以后再难寻找到第二个了,既然复国无望,老夫忍辱负重至今,也算是为楚国劳苦治国,留下此美女自己享受,以娱晚年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春申君想到此,对李嫣看了又看,恨不得立刻就要金屋藏娇,于是问李圆:“令妹到楚国时,还有哪些人知道?”
李圆说:“令尹要接见的人,还没有接见,小臣怎么敢私下让别人知道,妹妹来到楚国后一直住在小臣家中,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春申君暗暗高兴,心想这个李圆真的很厚道,很会办事,没有辜负老夫的培养,于是对李圆说:“令妹长的确实很漂亮,只是看起来,令妹脸有饥色,似乎面带病容,这是怎么了?”
李圆说:“回令尹话,小妹初来楚地可能水土有些不报,又遇春天冷热无常,稍微受了一点风寒,不过已经大好了。”
春申君说:“噢,原来如此,那就让令妹先住乐南那儿,让乐南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就不要回去了。我马上还要进宫面见大王,你们先下去吧。”
5
李圆跟随乐南回到乐南住处问:“春申君刚刚与朱英雄鬼鬼祟祟的谈了半天,这会儿又匆匆忙忙到宫里去,不知为了何事?”
乐南说:“这哪个知道,春申君很多事是从来不对我说的。”
李圆说:“是不是看了小妹长得确实美丽,急忙进宫向楚王报喜了呢?”
乐南说:“不象,春申君进宫不会提嫣妹事的。”
李圆说:“怎么见得?”
乐南说:“春申君在秦国时候就有将嫣妹留下的意思。刚才看了嫣儿妹后,也没有献给楚王的任何表示,却将李嫣交由我来调养,不让妹妹回家,这分明是想将嫣儿留下来自己占有了。”
李嫣说:“哥哥这怎么办呀?春申君好象有六七十了岁了呀,又老又丑,嫣儿死也不愿意的呀。”
乐南说:“傻妹子,进了令尹府还能由得了自己吗,你不考虑自己,不考虑国家,也要考虑表哥和赵弧呀,你死了,你让赵弧怎么办,让他拼了一命为你报仇不成?”
李圆说:“或许春申君看了嫣妹确实漂亮,急忙前往王宫向楚王报喜也未可知。”
乐南说:“表哥想的美,以我对春申的了解,自从春申君到秦国没有接回太子后,就以为大王选美女为借口,派人到全国挑选美女,选出美女后,又往往将最美的美女留在相府自己取乐,我料想春申君此次将嫣妹留下也一定是如此。”
李嫣说:“这老不死的做我祖父都差不多了,要李嫣成为他的人,嫣儿看了都恶心,又怎么服侍他呀。”
李圆说:“我看表妹说的也未必吧,春申君刚才见了嫣妹后急忙前往王宫又干什么呢?”
乐南说:“春申君近来行事,我也摸不透了。”
李嫣说:“哥哥,我要跟你回家,我不想留在令尹府。”
乐南说:“表妹还是小姑娘心性呀,既然春申君已经交待了,就已经身不由已了,怎么可以私自回家,引起春申君愤怒或怀疑就危险了。”
李圆说:“好妹妹,这哪能一走了知啊!平原君还指望我们呢。为了将来有一天与赵弧团聚,妹妹只能是暂时委屈了,否则,不但辜负了平原君对我们的信任,还可能白白送了很多人的性命。”
乐南说:“不管春申君见过大王回来后如何对待嫣妹,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只能伺机而为了。”
李嫣听了表姐和哥哥一番劝说,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不得不作出安心留在了令尹府的打算。
原来,春申君听朱英从赵国回来报告说,在赵国听到很多商人议论说,春申君封邑寿春建设的如同楚国郢城,比楚国首都钜阳还要繁华,引得很多商人都愿意到寿春做生意。
赵国商人们议论的繁华景象的寿春,就是今天安徽的寿春。
战国时期寿春的前身是下蔡,也即后来做了秦国丞相李斯的家乡,如此算来,李斯也应该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历史名人。
战国所处时代的下蔡城,在今天寿春镇的东南。
今天尚存的寿春古镇为宋城,位于古寿春的西北一角,不到当年的六分之一。
下蔡地处“当长淮之要冲,东据淮河,西扼淠颖,襟江而带河。
淮河是我国中原大地上一条古老河流,源于桐柏山太白顶,蜿蜒东行,经河南、湖北、安徽,纳百川、汇千流,入江苏省洪泽湖,分两路入江入海,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曰“四渎”,并位其首。
历来军事谋略家看了都认为,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所以古人向有“守江必守淮”之说。
下蔡也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中原通向江南西路水道之要冲,南北货物集散之地,粮草丰盈的鱼米之乡。
春申君选中下蔡为自己营造封地都邑,当时,此地得水陸舟车之利,是楚国的一个重要都邑。也是楚国灭亡之前最后一个首都。
春申君被封淮北十二县后,随即改下蔡为寿春,为了显示自己的封地高贵和春申君在楚国的政治地位,春申君仿照楚国原来旧都郢城,并结合寿春的地理环境,进行设计、改造、扩建而成。
经过改造、扩建后的寿春,成为当时仅次于燕下都的全国第二大都市。
楚国原来的首都郢城,位于今天的荆州城东北3公里处。
旧城址呈正方形,边长约1.5公里,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城垣为黄土夯筑。现高3~6米,基宽15~20米,面宽7~10米。四面各建有城门,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宽30~40米,深达10米。城垣西北角有一土台,俗称“庄王望妃台”。
郢城是楚平王为防卫吴国入侵而修筑。
秦时为南郡治所,西汉为郢县(王莽改称郢亭)治所,东汉并入江陵县,古城遂废。
郢城城范围虽不甚大,但严谨规整,气势雄伟,与西南方荆州古城和西北方之楚纪南故城并峙形同鼎足。
当初春申君仿郢城建造的寿春县古城墙,现今依然可供今人凭吊。
寿春县古城墙现存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有4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这种门向的不同设置,既有“礼”的规约,又能根据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若生铁之熔铸也”。
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城内无水灾,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寿县古城墙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申君到寿春后,首先聘请水利专家,组织军队和民众沟通颖淠和淝河,引水入城,河道纵横,舟楫如梭,商贾云集。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一派淮上江南风光。由此说来,春申君可算是开创安徽的第一任领导人。
6
据相关考古资料显示,全国发现楚金币数量最多的当数楚东境,而楚东境出土次数最多,数量最大的,又集中在楚都寿春城遗址一带,出土如此大量的楚金币,说明寿春当时的商业发达和都市的繁荣。
桓谭《新论》说:“楚之都郢,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
清代州人张树侯对《唐故乡贡士达奚公墓志铭》有一则《题记》云:瓦埠“当东淝之滨,大水冲决,印、币、钱、剑、尊、彝之属,不时发现。”
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水退后,群众在湖岸水边,拾取楚国铜币,可装满几个麻袋,足见寿春城的经济辐射也为瓦埠等周边城镇带来了商贸的繁荣。
春申君扩建封地政治经济中心没有选择自己十二县之内的祖宗地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而却选择寿春这个地处南北粮区过渡地带的鱼米之乡,吴、楚、中原文化和淮夷文化及商业的交汇之地建造都邑,显然有高人出谋划策,无论从山川形制和传统的风水学看,其背靠青山,二水分流的格局,都是全国罕见的风水宝地。
有人研究寿春水文化时,赞之为古代“东方威尼斯”
又据考古学家曲英杰先生在《楚都寿春城郢复原研究》中推算,当时寿春城人口多达20万众,即使是今天,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城镇了。这在古代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因此,司马迁和班固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叹说,“亦一都会也。”
这种大都市的地位,直到随朝京杭大运河开通,历经宋元,才有所减弱。
由此可见,春申君选择古寿春为自己封邑,选址是多么的科学。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不惊佩春申君的战略眼光!
春申君听一朱英这么一讲,吓了一跳,众口烁金 人言可畏,这若是让大王听到商人们传说,知道了寿春城是仿制楚古都郢城建造的,而且比大王居住的王宫地区钜阳还要繁华会怎么想?
春申君叹了一口气,心想,唉,当初建造封地都邑时只求有气势,显示繁华,没有想到考虑不周,犯下了大忌。
朱英见春申君听了他的报告沉思不语,就对春申君说:“寿春离国都陈郢太近,又建设的如此繁华,显然会让大王感到令尹对楚王室构成威胁,为了避嫌以取得楚王的信任,不如向大王提出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封于江东。”
春申君说:“为了建设寿春,老夫这些年来耗费多少钱财、精力啊!”
朱英说:“自信陵君带领六国合纵联军打败秦国后,秦国派出大批间谍人员,带着金银财宝到魏国鼓动被信陵君救赵时杀死的魏国老将军晋鄙过去门客和部将,晋鄙的那些老部下在魏王面前造谣中伤信陵君。魏王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担心信陵君夺取王权,已经将信陵君掌握的军权收回,另派他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有这些前车之鉴,这正是微臣建议老爷尽快离开封邑的原因啊!”
春申君说:“这是什么意思,先生应该知道,秦国不会象对待信陵君那样对待老夫,请先生说得明白些。”
朱英说:“小人的意思是说,秦国见到谣诼发生了效果,又派出军队集结魏国边境,魏王感到危在旦夕,在强大的秦国军队威逼之下,又不敢再次将军权交到弟弟信陵君手中,不得已答应把许地和鄢陵这两城邑(两地均属于今河南许昌地区之内)割给秦国。如果魏国一旦灭亡,秦楚交战也就不远了。秦楚将来一旦交战,那么淮北12县必然首先遭受兵祸,老爷又不能完全掌握楚国的将帅,无论坚持与秦军打还是不打,都不能由了老爷自己。不如现今早作打算,先向考烈王主动提出献出这淮北12县,将封地搬到到江东吴地躲避战乱,长江就是天堑,有了江水阻拦,即使楚国失败了,秦军一时也断然难以过江,且不安全乎?”
春申君听朱英一席话,茅塞顿开,将李嫣留下后,急急忙忙赶往王宫向考烈王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老臣愿意将淮北十二个县全部献出来,请大王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对楚国更为有利。”
考烈王说:“听说爱卿这些年将淮北寿春建造的非常繁华,到那儿经商的人都说燕国的首都也没有爱卿的寿春繁荣。其它十几个县也都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爱卿若是将十二县献出,改为郡县,那么爱卿离开寿春,寡人可是没有比寿春更好的地方封给爱卿了。”
春申君说:“大王若是同意,小臣愿意前往江东。”
考烈王说:“那个地方可是荆草丛生,年年水灾,南蛮不开化之地,爱卿门客三千多,日常用度开销庞大,到了那个不毛之地,收成将会大大的减少,爱卿众门客也将要跟着爱卿受苦了。”
春申君说:“老臣愿意为楚国忍辱负重,重新开辟建设新疆域,以繁荣光大楚国,相信那些门客更应该为楚国的繁荣富强而尽力的。”
考烈王说:“既然爱卿坚持如此,那么寡人就答应你的请求改封爱卿到吴地,不过,爱卿可以先去江东考察谋划,封邑住所仍然留在寿春,等待江东建设好了再搬去也不迟,只是让爱卿辛苦了。”
春申君向考烈王要求献出淮北十二县时,听考烈王早就对寿春了如指掌,不禁吓了一身冷汗,幸亏朱英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春申君回到令尹府,立即传话要乐南陪同李嫣到后堂用餐。
李嫣说:“表姐你们吃饭都是在后堂吗?”
乐南说:“后堂是春申君饮酒欢娱的地方,春申君平时常常在那儿观看府中歌妓跳舞表演。如果哪个歌妓被春申君看上了,就会当晚留下来陪同春申君过夜。”
李嫣说:“表姐,如果我被春申君看中留下了,我该怎么办呀?”
乐南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表妹还想怎样?”
李嫣说:“妹妹害怕。”
乐南说:“唯今之计,只能百般地忍辱负重,曲意顺从,等待时机。赵弧在等待你,我们都在等待你,妹妹千万千万不要做傻事,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