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来煮白石的头像

归来煮白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9/20
分享
《春申君灭族之迷》连载

第一十七章 春申君江东考察新封地

第十七章 春申君江东考察新封地

                             1


  春申君自从得到了李嫣,且止是三日不理朝政,而是一连数天不愿意上班了,每天在卧室里与李嫣厮混。大臣即使有国事找到令尹府,也是被朱英以令尹有恙为托词挡在门外,甚至惊动了考烈王。

 考烈王听说春申君多日没有到朝堂办公,就接连派了几个小黄门(泛指宦官)到令尹问候。等到小黄门回到宫中,考烈王问道:“令尹有什么病,身体如何?”

 小黄门说:“没能见到春申君,不知有什么病。”

 考烈王接连派出几个小黄门都是如此回答,考烈王心想,莫非黄歇闹情绪了?

 考烈王想到这里,不禁对春申君怀疑起来,于是对派出的又一个小黄门说:“你到令尹府对令尹说,就说是我说的,既然爱卿身体不适,那么就请爱卿到江东把封邑建设的漂亮些,散散心休养一段时间吧。”言下之意是说,朝中离了你黄歇难道地球就不转了不成!

 谁知考烈王的旨意却正中春申君下怀。

 春申君初见李嫣面带病容,先后让王宫数位名医为李嫣把脉问诊,医生说夫人只是身体虚弱些,多吃些补气补血营养就会好的。

 春申君听了,就让医生开了无数补气补血养容保健食品,让厨房指定最好的大厨师傅专门为李嫣烧制饮食。

有一个江湖郎中张悟书听说春申君一个小老婆病了,要吃食疗营养品,于是来到春申君相府主动推荐自己所掌握的食疗秘方对身体如何如何的好。

 春申君说:“你的食疗好在什么地方?”

 张悟书说:“天下的病都是吃出来的,我的食疗最大好处就是能让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春申君心想,嫣儿是水土不服,不正是吃出来的毛病吗,于是动了心,忙问:“有什么食品疗秘方吗?”

 张悟书说:“就是最平常吃的杂粮。”

 春申君说:“什么杂粮?”

 张悟书说:“这个嘛,这是我们家祖传秘方,是不能轻易的向外透露的。”

 春申君一听明白了,连忙对身边一个侍女说:“快去让乐南取一百金来给这位先生。”

 乐南听说春申君找了个江湖郎,忙拿了一百金跟着侍女过来,将一百金交到了郎中手中。

 春申君说:“先生可以说了吧。”

 张悟书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就是绿豆。”

春申君说:“什么是绿豆?”

张悟书慢吞吞地从一个袋子中抓出一小把绿豆说:“这就是绿豆。”

春申君见到张悟书手中绿豆圆圆的棵粒,不禁怀疑地说:“这个就是绿豆?这物从何而来?老夫从未有看过,真的能治病吗?”

张悟书说:“这是我游历身毒国(古印度名称)得到的珍贵草药,能治百病,特别适用于治疗小夫人的病症。”

春申君说:“就是传说中那个身毒国?离此不但有万里之遥,且千山万水险阴,先生从那儿得到此物果真能够治病?”

 张悟书看到春申君怀疑的样子,就补充说:“很多的食物是有毒的,食物中的毒吃到肚子有人能够排除掉,有的人,特别是年青美女身体弱却排除不出来,积累的时间长了排除不掉,身体就会逐渐有病了。”

 春申君说:“绿豆能治好小夫人的病?”

 张悟书说:“老爷,可别小看绿豆,这可是身毒国最灵验的耆婆医师研究出来的治病各类疾病的秘方,只要夫人按照小人煮绿豆汤的方法天天吃绿豆汤,保管夫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春申君问:“难道煮绿豆也有不同的方法?”

 吴悟书说:“那是当然,关键就是煮绿豆汤的火候上,这煮绿豆的火候可是我耆婆医师学习研究出来的。” 吴悟书一边说,一边将刻有煮绿豆汤的秘方竹签递给春申君,并强调说,一定要按照这竹签刻的方法煮,否则是不灵的。

 有的读者读到这里可能想知道吴悟书给春申君的秘方是什么?其实,只要看了京城曾经“最贵中医”吴悟本出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知道个大概了。

 吴悟本曾经声名赫赫,被上至官府下至百姓奉若神明,比大牌影视明星还要受到顶礼膜拜。曾几何时,如果你不知吴悟本其为何人,那么你就你落伍了(out了)!如果你也不知道吴悟本的喝绿豆汤、吃长条茄子可治各种疑难杂症,那你就太out了!以至于原本是一两块多钱一斤的绿豆,经过洞庭湖电视播放对吴悟本的电视采访,和娱乐记者们对吴悟本写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神书这么一吹捧,曾经何时,绿豆价格已经飙升到10多块,甚至几十元钱一斤,无意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极为广阔的美好前景。

 至于所介绍的现代中医世家的吴悟本,其世家是不是传承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悟书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经过春申君遍请名医调理,李嫣身体很快恢复正常起来,是不是喝了绿豆汤的功效,也没有资料可考证。

 自从有了李嫣,春申君再也不象往日那样在相府与大臣们整日讨论处理国家繁杂事务,也开始学习考烈王与美女整日欢娱一样,每日唯一的乐事就是与小美女李嫣在一起,除了床上之欢外,下了床不是观赏李嫣唱歌跳跳舞,就是与李嫣饮酒作乐。

 又过了一段时间,春申君见李嫣面色越加的红润,一张小脸如初夏含苞待放的出水芙蓉,越加的喜欢。只是见李嫣总是忧郁寡欢,不见笑容,这让春申君不知如何是好。

 春申君问是怎么了,李嫣总是也不愿意多说话,问多了,也只是嗯了一声两声,问不出个所以然,问得急了,有时甚至莫名其妙抽抽答答哭泣起来,弄得春申君又是扫兴,又是怜惜。

 春申君没有办法,就把乐南喊来,把李嫣的情况讲了一遍,问这是怎么了。

 乐南说:“小妹这是头脑从小被吓坏,精神上有些问题了。”

 春申君说:“嫣儿从小遇到什么吓成这个样子?”

 乐南说:“还不是被秦军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将士吓坏的。”

 春申君说:“不会吧,已经过去多年了,怎么能记到现在呢。”

乐南说,当时漫山遍野都是死人的尸体,树木被烧了,房子也被烧了,嫣儿父母一家,乡村百姓,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天一夜之间都横死秦军刀下,门里门外,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死去的尸体,连河里都漂满了的尸体,嫣妹那个时候很小,躲藏在废旧的羊圈里吓的昏死过去,自此以后就再也不笑了。”

 春申君“哦”了一声,心想,当初为秦军提供军事情报,没有想到为赵国百姓带来如此惨重的伤害。多亏天仙般的美人儿没有丧命,无意得此美女也是老夫有生之年有此福气吧。

 乐南见春申君听了她的解释,点点头似有所思,没有怪罪的意思,心里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丫头怎么仍然耍小孩子脾气,这么不懂事啊。

 春申君说:“嫣儿平时一有时间,总是往你这儿跑,嫣儿再到你这儿来的时候,你就多劝解劝解吧。”

乐南说:“嫣儿在老爷这儿比在表哥家好多了,自从到表哥家,身体就没有好过,幸亏有老爷照顾怜爱,嫣儿现在的精神已经比以前在表哥家好得多了。”

 春申君听了乐南对李嫣过去的一番介绍,想到如此一个美女就象一块木头一样,听不到笑声,看不到活活泼泼的热情,实在心有不甘。

 春申君思来想去,思虑了许久,偶然想到,北方天气冬天干冷,满目荒凉,夏天干燥,田野一望无边,单调粗犷;若是到了南方,到处小桥流水,莺歌燕舞,气候温柔和煦,或许能够让嫣儿被伤害的精神得到恢复。可是朝政丢不开,一时又想不出什么理由离开朝堂带领小美女亲自前往江东。不料正在这个时候,却接到小黄门带来考烈王的口喻,心里真是喜不自胜。

 春申君想到这里,就对李嫣说:“嫣儿,大王已经将老夫的淮北封地改封到江东去,让老夫先到那个地方选择一个地方建造封邑府第,在建造封邑府第时,老夫一定给嫣儿单独建造一个最华丽的宫殿,等待封邑建造好了,我们就搬过去了。那个地方的人讲话就象黄茑唱歌一样;那里的雾蒙蒙,雨蒙蒙,分不清是雨还是雾;那个地方这个时候到处都是接天莲叶无穷碧,荷花映日别样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风景如画,改日带你到到江东生活一段时间怎么样?”

 李嫣懒懒地说:“贱妾听从老爷吩咐。”

 江东就是原吴国的故地,大约是今天江浙沪三省市的苏州、上海、无锡、江阴、太仓、湖州等一大片地方。楚王将这些地方全部改为了春申君子的封地,春申君自然要在封地建造一个政治、经济中心的管理封地的府第,还要委派投奔到门下有能力的门客到封地负责封地的税收和管理封地的百姓。

 春申君早已经派出儿子与自己的门人到江东考察选址为建造封邑府第作准备了。

 于是,临行前,春申君把外地的几个子女全部叫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要求子女们把到江东新的封地考察民情风俗,了解封地百姓收成生活状况等等家底调查情况一一汇报。

春申君有子女吗?在正史上几乎没有春申君子女的记载,传说也很少。

不过据部分黄姓族谱记载,黄歇正式娶有两位夫人,共有十三子。

其中长子黄永官至会稽太守,当得知父亲受到李圆杀害后,在黄歇的封地建立了黄堂祭奠。

黄永的后人在今江苏、上海一带繁衍生息,成为今天这一地区大部分黄姓族人的始祖。黄永为春申君所建立的黄堂,至今仍然被黄姓族人所祭拜;

 次子黄俊在逃离了李园的追杀后,迁往中原阳夏(今河南淮阳),并在这一地区形成气候。此后,阳夏黄姓成为今天豫、皖交界地区黄姓的始祖;

 幼子黄婉(一说是黄尚或者黄究),据说,为躲避李园的追杀,黄婉带领自己的家人逃出寿春回到家乡,隐居到了江夏县黄鹤乡,即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一带。黄婉一支在江夏一带形成后来江夏黄氏;

第四支幸存者究竟是黄歇的什么人,今天无从考证。据说他们逃离李园的魔爪后迁居黔中府,即今湖南常德一带。为避李园之祸,这批黄歇后人以他的封号春申君中的“春”和“申”字为姓,为延续黄歇的血脉保存了种子。大约在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这批以“春”和“申”为姓的黄姓后人逐步恢复了自己的姓氏,成为今天黄姓的重要支派和血缘先祖。也有一部分后人没有恢复黄姓,继续使用“春”、“申”为姓,成为今天部分“春”姓和“申”姓的血缘先祖。这批黄姓后人中的一部分后来逐步散落到湘西南和湘西北的山区,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互通婚姻,成为今天少数民族黄姓的血缘先祖;

还有一支,就是传说中的春申君与李嫣所生的儿子,后来成为楚幽王的熊悍。

 在今天大别山一些地区,由于历史上延续的仇恨,民间仍然留下了熊、黄不准许通婚的古训,这个仇恨应该就是缘于祖先黄歇一脉的缘故吧。

 至于楚幽王熊悍是否就是黄歇与李嫣生的骨肉,后来的史料记载存有争议。

 虽然黄歇的出生地和祖辈一支存有争议,但是由于黄歇是黄姓立姓以来见诸于历史资料的第一人,并繁衍了众多的黄姓支脉,因此,黄歇被今天的黄姓后人视为黄姓的肇兴始祖。

 不管怎么传说,春申君作为楚国的一代名相,拥有无数女人,繁衍无数子女就象一只公鸡带领一群母鸡下蛋,生出的小鸡多一些,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至于历史为什么没有记载,显然是随着秦国的统一,那些被灭亡的封建诸候国的历史大多也随着灭亡甄灭在历史长河中。

 闲言少叙,且说春申君等到子女聚齐后,对子女们说:“听到你们汇报的很多情况,但是还是不够祥细。过去常常听说江东水灾严重,影响农业的收成,此次你们到了那里一定还要更加深入到边远农村,察看灾情,向当地百姓调查灾情发生的时间及给农业带来的危害,为将来治理水灾提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长子黄永说,前几年我在会稽郡府工作,往来经常路过旧吴都。据儿子了解,封邑设在吴国的故都(即今天的苏州一带)最好,那里地处江东中心,且过去曾经是吴国的首都,虽然吴越连年战争期间,旧吴都毁坏严重,但是那里地势较高,很少受到水灾的侵害。”

 春申君说:“你的意见不错,说明你平时观察还算仔细。不过,吴都既然遭受毁坏,想来风水已被破坏,并非吉地。我考虑将封邑城选在离吴都不远处地址建造,今后建造封邑就由你来负责,通过建造封邑锻炼自己才干。对了,你在江东地方生活了几年,你再把那里的水灾情况说一说。”

 黄永说:“水灾具体情况,儿子也不是太了解,不过,印象中,水灾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有时也有春夏之间,大水来了以后,往日的农田和无数村庄一片汪洋大海,鱼米之乡变成了泽国鱼虾之乡,成千上万百姓无家可归。”

 春申君说:“春天正是粮食播种时期,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又正是粮食收获季节,这两个季节发生水灾,且不是直接影响农民种田一年的收成吗?”

 黄永说:“这是天灾,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百姓要得到一个好收成完全依靠上天赏赐,非人力可以改变的呀。”

 春申君说:“胡说,过去淮北这个地方也是十年九灾,水灾为患,你知道为什么现在水灾很少发生的吗?”

 黄永说:“那是因为父亲到了淮北后,组织民众舒通水道的原故。”

 春申君说:“你说对了一半,你知道孙叔敖这个人吗?”

 黄永说:“不认识。”

 春申君听了儿子这么回答,不由得笑了。责备地说:“老子的封地在此,作为老子的儿子,却对老子的封地历史一点都不了解,亏你还是楚国的一个官员,对楚国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都不知道。孙叔敖生活在楚庄王时期,离今已经相隔三百余年了,你怎么能够认识,真是不学无术呀。”众儿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于是春申君将孙叔敖事迹向儿子们讲解了一番。


            2


 春申君所讲的孙叔敖是楚庄王时期任命的令尹,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

 孙叔敖从小就有爱心。

 民间传说,孙叔敖很小的时候,曾经听到奶奶给他讲过两头蛇的故事,说如果谁看到了两头蛇,必死无疑。

有一天,孙叔敖到野外玩耍,不巧遇到了两头蛇,想到奶奶常常讲的故事,心想,要死就死我一人,不能让这条蛇再害人,他急忙搬起石头砸死了它。然后又挖了个坑,把蛇埋了。然后哭着回到了家里,对妈妈说:“妈妈,我活不长了,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

 妈妈问:“你遇到的两头蛇在哪里?”

 小孙叔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会死,所以,我把它埋了,从今以后要死也只死我一人。 ”

 妈妈听了非常的担心,但是想到儿子所做一切是为了让别人今后再也不会因为遇到两头蛇而死,又觉得儿子做的对。于是对儿子说:“儿子,好人有好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你做了好事,相信上天不会让你死的;即使真的死了,那么你救了别人,来生也会得到报答。”

这是迷信,孙叔敖当然不会因为看到两头蛇而死去。不过,孙叔敖从小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受到母亲的鼓励后,长大后更是乐于助人了。

 孙叔敖斩蛇埋入山丘的地方,后人称为“蛇入山”(今湖北江陵城北约二十里)。

后来孙叔敖成了楚国的令尹,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孙叔敖被楚庄王任命为令尹之初,有一次到乡下视察,一位穿戴破破烂烂,头须发白的老人对他说:“地位越高越要体恤下情,官职越大越要谦虚谨慎,俸禄越厚越不能有贪心。你如果能谨守这三条,就足以把国家治好。”

 孙叔敖听了大为感动,虚心地说:“谢谢你老人的教诲,晚辈一定将你老人家的话铭记于心。”

 孙叔敖通过视察,了解到楚国地区最严重的就是淮河两岸水灾严重,决心治理好淮河水患。

 孙叔敖在担任楚国令尹期间,带领人民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发展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为楚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叔敖在历史上留下最伟大的功绩就是由他主持修建的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千古传颂。

 “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安徽寿县南。

芍陂引淠河水入白芍亭东成湖,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

 “芍陂”工程在安徽省寿县境内,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当时这里是楚国的北疆的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好坏,对当地的军需民用关系极大。

 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相当于今的水库)。又在芍陂上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淮河支流),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芍陂建成后,使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并很快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楚国更加强大起来,打败了当时实力雄厚的晋国军队,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来,芍陂经过历代的整治,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东晋时因灌区连年丰收,遂改名为 "安丰塘”。

 如今芍陂已经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达到60余万亩, 并有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

 为感戴孙叔敖的恩德,后代在芍陂等地建祠立碑,称颂和纪念他的历史功绩。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芍陂有较详的记载,芍陂当时有五个水门:淠水至西南一门入陂,其余四门均供放水之用,其中经芍陂渎与肥水相通的两个水门,可以“更相通注”,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淠水古称沘水,亦名白鹭河,一源在河南潢川县东,北流入固始合春河注入淮河;二源自霍山县南,流经六安至正阳关入淮。汇入淠河的各类山泉、大小瀑布、长短溪渠众多,郦道元《水经注》曰:“以霍山所出为正源。”

 孙叔敖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他一生廉洁,毫无贪图之心,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因此受到后人的敬重,应该说也是安徽历史上知名的第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官。

 因此,司马迁把孙叔敖的事迹列为《史记·循吏列传》之首,记载:“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称赞他是一位奉职守法、善施教化、仁厚爱民的好官吏。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中的“循吏”即是指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后来在元杂剧中又将“循吏”称之为“清官”,或百姓口头中的“青天大老爷”。

自司马迁之后,大凡是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都成为正史中记述“循吏”的固定体例。不过,无论安徽或放眼中国,今天如孙叔敖这样的清正廉洁好官,仍然是难能可贵。

 春申君向子女们讲完孙叔敖事故后,对子女们说:“我们是黄国的后代,故国自从为楚国所灭亡至今已历经四百多年,自被熊完封到此地后,聚集了门人三千多,这些都是治国之才。要想复国,一是要依赖天时,二是依赖地利人和。开发江东战略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养活几千门客,休息养生,积聚财富,更重要的是创造地利和人和条件。纵观当今天下大势,秦国目前以不可阻挡的强势侵城掠地,占据天时,大王只知在女人堆里娱乐,下面官员大大小小也是捞钱、玩女人,娱乐至死,这样国家不被灭亡天理难容。即使没有秦国也会不久腐烂死亡,黄国复国料来更是无望,楚国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江东却是黄氏自己的封地,也是黄氏今后生存根基,对于自己的封地一定要学习孙叔敖这种为官精神治理自己这块封地,做一个清正廉洁、体恤下情、善施教化、仁厚爱民、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好官吏。至于今后随着秦国的强大,黄氏一族能否有所作为,那只能是看今后的天时地利和民心所向了。”

 儿女们听完父亲的介绍,长子黄永说:“父亲门客中有个孙继敖,他与几个儿子对水利都很有研究,不知是不是孙叔敖的后代?”

 春申君说:“是的,此子小时候就热爱水利,发誓要继承祖先的遗志,做一个水利专家,成年后便改名孙继敖。淮河水利治理维护都是由他负责管理。民以食为天,种粮食离不开水利,重用水利就是重视民生。一个官员不重视农业水利,不管农业土地收成如何必然是民贼,重视民生就必须重用有才能的水利专家,为农民创造丰收的生存环境。此次到江东去,也要带领这些懂水利的前往考察,为治理江东水患出谋划策才为上策。”

 春申君对子女们说完这些话,又分别将江东封地各个地区摸底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子女的头上后,就带领一大批治水专家、随从官员和李嫣到江东一带考察。

 春申君带着李嫣与一群门客谋士沿江一路向东,过了长江,顺游而上,一路上看到水灾刚刚过去,大批难民流落荒山野地,以捕捞鱼虾为生。春申君走至一片荒凉的沼泽地方,人员再也不能往前行走了。

 沼泽一望无边,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蜿蜒从沼泽地中流向无边的远方。

 春申君问:“前面是什么地方?”

 孙继敖说:“再往前面就是大海了。这个地方面临大海,雨水少了,这里河底朝天,海水不能灌溉农田,周边几十里之外也没有农民种田,只有散落的鱼村以打鱼为生;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雨水多了,这条小河太小,又受到堵塞,水不能顺利排到大海,就泛滥成灾。沼泽东西周边百姓都咒骂这条小河是‘断头河’”。

 春申君说:“‘断头河’上游在什么地方?”

 孙继敖说:“据了解,我们来的途中,路过的太湖和淀山湖都是这条河的源头,除此,上游还有很多支流,一旦下雨,都要涌入‘断头河’流向大海,河道窄小,淤积堵塞,洪水如猛兽般奔腾向前,沿河两岸自然是常常泛滥成灾了。”

 春申君说:“说来,那太湖周边的吴都旧墟姑苏、无锡等地域且不都是深受洪水灾害?”

 孙继敖说:“令尹说的是,洪水有害,但也有利。如果疏通断头河上下游,将沿岸沼泽湿地改造为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那么江东之地将必然会成为富庶江南的宝地。”

 春申君说:“先生说的有理,就请先生会同有经验的门客们绘制治理江东水利规划,择日开工,向江南水患开战。”

 春申君正与门客商讨治理江东水患规划,这时楚王派人传话,要求春申君立刻回都。

 春申君问:“知道大王要我回是什么事吗?”

 来人说:“不太清楚,最近关东六国各有使者到楚国来,好象是关东六国联合攻秦一事。”

春申君说:“我知道了,请报告大王,老臣即刻动身回去。”

 春申君送走使者,回来对门客们说:“过去六国强大时与秦国作战,六国各怀异心,往往是胜少败多,现在与秦国对待六国就象蚕食桑叶一样,吃去了六国大片土地,六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还有战胜的把握吗?”

 众门客说:“既然大王召唤,能不能战胜秦国那是大王的事,我们来到这里是治水,有公子在这儿,我们一定会全心全意协助公子,先按照令尹嘱托,前期先行勘探,再拿出详细的治水规划,等待令尹凯旋归来组织实施。”

 春申君说:“也只能如此了。”

 春申君说罢,对儿子黄永说:“这儿就交由你了,望你不要懈怠,早日与众人拿出规划,包括钱粮筹备,还有占据河道,影响河道开挖的沿途百姓安置等等问题,你们也要妥善处理好,等待我一回来,就让军队也来参与水利治理。”

 众人说:“请令尹放心。”


          3

 且说春申君受到到楚王千里传召,带着李嫣一群姬妾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往钜阳楚王宫面见楚王。

 春申君见楚王说:“老臣正带领一批人员在江东封地考察民情,向百姓征求治理江南水患的措施,不知大王为何召见老臣?”

 考烈王说:“秦国灭了东周后,不久又派兵攻打魏国,已经攻下魏国的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并建立了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韩、魏灭亡,那么楚国、齐国,赵国的安全也将必然受到秦国的威胁。现在六国纷纷要求寡人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率兵攻秦。所以寡人想请爱卿回来担任六国主事(相当于元帅),选用领兵将领,代寡人率兵攻秦,如果将秦军打败了,借此机会能否让我的启儿回国,也让寡人解除了无后之忧。”

 原来,蒙骜自从受到秦昭王重用,担任秦国大将后对各诸侯国进攻以来,被秦昭王夸赞为常胜将军,从未失败过。先是进攻赵国,连取赵地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接下又是攻占赵国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一年后领兵进攻韩国,连取韩国十三城;可是当进攻魏国时,却被信陵君率联军击败。

 蒙骜被迫逃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以内,虽然心有不甘,准备整顿军马组织反击。不料正在此时,秦昭襄、孝文二王相继而死,紧接着就是一向被秦国欺负的东周君周赧王姬延以为秦国连丧两君,国家混乱,有机可乘,就派人联络山东诸侯国,联纵进攻秦国。

 过去周天子是诸候国的最高领导,相当于是前苏联的苏维埃,其它加盟共和国都要接受周天子的领导,每年都必须向周天子进奉。不过到了春秋战国周赧王姬延这个时代,周朝逐渐衰落,早已经名荐实亡。

 诸候国各自为政,相互争斗,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可谓是战争连年不断,已经没有哪个诸候仍然愿意向周天子进贡了。不过,由周天子出头号召共同攻打秦国,各国还是拥护的。

 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秦国越战越强大,而其它国家被秦国打的越来越弱小,自然对秦国恨之入骨。周天子尽管得到山东六国的支持,但是远水解不得近渴,周天子想趁秦国混乱之机灭了秦国,或者至少从秦国那儿夺回一些城邑土地,可是天不从人愿,没有灭掉秦国,相反却为秦国所灭亡。

 庄襄王即位后听说周赧王姬延进犯秦国,立即命令蒙骜跟随新任的丞相吕不韦统率十万大军迎战东周。不久尽收东周巩城等七邑,灭掉东周国,将周赧王姬延俘虏带回秦国。

 蒙骜灭了周国凯旋而归,听说让他颜面尽失的魏国信陵君已经病死,立即向庄襄王要求前往魏国以报这一箭之仇。

 庄襄王新即位,希望继承父辈攻城掠地的伟大业绩,哪有不同意之理,当然支持蒙骜再次攻打魏国。

 魏国这个时候,老将军晋鄙被信陵君救赵时所杀,信陵君也已病死,魏国军队失去了统领军队的权威统帅,蒙骜这一次攻打魏国势如破竹,令山东六国诸候王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又聚集一起商讨合纵对付秦国之计。

 楚国都城虽然被秦国从湖北撵到了安徽,但当时除了秦国仍然是第二个大国。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且春申君拥有各类人才门客三千多及治理淮北封邑名声在外,大家一至推选楚考烈王为讨伐秦国盟约的头,领导六国联军迎战秦国蒙骜。

 考烈王对春申君说:“爱卿对六国较为了解,打算选派哪位将军作为先锋官领军与秦军作一死战呢?”

 春申君说:“老臣考虑让赵国老将庞暖为联军先锋官,不知可否?”

 考烈王说:“寡人小时候就听到过庞暖将军的威名,现在恐怕也有八十有几了,还能冲锋陷阵吗?”

 春申君说:“庞暖不久前率领赵军攻击败燕军侵略,消灭燕军两万多将士,燕军统帅剧辛也在此次战斗中死去,使赵国重新赢得了诸侯国中的威望。有庞暖担任统帅,诸侯国将领一定会心服口服。”

 春申君举荐的这个庞煖,原是春秋战国时期仅次于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师兄弟庞涓的子孙。

 庞煖的祖父庞涓与孙膑共同跟从鬼谷子学习军事,庞涓下山到魏国立刻得到魏王的重用,在魏惠王时曾经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打仗的军事才能也曾受到诸侯国的敬重。只是后来庞涓与师兄孙膑反目成仇,中了孙膑增兵减灶的计谋,败死马陵道,在魏国从此失了势,此后子孙庞葱,庞煖等流落到赵国,成为赵国大将。成语“围魏救赵”、“增兵减灶”都是孙膑与庞涓斗志、斗勇、斗谋为后世留下的著名军事谋略战例。

 此次庞暖被提议为联军先锋官后,自然受到各诸位国的附议支持。

 这次合纵除了一向不与六国结盟的齐国和刚刚被庞暖打败的燕国没有参加外,被称之为“三晋”的韩国、魏国、赵国以及楚国都参加了。

 庞暖被任命为联军先锋官后,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将秦将蒙骜赶出魏国,在追击蒙骜中途,庞暖召开联军军事会议对联军将领们说:“过去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函谷关阻挡,不能前进半步。如今不如推选出一国强有力的军队带领诸候小国军队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黄河,迂回至函谷关之后,可以出其不意直捣秦国首都咸阳。当然,还必须留下一只军队负责在函谷关佯攻,分散敌人防守兵力,以此掩护南渡黄河攻击秦国后方大军。请各位将领讨论哪只军队为领军主力,哪只军队留下来佯攻。

 各将领讨论后都认为春申君有战胜鲁国的经验,且楚军在各诸候国中的力量也最为强大,一至推选春申君带领楚军和其它联军主力南渡黄河直捣咸阳。

 庞暖说:“我是领军先锋官,先锋官不带领主力,谁会卖力?”

 众将领说:“先锋官不在函谷关佯攻,必然引起敌军怀疑,佯攻函谷关非庞老将军莫属。”

 于是五国联军按照新制定的作战计划分路出兵蒲阪。

 主力军队在春申君带领下,很快推进到蕞地(今陕西临潼北)。消息传送到咸阳,秦庄襄王得知春申君带领联军过了函谷关,已经到了咸阳大门口了,秦庄襄王着急万分地对吕不韦说:“蒙骜大军远在函谷关,首都咸阳已经没有兵力,这该如何是好?”

 吕不韦说:“大王不必过虑,若是庞暖领军前来,还真的很麻烦,现在是春申君领军,就不必担心了。”

庄襄王说:“春申君曾经到秦国要求接回熊启,后来母后坚决反对,没有能够接回熊启,让春申君丢了面子,这次春申君怎肯善罢甘休?”

 其实,吕不韦一开始听说联军已经到了咸阳家门口,也吓了一跳,后来又听说是春申君领军,不禁稍安。

 吕不韦知道春申君的底细,只要将春申君过去与秦王书和上次关于阻止熊启回楚达成的协议要挟春申君,春申君断不敢不从,否则,不仅当不成楚令尹,还将亡命他国,受到六国的痛斥。

 吕不韦说:“此次若是考烈亲自带领军队前来秦国,一定会打入咸阳要回他的儿子,咸阳还真的危在旦夕,但是对于春申君领军就好办了。”

 庄襄王说:“爱卿把寡人王宫禁卫军也全部带去御敌吧,禁卫军虽然不多,但总会增加些力量啊。”

 吕不韦说:“禁卫军是保护大王的,老臣怎么能将禁卫军全部带走?”

 庄襄王说:“咸阳若是不保,寡人留用禁军又有何用?”

 吕不韦说:“大王不必担忧,请放心,老臣自有让春申君退兵之策。”

 于是吕不韦不慌不忙率领秦军走至春申君率领的联军营寨不远处安营扎寨,作出一副迎敌的架势。然后选出一名武艺高强的小校,带上吕不韦写给春申君的亲笔信,趁夜深人静之际,让小校偷偷潜入春申君大营向春申君送信,不料被查哨的发现。

 且说,春申君正想熄灯睡觉,忽听帐外人声噪杂,忙问:“是谁在帐外外喧哗?”

 随即只见值班校卫押进一个人,守营校卫说:“小人正在巡营,只见此人在营寨外鬼鬼祟祟,妄想溜进营来,此人说是令尹府派来的,特送来让令尹询问。“

 只听被押的人口口声声说:“我是令尹如夫人派来送信的,有机密事告诉老爷,请老爷救我。”

 春申君觉得古怪,心想,乐南处从未有看过此人,乐南又有什么事要急急忙忙派人千里送信,还非得连夜潜入大营?于是向守营校卫挥挥手说:“把此人留下,你们出去吧。”

 守营校卫走后,来人从怀中掏出一捆书信说:“这是吕相爷让小的送给大人的书信。”

 春申君这才知道是吕不韦送来的,忙打开竹简,读了吕不韦书信内容,心想,若是依了吕不韦的意思,此次必将承担失败的责任,不仅将在六国面前信誉受损,颜面尽失,也将会受到楚王的责难;若是不按照吕不韦的意思办,那自己将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春申君左思右想,对往日写给秦王书信忽然后悔起来,早知道自己今天得到如此地位,就不应该写这样的一封书信,让人抓住了把柄;即使写了,也应该让楚王看过,让楚王知道只是为了权宜之计;后来求吕不韦帮助阻止太子回楚,是自己对秦国朝政判断失误,即使找吕不韦帮忙,也应该由乐南出面找赵姬传达,瞒着乐南如此亲自出马向吕不韦直白,则更是愚蠢糊涂,怎么料到今天会受制与人。

 春申君思来想去,无计可施,别无选择,只得按照吕不韦的要求,等待吕不韦信使走后不久,立刻悄悄地将当值的左司马橐子喊进帐来说:“请将值营将士集中起来,老夫有话要说。”

 左司马说:“秦军离此不远,此时将寻营将士集中起来,万一秦军掠营怎么办?”

 春申君说:“只一会功夫,秦军怎知我营寨无人?去召集吧。”

 左司马听春申君如此说,只得出去将值班将士集中到一处等待春申君讲话。

 等了一会,左司马见春申君还没有来,就跑步到春申君大帐中说:“人已经集中好了,请令尹过去吧。”

 春申君说:“今天老夫想向将军借一样东西?”

 左司马迷惑不解地说:‘丞相要向末将借是什么东西?”

 春申君说:“要向将军借项上人头一用。”接着春申君又说:“将军放心去吧,老夫自会照顾你的家人。”

 左司马大吃一惊,头脑还没有反映过来,只听春申君喊一声:“来人。”

 帐内早走出一将,举剑将左司马头砍下。

 吕不韦得知联军大寨守营哨兵按照信中要求已经撤除,立即带领秦军突袭联军大营,四面放火,联军大营内外顿时四处火光冲天,喊杀四起。

 联军睡梦中没有一点防备,不知秦军多少,衣甲未穿,四处逃散,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春申君也自带领楚军快速撤退。

 第二天,蒙骜得到吕不韦书信,知道联军主力已经绕道过了蕞地,才知道函谷关前留下的联军只是佯攻,立即放心打开关门也打了出来。

 庞煖见到蒙骜领军出门,就猜想秦军一定是知道了联军的底细,料想手中兵力不是不是秦军的对手,只好慌乱撤退。

 尽管庞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但是联军同床异梦,各怀心思,此次联军攻秦终于无功而返。从此之后,山东各国再没有实质性的的合纵抗秦军事行动了。

 楚考烈王听说此次春申君带领军队已经到了咸阳大门口,本应该可以直捣咸阳,营寨却突然被秦军烧了,当晚值班的左司马橐子也不明不白的死去,没有能够抓住极有利时机攻进咸阳,大为恼火。

 各国把失败的罪责归于春申君,认为春申君没有安排好寻营哨兵,最终导致秦兵烧了大营,抱怨失败的太冤枉。

考烈王本来对春申君已经有所不满,从此对春申君更加失望,朝中诸事不在事事依赖春申君解决,渐渐疏远了春申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