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家里很穷,生活全靠父母二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起早摸黑,一家八口我兄妹六个,吃饱肚子是家中头等大事。
儿时的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两顿稀饭,里面不是青菜叶就是莴笋叶、或者是野菜,只是晚饭才是干饭,那是父母怕孩子们尿床,说是干饭盛起饭来粘在锅铲上甩都甩不下的烂饭。
记得每天早餐吃稀饭时,个子矮子身体单薄的父亲总是喝上面一层最稀的阴汤,边喝边说:“我最喜欢喝这个,不用筷子,不需咸菜,而且喝到肚子里暖和!”如今,我回忆起那段苦难而心酸的往事,记忆犹新:父亲,真的那么喜欢喝稀粥吗?因为家里子女多,怕孩子们饿着,省点留给孩子们!常听父亲叨念着: 孩子们长大了,我就享福了!
有一次,与父亲到太丰李村圩兴修挑圩,由于当时没有马路,交通十分不便,大伙儿都是结伴步行,挑着被单、粮草和农具,驻地在那儿。在吃晩饭的时候,炊事员煮饭煮了两次,饭还是不够,父亲见我没有吃饱的样子,走到我面前小声对我说:“我吃饱了,这半碗饭你吃去吧!”说完,就把半碗饭倒在我的碗里,我啃着头一股脑儿吃完了,父亲看着我说:“吃饱了没有?”“吃饱了!”我回答说。后来我想想:其实父亲并没有吃饱,离家不能饿着自己的孩子。
中考落榜回乡后,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学着干农活,犁田耙地,割麦插禾等等,但是自己对学习仍然没有放松,学习的不是数理化,而是文学书刊,在没有农活的时候在家练笔,写一些文学作品,试着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父亲非常支持我,鼓励我,有时在干农活的时候,经常讲一些故事给我听,有的是民间故事、有的是传说、有的是真人真事,发表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第1期《少年文艺》杂志上的寓言故事《兄弟俩用牛》,就是取材于父亲所说的故事原型。
现在的我, 不仅做了父亲,更是做到爷爷的人了; 此时的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当时面对巨大生活压力的良苦用心!父亲曾对我们说:不成家不报父母恩!意思是说你不做父、不为母,一生中很难体会到做父母的心!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苦难的一生。他出生几个月后爸爸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了,从小在舅妈家长大,没人照料,骨瘦如柴,但他非常勤劳、聪明,没上几年小学,写得一手好字,后来在生产小队当过会计,他乐于助人,帮人垒过土灶、盖过草房,过年时为人家做豆腐,做炒米糖等,忙得不亦乐乎,而得到的却是在人家吃顿饭、一包香烟。
啊!我的父亲!九泉之下的您过得好吗?还象在世那样辛勤劳作吗?还象在世那样吃不饱肚子吗?现在,您不必掂记您的孩子们,他们都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每当乡俗祭祖时,给您单独多烧一些冥钞,但愿您的日子过得舒坦而愉快!生活中不再忧虑温饱!不再操劳温饱!做一个快快乐乐的仙翁!
父亲,离我们远去有三十年了,念父之心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