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3/14
分享

说“斜晖”——兼谈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三十六

《说文》“晖,光也。”

其实,晖只是诗语料库中一个备品,它本身并不具备到底是哪种光的属性。“玉不琢,不成器。”用这一句来形容“晖”与“斜晖”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是诗化使本体属性的晖即光,转而成为特征属性的斜晖即傍晚西斜的阳光,从而使其以诗的意象,进入到具有区别意义的文学境界中来。

诗语料与玉石料一样,也有主料辅料之分,用多用寡之别。晖便是一个可供用来N次不重复地进行诗化的本体属性语料。“疏帘红日弄朝晖”(黄庭坚《春近》),“花落柴门掩夕晖”(周敦颐《春晚》),“缉取长绳系落晖”(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去鸟带余晖”(戴叔伦《山居即事》),“放花无语对斜晖“(秦观《画春堂》)等等,都是它诗化的结果。

而在朝晖、夕晖、落晖、余晖、斜晖等,这一组已被诗化为特征属性的词汇中,在本则的网搜中,在唐诗中,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同为诗化,斜晖的词频却明显高于前四个词汇,而且凡斜晖之作,大都与愁绪有关。

为什么会是这样?

斜晖一语,最早出于南北朝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昭明太子萧统之弟)《序愁赋》“不怀伤而忽恨,无惊猜而自愁;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艺文类聚·卷三十五·人部十九》)寮[liáo],小窗。

《艺文类聚》是欧阳询、令狐德棻等人,按照朝廷的意图,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集体编纂的一部类书,相当于诗文词典,宝典,供国子上学读书作诗为文方便查找使用的。直到唐中叶仍在修订,“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刘肃《大唐新语》卷九)其为国家重视程度可知。缀文即作文。

《序愁赋》,即是在该书“愁”字条下,列举《诗经》以来至唐朝以前,有关愁绪的作品,在张衡《四愁诗》和曹植《叙愁赋》等之后,以结束语的方式,附上的。既是朝廷为国子学习诗文的教辅工具书,“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一般学子自然不免趋之若鹜。由于此书和此作的巨大影响,加之唐诗崇尚传统,遵从格律,斜晖一语便在诸多的晖诗化词汇中,以表现愁绪的基调,被确定和被一直延续下来。

(一)斜晖:唐人的离愁

斜晖诗,在唐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家:一是杜甫,一是温庭筠。

杜甫《绝句六首》“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杜诗“急雨捎溪足”,《绝句六首》,是诗人寄居成都草堂之后不久完成的组诗。成都草堂,系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为避 “安史之乱”,携眷由陇右 (今甘肃之南)辗转入蜀到达此处,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修建的。诗人大约一直在此暂住了长达四年之久,是其一生之中相对比较平稳的一个时期。此为组诗的第四首,“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急骤的雨掠过溪水的下游,雨后傍晚西斜的阳光从树丛半腰间绕过。仰头见两只黄鹂相对地栖息在巢的枝上,溪水中白鱼跳跃着把浮萍泛起。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致,却成为了诗人的心外之境,异乡人的心内之境依旧是淡淡的忧愁。欲抑先扬,“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诗人雨后独坐直到月出,江水中的巨石在江流中依然挺立,溪水却渐渐模糊,朦胧得云朵仿佛与花相伴。鸟依旧沿着原线路归巢,可那些江船从眼前过去了,却不知道哪里是他们的归宿。诗人忧国忧民,同时也忧己,己亦民。与民之不同,则在于诗人以笔,记录了他的家国之恋。

温词“过尽千帆皆不是”,词人为花间派首席作家,与韦庄并称温韦。“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词的主人公,收拾得漂漂亮亮,一个人独自背靠着江楼的廊柱,在等待着另一个人,心上的人归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只只船地数着,可都不是她要等到的那只船,只有傍晚西斜的阳光,缓缓地照着漫流的江面。“肠断白蘋洲”,相思的失望之苦,仿佛就跟一眼望不到头的江中沙洲上的浮萍一样,余音袅袅。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白蘋[pín],水中白浮萍。杜诗之愁,是借景抒情;温词之苦,则是寓情于景,各具神思。

韩翃《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昨日留欢今送归,空披秋水映斜晖”,虽然还滞留在聚散的层面,而刘长卿《送杨於陵归宋汴州别业》“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则已经上升到“乱离”和“故国”的高度,是斜晖诗的又一次宽化。

(二)斜晖:宋元人的别恨

斜晖诗,到宋元时期已经窄化为一种纯粹的相思之苦了。

吴文英《西平乐慢》“当时燕子,无言对立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吴词“当时燕子”,词小序原作“中吕商过西湖先贤堂,伤今感昔,泫然出涕。”中吕商,为宫调七调中的商调。泫[xuàn]然,流泪貌。词上半片忆旧,下半片伤今,两片之间以“画船为市,夭妆艳水,日落云沈,人换春移”承上启下。“叹废绿平烟带苑,幽渚尘香荡晚,当时燕子,无言对立斜晖。”可惜,那时的相见处,现在已经是寂静的春光,漫布烟霭的庭园,幽静的沙洲,尘香飘荡的晚上,燕子依旧,只是相互无语地对着傍晚西斜的阳光。尘香,系一种粉末状的香料。“谁更与、苔根洗石,菊井招魂,漫省连车载酒,立马临花,犹认蔫红傍路枝。”谁还能与我一同洗去石上的苔藓,到菊井怀念先贤,沉醉在载着酒盏的车上,车停下来,还能够辨认出路边已经萎谢的红花。词表达了词人于驿路之上,回忆十年前的情形时难以言怀的孤寂。洗石,“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山海经·西山经》)郭璞注“澡洗可以磢[chuǎng]体去垢圿[jiá]。” 菊井,在杭州西湖苏堤附近,此系指西湖先贤堂。

王词“柳丝长玉骢难系”,为《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莺莺的唱段。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是谁把枫叶染红?是我与张生离别的泪水。遗憾的是相见得晚,怨恨的是离别得却这么急。柳丝这样长却拴不住你的马儿,真的叫人抱怨——那稀疏的枫林为什么不挂住傍晚西斜的阳光,叫时空凝滞。旦为女主角。正宫为宫调名,端正好、滚绣球都是曲牌名。玉骢[cōnɡ],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倩意为让或能够。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以其圣洁之心,给予了斜晖诗以至高无上的青春礼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