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日兴的头像

李日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7
分享

村里常响木屐声

我老家位于雷州半岛北部湾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村里人因生活困难,大多购不起鞋子,常年穿的是木屐。

那时,生活富裕的人家可购置布鞋、凉鞋,没有什么钱的人家,也不讲什么面子,自己穿着木屐感觉舒适就行。只要不出远门,不走什么坑坑洼洼的路,即便穿着这么一双的木屐四处走,也不觉得脸上有什么挂不住。

村里家家户户,每人必有一双木屐。有的村民即使有一双木屐,平时也舍不得穿,早上吃完饭,便光着脚板出门下地去。只有到了晚上洗净脚后才穿。

“笃、笃、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有人穿着木屐在村里串门。

“啪嗒、啪嗒”的脚步声由近而远,有人穿着木屐出门干活去。

那时大小圩镇及农村都有制作木屐的工场,市场木屐摊档比比皆是。

制作木屐传统做法并不复杂,先以刀、斧、锯把木料劈成木屐大小的长度,再分别以大人或小孩的脚型尺寸大小为模制成粗胚,然后以刨刀将中间的木材削掉,鞋头底较低,鞋跟处较高,最后钉上屐带完成。

我有一个亲戚,居住河头圩上,就是制作木屐的能手。农村集体化时期,他毎天傍晚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回来,便匆匆吃了晚饭,骑着破旧自行车赶到十公里外的迈坦村去,和他人合伙偷偷制作木屐。第二天一大早,又从迈坦村赶了回来,不耽误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他制作木屐的事,还是让生产队队长发现了,他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受到了批判。

有一次他来我家,提起那时制作木屐的事,说:“那时真是难挨啊,生活无着,只能靠制作木屐出售赚些小钱,但白天劳动,晚上做木屐,没多少时间休息,人累得又黑又瘦,像个猴子。”

他对我父母亲说着那时制作木屐挨批的事,不时低头叹息一声。

村里有的人从来不学过木匠活,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为节省费用,自己找来苦楝木,依样画葫芦,自制木屐。他们制作木屐只用刀斧,把苦楝木劈成木屐大小的长度,再削砍成屐形,钉上屐带,即大功告成。这自制的木屐虽然做工粗糙,十分简陋,但不影响穿用。

当时城乡流行并深受富裕人家,尤其是年轻妇女青睐的是花屐。花屐比其他木屐更矮一些,更小巧玲珑,屐面涂上漆油并绘画花草虫鱼等图案,屐底钉橡胶片。所以花屐既美观,又耐用,成为当时的新颖用品。

有一年夏天,我跟着祖母去五公里外的公益圩,在一个亲戚的家里,看到十多岁的小表姐穿着一双做工精美的花屐,颇感兴趣。她家大门口是一条硬土路,她穿着花屐走在路上,花屐那“哒哒、哒哒”的声音,犹似潺潺的溪水一路流来,有着一种特别的沁人心脾的清爽。

我情不自禁地说:“姐,你的花屐真好看!”

她一听,问:“真的好看吗?”

我点了点头说:“当然啦!说假话的是小狗。”

她笑盈盈地说:“可惜你是男的,不能穿花屐。男人穿花屐会被别人取笑。”

小表姐红朴朴、水灵灵的,穿着花屐走路时有着一种别样的美。

“玉面那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唐诗人李白这首《洗纱石上女》诗,描写的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穿着金齿屐的天然艳丽姿色。我读到这首诗,便想到穿花屐的小表姐。

我小时候穿的木屐,多为苦楝木或鸭脚木制作。村里不少人家种植苦楝树,我家也种植了十多棵。鸭脚木树则是村外山林里常见生长的树种。这两种树木质较轻,又不易爆裂,是制作木屐的好木料。

大人穿木屐,学生上学也穿木屐。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就是穿着木屐到十里外的纪家中学读书。读高中一年级时,全班男女同学62人,大多穿着木屐上课。校园里每天都听到木屐的声音。

班中一肖姓同学穿的是家里用桉木自制的木屐,又高又宽,非常笨重,走起路来很远都能听到厚实的屐音。我曾试穿他的木屐,感觉有好几斤重,双脚很不自在。

我穿着木屐上课,到食堂取饭,或到操场参加体育活动。到了周末,也穿着木屐回家。

有一次,一冯姓同学要借我的木屐穿用几天,我说:“我就一双木屐,借给你?我穿什么呀?”

他说:“我们换穿一下,我的解放鞋给你穿。”

那时能拥有一双穿解放鞋,是男孩子梦寐以求的事。解放鞋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拿过他的鞋子来穿,走了几步,鞋子老掉后跟。他的鞋子大,我穿不了。

我只好说:“我只能穿木屐了,你向别的同学借吧!”

他有点不高兴,说:“真是个大笨蛋,我还不愿意别人穿我的鞋呢!”

春夏期间穿木屐,干爽、凉快、舒适。起了床,脚一套,便可到处晃悠。即使是下雨天,也能轻快地趟过满是汪汪的水地,让水尽情地漫过脚面。这种感觉让人颇为惬意。

已故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名篇《一只木屐》有这样一段文字:“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日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木屐,竟让冰心老人如此情思难抑。

我喜欢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他老人家对屐齿印与苍苔的描写,如此富有意趣。

上世纪60年代初,粤西农垦文工团取材于雷州风土人情,编了一个《木屐舞》,由十多个年轻姑娘穿花屐登台表演,步伐整齐,节奏明快,很有地方色彩,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木屐耐人思,木屐可传情。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由于穿着木屐行时发出强烈的声响,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噪音,因此木屐随着各种材质拖鞋的出现,被逐渐淘汰了。

尽管那穿木屐的年代已渐行渐远,可耳边依旧觉得那木屐发出的声音,仍是那么悠扬、那么响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